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如何培养 学会骄傲
自信心如何培养 学会骄傲
都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过分的谦虚和骄傲都不好,但适当的谦虚和骄傲都是可以的,一味的谦虚,会令人产生自卑心理,当做成功一件事时,心里要有适当的骄傲感,这种骄傲感能让自己更加相信自己,继而增强自信心。
教育孩子的好时机
当孩子困惑时
每个孩子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困惑,在这些时候,他们往往特别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得到问题的答案,而此刻也正是家长教育他们的最佳时机。
当孩子对某件事情感到困惑时,家长抓住孩子渴望学习经验的心理,及时帮孩子进行必要的疏理,不失为教育的最佳策略。因为此刻,无论家长是摆事实,还是讲道理,孩子都会很容易地接受,从而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当孩子取得成绩时
生活中,孩子总会取得一定成绩,如在学校中考得了好名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或在某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奖励等。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都会比较高昂,自信心也会比平常强,家长要善于抓住这个时机,在肯定和鼓励的基础上,给孩子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孩子乘势而上,把一时的热情转化成持久的动力。
当然,家长也不要忽视孩子因取得成绩而引发的骄傲自满情绪。骄傲是成功的大敌,做家长的千万马虎不得。许多孩子的学习成绩经常大起大落,其原因就是骄傲自满。因此,家长在表扬孩子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该及时让孩子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另外,当孩子做了好事的时候,如给老人让座、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关心班集体等,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孩子做好事常常是无意识的,家长要善于把这种无意识引导到有意识,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当孩子犯错时
综观古今中外,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许许多多的名人或成功之士,在他们成功成名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经典的故事——那就是他们在犯错时,他们的父母在当时的情景下处理这些事情的方式方法,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激励着他们一生的成长。无数事实证明: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犯错改错的过程,而犯错的过程就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因为只有在犯下错误的同时,孩子才更有可能深刻地去理解更多的人生道理。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这时候,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去分析错误,引导孩子面对错误,最终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
做客时
有很多孩子在家很听话,但是到了客人家,就容易“人来疯”,放任骄蛮,让大人很没面子。这时,如果家长当着客人的面大声训斥孩子,孩子不但不听,甚至会故意大哭大闹,弄得大家都很尴尬。因此,要使孩子在别人面前变得听话、懂礼貌,家长就必须在做客前和做客中对孩子做一些相应的指导,并且在做客后及时对孩子的表现作出评价。此时,无论是表扬还是惩罚,都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怎样培养孩子自信心
近日,李湘晒出一组和女儿王诗龄Angela一起参加米兰时装周的照片。王诗龄身穿粉色连衣裙,头戴小花,十分可爱。王诗龄现场还接受了外媒采访,表情认真,态度也落落大方。看到照片的网友也纷纷点赞,称“可爱的小公主”、“女儿该富养,多带她见见世面”。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看到王诗龄小小年纪就能展现如此自信,相信很多妈妈都很羡慕,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这样一份自信。在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家长应该如何去培养一个自信的宝宝?儿童保健专家表示,培养孩子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父母给孩子树立自信的榜样
小孩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他不仅能模仿身边成人的语言、表情,而且也会模仿成人的心理感受,所以,与宝宝密切相处者的自信与自卑心态也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感受到,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因此,父母应该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自信、大方、得体的榜样。
