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的安全感或是最弱的
白领的安全感或是最弱的
第一,你的控制欲越来越强。
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通常会有很强烈的控制欲望,因为内心的不安全感会导致强烈的紧张不安,这种紧张将通过过分的控制来补偿,你需要控制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控制自己言行准确无误,还常常要控制其他人也要遵循你自己的规则。
二,你开始过分讲究条理和规矩,抗拒新的事物。
因为你内心真正恐惧的是不确定感,即便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中,但你却害怕那些未知的、不确定的东西,你需要人为制造的确定性,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
三,你多疑,心里很防备他人。
你很难相信任何人。和人交往时防备意识很强,担心别人会伤害自己,不容易和别人亲近。在人际交往中,有人会觉得你有些自闭、有些自私或者和人若即若离。凡事都爱往坏处想,别人稍有得罪就容易仇视别人。
四,你变成了一个苛求完美的人。
缺乏安全感的人常常表现为过分追求完美。通过尽善尽美来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和安全感,在重复的检查和确认中缓解心中的紧张和不安。你常常对自己感到不满,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不能容忍一点点的不完美,苛求自己也苛求别人。
没有安全怎么办?
首先,要问问自己,究竟需要怎么样的生活,同时,要对自我进行正确评估。减少对工作待遇的期望值,多学习,多接触更多的事物,开放自己的心灵。
其次,勇敢面对,学习与不安全感和睦相处。在看清楚最坏的可能并勇敢地接受的同时,你会发现不安全感反而会减低很多。反复问自己最坏会怎样,每一个牵扯的人会怎样,各个事件会怎样,是不是可以承受。每当不安全感影响自己情绪的时候,就可以采用一些办法降低其对自己“无形”的损耗。另外,你还可以了解做出转换职业的决策,寻找更加安全的环境,不再被“不安全感”牵着鼻子走。
宝宝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宝宝的健康问题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很多的宝宝会出现缺乏安全感的现象,比如宝宝在看不到大人的时候就大哭,这些都是宝宝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一定要引起重视,那么宝宝缺乏安全感怎么办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1、向他保证你一定马上回来。可能他以为你离开了,就不回来了,他就不安全了。可以和他玩一些关于物体永久性(objectpeimanence)的游戏,让他知道一个东西(如一个小熊玩具、一个茶杯、甚至于一个人、你),虽然他没有亲自看见,也还是在那里的。妈妈走了,也不会消失,还会回来的。
2、离开的距离逐渐加大。开始还在屋里他看得见的地方,拿个针线盒子、擦擦桌子,再到屋子外面干点事。
3、离开的时间也逐渐加大。一开始只一两分钟,渐渐五六分钟、七八分钟,这中间对他说着话,让他认为你还在附近。
4、你最好在他玩得高兴的时候,对他说:你的积木(或什么别的东西)搭(玩)得真好,妈妈出去拿一把芹菜来摘(这句话他可能不懂,没关系,也可以说别的),马上就回来噢!这样,让他思想有个准备,会好得多。
在宝宝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的给予宝宝鼓励,让宝宝能够树立起信心,比如要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不要总是让宝宝粘着你,这样锻炼一段时间后,宝宝就会慢慢的有了自信和安全感,不会出现看不到人就大哭的现象。
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很多小时候不在妈妈身边长大的人长大后会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不敢放心去爱,老是担心别人不够爱他,心里存在困扰,想爱又不敢爱,很纠结。
方法/步骤
1安全依恋。
每个孩子都希望在妈妈的呵护下长大,但是如果母亲的教养方式不科学,不利于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这样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所以母亲的怀抱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妈妈要特别注意。
2活泼开朗。
如果你是个活泼开朗的人,那么你就不太会成为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所以如果你是个内向的人,不妨试着学的开朗一点,或许性格不是那么好改变,不妨学的多笑,笑的多了,就开心起来了。
3勇敢去爱。
如果爱就大胆爱,真心对对方好。相信对方会感觉到你的真心的,如果整天担心自己遭到拒绝和伤害而不去爱才是最大的遗憾和损失。
4自我暗示。
经常向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我很开心,我今天心情很好,我很有成就感,我一定会做好这件事情。暗示的多了,自然会变得自信了,这样就不用担心和纠结了,也不会总把自己藏起来了。
5寻求帮助。
如果你觉得自己真的不能克服,真的很没有安全感,但是试过自我暗示和自我改变但是还是心里没底,不妨找心理咨询师试试,或者专业人员会让你觉得舒服很多,心里不再纠结。
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1.开灯睡觉
2.睡觉习惯抱东西、或者蜷缩着睡
3.不相信爱情
4.吃很多或者不吃
5.念旧,抱臂,怕黑,莫名其妙的孤单
6.无法抗拒的恐惧感
7.喜欢有口袋的衣服
8.穿没有口袋的衣服,不知道手往哪放
9.不爱说话或很爱说话
10.蜷缩
11.喜欢角落和窗户
12.晚睡
13.阅读
14.写字和笑容纯真
15.心事放在心里最温柔的地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16.喜欢抱抱或者握手,此类肢体接触
17.喜食甜食
18.喜欢听到对方一次一次的甜言蜜语,同时又怀疑。
19.喜欢听歌,越悲伤却越爱听悲伤的歌。
女人为什么总是缺乏安全感
女人为什么老觉得没安全感?
