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如何矫正 确定是否是同性恋
同性恋如何矫正 确定是否是同性恋
如果想要矫正同性恋,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确定自己是否是同性恋。
同性恋有三个分别的意义:同性恋倾向、同性恋行为,同性恋权利运动(或称同志运动)。在中国,女孩之间的亲密关系很深,常常会有女孩分不清,同性间的友情与同性恋之间的差别,实际上两者有很大的差别。
同性恋为什么被歧视 生殖压力
在古代中国,一向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网络上,也有许多站在人类繁衍的角度来反对同性恋,有人指出,如果全人类都是同性恋了,人类是不是要灭绝了?站在人类正义的角度,道德高点,自然要批判同性恋。
国人对同性恋的误区
误解一:有过同性性行为的,就一定是同性恋者
正解:不是。我们所说的同性恋者,指的是“绝对同性恋者”(通常讲述时省略“绝对”两字)。绝对同性恋者在性方面,一生根本不会产生对异性的性欲,也不会接受异性的性要求。现代性学的奠基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金赛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5300名成年男性白人中,有过同性恋行为的占37%,其中绝对同性恋者只占4%;5940名白人妇女中,有过同性恋行为的占13%,其中绝对同性恋者只占3%。
误解二:有过同性性行为者容易患性病
正解:容不容易患性病,和是不是同性恋并无直接的关系。从性方面来看(不包括通过共享注射针头等方式得病),只有和“并非坚持一生真正只有一位性伴侣”的人进行有性器官直接接触的性行为,并且没有采取可靠的防卫措施,才有可能患上性传播疾病(旧称性病)。之所以在艾滋病发现的初期,75%的患者都是同性恋者,是因为所报告的那个地区、那个年代,同性恋者“多性伴侣”的情况较多,时有肛门性交,而又没有采取防卫措施,加上肛门黏膜较易破裂出血,使得艾滋病病毒有可能进入人体血液内。这些条件如果也出现在异性恋者中间,同样会出现艾滋病传播的情况。
误解三:同性恋与异性恋能划分得一清二楚
正解:从个体本身来看,同性恋与异性恋能划分得一清二楚。绝对同性恋与绝对异性恋,完全没有什么游移不定的地方。绝对异性恋者在性方面,一生根本不会产生对同性的性欲,也不会接受同性的性要求;绝对同性恋者对异性也是如此。
那些可以游移不定的,或者是典型的双性恋者,在性方面,一生(但未必在“同时”)同等接受同性和异性;或者是不典型的双性恋者,有的基本上是异性恋,有的偶尔有同性性欲以至同性性行为,有的基本上是同性恋,有的偶尔有异性性欲以至异性性行为。
我们不应该把双性恋者拿来混淆对同性恋(即绝对同性恋)者的讨论。否则,会引发出许许多多的问题,给当事人和家庭及其周围的人,带来许多莫须有的麻烦和痛苦。
从公众角度来说,同性恋与异性恋不能划分得一清二楚,也根本不应该去划分,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
误解四: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的朝代同性恋特别盛行,这说明同性恋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与当时的文化、政治、社会的认同度有关。
正解:在我国或西方,都有过同性恋在一些年代特别盛行的情况,例如我国汉代和西方的古希腊。但是,这并不表明同性恋并不是天生的。首先,还是要说清楚,讨论同性恋者,应该指的是绝对同性恋者,不要和情境性同性恋者(相对同性恋者)、双性恋者混淆起来。
可以肯定的是,在同性恋特别盛行的年代,或至少不那么受迫害的年代,敢于公开自己的同性恋性倾向的人会增加。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的,而采取和表现为同性恋的相对同性恋者也会增多。
误解五:同性恋者是一些精神不健全、不正常的人
正解:一位怀着绝望和痛苦心情的母亲在给著名的精神学家弗洛伊德的信中写道,她的孩子对异性丝毫不感兴趣,希望弗洛伊德能治疗她的孩子,让他能转变为异性恋者。
在回信中,弗洛伊德强调“同性恋并非恶习和堕落,也算不得是一种疾病”、“古往今来,有许多极可尊敬的人物是同性恋者”。事实上,在“极可尊敬的人物是同性恋者”的名单上,包括很多位为英、法、俄、德、美等国的国王、总统,以及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英国科学家培根,意大利艺术家拉斐尔,等等。笔者无法一一对此作出考证,但是,相信名单中至少有一部分人只是相对同性恋者。然而,这也足可佐证同性恋者并不是一些精神不健全、不正常的人,在智力方面和对人类的贡献上,他们和异性恋者并无高低之分。
亲人是同性恋怎么办 了解具体情况
不论是旁敲侧击还是“眼见为实”,最稳重的结果是得到当事人的确认。
同性恋,是一种很奇怪的存在。有先天有后天,同与非同相处久了,还特别容易“感染”,所以,需要了解清楚当事人同性恋情节的开端、时间、以及发生过同性亲密接触的尺度。
同性恋这种情结,其实很容易出现混淆。同性好感容易和同性恋混为一谈,同性恋倾向容易自定义为深度同性恋。所以需要相关的专业诊断,确定是否愿改变,能改变?