2.创造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比如,父母平时可以多点与孩子沟通、多点商量,听听他们的意见,不要动不动就摆出家长的权威资格,在与孩子交谈时,多用“你怎么看呢?”“你认为这样行吗?”,这些细节都会让孩子感觉到平等和尊重,对培养孩子的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父母在家里应该是相亲相爱的,家庭的气氛是轻松愉快的。
3.为孩子建立安全的心理感受
小宝宝在缺乏安全的环境中,就会变得焦虑起来,这将可能影响和阻碍他的语言、行为和思维,让他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因此,为宝宝建立安全的心理感受是让孩子摆脱自卑、建立自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要多点考虑到孩子的安全感,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安全、被保护、被呵护。
4.尽早发现挖掘宝宝的优点
每一个正常发育的宝宝,到他长到一岁半到两岁半左右的时候,都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如果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能够将他的优势尽早挖掘出来,并根据宝宝的优势点发展规律,为宝宝建立科学、系统的培养方案,创造各种机会让宝宝参加各种适合他们的活动,鼓励其动手完成各种事情,那么宝宝的自信心将得到最佳的发展。
但是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有些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让孩子做过多的完全超出他能力范围的事情,其实这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如果孩子总是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完成,总是受到失败和挫折,慢慢地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家长在让孩子做一件事之前,不要让宝宝马上去行动,而是先根据他的实际能力水平,为宝宝先做一些必要的事前准备,这样才能让宝宝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并慢慢积累自信。
5.多给予宝宝语言等方面的鼓励
每个宝宝最初对自己的评价都是建立在成人的评价之上的,一个经常得不到成人称赞的宝宝,他自己也是不会欣赏自己的。但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某些方面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标准时,就把孩子骂一顿,其实这样只会让他变得胆小、懦弱,甚至封闭自己,用一种退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受伤的幼小心灵。
3岁前是宝宝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候成人对他的称赞和肯定不够,他可能就会变得自卑和依赖,对自己慢慢失去信心,进而选择逃避,不肯去尝试。
所以,爸爸妈妈都要多点鼓励孩子动手完成各项事情,尤其是鼓励他们多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当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后,家长要不吝啬地称赞一下孩子,让他感受到被人赏识后的那种自豪感,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包括给予孩子拥抱,这种最简单但是最有效的情感反应使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感受,对孩子成人以后的心理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6.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
结交朋友是孩子开始融入社会的一种表现,家长一开始可以多点带孩子在小区转转,看到熟识的人时,要教宝宝主动跟人打招呼,看到小区有其他小朋友在玩耍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主动加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把熟悉的小朋友带回自己家里或者到熟悉孩子家里玩乐。上学后,要鼓励孩子多点主动去交朋友,多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这些都提醒父母,孩子的世界是很精彩的,在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孩子学会认识各种事物和各种事情,让孩子在内心的成长的同时适应外界的境况。
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模仿
我女儿21个半月大,在家里很活泼,什么都会说,当她完成一件事就自己给自己鼓掌,还夸自己“太棒了”。我担心她太骄傲会影响她上幼儿园和别的小朋友相处。
