吴茱萸的营养价值 吴茱萸的营养成分
吴茱萸的营养价值 吴茱萸的营养成分
吴茱萸中含有吴茱萸烯、罗勒烯、 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因碱、羟基吴茱萸碱、吴茱萸卡品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环磷酸鸟苷、柠檬苦素、吴茱萸苦素、吴茱萸苦素乙酯、黄柏酮、花色甙、异戊烯黄酮、酮类如吴茱萸啶酮、吴茱萸精、甾体化合物、脂肪酸等。
吴茱萸的食用方法:
吴茱萸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蒸热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吴茱萸用药禁忌:
1、阴虚火旺者忌服吴茱萸。
2、肠虚泄者尤忌吴茱萸。《本草蒙筌》
3、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本草经集注》
吴茱萸汤1
功效:养血温经散寒,主治妇人先有寒冷,胸满痛,或心腹刺痛,或呕吐食少,或下痢,呼吸短促,产后益剧者。
组成:吴茱萸6克 防风 桔梗 干姜 甘草 细辛 当归各3克 干地黄9克
用法:上八味,哎咀。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吴茱萸汤2
功效:主治产后肺感寒,咳嗽不已。
组成:吴茱萸(汤洗,焙干,炒)3分,桂(去粗皮)1两,细辛(去苗叶)1两1分,当归(切,焙)3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吴茱萸汤3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止痛,主治妇女经行腹痛,胞中不虚,惟受风寒为病者。
组成:当归 肉桂 吴茱萸 丹皮 半夏(制) 麦冬各6克 防风 细辛 藁本 干姜 茯苓 木香 炙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
来源:《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吴茱萸汤4
功效:主治卒心痛。
组成:吴茱萸5合,桂1两。
用法:用酒2升半,煎取1升,分2次服。
处方来源: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吴茱萸汤5
功效:主治厥阴经头风头痛,四肢厥冷,呕吐涎沫。
组成:半夏(姜制) 吴茱萸 川芎 炙甘草 人参 白茯苓 白芷 广陈皮各等分
用法:上锉为末。加生姜3片,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来源:《审视瑶函》卷三。
吴茱萸汤6
功效:主治伤寒吐利,手足逆冷,心烦闷绝。
组成: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大枣5个,甘草1分(炙微赤,锉),生姜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用法:上锉细。以水2大盏半,煎至1盏半,去滓,分3次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二。
吴茱萸汤7
功效:温阳运脾,理气消胀,主治阴盛生寒,腹满膑胀,常常如饱,饮食无味。
组成:吴茱萸(汤淘,炒) 厚朴(生姜制) 官桂(去皮) 干姜(炮)各60克 白术 陈皮(去白) 蜀椒(去子)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生姜3片,同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来源:《宜明论方》卷一。
吴茱萸汤8
功效:主治妇人脏气本虚,宿夹积冷,胸腹胀痛,呕吐恶心,饮食减少,或因新产血气暴虚,风冷乘之,以致寒邪内胜,宿疾益加。
组成:吴茱萸(炒)1钱半,桔梗、干姜(炒)、炙草、半夏(制)、细辛、当归、白茯苓、桂心、陈皮。
用法:生姜为引,水煎,热服。
来源:《万氏女科》卷三。
吴茱萸汤9
功效:主治霍乱,呕吐酸水,气结心下。
组成: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白术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荜茇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槟榔(锉)2两半,人参1两半,大黄(锉,炒)2两。
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茹弹子大,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
吴茱萸的营养价值 助阳止泻
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疏肝理气、助阳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腹脘冷痛、寒凝气滞、肝郁胸闷、五更泄泻、脾肾阳虚等症。
吴茱萸的营养价值 镇痛
吴茱萸中含有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具有镇痛、利尿的功效。
茱萸可以吃不
在对症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吃一些。
