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关的作用与好处 髀关主治病症
髀关的作用与好处 髀关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股内外肌痉挛,下肢麻痹疼痛,膝关节痛,重症肌无力;
2.其它:腹股沟淋巴结炎。
髀关的作用与好处 髀关快速取穴方法
1.坐位,右手手掌第1横纹中点按于伏兔,手掌平伸向前,在中指尖到处,按压有酸胀感。
2.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段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
髀关的作用与好处 髀关穴对症治疗方
如果因站立或蹲坐时间太久导致下肢麻木,行动费力,用中指指腹按揉两侧髀关穴3-5分钟,下肢麻木的不适症状很快就会得到缓解。
伏兔怎么找
伏兔的位置
伏兔属足阳明胃经经脉,在人体的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的连线上,髂骨上6寸。
取穴法
1.坐位,屈膝成直角,以手掌横纹中点按在髌骨上缘中点,手指并拢按压在大腿上,在中指尖端到达处,按压有酸胀感。
2.在膝上6寸,大腿前面正中,按压有酸胀感。
伏兔穴的作用功能主治
伏兔穴是治疗下肢麻痹的常用穴,同时对肠胃也有积极的调整作用,经常刺激该穴位,可以起到散寒化湿,疏经通络的作用,能促进下肢膝盖及双脚的气血循环,对腰痛,膝冷,膝关节炎,荨麻疹,疝气,脚气等症有一定疗效;长期按压该穴位,能舒筋活血,对于全身血液循环不良等病症亦具有良好的保健调理功能。
伏兔保健按摩手法
1.用拇指螺纹面着力,依次按压髀关,伏兔穴,持续用力按压半分钟至1分钟左右,可祛风散寒,通经活络,主治痹症,下肢瘫痪,腰椎间盘突出,股四头肌损伤等病症。
2. 用一手中指指端助力,拇指两端的螺纹面分抵中指末节的掌背侧面,或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并拢成“品”字形之指端着力,或用五指并拢成梅花状之指端着力,以前臂或上臂发力,叩点在足阳明胃经的髀关和伏兔穴上,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来缓解半身不遂,股神经痛,膝关节炎等病症。
中风后遗症刮痧治疗方法 中风后遗症刮痧方法一
督脉(哑门、天柱穴至腰俞)两侧膀胱经(胸1至骶4)、肩髃、曲池、手三里、阳池、合谷、环跳、阳陵泉、悬钟、髀关、伏兔、足三里、解溪、太冲。
用刮痧法配以点揉法。先刮督脉和两侧膀胱经,再刮肩髃、曲池、手三里、阳池、合谷,然后刮环跳、阳陵泉、悬钟,最后刮髀关、伏兔、足三里,点揉解溪、太冲。用中、轻力度法,直至皮肤灼热,出现痧痕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中风后遗症。
此法为辅助疗法,常需配合功能锻炼、针灸、按摩等综合疗法可望康复,同时要保持情绪平稳,饮食得当。应坚持治疗,始能取效。
髀关简单找法
髀关穴位于人体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即:在股前区,股直肌近端、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3条肌肉之间凹陷中。
髀关的作用与好处
1.缓解治疗膝(髋、股)痛、麻痹、瘫痪、腿膝肿痛、下肢麻木、下肢屈伸不利、股外侧皮神经炎等。
2.多按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另外多按此养生穴位,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3.功效:健脾除湿,固化脾土。
拍痧疗法八虚部位拍痧
八虚("八"是指人体的八个关节,即两肘、两腋,两髀、两腘),是五脏藏邪的所在之处,五脏有病又可以通过拍打某个部分起到缓解和治疗的作用。拍打八虚就是通过经筋来调整人的气血,融养生保健治病于一体。通过拍打将体内代谢产物“痧”这种毒废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排出体外,达到保健养身的目的,同时这种过程又增强了人体的“自我免疫”。
一、拍两肘窝——拍散心肺邪气病气
肘窝部位,刚好是心经、心包经、肺经三条阴经通过的地方,如果这三条经的气血一旦运行受阻,无形中就会伤害到心脏与肺,引发这两个脏器的疾病。古人认为心肺之邪留于两肘。
肘窝部分实际上还藏着两个穴位,一个是肺经的尺泽穴,一个是心包经的曲泽穴。尺泽穴有清宣肺气、泻火降逆的作用,对口腔异味、感冒、扁桃体发炎、咽喉肿痛、便秘、腹胀、口干,以及咳嗽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曲泽穴有降逆、镇惊、泄热、宁心的作用,对中暑、平时有心慌气短的症状,以及心肌炎、急性胃肠炎、身热、心烦、呕吐等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通过拍打肘窝,这两个穴位同时也就疏通了,还不用费心去找穴位,一举两得。
二、拍两腋——---治疗肝病、心脏病
肺经出了毛病,比如肺气被壅滞的话,会出现烦心胸满的现象,这属于阳邪,就是上壅而不降的象。
心包经位于下腋三寸处,如果这里出现腋窝肿胀就是心包经出了问题。
腋下还走胆经,胆经出现毛病以后,有的人会出现严重心脏病的感觉,叫心胁痛不能转侧,就是连睡觉转个身都很难做到。这种病一般还伴有口苦,且喜欢长吁短叹。如果腋下长了一堆东西,也是胆经被郁、生发不起来的象。
心经会造成整个手臂的麻痹,手臂冰凉,活动不便,同时感觉咽喉特别干燥,想喝水。手臂前缘走的经脉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是肺经、心包经和心经。手臂前缘的上部由肺经所主,一直通到大拇指,达少商穴。中线走的是心包经,通到中指。下线走的是心经,通到小拇指。所以在人的五指当中,大指走的是肺经,中指走的是心包经,小指的里侧走的是心经。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有掌中热的毛病,这一般是跟肺经、心包经或者心经有关。
