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爸妈爱发脾气当心老人抑郁症

爸妈爱发脾气当心老人抑郁症

在老龄化突出的今天,老人抑郁身亡的新闻不绝于耳。搜索相关新闻,“抑郁症老人坠亡”、“老人抑郁上吊自杀”、“女儿去世老年夫妻双双自杀”等标题触目惊心。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潘集阳教授提醒,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尤其空巢老人、患病老人的心理健康堪忧,当发现家中老人无故情绪低落,乱发脾气,心烦意乱等情况,要及时关注,必要时寻求专业治疗。

实例:那些饱受抑郁折磨的老人

62岁的邓阿婆患有高血压(十几年)、糖尿病,4 个月前无缘无故出现心情差,什么事情都不想干,心烦意乱,听到一些响声或家人看电视即使将音量调到很低,都会觉得很吵,经常发脾气,常独自一人长时间发呆。邓阿婆的家人刚开始以为老人只是脾气不好,过一段时间就没事了,谁知道阿婆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还想一死了之,甚至在胸闷、难受时想拿刀割胸部来减轻 “疼痛感”。

66岁的王婆婆(化名)长期患有系统性斑狼疮,今天3月丈夫去世后,王婆心情越来越差,怎么都高兴不起来,以往有兴趣的事情也提不起精神,容易紧张、担心,反应变慢,注意力难集中,睡眠困难,觉得活得很痛苦,萌生轻生的念头。

这两位老人都是潘集阳的患者,潘教授指出,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抑郁不一定都表现为情绪低落,往往更多表现为易怒、焦虑或身体不适等症状。若父母平时脾气挺好,突然一阵子经常发脾气,怎么都不高兴,一时说这里痛一时说那里不舒服,但检查又无问题,就要警惕是抑郁等精神疾病“作乱”。

高能预警:这些老人最容易抑郁发作

影响老年患抑郁障碍的因素较为复杂,包括社会环境、文化习俗、个体心理与生理变化、共病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等。特别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或常年患病的父母,更容易在个别因素的影响下,诱发抑郁。目前,较为公认的老年抑郁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下面三点。

1、急性负性生活事件

比如丧偶、与子女或亲友分离、自己或家人患病或病危等,近期经历这些突发性负性生活事件的老人,更容易出现情感或心境的低落,若不及时发现,极易出现自杀等严重事件。

上述案例中的王婆,就是受丈夫离世的刺激,加上长期患病,无法“消化”近期发生的负面事件,抑郁情绪积蓄起来,甚至想轻生。

2、慢性应激

包括身体健康和功能的下降、感觉的衰退和认知功能的减退、住房或家庭、婚姻矛盾、社会经济收入下降、职业能力下降与退休等,这些慢性事件就像水滴,慢慢“侵蚀”老人的心境,必须要让老人慢慢适应这样的环境变化,接受身体、职业变更的自然规律。

3、血管性疾病

现有证据显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共患抑郁,而且两者互为影响,抑郁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像邓阿婆那样,发病前并没有负面事件发生,但毫无征兆之下就爆发抑郁,很有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有关。

老年人本身就容易患冠心病、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不难发现,身边的亲戚家属总有几个患有心脑血管病,这些老人要给予更多地关怀,多加关注。

上述的高危因素若及早发现,可以通过家人的陪伴、心理调适帮助老人走出抑郁阴霾,子女、家属平时要多关注老人的情绪起伏,有任何异常可及时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

宝宝为什么动不动就发脾气

宝宝爱发脾气常见的5个原因

1.脾气受父母影响

爱发脾气的宝宝可能也有一对脾气不好的爸妈。其次,爸妈教育孩子态度不一致,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红脸,会让宝宝觉得有“靠山”,更喜欢哭闹、无所顾忌的发脾气了。所以,像这种情况的宝宝需要爸妈自身先做好榜样。

2.发脾气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

当父母总是太忙而忽略了宝宝时,宝宝因为受到冷落常会借助哭闹来吸引爸妈的注意力,如果可以的话,爸妈要经常放心手头的事情,多陪陪宝宝。

3.想逃避责任

有的宝宝犯了错自知会受到父母责骂,就用哭闹来转移爸妈的焦点。这种情况下,如果宝宝是无意犯错的,那爸妈要轻轻告诉宝宝下次注意就好,不要责骂;如果是故意犯错,该批评还是得批评,让孩子知道发脾气不能逃避责任。

