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的检查诊断方法
坐骨神经痛的检查诊断方法
一、坐骨神经痛的检查
血沉可增快,抗"O",类风湿因子可有异常,脊柱X线平片,必要时除行腰骶椎X线摄片外,还可行骶髂关节X线摄片,腰椎CT,MRI等可有相应的改变,如为椎管内占位病变,腰穿CSF检查蛋白多升高,必要时椎管造影明确诊断坐骨神经痛。
1.CT检查
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它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CT检查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CT检查是坐骨神经痛以及其他神经可方面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2.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无种属特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和约50%的健康人体内有产生RF的B细胞克隆,在某些病理因素如变性IgG或EB病毒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产生RF。RF与天然IgG结合能力较差,但易与免疫复合物中的IgG或聚合IgG反应。现已证实,IgG分子重链的CH2功能区富含有天冬酰胺交联形成的寡糖,该糖蛋白据谓是与RF反应的抗原结合表位。RF有IgG、IgA、IgM、IgD、IgE5种类型,检测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分型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检测RF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胶乳凝集试验和ELISA法,胶乳法主要测定的是IgM类RF。ELISA法则可用于测定不同Ig类别的RF,而且还可实现定量检测,较有实用价值。此项检查是坐骨神经痛的常见检查方法。
二、坐骨神经痛的诊断
根据疼痛的部位及放射方向,加剧疼痛的因素,减痛姿势,牵引痛及压痛点等诊断不难但确定病因十分重要。
腰腿痛的7个常见症状
腰腿痛的症状
1、自发性腰腿痛:患者于扭伤时突然感到腰背疼痛,剧烈锐痛,限局性明显,可明显指出疼痛部位,便于诊断。也有时扭伤后感到一种干脆的响声或撕裂感,随即疼痛减轻,或扭伤时疼痛并不明显。待休息后或次日起床时才感腰疼加重,腰部发板、行动困难、腰背肌痉挛、甚而向大腿后部放射引起腿疼。
2、局部压痛:扭伤早期多数病人有局限压痛点。可协助诊断,也有时由于梨状肌痉挛挤压坐骨神经干,压痛点在坐骨大切迹坐骨神经出口处。
3、放射性或牵扯性神经痛:放射性或牵扯性神经痛的部位,多为臀部、大腿后部、大腿根部前内侧等,股后皮神经与坐骨神经分布区,该神经发生疼痛的原因有三:
4、反射性神经痛:腰骶和骶髂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等软组织,其前股则组成坐骨神经和股后皮神经,因此常发生反射性神经痛。
5、坐骨神经和股后皮神经束:紧贴骶髂关节和梨状肌的前侧,当该部韧带因扭伤而出血水肿时则直接刺激该神经,引起放射性神经痛。如梨状肌发生痉挛,也压迫坐骨神经干,引起放射性神经痛,并于坐骨切迹处有局限性压痛。
6、如扭伤后椎间孔周围的软组织发生肿胀:则坐骨神经根在椎间孔内直接被挤压,引起放射性坐骨神经痛。
7、背伸肌或臀大肌痉挛:许多患者扭伤后出现一侧或两侧背伸肌或臀大肌痉挛,患者直立或弯腰时尤为显著,俯卧后可以缓解,检查压痛点时肌痉挛立即恢复,此点有助于诊断。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晚期症状
患者病情严重,多为急性腰部损伤或慢性损伤急性发作,严重影响生活,疼痛体征呈典型放射性坐骨神经痛。检查时有明显肌肉松弛、萎缩,直腿拾高试验在30以内,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坐骨神经痛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对人的身体和日常生活危害很大。一旦出现坐骨神经痛症状就要及时到正规医院针对病因进行有效的治疗。
屁股疼是这种疾病的先兆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疼痛
坐骨神经痛患者会出现脊柱侧弯刀割样疼痛、小腿外侧和足背感觉减退、臀肌张力松弛、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现象就越严重,甚至还会有可能造成瘫痪。
腰部僵硬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表现多为腰部僵硬有不适感,步行或活动时腰及下肢出现短暂疼痛,可逐渐发展为剧烈烧灼或刀割样疼痛,沿坐骨神经走行放射,坐骨神经痛患者可自腰、臀部直达大腿、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部。
慢性损伤疼痛
急性腰部损伤或慢性损伤急性发作,严重影响生活,疼痛体征呈典型放射性坐骨神经痛。检查时有明显肌肉松弛、萎缩,直腿拾高试验在三十度以内,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百分之九十以上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
跛行
当坐骨神经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出现跛行的症状,患者在没接受相关治疗,不以为然的时候,坐骨神经痛慢慢的就会演变成为跛行的症状,跛行也是坐骨神经痛重要的一个症状,也是坐骨神经痛的危害表现。
那么,在疾病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我们做到尽早的预防疾病,这样一来,上班族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患上坐骨神经痛,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预防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检查诊断
一、血沉可增快、抗“O”、类风湿因子可有异常。脊柱X线平片、腰椎CT、MRI等可有相应的改变。如为椎管内占位病变,腰穿CSF检查蛋白多升高。必要时椎管造影明确诊断。
二、根据疼痛的部位及放射方向,加剧疼痛的因素,减痛姿势,牵引痛及压痛点等诊断不难但确定病因十分重要。
1、腰椎间盘突出