其实,安全感跟性别并没有多么大直接因果联系,安全感跟一个人内在某些特质息息相关,例如自信。既然男女都不太有安全感,可为什么女人看起来比男人更没安全感?
或许这并非天生,而是被教导出来的。人们的育儿观中普遍认为男孩子要粗养,放出去历练,不必担心他受伤,而女孩子要细养,小心陪护,不许半夜还在外游荡。的确,男孩子半夜还在外游荡,假如跟人打一架,谁输得比较惨还不知道,但女孩子假如没有人陪护,被拐卖或强奸,这残局谁也没法收拾,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因为输不起,好像女孩子就理应更没安全感,好像这种没安全感,就是必须的生存哲学。
女人正因是女人,输不起的地方还更多。不论想不想生,女人的生育天性,都会在潜意识中影响女人,让女人担心一旦怀孕后被抛弃就得独自抚养小孩,而男人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留下基因转身就走,可能反而比较实惠,所以女人在择偶时才比男人患得患失,没安全感。
安全感这种东西,与你爱一个人爱得深不深没有什么关系,与你们情感是否平凡得如一潭死水也没有什么关系,它更不可能来源于你怎么做你的爱人怎么做,这些浮表与外援都给不了安全感。可靠的是内心的强大,是自我。女人要的安全感更倾向于:靠得住,站得住,撑着住。即是有一个男人靠得住;在外人面前自己站得住;风风雨雨来时能撑得住。不会为生活而担忧,不会为情感而担忧。
如果要害一个人,让一个人恐惧、没有自信,就给他提供一个无需努力就可以获得的安全感,这实在是太有效了。远离那些让你容易获得安全感的事情!包括一对过于关心你的父母,一张可以任意刷的卡和一个不会犯错的任务和一个养老般的工作。那会驯化你为安全感奴隶!
巧用包巾给宝宝安全感
给宝宝使用包巾,好处多多
为什么要将宝宝的手、脚、身体全部包在一起呢?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仿造宝宝在子宫中的环境,增加宝宝的安全感。宝宝尚在子宫里的时候,如果宝宝受到惊吓,手脚可能会因为惊吓而抽动一下,但是因为子宫的大小有限,宝宝的手脚总是会触碰到子宫壁,宝宝早已习惯了这种被狭小范围包围住的安全感,因此当宝宝出生后,为了延续这种感觉,就会制造类似环境,以减少宝宝的不安定感。
如何使用包巾?