肝有邪聚于两腋,使心经受损,平时所说的气急攻心,实际就是干活滞留于两腋阻滞了心经气血运行,人就会导致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严重的危机自己的生命,生气不但是伤肝还伤心。
三、拍两髀(大腿内侧与小腹交接处的腹股沟部位)治疗一切妇科病。
拍两髀胖人能拍瘦,瘦人能拍胖
拍打两髀不仅能加速气血运行,驱除病邪,还能刺激两个对治疗妇科病非常有效的两穴,气冲--冲门,气冲在人体腹股沟处,大腿根内侧,具有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痛经、双脚冰凉的作用,而冲门在人体腹股沟外侧,有治疗奔溃带下妇科炎症的功效,我们在拍打的时候不需要找穴位,就可以刺激到这两个穴位的。拍打两髀不仅能健脾胃,还能治疗男科和血脉不畅导致的血瘀痰湿。
拍打两髀时,不仅能加速气血运行,祛除病邪,还能刺激两个对治疗妇科病非常有效的穴位——气冲穴、冲门穴。
气冲穴在人体腹股沟处,大腿根儿内侧,具有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痛经、双脚冰凉的作用,而冲门穴在人体腹股沟的外侧,有治疗崩漏、带下、妇科炎症的功效。我们在拍打两髀时,不需要特别寻找穴位,只要拍打两髀就能刺激到这两个穴位。
拍打两髀不仅有健脾的作用,还能治疗男科病、女科病,效果也非常好。
拍打两髀的具体方法就是直立,用双手轻轻拍打两腹股沟,逐渐加力,直至两髀微微发热为止。每天拍打两到三次,每次3~5分钟。
四、拍两腘——治疗一切腰腿痛
肾有邪---留于两腘每天坚持5分钟,不但能治疗腰背疼及坐骨神经痛,同时还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拍痧:五指并拢成勺状,在肌肉丰满或关节部位适度有力扣拍,使深层不易刮出的毒素排出来。
经络拍打疗法:一种传统的绿色疗法,能改善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拍打疗法临床适应范围十分广泛,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种保健的方法,许多疾病都可以应用,甚至有很多医学上难以治疗的疾病,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种疗法具有简单、携带方便、操作容易,行之有效的特点。即可免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又可节省医药费,所以流传既久又广。疗法疗效神奇,但并不神秘,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方法。它集针炙、按摩、放血疗法为一体,而且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有效,故此极易普及,使之造福于全民。
环跳疼痛是怎么回事 环跳的临床配伍
1.配殷门、阳陵泉穴、委中穴、昆仑穴,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 治坐骨神经痛。
2.配居髎、委中、悬钟,有祛风除温散寒的作用,主治风寒湿痹证。
3.配风池穴、曲池穴,有祛风活血止痒的作用,主治遍身风疹。
4.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飞扬穴、丰隆穴、太白穴可以有效治疗静脉炎、下肢水潴留的病症。
5.配风市穴、髀关穴、犊鼻穴、伏兔穴、太冲穴、足三里穴、太溪穴、阳陵泉穴可以有效改善小儿麻痹,肌萎缩,中风半身不遂等病症。
髀关的作用与好处 髀关穴名释义
髀关在髀股前方,膝上一尺二寸处,其经气由小腹斜走髀股外侧,乃由小腹之阴,达于股前之阳也,凡属经络之气,当阴侧与阳策互通之处,不论横通斜通,多称关,即阴阳交关之意,故称本穴为“髀关”。
伏兔怎么找 伏兔保健按摩手法
1.用拇指螺纹面着力,依次按压髀关,伏兔穴,持续用力按压半分钟至1分钟左右,可祛风散寒,通经活络,主治痹症,下肢瘫痪,腰椎间盘突出,股四头肌损伤等病症。
2.用一手中指指端助力,拇指两端的螺纹面分抵中指末节的掌背侧面,或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并拢成“品”字形之指端着力,或用五指并拢成梅花状之指端着力,以前臂或上臂发力,叩点在足阳明胃经的髀关和伏兔穴上,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来缓解半身不遂,股神经痛,膝关节炎等病症。
髀关的准确位置图 髀关穴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股筋膜-缝匠肌,股直肌,股中间-髂腰肌-髂腰肌腱下滑液囊-股骨小转子,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皮支,股支,内侧为股神经与股动,静脉。
中渎作用功能主治 中渎穴作用机制
中渎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大腿外侧,以局部治疗作用为主,有祛风养血,疏经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下肢痿痹不仁,临床常配环跳,阳陵泉,委中,足三里,通经活络,益气养血,治下肢不遂,痿痹不仁;配风市,阳陵泉,祛风养血,治肌肤麻木;配血海,梁丘,膝眼,祛风除湿,活络止痛,治疗膝关节痛;配巨髎,髀关治股外侧皮神经炎,以舒筋活血。
髀关的准确位置图
在股前区,股直肌近端,缝匠肌与阔筋膜肌3条肌肉之间凹陷中取穴。
取仰卧位屈股,髂骨最前点与髂骨底外侧端的连线,和会阴水平线的相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