4.为了达到目的

宝宝如果因为发脾气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达成想要的目的,只需一次成功经验就会让宝宝应用无数次。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宝宝哭闹而无条件满足他的要求,如果宝宝形成这种习惯,一定要坚持纠正,告诉宝宝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就不能满足,宝宝还是不听的话,就采取“忽视”的态度,这样宝宝发脾气“失败”后慢慢的就不再用这种手段了。

5.宝宝感到恐惧或受到伤害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多数人的愤怒情绪来自于恐惧,感觉受到威胁,就会本能的恐惧进而转化为发脾气宣泄出来。小孩子之间常有些摩擦,当宝宝感到自己受“欺负”了,就会哭闹、发脾气。

巧妙应对爱发脾气的宝宝

(一)转移宝宝注意力

放宝宝开始烦躁不安,要发脾气时,爸妈可以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来转移他的吸引力,平息他即将迸发的怒气。反倒妈妈如果就事论事,在宝宝发脾气的焦点上停止,宝宝的脾气越演越烈,所以转移宝宝注意力是个不错的声东击西方法。

(二)听听宝宝是怎么想的

宝宝发脾气是有原因的,对于爱发脾气的宝宝,爸妈要冷静,听听宝宝的说法以及对事情处理的意见,这样宝宝就会说出自己想要的结果,爸妈再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三)坏脾气宝宝需要家长以身作侧改正脾气

宝宝的性格多半受父母影响,所以在要求宝宝不要乱发脾气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给宝宝树立好榜样,不要固执己见,更不要再孩子面前发脾气,否则孩子耳濡目染学习后,脾气会越来越倔的。

(四)不要过分迁就孩子

对付爱发脾气的宝宝是一场“耐力战”,爸妈不仅要宽容理解宝宝,更要适时行使作为父母的权威,遏制宝宝的臭脾气,比如当宝宝耍脾气坐在地上不起来时,就让他自己坐在那,等宝宝坐累了,再对宝宝好言相劝。注意不要在他人面前说宝宝不听话,爱发脾气,这样会伤害孩子自尊心,不利于宝宝改善脾气。

(五)宝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宝妈如果是个专制态度的教育方式,常会令宝宝心里不服气,情绪失控,认为自己没受到公平对待。而如果宝妈情绪不那么火爆、专制,对宝宝持肯定、诱导态度,宝宝也会退一步,和妈妈“和平友好”。

老人爱生气的原因

1、虚荣心过强

有些老年人常常以“长者”、“老者”、“过来人”自居,在生活中处处要设法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一旦有谁冒犯了他,伤了他的面子,就会大动肝火,发起脾气来。

2、性格变异

老年人经常性地发脾气,实际上是心理衰老、性格变异的反映。这些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社交能力逐渐减弱,自我封闭性增强,遇事固执过敏,急躁易怒,情绪波动大。

3、疾病征兆

有些老人脾气暴躁,可能与身患某种疾病有关,如肝病患者,虚火亢盛,心情烦躁,平时容易发脾气。此外,过于爱生气的老人,也有可能是患了“老年抑郁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60岁以上老人患老年抑郁症的几率为7%—10%,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老人,发病率更高达50%。

老年人性格越来越暴躁是为什么

1、心胸比较狭窄的老人易发脾气

这类老人凡事喜欢斤斤计较,别人稍微触犯了他,如无意中踩了他的脚,或不慎把脏水弄到他身上,他就不肯原谅,要大发脾气,甚至大骂一通。

2、虚荣心过强的老人易发脾气

有些老年人常常以“长者”、“老者”、“过来人”自居,在生活中处处要设法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一旦有谁冒犯了他,伤了他的面子,就会大动肝火,发起脾气来。

3、性格变异的老人易发脾气

老年人经常性地发脾气,实际上是心理衰老、性格变异的反映。这些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社交能力逐渐减弱,自我封闭性增强,遇事固执过敏,急躁易怒,情绪波动大。

4、可能患有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易发脾气

抑郁症临床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三个维度活动的降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具体可表现为显着而持久的抑郁悲观。老年抑郁症患者可伴有烦躁不安、心神不宁、浑身燥热、潮红多汗等症状。