准备用品:大毛巾或浴巾1条。操作步骤如下:
将大毛巾折起1/4。
左边先往下折出一个三角形。
将宝宝平放在毛巾上,毛巾顶端要在宝宝的头颈交接处。
将宝宝的手臂收拢,毛巾的右角往左边,先折出一个小三角形。
将右边剩下的毛巾往左边整个折过去。
把毛巾收到宝宝的身体后面。
将下方的毛巾往上折起来,让毛巾刚好盖住宝宝的颈部。
将左边的毛巾往右边折过去。
最后,将下方的毛巾往右边对折上去即可。
女人常说的安全感是一种什么感觉
如果你问一个女人,她在爱情中最想要的什么。你得到最可能的答案并不是爱,而是安全感。那些号称真正想要的是爱的人,也多半是因为安全感得到了满足而进而追求爱情。
“我很没安全感”就是一句随处可见的会从女人嘴里冒出来的一句话。然而安全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真值得嚼一嚼。
实际上没有人能逃得过追求安全感的宿命,尤其是女人。自从人类被出生以后,就受到了安全感匮乏的诅咒。
是 的,人类是被出生的。当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学习着想尽办法在这个世界上活下来。世界不是子宫,需要自己呼吸,自己咀嚼,甚至自己觅食。偌大的 世界,有着太多的不确定,而他的能力又太有限。在出生之初,他需要有个强大的、懂他的、能满足他的力量来保护他——母亲。这种保护的感觉就是安全感。
如 果妈妈做的不好,不能无条件的、随时给予保护和满足,那么需要的来源就会陷入不稳定,孩子就会产生恐慌,也就是不安全感,不确定这个会满足自己的因素是否 能随时满足自己。如果这时候孩子哭了妈妈能满足,孩子就学会了通过努力是可以得到的。如果哭了还得不到满足,那么人就学会了其实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得到,甚 至会认为自己不值得得到。
那时候的妈妈就是整个世界。人长大后,对世界的印象也就成了不能绝对保护和满足自己。
缺乏安全感的本质就是害怕。害怕自己被抛弃,害怕自己有危险,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满足,而自己又无力承担面对这个世界。
做到这几点 孩子安全感满分
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些孩子见到外人或者去到一些陌生的环境,就会变得很不适应,甚至表现出很异常的反应,这都是因为孩子缺乏安全感。安全感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影响是很重大的,如果缺乏安全感,那么孩子的身心健康可能会受到伤害的。
一、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1.突然变得很紧张害怕
很多孩子在刚接触陌生人、陌生环境的时候,就会表现的很紧张和害怕,这种怕生的心理特点,正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之一。
2.经常很害羞内敛
一些孩子在去到陌生地方之后,或者陌生人跟自己讲话的时候,会表现得很害羞内敛,甚至会一言不发,无论人家和自己说什么,孩子就是不出声,这是孩子在做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更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3.容易和小伙伴发生矛盾
孩子缺乏安全感,就会对身边充满了敌意,害怕受到身边其他人的伤害,因此,一旦有什么小误会,就容易和小伙伴发生矛盾的。
4.见到陌生人会藏在妈妈背后
妈妈带孩子出去,孩子藏在妈妈背后,这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也是体现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一个方面。
5.独自留在陌生环境会哭闹
有些家长会发现,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后,孩子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出现哭闹状态,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幼儿园里,这是孩子仍然无法适应幼儿园生活,也是孩子没办法接受家长不在自己身边的生活。
二、孩子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1.多接触外界和其他同龄孩子
孩子整天窝在家里,或者孩子与家长总是寸步不离,那么,孩子自然会习惯于依赖家长的保护,就会缺乏安全感,家长应该多带孩子接触外界环境,让孩子多和同龄的小伙伴玩耍,这样就可以使孩子不那么怕生了。
2.家长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长应该适当地对孩子放手,让孩子懂得如何去照顾自己,如何去适应没有人保护的生活。
家长如何给孩子安全感
假如把危险归类,可以认为孩子受到的伤害可能来自身心两方面。也就是说,故意损害孩子身体健康的父母,故意损害孩子心理健康的父母,都会直接给孩子带来伤害。还有无法满足孩子生理需求的父母,无法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父母,都会让孩子感到坏境的不确定和难以控制,缺乏安全感。
在生理方面,父母的不当行为可能有:
打孩子,把孩子赶出家门或者锁在外面,遗弃或者弄丢孩子并导致ta的生存得不到保障,孩子饿了没吃的、渴了没喝的,给孩子吃坏东西,给孩子吃错药,给孩子穿太热或者穿太少,孩子生病了不管ta,家里窗户破了、屋顶漏了、小强泛滥、马桶堵了、停电等设施问题不去管,以及其它一切让孩子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行为。当然,在这方面大多数父母只是偶尔打打孩子,其余问题不大。
更多的父母是在心理方面出了问题,问题主要出在不能和孩子建立和维持有安全感的亲子关系:
打骂孩子、冷暴力这样直接损害亲子关系的行为,过早让孩子独自睡觉、过早让孩子自己玩、不辞而别、把孩子寄养、离婚又不和孩子说明白等等让孩子担心自己会被抛弃的行为,甚至真的说“我不要你了”;忽视孩子、在孩子表达感受时直接否定ta等等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重要的行为,挑剔孩子、羞辱孩子、把孩子跟别人比较、变味地夸奖孩子等等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差劲的行为;包办家里的所有事务,过于追求完美,而不让孩子有机会插手,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的行为;夫妻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边吵边提孩子的名字,让孩子以为自己导致了父母争吵而感到内疚的行为。
夫妻中只要有一人情绪多变,让孩子受到惊吓,甚至拿孩子出气,或者向孩子求援,把没安全感的症状传染给孩子的行为,以及其它一切让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的行为。
假如你是这样的父母,那么怎样弥补孩子,给孩子安全感?