答:你的孩子很活泼,看来思维和语言发育也不错,我应该祝贺你。1岁多的孩子处在“自我中心化”阶段,一切思维从“我”出发,思维是简单的、表面的、绝对的和直观形象的,不可能把问题想得更全面和更深层次。当孩子完成一件事给自己鼓掌,还夸自己“太棒了”时,不可能从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而且孩子处在“自我中心化语言”阶段,孩子说话并不一定要别人去听或作出反应。也不会从听者角度来考虑如何讲述。因此,你不用担心孩子这是“骄傲”。你的孩子用词准确,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肯定和自信是一种积极情绪和情感的反映,是值得你高兴的事情,如果孩子没有了自信,怎么还有学习的动力呢!孩子有这个举动,可能也与你们家人的教导有方相关:当孩子完成某件事情时,你们曾经这样夸奖过她,鼓励过她,让孩子树立了自信心。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模仿”,因此当孩子有了类似的经历,做出这种举动也是模仿的结果。当然,让孩子学会从别人角度上考虑问题,理解别人的感受,是我们每个家长应该做的,需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
自信心培养小游戏
(一) 我是谁——认识你自己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以及他人眼中的我
活动准备:纸、笔
活动过程:
1、 暖身活动。你了解自己吗?请在纸上快速写下10个“我是……”(10分钟)
2、 分享。请学生将自己所写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3、 教师点评。了解自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知己是知彼的前提。只有对自己的角色、特点有了更多的了解,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扬长避短,更好地进行生涯的规划,获得更美好的明天。这次活动将引导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
4、 自我认识活动。
(1) 将学生两两分组,一人为甲,一人为已(最好是两两不太熟悉的同学为一组)。甲开始自我介绍,已负责记录。甲在说了一个缺点之后,就必须说一个优点。五分钟后甲乙角色互换。
(2) 教师请甲、乙两人取回对方的记录纸张,在背面的右上角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彼此分享做此次活动的感受,并讨论:介绍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何者比较困难?为什么会如此?两人之中必须有一个人负责统整讨论的结果。完成之后,由负责统整的人向其他人报告讨论的结果。
(3) 汇报结束,请每位同学强其签名的纸(空白面朝上)传给右手边的同学。而拿到签名纸张的同学则根据自己对此同学的了解,在纸上写下:我欣赏你……因为……写完之后则依次向右传,直到签名纸张回到本人手里。
5、 分享。每个人与其他组员分享他看到别人反馈后的感想与收获。
6、 教师总结。了解与接纳真实的我是很重要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高估或者低估了自己,并把这种看法认为是一成不变的,绝对的。通过活动,我们发现了许多我们不曾发现的东西,对自己有了更丰富和全面的认识,我们需要通过自己和他人的眼光来更好的发现自己。
(二) 积极赋义
1、 将学生分组,约6、7个同学为一组,组员围成圈坐好。让同学们拿出上次活动所写的自己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纸,对每个成员写下的不好的性格特征进行积极赋义,如:多疑——积极赋义就是自我保护意识强;竞争意识不强——积极赋义就是不争强好胜;鲁莽冲动——积极赋义就是勇敢积极;畏首畏尾——积极赋义就是小心谨慎。每组一人作记录,将小组所作的所有积极赋义的例子进行团体分享,并讨论某些性格特征什么情况下具有积极作用,什么情况下具有消极作用,如何避免其消极作用。(30分钟)
2、 教师总结。苦瓜向来喜欢抱怨自己,抱怨老天,因为不仅生就一张凹凸不平的脸蛋,味道尝起来更是苦ㄚ!所以它平日就是那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夏天来了。苦瓜遇见甘蔗,它对甘蔗说:老天真是不公平,你的脸长的这麼平直光滑,汁液又这麼甘甜可口,人人都喜欢,而我,咳!甘蔗经他一说,只是谦虚的点点头,若有所思的说:是阿!天生的我就是讨喜欢的甜味,和你是相反的,不同型的。可是如果没有你的苦,人们怎麼知道我的甜呢?再说,你天生的苦,并不坏呀!只有你才能让大家从小记得这种『吃苦的滋味』,吃下了你,也就不怕吃苦了。还有,从小也会记得摆一副苦瓜脸是不好看的,这可是你与众不同的特色呀!瞧!你是多麼特殊!苦瓜心想:我比别人特殊多了!从此他总是高高兴兴的展现自己,劝大家别怕吃苦,吃下它也就不怕吃苦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每一种性格都有其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性格本身无所谓好坏,环境不同,同一种性格特征带来的结果截然不同。所以,只要能在适当的场合恰当地应用,任何一种性格的人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三) 寻找自信支点
1、 自我寻宝。让学生发现自己更多的优点,找到自信的依据,建立理性的自信系统。寻宝方式:我开始喜欢我自己,因为…… 寻宝要求:①必须实事求是;②必须是自己的优点或特长,也可以是自己的进步;③每个人至少找到自己的5个珍宝。
2、 优点轰炸。小组成员轮流坐到中央,其他成员从他身上找特别的地方,然后用发自内心的语言赞美对方。团体分享:当别人赞美你时,你的感觉如何?你赞美别人时,通常赞美哪些地方?你能给所有的人不同的赞美吗?你在赞美别人时,感到自然吗?为什么会这样?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认识?