病员常有较长期的反复腰痛史,或重体力劳动史,常在一次腰部损伤或弯腰劳动后急性发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和体征外,并有腰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间隙可有明显压痛和放射痛。X线摄片可有受累椎间隙变窄,CT检查可确诊。
2、马尾肿瘤
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病初常为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逐渐发展为双侧。夜间疼痛明显加剧,病程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及鞍区感觉减退。腰椎穿刺有蛛网膜下腔梗阻及脑脊液蛋白定量明显增高,甚至出现Froin征(脑脊液黄色、放置后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确诊。
3、腰椎管狭窄症
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间歇性跛行”,行走后下肢痛加重,但弯腰行走或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当神经根或马尾受压严重时,也可出现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痛症状及体征、病程呈进行性加重,卧床休息或牵引等治疗无效。腰骶椎X线摄片或CT可确诊。
4、腰骶神经根炎
因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或劳损,受寒等因素发病。一般起病较急,且受损范围常常超出坐骨神经支配区域,表现为整个下肢无力、疼痛、轻度肌肉萎缩、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减弱或消失。
另外,还需考虑腰椎结核、椎体转移癌等。干性坐骨神经痛时,应注意有无受寒或感染史,以及骶髂关节、髋关节、盆腔和臀部的病变,必要时除行腰骶椎X线摄片外,还可行骶髂关节X线摄片,肛指、妇科检查以及盆腔脏器B超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疼痛:坐骨神经痛患者会出现脊柱侧弯刀割样疼痛、小腿外侧和足背感觉减退、臀肌张力松弛、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现象就越严重,甚至还会有可能造成瘫痪。
腰部僵硬:坐骨神经痛的症状表现多为腰部僵硬有不适感,步行或活动时腰及下肢出现短暂疼痛,可逐渐发展为剧烈烧灼或刀割样疼痛,沿坐骨神经走行放射,坐骨神经痛患者可自腰、臀部直达大腿、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部。
慢性损伤疼痛:急性腰部损伤或慢性损伤急性发作,严重影响生活,疼痛体征呈典型放射性坐骨神经痛。检查时有明显肌肉松弛、萎缩,直腿拾高试验在三十度以内,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百分之九十以上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
坐骨神经痛检查
1.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地位,包括腰骶椎、骶髂关节X线片,脊柱MRI,脊髓造影加CT,除临床的盆腔物理诊断外可做盆腔的CT或MRI。
2.电生理检查:
①椎旁肌的EMG可以协助鉴别根性坐骨神经痛及远端病变。
②股二头肌短头的EMG可协助鉴别坐骨神经外侧与腓总神经病。
③有骨盆或股骨骨折的病人难于进行常规体检,EMG可协助评价神经功能。
④股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F波可能有异常,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很难刺激到病变近端。
3.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局麻药物注入梨状肌,如果疼痛缓解则有助于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
坐骨神经痛的原因及表现
相信我们大家都应该知道在我们身体出现某些疾病的时候往往在初期的时候是没有什么症状的,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坐骨神经痛就是这样一种疾病,说到这里大家一定非常想了解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吧,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坐骨神经痛的病因以及症状:
一、坐骨神经痛是“谁”惹的祸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当出现坐骨神经痛时,广大患者往往会出现阵发性或是持续性的疼痛。由于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患所引起如挫伤、扭伤所引起的局部损伤、出血、水肿、粘连和肌肉痉挛等。
由于内脏器官疾患所引起:如子宫及其附件的熏染、肿瘤可引起腰骶部疼疼,这种病人每每同时伴有相应的妇科症候。由于精力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大概以腰病为主诉,但并无客观体征或客观查抄与主观叙述不克不及以生明白剖及病理知识来表明。
坐姿不正引发坐骨神经痛:青少年一般是长期不良姿势,故也称为姿势性坐骨神经痛而中老年人一般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是一种非常严峻的疾病,因此,各人在通常里肯定要做好其防备步伐,失慎得了坐骨神经痛后,肯定要实时举行相应的治疗,万万不要一拖再拖,以免错过您的最佳治疗机遇。
二、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疼痛:坐骨神经痛患者会出现脊柱侧弯刀割样疼痛、小腿外侧和足背感觉减退、臀肌张力松弛、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现象就越严重,甚至还会有可能造成瘫痪。
腰部僵硬:坐骨神经痛的症状表现多为腰部僵硬有不适感,步行或活动时腰及下肢出现短暂疼痛,可逐渐发展为剧烈烧灼或刀割样疼痛,沿坐骨神经走行放射,坐骨神经痛患者可自腰、臀部直达大腿、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部。