宝宝为什么动不动就发脾气

1.脾气受父母影响

爱发脾气的宝宝可能也有一对脾气不好的爸妈。其次,爸妈教育孩子态度不一致,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红脸,会让宝宝觉得有“靠山”,更喜欢哭闹、无所顾忌的发脾气了。所以,像这种情况的宝宝需要爸妈自身先做好榜样。

2.发脾气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

当父母总是太忙而忽略了宝宝时,宝宝因为受到冷落常会借助哭闹来吸引爸妈的注意力,如果可以的话,爸妈要经常放心手头的事情,多陪陪宝宝。

3.想逃避责任

有的宝宝犯了错自知会受到父母责骂,就用哭闹来转移爸妈的焦点。这种情况下,如果宝宝是无意犯错的,那爸妈要轻轻告诉宝宝下次注意就好,不要责骂;如果是故意犯错,该批评还是得批评,让孩子知道发脾气不能逃避责任。

老人脾气暴躁是怎么回事

老人脾气暴躁的原因

一个人有爱发脾气的毛病,确是令人苦恼和遗憾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人要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这话未免有点过头,但发脾气的确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有时甚至会使亲朋成为冤家对头,而对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发脾气对身体的危害就更大了。

一些老人总爱发脾气,究其原因大多存在以下一些情况。

一是心胸比较狭窄

这类老人凡事喜欢斤斤计较,别人稍微触犯了他,如无意中踩了他的脚,或不慎把脏水弄到他身上,他就不肯原谅,要大发脾气,甚至大骂一通。有的则对别人过于苛求,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发火。

二是虚荣心过强

有些老年人常常以“长者”、“老者”、“过来人”自居,在生活中处处要设法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一旦有谁冒犯了他,伤了他的面子,就会大动肝火,发起脾气来。

三是性格变异

老年人经常性地发脾气,实际上是心理衰老、性格变异的反映。这些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社交能力逐渐减弱,自我封闭性增强,遇事固执过敏,急躁易怒,情绪波动大。

四是疾病征兆

有些老人脾气暴躁,可能与身患某种疾病有关。如肝病患者,虚火亢盛,心情烦躁,平时容易发脾气。

老年人常发脾气,会给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蒙上阴影,因此一定要设法加以改正和控制。实际上,一个人的性格和脾气,通过自身的心理调节和自制力是可以改变和防止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过去爱发脾气的同志,后来都学会了正确的自我控制。建议常爱发脾气的老年朋友,平时多参加一些集体社交活动,多找那些心胸开朗、脾气好的邻居、朋友聊天,经常与他们作伴。同时,也可请家人子女随时随地督促,这样,爱发脾气的毛病是可以改掉的。如果属于病症反应的脾气急躁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老人脾气暴躁小心是痴呆症

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各界需要提上日程的事情。一份科普资料表明,由于大脑功能的退化和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建设尤其重要。

老年抑郁的发生和识别

如今,老年抑郁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且很多抑郁程度都很高,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家对老年抑郁的识别率比较低,那么老年抑郁是如何发生的?该怎样识别老年抑郁症呢?

老年抑郁症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继发于各种躯体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各种癌症等等。一些患者在家庭刺激下诱导起病,也有许多患者发病没有明显病因。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老年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减弱,任何应激状态都容易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碍。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患抑郁症的发病率占5.7%,英国的一项研究是12%。可见患老年抑郁症的大有人在。但老年抑郁症的患者有时患病多年,程度很重甚至数次自杀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其原因在于社会和医生对该病的识别率低。

患者的抑郁情绪多被视为“小心眼”、“想不开”,或者视为对不良生活事件的“正常”反应。有时老年抑郁症患者合并焦虑情绪,经常心烦好发脾气,子女惟恐避之不及,结果又恶化了患者的情绪。老年抑郁症患者几乎无一例外地诉说各种身体不适,例如头痛、头晕、食欲降低、体重下降、胸闷、疲惫无力、尿急尿频等等。所有上述单个症状都会误导医生进行大量的内科检查。

要识别老年抑郁症并不困难,只要发现老年人具有持续两周以上的抑郁、悲观、焦虑情绪,伴有下述9项症状中的任何4项以上者,都可能是老年抑郁症。这9项症状包括:

1、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3、动作明显缓慢,焦虑不安,易发脾气;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严重感到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5、思维迟缓或自觉思维能力明显下降;

6、反复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7、失眠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减轻;

9、性欲明显减退。

老年抑郁的发生是有原因的,只有了解了这些原因,以及症状,才能正确识别是不是老人抑郁,才能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这样才有利于老人的晚年生活。

5个轻度抑郁症的症状吗

1.心情较为低落

对于患有抑郁症的病人,常常是闷闷不乐、心情沉重,整日郁郁寡欢的,当然不同病人抑郁症表现也是有所不同的,有的病人容易激动、焦虑等。

2.过分消极

患者常常是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对自己总是持否东的态度,认为自己没有用、也觉得自己的未来是没有希望的。

3.精神状态不好

这也是抑郁症表现之一,患者总是不能集中自己的精力、注意力,常常觉得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都力不从心,思维也会变得缓慢、没有信心、常犹豫不决等。

4.情绪焦虑

抑郁病人很容易变得急躁,而且总是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也总是无缘无故就生气、对身边的人发脾气。

5.丧失兴趣

患者对于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即使自己曾今喜欢,现在也总一副不屑一顾的态度,常常独自一人,远离亲朋好友。

老人性格遇事变激动怎么安抚

1、老人遇事变激动的办法

给老人买点他喜欢的东西,讲讲你的有趣的故事,陪他聊聊天。逗他开心。然后一点点地开解他。在他高兴地时候,慢慢和他说。今天不行就明天,明天不行就后天。但是一定不能急啊!越是急,老人越不吃那一套,老人是吃软不吃硬的,都这样。

其实老人和孩子是一样的,越老越是脆弱,也越有童心。所以要慢慢来,换着方式去逗他开心就好

2、安慰老人的办法

老年人常发脾气,会给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蒙上阴影,因此一定要设法加以改正和控制。实际上,一个人的性格和脾气,通过自身的心理调节和自制力是可以改变和防止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过去爱发脾气的同志,后来都学会了正确的自我控制。建议常爱发脾气的老年朋友,平时多参加一些集体社交活动,多找那些心胸开朗、脾气好的邻居、朋友聊天,经常与他们作伴。同时,也可请家人子女随时随地督促,这样,爱发脾气的毛病是可以改掉的。如果属于病症反应的脾气急躁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老年人性格大变的原因

一个人有爱发脾气的毛病,确是令人苦恼和遗憾的。发脾气的确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有时甚至会使亲朋成为冤家对头,而对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发脾气对身体的危害就更大了。一些老人总爱发脾气,究其原因大多存在以下一些情况:

1、一是心胸比较狭窄。这类老人凡事喜欢斤斤计较,别人稍微触犯了他,如无意中踩了他的脚,或不慎把脏水弄到他身上,他就不肯原谅,要大发脾气,甚至大骂一通。有的则对别人过于苛求,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发火。

老年人性格大变的原因

2、二是虚荣心过强。有些老年人常常以“长者”、“老者”、“过来人”自居,在生活中处处要设法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一旦有谁冒犯了他,伤了他的面子,就会大动肝火,发起脾气来。

3、三是性格变异。老年人经常性地发脾气,实际上是心理衰老、性格变异的反映。这些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社交能力逐渐减弱,自我封闭性增强,遇事固执过敏,急躁易怒,情绪波动大。

4、四是疾病征兆。有些老人脾气暴躁,可能与身患某种疾病有关。如肝病患者,虚火亢盛,心情烦躁,平时容易发脾气。

孩子脾气暴躁是什么原因

1、孩子属于胆汁质气质

爱发脾气的孩子可能属胆汁质气质,即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很强,很热情,态度比较直率,精力旺盛,但是也很容易泄气。这种气质类型的孩子,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引导,会成为一个积极进取、开朗热情、蓬勃向上的人;如果引导不当,也可能发展成焦躁任性、易怒的人。

2、父母教养方式欠妥当

过分溺爱也可能导致孩子爱发脾气。当孩子偶然发脾气时,父母可能因为孩子还小,发脾气的小摸样很可爱而表现出某种欣赏的态度,那么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不仅得不到遏制,反而会因此滋长,形成恶性循环。无条件的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会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的心态。一旦某次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便会大哭大闹,父母往往在疼爱孩子的心情中败下阵来,从而更加助长了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习惯。