茱萸一般可以分为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三种,而重阳节佩戴的茱萸其实是吴茱萸,是属于中药材的一种,其味辛、苦,偏热性,归肝、脾、胃、肾经,对于人体来说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作用。
吴茱萸在临床上常常被用于治疗头痛头晕,寒湿腹痛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大便泄泻等症,因此在对症的情况下是可以适当地吃一些茱萸的。
中药吴茱萸相关配伍及炮制
配伍:1、《伤寒论》吴茱萸汤: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沬,苔白脉迟等。
2、《医方简义》导气汤: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3、《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鸡鸣散: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治寒湿脚气痛,或上冲入腹。
炮制;1、吴茱萸:除去杂质。
2、制吴茱萸: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干燥。(每l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
制吴茱萸怎么炮制
一、净制 除去杂质。
二、炮炙
1.甘草制 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焖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晒干。每吴茱萸100kg,用甘草6kg(《药典85》)。
2.盐制 取净吴茱萸于适宜容器内,加入盐水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裂开,稍鼓起时,取出,放凉。每吴茱萸100kg,用食盐3kg(《规范》)。
3.炒制 取吴茱萸,除去粗梗,筛去灰屑,用清炒法,炒至发泡,较原色稍深为度(《四川》)。
4.姜制 取净吴茱萸,加生姜汁拌匀,炒干为度。每吴茱萸100kg,用生姜25kg取汁(《浙江》)。
山茱萸的营养价值 山茱萸的营养成分
山茱萸果肉内含有16种氨基酸,另外,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另外,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皂甙原糖、多糖、苹果酸、酒石酸、酚类、树脂、鞣质和维生素A、C等成分。
吴茱萸的食用方法
吴茱萸粥
山药四神糊
山药200g,肉豆蔻20g,吴茱萸10g,补骨脂30g,五味子20g,白糖200g。把以上各药烘干研为粉末,加入白糖和匀盛于容器中盖紧,每回取50g,先使用温热水调成浆,再入热水中煮到不厚不薄的糊食用。温肾健脾止泻。比较适用于肾虚腹泻,症见每天早上腹泻,伴有腰酸腿软,畏冷,四肢冰冷者。
羊肉葱姜汤
羊肉150g,葱白,生姜各15g,橘皮6g,吴茱萸5g,白胡椒粉适量的。把材料同放到砂锅里,加(3碗)水将肉煮熟。喝汤吃肉,每天一剂。温中助阳,解表散寒。对脾阳虚又外感风寒的老年人最为适宜。
吴茱萸15克(汤浸7遍,焙干,微炒,捣末),粳米50g,葱白,豆豉。粳米加水以葱豉煮粥。粥熟,下吴茱萸粉6g,搅均匀。空肚子食用。温中散寒止疼。比较适用于心腹冷痛,痛和胁肋。
吴茱萸酒
吴茱萸50g,甘草15g,白酒250ml。把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沸,拿出待冷,浸泡1夜,去渣即可。口服。每回服30ml,每天服3回。温中解毒。比较适用于中恶心痛。
吴茱萸敷脚心婴儿用量
脾上火引起便秘与口疮,不怕,快用三味药敷脚心
症状:小孩牙根肿烂,四五天才大便该怎么办?(脾胃有热)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黄连18克,吴茱萸3-5克,大黄5克捣为末敷脚心,每天晚上敷,次日再去除,每日一次,消肿即可逐渐减少用量,直到完全恢复。
吴茱萸的性味热,味道辛、苦,有稍微的毒性,吴茱萸的果实是五角星形状的,表面是粗糙的,还会有一些凸起的斑点,主要是用来壮阳止泻,驱寒止痛的,同时还可以对治疗呕吐有一定的效果。吴茱萸可用来祛寒,同时也可以通经络,止痛,如果吴茱萸用来做饭的话,能够暖脾胃,能够增进食欲;同时如果是有舌苔白,或是没有食欲,小腹抽搐的疼痛的情况,都可以用吴茱萸的来治疗哦。吴茱萸能够如脾胃经络,有祛寒止痛的效果,同时对于防治呕吐也有不错的效果,中医提醒如果有脾胃虚寒,或是胃气上逆的情况,也是可以用它来治疗的。吴茱萸能温脾暖胃,如果有食欲不好,或是晚上腹泻,或是消化不良的人,其实吴茱萸都是可以有挺好的治疗效果的。治疗头痛或是偏头痛情况:有些人经常的会出现头痛或是偏头痛的情况,这时候其实不要总是认为是自己太累了,高血压也是会导致头晕头痛的,吴茱萸用来入药或是入膳都是有治疗的效果的。吴茱萸的使用方法:不管是吴茱萸入药或是放在膳食里,或是泡酒,每次使用的量控制在3-5g会比较合适。吴茱萸使用禁忌:吴茱萸属热性的药材,如果使用的太多可能会引起上火的情况,所以最好少用,同时阴虚火旺的人或是孕妇不宜使用吴茱萸。因为吴茱萸有毒,大量使用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体温升高、毛发脱落等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