慢性损伤疼痛:急性腰部损伤或慢性损伤急性发作,严重影响生活,疼痛体征呈典型放射性坐骨神经痛。检查时有明显肌肉松弛、萎缩,直腿拾高试验在三十度以内,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百分之九十以上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
腰椎痛与坐骨神经痛的区别
坐骨神经是由第4、5腰神经和第1、2、3骶神经前支组成。从椎间孔出椎管后,走行于盆腔后侧,在梨状肌下部出臀部,沿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背外侧分布。坐骨神经痛通常是指由于某种原因的刺激和压迫导致沿坐骨神经走行及分布区的放射痛。主要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窜痛,夜间尤为明显,疼痛部位多自臀部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放射。每遇咳嗽、打喷嚏等易使腹压升高的动作时,疼痛加剧。屈膝屈髋或向健侧侧卧休息后疼痛可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坐骨神经痛只是一个临床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很多,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为坐骨神经的炎症引起的疼痛,以单侧者居多,可常和肌纤维炎同时发生。继发性为坐骨神经走行的邻近组织病变,产生机械性刺激、压迫或粘连所引起的疼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黄韧带肥厚、脊椎滑脱、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脊椎裂、腰椎结核、马尾神经瘤、梨状肌综合征、臀部注射药物的刺激等均可引起坐骨神经痛。
根据坐骨神经受刺激或压迫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根性及干性坐骨神经痛。根性坐骨神经痛,受累部位在根管或椎管内,患者常感腰骶部及腿部窜痛,腰椎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并沿坐骨神经走行向下肢放射,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均可使疼痛加剧,可产生相应的感觉障碍和反射改变。脑脊液检查有异常变化。干性坐骨神经痛,受累部位在椎间孔以外,以盆腔出口处最为多见。患者常感患肢沿坐骨神经的某一段呈放射性疼痛,多在臀部以下沿坐骨神经走行方向有压痛点,棘突旁无明显压痛,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时疼痛不明显,脑脊液检查无异常变化。
坐骨神经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病因,而坐骨神经痛则只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主要症状,二者互为因果。所以,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坐骨神经痛患者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也有相当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将二者混淆起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坐骨神经痛的基本常识都有哪些
一、病因
病因多种多样。绝大多数患者的坐骨神经痛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坐骨神经痛;少数系原发性,即坐骨神经炎。
二、临床表现
(1)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疼痛剧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势;腰部屈曲、屈膝、脚尖着地。如病变位于神经根时,椎管内压力增加(咳嗽、用力)时疼痛加重。
(2)肌力减退的程度可因病因、病变部位、损害的程度不同差异很大,可有坐骨神经支配肌肉全部或部分力弱或瘫痪。
(3)可有或无坐骨切迹处坐骨神经干的压痛。
(4)有坐骨神经牵拉征,LASEGUE征及其等位征阳性,此征的存在常与疼痛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局麻坐骨神经根或神经干此征可消失。
三、检查
1.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地位,包括腰骶椎、骶髂关节X线片,脊柱MRI,脊髓造影加CT,除临床的盆腔物理诊断外可做盆腔的CT或MRI。
2.电生理检查:
①椎旁肌的EMG可以协助鉴别根性坐骨神经痛及远端病变。
②股二头肌短头的EMG可协助鉴别坐骨神经外侧与腓总神经病。
③有骨盆或股骨骨折的病人难于进行常规体检,EMG可协助评价神经功能。
④股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F波可能有异常,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很难刺激到病变近端。
3.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局麻药物注入梨状肌,如果疼痛缓解则有助于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
4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腰肌劳损、臀部纤维组织炎等臀部及大腿后部疼痛的疾病相鉴别,这些均是局部疼痛,无感觉障碍、肌力减退、跟反射减退等神经系统体征。
坐骨神经痛的诊断鉴别
坐骨神经痛临床表现有患肢明显疼痛,疼痛特点为在持续性钝痛的基础上沿坐骨神经干呈触电样或针刺样剧痛;小腿外侧和足背有针刺、发麻、感觉减退等感觉异常;臀部、大腿 后侧肌肉松弛和萎缩;行走时可加重腰椎管和椎间孔变小,坐骨神经受压疼痛而产生的跛行;不同病因下产生的腰椎及髋关节内旋、外旋、外展的活动受限等等。
一、坐骨神经痛的程度诊断:
体检时可见嘱患者仰卧,令患肢微内收内旋,然后太高患者,至感觉疼痛出现的直腿抬高试验受限。
根据其症状程度的不同可将坐骨神经痛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
轻度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分布区轻度疼痛,不放射,无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60°以上,可以坚持轻度体力劳动。