父母怎样给孩子安全感呢?除了满足孩子基本生的理需求之外,还有以下几件事情需要做到:
1、长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尤其要重视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
2、不拿孩子和别人比较,不批评、责备、惩罚孩子,而是欣赏、鼓励、支持孩子。
3、不威胁孩子(不说“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或者“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
4、鼓励孩子独立,接纳孩子的个性。
5、 给孩子树立恰当的规则。
6. 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行为方面以身作则。
父母相信自己、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信任世界,孩子才能获得坚实的安全感。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家庭的经济状况
孩子的安全感还与他所感受到的家庭经济状况有隐形的联系。也就是说,安全感与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暗示”有关。
在一些家庭,尽管实际的经济状况较差,但在孩子面前,父母很少显示或不显示对经济的焦虑、压力或担忧,孩子便有良好的安全感。
反之,即使一些实际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如果父母总是习惯于在孩子面前夸张地显示关于经济状况的焦虑,同样会给孩子强烈的“不安全”暗示,以致影响孩子成人以后的安全感。
如何给孩子安全感
这样的宝宝都比较孤单、缺乏安全感。宝宝主要的社会形成方式是游戏,所以主张他多和同伴一起玩,消除孩子的孤单感,另外大人的教育方式要以鼓励为主,避免说出带有抛弃意味的语言,如“你再怎么样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样容易建立安全感。另外宝宝很容易会出现一些小问题,爸爸妈妈应以说教为主,不要过分严厉的批评,更不要有打骂的行为,这对宝宝性格的发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女人为什么缺乏安全感
女人缺乏安全感,关于这一点,我想无论是女人还是男人应该都会表示支持。女人经常会问男人:“你爱我吗?”、“你会一直爱我吗?”、“你是真的爱我吗?”等等这样的问题,甚至于,会设置场景考验你,最为经典难以回答的莫过于:“如果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你会先救谁?”。下面,我们说说女人为什么会这么缺乏安全感。
方法/步骤
1 人的大脑主要分为感性和理性两种思维方式,男人主宰理性,女人主宰感性。理性靠逻辑判断,感性靠感觉经验。因为感性,所以性感。
2 因为感性,所以女人判断事物的时候会靠直觉来判断,也正是因为这样,女人对图画、色彩、音乐、语言等比较敏感。但是,女人们一般也不讲为什么。
3 靠感性判断事物的时候,如果要达到安全的程度,就会要求方方面面都能够达到安全程度,否则,只要有一方面略有不妥,女人就会产生危机感,进而进入全盘否定状态。
4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女人看来任何事物都会变化,包括女人自己。变动不居的事物当然会给人造成一种不易掌握和了解的感觉,实事上也的确不好掌握。对不好掌握的事物,怎么能有安全感呢?