3、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优点,充分认识自身的优点,寻找自信的支点,开发自身的潜能,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悦纳自我。
(四) 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1、 秘密大会串。
(1) 请同学将目前最感到困惑的事情写在一张纸上,写好后折叠起来交给教师。
(2) 教师从手中的纸条中抽出一张,将纸上所写的问题念出来,让所有同学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之间可以讨论,示范和提供书面资料等方式来帮忙解决问题。
(3) 教师依次念出所有同学的问题,并让同学依次帮忙解决。
2、 自信百宝箱。给所有同学发一张心卡,让同学在心卡上填写“在自信心方面,我无法做到……”团队所有的成员对心卡上无法做到的事献策,不评价,重数量。
3、 教师总结。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借助团体的力量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五) 温馨祝福,结束活动
1、 总结收获,自信人生。由学生反思总结收获。
2、 歌曲《相信自己》,在歌声中回顾走过的风雨成长心路,感受团体的力量,胳膊挽在一起围成一个圈共同唱起《相信自己》。
3、 温馨祝福。互赠祝福,感受团队的力量,祝愿自信人生到永远
正确表扬孩子的诀窍
1.表扬要具体
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父母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2.表扬要及时
对应表扬的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3.表扬要适度
过分的表扬易使孩子骄傲自满,过少的表扬也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儿童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鼓励和爱抚。
有一个小男孩儿不管有没有病都向妈妈要药吃,原来这位妈妈平时不经常表扬孩子,只有当孩子有病吃药时才说上一句“能干”,致使孩子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吃了药才算能干,这不能不说是这位母亲在育儿中的一个失误。
4.表扬要有针对性
有些父母和教师常对孩子许愿:“你做了这件事我就表扬你。”“你考试达到90分我就奖励你。”这容易使孩子为得到表扬鼓励而做某件事,哪怕这件事是他应该做的,没有表扬鼓励他就不做,这将有悖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
5.表扬要兼看结果和过程
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刷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
这时父母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父母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他家务。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哪种方式最恰当最适合你的孩子,就靠你去用心选择了。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在父母适当的表扬声中学会自信、进取、探索和自我激励。
三点让孩子更自信
自信心是什么?
要明白如何培养自信心,得先清楚自信心究竟是什么?
自信的孩子会肯定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是足够优秀的;
他们给予自己百分之百的信任;
他们有坚定的信念,认为「有志者,事竟成」。
但这些感受是靠在后天的发展中获得的。这些感受的最重要来源,就是父母。所以,在孩子建立自信心这方面,父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孩子自然而然会从父母那儿寻求指导和肯定,并通过父母来探索世界。
作为父母,在培养孩子建立自信心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如何建立自信心?肯定——及时的反馈
当你发现孩子表现出积极的品质时,请及时反馈给他。
举个例子
当你的孩子完成了一幅画时,你可以跟他说:「你画得真棒,这画让我印象深刻。」
反馈要及时也要具体。
举个例子
当你的孩子给你唱他今天在学习学的新歌时,你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全神贯注地听他唱完一首歌,然后真诚地告诉他:
「你唱的真好啊,这么长一首歌你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我真为你感到骄傲。下次学了新歌,记得再唱给妈妈 / 爸爸听哦。」
如果你还有充足的时间,不妨让孩子教你唱这首歌,除了能帮孩子建立自信心外,彼此关系也会更加的亲密。授权——适当的放手
适当放手让他自己去做,不仅能培养他的动手能力、自控能力;而且尝试得越多,孩子就越有可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增强自信。
孩子是敏感的,他能感受到你对他的感受,无论是相信他的能力还是带着怀疑。当你给予他充分的信任、放手让他尝试时,他会开始增加对自己的信任。
举个例子
当你觉得孩子的房间需要收拾时,你可以告诉他:
「你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布置自己的房间,只要你喜欢就好。」同时,也别忘记让他知道,只要他需要,你随时都可以给他提供帮助。相信——无尽的鼓励
假如连你都不相信孩子可以成功,那孩子如何能足够自信呢?