同性恋是天生的嘛 同性恋可以矫正吗
如果是真正的同性恋的话,那么就不存在矫正这种说法,因为本来就没有错误。
如果现在只是在青春期出现了同性恋倾向,那么很可能是因为同性之间的交往比较密切,关系比较好,并不是同性恋,要明确区分。如果是同性恋的话,也要坦然接受,学会面对。
艾滋病带套会传染吗
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性交传播。生殖器患有性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或溃疡时,会增加感染病毒的危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通过肛门性交,阴道性交,就会传播病毒。口交传播的机率非常小,除非健康一方口腔内有伤口,或者破裂的地方,艾滋病病毒就可能通过血液或者精液传染。
一般来说,接受肛交的人被感染的可能非常大。因为肛门的内部结构比较薄弱,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精液里面的病毒就可能通过这些小伤口,进入未感染者体内繁殖。这就是为什么男同性恋比女同性恋者更加容易的艾滋病病毒的原因。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发现艾滋病病毒的早期,被有些人误认为是同性恋特有的疾病。由于现在艾滋病病毒传播到全世界,艾滋病已经不在是同性恋的专有疾病了。
同性恋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
现在一般认为同性恋是天生的。
学界对于同性恋是天生还是后天的问题一直在探讨中,现在的研究比较倾向于同性恋的成因不是心理现象而是生物学现象。科学家对同性恋的大脑研究发现,同性恋的下丘脑与非同性恋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说明,同性恋的形成有生物学背景。
如何正确看待同性恋
一位性专家说,他之所以要从事同性恋的研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给同性恋“去污名化”,把那些本来不属于同性恋的阴影除去,还同性恋一个本来面目。
1、淫乱的污名
同性恋好像特别容易淫乱。我想在某些同性恋身上确实如此,但是说整个群体都是淫乱的人,那么就言过其实了,简直是污蔑。
2、艾滋的污名
很多人一提到同性恋,就马上想起了艾滋。这也不是事实。确实,同性恋感染艾滋,比率比异性恋大,但是从整个群体而言,我相信更多的同志在性方面是谨慎的、安全的。
3、滥情的污名
常常在论坛看到什么“同性恋没有真情”之类的发言。从个体而言,失恋实在是不能避免的。从异性恋角度看,他们的失恋和离婚,也是很多的。但是个人恋爱失败,不能就等于整个群体就没有真情。
4、法律的污名
同性恋没有同性婚姻法的保护。这确实是法律对同志不公平。至少很多国家已经通过了同性婚姻法,而我国在这方面是落后的。但是,有人进而说,在法律上,同志没有人权,同性恋很悲惨,这其实就是“法律的污名”。
婚姻法上确实有的缺陷,但是不能否认同志的“整体法律地位”――亦即同性恋作为中国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宪法、物权法、合同法、继承法、劳动合同法、诉讼法等等,这些法律规定了公民各种权利,如果权利被侵害,公民可以起诉、控告,而不论你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同性恋与异性恋,在法律上有大体一样的权利,而不是“法律的弃儿”。
从整个法律体系出发来看,在争取同性婚姻法的时候,先多了解一下有关法律规定。这样对争取同性婚姻法就更有利。可惜现在很多网友对法律问题并不了解,对整个法律体系不了解,甚至连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律概念都不知道。这种对法律的无知,对争取婚姻法上的权利其实也是不利的。
如果说整体法律对同性恋很不公,那么仅仅争取来一个同性婚姻法又有什么用呢?婚姻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毕竟只占据很小比例而已。这时候,一部同性婚姻法,不过是杯水车薪。而整体的法律环境还比较公平,那个加上一个同性婚姻法,才可以说是公平合理。同性婚姻法毕竟只有放在整个法律体系中考察才有意义,而不能孤立起来看待。
“污名化”的原因在哪里?第一,同性恋群体本身具有一定隐蔽性,造成某些人对同性恋群体缺乏了解。第二,同性恋群体自己也好,社会法律也好,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第三,某些人将问题扩大化了,夸张化了,而对于一些积极方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