爱发脾气要警惕抑郁症

爱发脾气的话,表明人本身的压力到达了一定的限度了,自我情绪已经无法正常把握了,因此来说,极有可能导致激越性抑郁症的产生的,一旦一个脾气温和的人爱发脾气的话,就要尽早的做到及时的沟通,舒缓压力,实现健康的。

如果我们将抑郁症比喻成为一幅油画的话,那么,“情绪低落”作为忧郁症最基本的表现就是一层灰暗的底色。在灰暗的背景之上可见各种各样的画面。激越性抑郁没有典型的思维抑制,语言并无明显的减少,说话并非有气无力,其行为和动作也未必呆板和迟钝。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容易动怒,芝麻小事可大发雷霆,觉得眼前的一切都不顺眼。一向脾气温和者给人的感觉是变了一个人,有时不为同事和家人所理解,造成人际关系的冲突。

发脾气为什么和忧郁症联系在一起呢?如果仔细地分析,我们会发现,容易动怒和激怒是一种痛苦和压抑的释放,有时是一种寻求帮助的呼叫。本质上仍然是情绪低落,同时反映了忧郁症患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力求摆脱的心态,有时也是一种对忧郁情绪的掩饰。

如果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地慢慢地和患者交谈,就会发现他们的内心是痛苦的,情感的“底色”是灰暗的,而且这种底色影响着这幅“油画”——精神活动的每一个“画面”。通常它们还伴有一些其他的症状,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食减少、睡眠障碍、性功能减退、精力不济等抑郁症的常见表现。

临床医生和患者本人应注意识别,特别是患者的家人,不要简单地认为是一个单纯的“脾气”问题。“脾气”超过一定的程度,持续过长的时间,不符合患者一贯的行为方式,无法用常理加以解释,应考虑激越性忧郁之可能。

发现身边的一些平常很是和善的人开始爱发脾气的话,就要尽早的做到与其及时的沟通,必要的时候,要尽早的去相关的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的,这些都是相当的重要的一些问题的,保持人们的情绪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很重要的。

老年人抑郁症的危害

1、老年人抑郁容易导致死亡

老年抑郁症与青年人患抑郁症有很大不同,不易被发现,一旦被发现的时候,症状已经非常严重,甚至很多老人已经有了轻生想法。

2、老年人抑郁容易导致心血管异常

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中快或某些冠心病症状。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性格内向,发病前就不爱交际,在发病后得不到家人、朋友的理解或遭到误解,也可能难以摆脱抑郁阴影,不利康复。

3、老年人抑郁容易导致影响躯体健康

患者常感到反复或持续头痛、头晕、胸闷、气短、全身无力、心悸、胃纳失常、体重减轻等躯体问题。这些疾病无疑更增加了患者的精神痛苦,进而抑郁症状加重。

4、老年人抑郁容易导致严重失眠

原本睡眠良好的老人会突然变得难以入眠,虽入睡但醒得过早,或入睡了却又自感未入睡,此时服用抗神经衰弱症的药物往往毫无效果。

5、老年人抑郁容易导致便秘

原本排便正常的老人会变得难以排便,严重可闭结一周,同时还会伴以种种消化障碍,如食欲大减甚至完全不思饮食,有的还出现腹胀、口臭等症状。

6、老年人抑郁容易导致破坏心理健康稳定性

患者往往会伴随烦躁、暴躁、易激惹、焦虑等情绪问题,甚至还会出现轻微的幻想症状和恐惧症状,一边责怪自己,一边责怪着外围世界。反复的内心斗争消耗着生命激情。

老人为什么爱发脾气

爱发脾气的老人应该怎样对待,老年人已经步入了人生的最后阶段,身体的各项健康指标也在慢慢的下降,所以做好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工作是重中之重,为了让老人安度晚年,健康的身体必不可少。

一个人有爱发脾气的毛病,确是令人苦恼和遗憾的。发脾气的确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有时甚至会使亲朋成为冤家对头,而对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发脾气对身体的危害就更大了。一些老人总爱发脾气,究其原因大多存在以下一些情况:

一是心胸比较狭窄。这类老人凡事喜欢斤斤计较,别人稍微触犯了他,如无意中踩了他的脚,或不慎把脏水弄到他身上,他就不肯原谅,要大发脾气,甚至大骂一通。有的则对别人过于苛求,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发火。

二是虚荣心过强。有些老年人常常以“长者”、“老者”、“过来人”自居,在生活中处处要设法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一旦有谁冒犯了他,伤了他的面子,就会大动肝火,发起脾气来。

三是性格变异。老年人经常性地发脾气,实际上是心理衰老、性格变异的反映。这些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社交能力逐渐减弱,自我封闭性增强,遇事固执过敏,急躁易怒,情绪波动大。

四是疾病征兆。有些老人脾气暴躁,可能与身患某种疾病有关。如肝病患者,虚火亢盛,心情烦躁,平时容易发脾气。

老年人常发脾气,会给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蒙上阴影,因此一定要设法加以改正或希望你对症下药。实际上,一个人的性格和脾气,通过自身的心理调节和自制力是可以改变和防止的。祝你健康!

老人抑郁症的日常保健治疗

1、老人抑郁症的日常保健

1.1、多到户外活动:经常到户外接触阳光,接触绿色植物,这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助于培养老年人抑郁症患者的兴趣,缓解抑郁。

1.2、经常锻炼: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会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增进安宁幸福意识,松弛精神,提高精力,缓解和预防抑郁。

1.3、多交朋友:老年人抑郁症患者以利他主义精神给人以帮助,是治疗精神抑郁的良好方式。与人隔绝、离群索居是老年人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所以人际交往是老年人抑郁症自我痊愈的重要因素。

2、老人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常用的抗抑郁药是三环抗抑郁剂。其中多虑平,可用于病情较轻而有明显焦虑情绪者;阿米替林,病情较重并有失眠者可选用;丙咪嗪,病情较重但无失眠者选用,孕妇及心电图传导阻滞者不宜服用。抗抑郁药的副作用较多。如体位性低血压、心跳加快、便秘、口干、排尿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四肢颤动、心电图改变等等。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从小剂量开始,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相关推荐

老人抑郁症的危害 造成身体慢性疼痛

老人抑郁症除了伤害老人心理,还给老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其中以头痛最为常见,时间长久了还会造成其他部位的疼痛,如腰痛,腿痛,关节痛等。很多时候患者都认为,抑郁症是由于身体疼痛所造成,其实恰恰相反,抑郁才是导致身体疼痛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性格不好怎么办

1、主动征求老人对家庭大事的意见。 2、经常询问老人的身体,主动陪伴去看病。 3、抽出时间跟老人们聊天,多顺顺他们的心。 4、家里有什么活动最好邀请老人一同前往。 5、经常表示感激老人的养育之恩,让老人感到没有忘本。 6、留心多做一些老人吃的食物,买些老人喜欢的东西。 7、逢年过节过生日、出远门回家,给老人送些礼,表达孝顺之心。 8、教育孩子尊重老人、孝敬老人,出入有礼貌,爷爷奶奶常常叫。 9、老人的合理要求,必须尽可能满足。不能满足时,要多解释取得谅解。 10、老人情绪不佳时,要忍耐不顶撞。即使说错了

注意父母身体健康6个变化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很多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也会回到父母身边,共度佳节。此时子女一定要留心一些细节,可仔细观察父母身体有无异常变化,以便及早进行矫治。 1、做菜很咸或很淡 陈小姐家是四川的,80多岁的奶奶每年都给她寄自家做的香肠,但今年陈小姐发现,奶奶寄来的香肠味道很咸,难以下口。她立刻给奶奶寄去一个限盐勺,因为这很可能是奶奶味觉退化的表现。随着年纪的增长,味蕾会变得较小,甚至萎缩,再加上味觉神经退化,会影响对味道的敏锐度。给老人买个限盐勺,能帮助他们掌握咸淡。 2、眯眼看东西 很多老人都有花眼的现象,但

春季哪些精神病易发

1、抑郁症:表现为平日里沉默寡言,喜欢沉湎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愿与人交往,如果性格开朗的人出现情绪低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避免其出现自杀企图等行为。 2、考试焦虑症:硕士考试、博士考试、高考,这些决定命运的考试往往都在春夏,可导致考生心理压力明显加大,精神紧张和过度用脑可能造成学生神经衰弱,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不足,烦躁易怒,甚至产生放弃学习和考试的情绪。 3、精神分裂症:表现为突然的头痛、头晕、心烦、多梦或失眠;无缘无故发脾气,情绪易激动,见人见物常不顺眼,遇小事纠缠不休;敏感多疑;孤