所以,当孩子可能出现一些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时,别急着否定他。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举个例子
当你的孩子突然跑过来告诉你,他将来想成为一个音乐家时,你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这个成功的概率很小,你还是换一个梦想吧。」
当你说出这句话时,你能感受到孩子的沮丧吗?
孩子的梦想总是在不断变化,或许很快他就会忘了自己想成为音乐家,但他永远不会忘记,当他兴奋地跑来跟你分享他的梦想时,你带给他的感觉。
你鼓励他,他也会不断鼓励自己;你否定他,他也会逐渐开始自我否定。
多鼓励孩子尝试,即使失败了也是一段有意义的经历,他的人生也因此丰盈了,不是么?
所以,多用「你可以」,少说「你不行」。
当然,帮助孩子去评估可行性,也是必要的——否则总是做太难的事情,总是经历打击,也会阻碍自信心的建立。
创造机会展示成绩
孩子需要看到他们自己的技能,并且感到他们是可以完成一些事情的。
举个例子
假设你的孩子正在学弹钢琴,他现在弹得越来越熟练了,可以鼓励他去参加一些表演赛。
当他在表演赛上取得成功时,他就会对自己拥有的技能感到骄傲,也会对自己感到骄傲。
有创伤的儿童能建立自信吗?—所有的孩子都有能力建立自信吗?—Yes.—那是否有些孩子在建立自信上会遇到阻挠?—Yes.
事实上,有不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过创伤(父母离异、早逝,虐待,打骂等),甚至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被人贴上了「差生」的标签。
这些孩子在心理健康和建立自信上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值得庆幸的是,只要多做些工作,帮助这些孩子建立自信也是完全可能的。
肯定,相信,信念。
自信是建立在发现自己的长处之上的。当父母对孩子的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和坚定的信念时,他们的信心会不断增加,他们也会对自己的能力拥有更加坚定的信念。
一步一步,一天一天,他们就会变得更加自信。
为什么不自信 没有表达真实的自我
从心理层面讲,我们不自信的原因是我们没有表达出真实的自我。
在中国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要怎样做,才能让妈妈开心?让亲人感到骄傲?只有考试考高分,活成妈妈期望我们活成的样子,而不是我们想活成的样子。而这种情感,会让我们一直活在他人认可的世界,会造成不自信。
怎么预防产后抑郁症 学会自我调适
学会自我调适是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主要控制手段,要树立克服生活困难的信心,培养适应新生活状态的能力,学会自我分析出现情绪低落,悲伤,紧张,烦躁的原因,进行自我安慰和调节,平时多出去走动,多与外界交流,与家人沟通。
自信心培养的最佳时期
国外心理学家是这样给具有自信的儿童下定义:自信就是一个人所拥有的对自己的信心和感觉的集合。
自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做事动机、态度和行为。孩子的自信可在约3--4岁时出现,当孩子学会用汤勺将饭放进自己嘴里时,就会出现“我能做到”这种心理。
自信心强的孩子比较乐观,自我感觉较好,喜欢与别人交往,愿意追求新的兴趣,从不轻视自己。遇到难题时不说“我真笨”,而说“我暂时还不理解”。反之,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比较悲观,总是感觉“我不行”或“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等。往往表现出被动、抑郁和孤独。
三招提升孩子的抗压能力
第一、给孩子定任务、让孩子吃点苦。
给孩子定任务并不是说给孩子定一些他们完全无法完成或者无法胜任的任务,而是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可以做的很好,或者有所创造与突破。比如做作业,能够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比如一个旅行,全程交给他来策划;比如一个习惯的养成,让他自己历经磨练学会去坚持。
还要让孩子懂得,想要得到一个东西或者目标,要学会自己去争取、去谋算、去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一切的任性、自私、怕苦、怕累都无法完成自己的计划。但要鼓励孩子勇敢讲出自己的对事情经过的感受,及时帮助孩子梳理自己;让他们相信,在一个家庭中,爱与信任是永恒的,是没有任何理由和附加条件的。
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不是要主动去打击孩子,抹杀他们的信心;而是家长在和他们一起面对的过程中,渐渐放手可以放心看着他们独立去面对。
第二、教孩子学会等待、拥有自信心。
坦然面对、静心等待是在逆境的最佳抗压武器。一个著名的“延时”实验,用漫长的时间证明了能够等待的孩子,必将有不一样的未来。所以学会等待,是抗压的一大能力;学习等待,要从小开始培养。小宝宝喝奶的时候,只有等待奶凉了才可以不被烫;一年也只有一个圣诞节才可以看到圣诞老人……
孩子有所期盼,但能够等待,这个过程中对于自信心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有足够的自信,才会确定自己的所有等待是值得的,而经过等待后的收获,更能够树立孩子的自信!