中度坐骨神经痛
轻度放射性腰腿痛,有轻度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30°~60°,能参加体力劳动,可做一般室内工作。
轻、中度坐骨神经痛多为陈旧性腰椎间盘病变、骨赘形成、腰椎骶化等原因所致。
重度坐骨神经痛
呈典型的放射性坐骨神经痛,有明显的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30°以内,90﹪以上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
二、坐骨神经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90%以上的坐骨神经痛患者都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坐骨神经痛很容易被混为一谈,就连本专业的医生在没有对病情作出全面了解之前,也不好妄下结论。临床上就出现过坐骨神经痛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案例,医生在经过初步诊断之后就草率作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结论,结果导致治疗方法与坐骨神经痛南辕北辙。
1.坐骨神经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其实,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不见得一定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尽管在病情上两者都有及其相似的表现,但还是要注意区分二者的病因病机。此外,腰椎间盘突出与坐骨神经痛虽然都属于骨科疾病,但是症状和治疗方法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2.引起坐骨神经的疾病不止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表现症状,多数情况下是腰椎间盘突出所引起的,并且多为第4~5椎间盘或第5腰椎~骶骨间的椎间盘突出。但是,并非所有的坐骨神经痛都可以归咎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疾病还有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管肿瘤、梨状肌综合征等。
3.检查时一定要注意两种疾病的鉴别。
病人一旦出现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时,应当及时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切莫偏听偏信,以免延误病情。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在患者对自己病情含糊不清的情况下,医师应该为病人作详细的体格检查,并辅助以X线片、CT、MRI(核磁共振)等,对病情作出科学合理的病理学诊断,只有这样 才能对症治疗,达到真正消除患者痛苦的目的。
坐骨神经痛病因有哪些
1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炎,临床上少见,主要是坐骨神经的间质炎,多由牙齿、副鼻窦、扁桃体等病灶感染,经血液而侵及神经外衣所致,多和肌炎及纤维组织炎伴发,寒冷、潮湿常为诱发因素。
2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由坐骨神经通路中遭受邻近组织病变影响所致。为了便于诊断,临床解剖类型又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或上段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损害),丛性坐骨神经痛或中段坐骨神经痛(腰骶丛病变)。
3干性坐骨神经痛或下段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干或分支损害)。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要位于椎管内,或者为脊椎本身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马尾肿瘤、腰椎管狭窄、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椎弓峡部裂并脊椎滑脱、骨肿瘤、骨结核、脊椎损伤、硬膜外脓肿、脊椎骨关节病等。
坐骨神经痛怎么检查呢
1、骨科专家说,患有坐骨神经痛可以进行神经检查,这是较主要的坐骨神经痛的检查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1)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有无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在腰椎旁、臀点(梨状肌压痛点)、股后、窝、腓点、外踝等处有无压痛点。下肢肌张力如何,有无肌萎缩,拇趾背屈肌力减弱,站立时比较两侧臀股沟高低,有否变浅。膝、踝反射是否减弱或消失。
(2)神经肌肉牵伸痛检查。拉赛格(Lasegue)征:仰卧,下肢伸直,在跟处将患肢上抬,不到70°引起腰、部放射性疼痛为阳性,记录抬腿角度。内里(Neri)征:嘱拾地面物件,可见先弯曲患肢,然后再弯腰拾取物件,同时诉患肢痛。西卡(Sicard)征:仰卧,嘱足尽量背屈,并以手顺势推压,引起小腿后侧疼痛。克尼格(Kerning)征:仰卧,髋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伸直膝关节,遇抵抗或疼痛为阳性。
(3)平时生活中注意姿势及步态。注意避痛姿势,直立时脊柱有否侧弯,卧位时患肢有否屈曲。
2、进行坐骨神经痛的检查还可以进行辅助检查,骨科专家说,坐骨神经痛的辅助检查方法有尿常规、血沉,必要时查脑脊液及腰骶脊椎X线摄片(包括椎管造影检查)、CT椎管扫描、MRI椎管检查对坐骨神经痛的检查也十分有益。
骨科专家说,生活中大家应该注意疾病的危害,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了解坐骨神经痛该如何检查,一旦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应该及早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断,确诊为坐骨神经痛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