老年人为什么会抑郁 4招治老年人抑郁症

老年人为什么会抑郁? 1、性格原因 老人性格与抑郁状态关系极大,性格内向者容易患抑郁症,个性好强者亦易患抑郁症老人不甘心离退休后无所事事,进而产生无助、无望、无力的悲观观念。性格原因,也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2、疾病干扰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患慢性疾病的增多,如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关节炎、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往往是迁延时间长,治疗效果一般,这些都会使人感到无能为力,力不从心,心情沮丧,无奈抑郁。这也是老年人患抑郁症,主要的原因之一。 3、家庭原因 当老年人离退休后,自己的子女亦相继成家立业,组织家庭,

患了抑郁症会有哪些症状

一、情感低落。在早期,抑郁症患者会感到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感觉活得太累,话语减少,喜欢独处,不交往,发脾气,甚至有时控制不住情绪。 二、情趣索然。很多抑郁症患者经常感到生活情趣索然,出现轻度的“无价值感”,整日唉声叹气,精力减退,甚至反复出现轻生的想法和行为。对自己、家庭、社会、整个世界都灰心丧气,没有信心。 三、顽固失眠,或早醒等障碍。患者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四、健忘、乏力、头痛等。有些抑

怀孕后准妈妈发脾气教你4招缓解

【孕期各种担心,过度紧张脾气大?】 怀疑自己有没有能力孕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 生活中那么多不敢接触的东西,如电脑、噪音、病人,真的会引起胎儿畸形吗? 没在最佳时机怀孕,如年龄太大、季节不好等,会不会生不出一个优秀的宝宝? 不小心感冒了,会不会影响宝宝健康啊? 出于安全考虑,天天都待在家里,好烦啊。 越吃越多,身材会不会胖得不像话啊? 生了孩子后丈夫还会我吗? 身材都变样了,好难看都不敢出去了。 怀孕以后,孕妈咪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这导致准妈妈比孕前变得敏感、暴躁,更发脾气。 其实这准妈妈初次接

老人抑郁小心发展成痴呆症

警惕抑郁症发展为老年痴呆 有很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老年期的患者如果抑郁症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那么他今后发展为老年痴呆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而老年人的抑郁更多是源于孤独,据了解老年抑郁症的发病迅速,早期主要表现为多疑对外界事物麻木没有兴趣。医生表示很多老年人为了不让子女担心,通常不会把自己失眠、焦虑的情况说出来,以至于延误治疗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我们部分地区65岁以上老人抑郁症的患病率是4.4%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由于老年痴呆不可逆转但老年抑郁却可以治疗,因此通过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可以大大降低老年抑郁和痴呆的发

80后孕妈三大问题最头疼

产前焦虑惹人烦 据调查显示,有98%的孕妈妈在怀孕28周后容易产生焦虑心理,有些孕妈妈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会使焦虑心理减轻;有些孕妈妈不善于调节,导致心理焦虑越来越重。 造成这种心理问题有多种原因: 1、城市女性大多数是第一次怀孕,缺乏对生产的直接体验。从电视,报刊等媒体上又耳闻目睹了许多孕妈妈生产的痛苦经历,考虑到自己也将经历此过程,心中不免焦虑。 2、怕孩子畸形。虽然做过多次检查,但检查毕竟是通过机器和各种化验,有些胎宝宝存在健康问题不能查出,孕妈妈对此焦虑,怕生个不健康的宝宝。 3、患有妊娠高血压综

老人抑郁症的日常保健

1、多到户外活动: 经常到户外接触阳光,接触绿色植物,这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助于培养老年人抑郁症患者的兴趣,缓解抑郁。 2、经常锻炼: 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会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增进安宁幸福意识,松弛精神,提高精力,缓解和预防抑郁。 3、多交朋友: 老年人抑郁症患者以利他主义精神给人以帮助,是治疗精神抑郁的良好方式。与人隔绝、离群索居是老年人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所以人际交往是老年人抑郁症自我痊愈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