而在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上来讲,信任与放手是关键条件,能够及时给予帮助是前期的辅助条件。敢于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充分给予孩子信任,即便是孩子做坏了或者失败了,及时鼓励、积极帮助,并且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失败不算什么,过程很重要,不断总结失败的过程,就一定能够最终成功。这些都可以让孩子潜移默化的拥有充分的自信。
第三、帮孩子懂得原谅、正确面对失败。
原谅,是一个人最大的美德之一。懂得原谅别人,就是豁达与大气;懂得原谅自己,就可以不钻牛角尖;懂得原谅,就可以拥有一个巨大的潜在能量!孩子一贯是至纯至真的,也是最容不下沙子的,所以他们往往会不自觉的扩大别人的缺点,甚至有些孩子也会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缺点。这个时候,懂得原谅、可以放过至关重要!只有大度的人,才能够拥有智慧的一生。
失败,同样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情之一。所以对于失败的理解很重要,遇到暂时的困难和挫折都不是失败。能够完全打败自己,让自己感受到真正失败的,恰恰是自己。当孩子钻牛角尖的时候,家长要帮助、鼓励他们寻找真正的原因,让孩子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人生就是要不断地面临挑战的。胜不骄败不馁是基本的态度,当然庆祝胜利与总结失败也是很好的做法,不怕面对失败的心态和快乐迎接成功的心理同等重要的。
孩子抗压能力的培养中,最最要不得的是父母因为疼爱孩子(精准的说法应该是溺爱孩子)而事事包办。这样只会束缚孩子自身潜能的发挥,孩子在过分的保护或者干涉下,始终无法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终将选择逃避问题!
嫉妒心理如何克服 重视协作
对别人发生兴趣以及互助合作,首先需要我们改掉和别人比较的习惯。如果你喜欢和别人比较,当你看到别人比你优秀时,你会嫉妒;当你看到别人不如你时,你会骄傲。这样你就很难真正地对别人感兴趣。如果你能做到不和别人比较,用心地去学会对别人感兴趣,你就能真地和别人互助合作。当你学会了真正地欣赏别人,你就能有更多的朋友,也就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孩子的抗压能力如何提高
方法一:给孩子下任务,让孩子吃点苦
给孩子的任务并不一定要是他们完全没法完成或者胜任的任务,而是在孩子能力范围里可以做得很好甚至有所创造和突破的任务,比如说规定孩子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让孩子策划一个旅行,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等。让孩子懂得,要想得到一个东西或达到一个目标必须学会自己去争取、去努力、谋算。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孩子如果自私、怕苦、任性将无法完成自己的计划,鼓励孩子讲出对执行过程的感受,及时帮助孩子梳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让孩子相信在家庭里父母对他的信任是永恒的,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或理由的。
家长应注意,不要主动打击孩子、抹杀孩子的自信心,这不是在培养抗压能力。家很脏应该和孩子一起面对,逐步放手让孩子独立去面对。
方法二、教孩子学会等待,提升自信
面对逆境最好的抗压武器是坦然面对、静心等待。著名的“延时”试验就用漫长的时间证明了能够等待的哈子未来必将是不一样的。因此,抗压的一大能力就是学会等待。家长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学会等待,,比如孩子要喝奶时要等奶凉了才不会被烫到,要等到圣诞节才能看到圣诞礼物。
孩子有期盼但能够等待,这个过程也带动了自信心的上升,有足够的自信才会确定自己的等待是有价值的,等待后的收获能大大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想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关键是要信任和放手,就算孩子失败了,做错了家长也是积极的帮助、鼓励,用平静的心态面对,告诉孩子失败不算什么,过程最重要,和孩子一起不断总结失败的过程就一定能最终成功,孩子潜移默化的就拥有十足的自信。
三招提升孩子的抗压能力
提升孩子的抗压能力,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给孩子定任务、让孩子吃点苦。
给孩子定任务并不是说给孩子定一些他们完全无法完成或者无法胜任的任务,而是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可以做的很好,或者有所创造与突破。比如做作业,能够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比如一个旅行,全程交给他来策划;比如一个习惯的养成,让他自己历经磨练学会去坚持。
还要让孩子懂得,想要得到一个东西或者目标,要学会自己去争取、去谋算、去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一切的任性、自私、怕苦、怕累都无法完成自己的计划。但要鼓励孩子勇敢讲出自己的对事情经过的感受,及时帮助孩子梳理自己;让他们相信,在一个家庭中,爱与信任是永恒的,是没有任何理由和附加条件的。
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不是要主动去打击孩子,抹杀他们的信心;而是家长在和他们一起面对的过程中,渐渐放手可以放心看着他们独立去面对。
第二、教孩子学会等待、拥有自信心。
坦然面对、静心等待是在逆境的最佳抗压武器。一个著名的“延时”实验,用漫长的时间证明了能够等待的孩子,必将有不一样的未来。所以学会等待,是抗压的一大能力;学习等待,要从小开始培养。小宝宝喝奶的时候,只有等待奶凉了才可以不被烫;一年也只有一个圣诞节才可以看到圣诞老人……
孩子有所期盼,但能够等待,这个过程中对于自信心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有足够的自信,才会确定自己的所有等待是值得的,而经过等待后的收获,更能够树立孩子的自信!
而在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上来讲,信任与放手是关键条件,能够及时给予帮助是前期的辅助条件。敢于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充分给予孩子信任,即便是孩子做坏了或者失败了,及时鼓励、积极帮助,并且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失败不算什么,过程很重要,不断总结失败的过程,就一定能够最终成功。这些都可以让孩子潜移默化的拥有充分的自信。
第三、帮孩子懂得原谅、正确面对失败。
原谅,是一个人最大的美德之一。懂得原谅别人,就是豁达与大气;懂得原谅自己,就可以不钻牛角尖;懂得原谅,就可以拥有一个巨大的潜在能量!孩子一贯是至纯至真的,也是最容不下沙子的,所以他们往往会不自觉的扩大别人的缺点,甚至有些孩子也会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缺点。这个时候,懂得原谅、可以放过至关重要!只有大度的人,才能够拥有智慧的一生。
失败,同样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情之一。所以对于失败的理解很重要,遇到暂时的困难和挫折都不是失败。能够完全打败自己,让自己感受到真正失败的,恰恰是自己。当孩子钻牛角尖的时候,家长要帮助、鼓励他们寻找真正的原因,让孩子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人生就是要不断地面临挑战的。胜不骄败不馁是基本的态度,当然庆祝胜利与总结失败也是很好的做法,不怕面对失败的心态和快乐迎接成功的心理同等重要的。
孩子抗压能力的培养中,最最要不得的是父母因为疼爱孩子(精准的说法应该是溺爱孩子)而事事包办。这样只会束缚孩子自身潜能的发挥,孩子在过分的保护或者干涉下,始终无法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终将选择逃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