5 所以,女人要增加安全感,主要还是从自身出发。多读一读理性方面的书,稍微了解一下逻辑学和心理学,这些对培养女性的理智都有好处。
抑郁症可导致头痛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那么,它只会出现心理上的不正常,比如不高兴、生活没意思等,身体应该是“正常”的。事实上,这样的想法不仅有失偏颇,而且还会影响我们对抑郁症的判断,严重时导致漏诊、误诊,带来严重后果。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 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为抑郁症的3大临床症状。患者起初可能在短时间内表现为无精打采,对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但值得 注意的是,另外一人出现各种身体的不适,比如,头晕、失眠和食欲减等,却不会认为自己患上了抑郁症。 在“第64届美国神经病学年度学术大会” 上,美国布里格汉大学神经病学专家托拜厄斯·库尔就曾发表研究成果表明,头痛是患抑郁症的一项隐性的危险因素。
生活中,宅男宅女、白领、老年人 等已经成为抑郁症的几类高发人群。喜欢长时间独自呆在家里的宅男宅女,由于缺乏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容易产生抑郁情感障碍。建议这类人多安排一定的时间, 与外界接触。 面对工作的压力,许多白领会患上抑郁症。白领们在工作中不要把目标定得过高,应该心态平和地去看待每一件事情。老年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减 弱,任何刺激都容易引起抑郁。老年人要调整生活方式,加强思想修养,培养开朗性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使心身永葆年轻、健康。
家长怎样给孩子安全感
1.敏感的细心的照顾
在孩子出生时,对于孩子的哭声,一定要有回应,哭泣是孩子唯一的交流途径。如果置之不理会让孩子的安全感降低。
2、不要恐吓孩子
不要因为孩子某些行为动作,而出言去吓唬他,会使孩子心理在形成恐惧,可能回伴随一声。
3、不要说一些让孩子没有安全感的话语
不要对孩子说,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会让孩子感觉你的爱会减少。
4、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夫妻吵架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不要说一些破坏家庭的话语,会让孩子感到家庭的安全感被破坏。
5、对孩子要诚实,
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如果因为其它原因无法及时做到,一定要及时告知,做到信守承诺。
6、安全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在孩子成长期发展时必不可少的,父母一定要重视。
孩子没有安全感就粘人
“谁不给孩子安全感,孩子就粘谁”
我听到许多妈妈讲,孩子是她一手带大的,所以特别粘她;孩子是保姆一手带大的,所以特别粘保姆;孩子是奶奶一手带大的,所以特别粘奶奶。
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都会说:对这句话,大家不是很理解,因为她们从来没有吓唬过孩子——在一个不用“如果不听话,大老狼会把你叼走”、“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吓唬孩子早成为基本常识的年代,相信现在没有人这样做了,但孩子们为什么仍然没有安全感呢?这是因为我们太爱孩子了!
“爱”怎么会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呢?这是因为心理不成熟的我们,会将自己的“爱”及“珍重”通过表情和语言一览无余地表现在孩子面前。孩子稍微磕拌一下,就会哎哟大叫;孩子被其他孩子推一下,就会噢地惊呼;尤其是那些保姆和老人,因为是给别人照看宝贝,心理非常有压力,为了告诉自己、也告诉宝贝的父母,就会将这种一惊一乍的行为表现得更为夸张。
我们的孩子正处在“吸收性心智期”,他们要从环境中的人那里获得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如果跟他在一起的人这样小心亦亦,他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这就是没有安全感的根源。
这样的孩子一步都不能离开那个使他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人。如果父母、老人和保姆同时在带这个孩子,而保姆最具这种特征的话,孩子遇到不舒服和危险时,就会去找保姆而不去找自己的父母。在孩子“吸收性心智期”,我们最好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吸收没有任何内在建构的人的精神状态而形成孩子自己的精神状态。
看看布丁妈妈是如何诠释的吧,作为妈妈的你是否有同样的经历呢?
这篇文章“谁不给孩子安全感孩子就粘谁”。讲的是像布丁这么大的孩子正处在“吸收性心智期”,他们要照从看他的人那里获得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如果跟他在一起的人凡事小心翼翼,遇到磕磕绊绊就会大惊失色,孩子被其他孩子推一下,就会噢地惊呼,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这就是没有安全感的根源。以后什么事情都会依赖那个人,遇到危险和不舒服时就会去找这个人。
我们这样对待过布丁吗?有过。一岁三个月的布丁随地小便,完事后,刚想拍拍屁股走人,熟料一脚踩上,一打滑,哐当,了个腿朝天,头朝下,布丁爷爷快速跑过来,义愤填膺状,狠狠踹了两脚地板,抱着布丁颠了又颠,哄了又哄。某日,布丁在床上跳舞,旋转着到了床沿处,正自我陶醉状,我见状惊恐万分“啊...声扑过去抱住布丁,颤颤悠悠地说“妈呀,幸亏没掉下去”,布丁莫名其妙,其实人家完全能把握好度,知道啥时候该用华丽的转身,完全不用担心坠下舞台。还有,布丁曾被KFC的门卡过一次手,我当时一个人带着布丁在银广KFC门口,看到布丁的手硬生生的被挤进去,我有种万念俱灰的感觉,在布丁的手拿出来后,我惊慌失措的一边安抚布丁,一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用颤抖的声音一遍遍喊老公的名字。布丁无大碍,但我六神无主、高度紧张的样子,吓坏了她,布丁紧紧搂着我不敢松开。
都是源于爱,源于对布丁无微不至的呵护,才希望布丁生活的空间里全是安全的东西,即使发生了不安全,也要从感情上淋漓尽致的把担心把心疼表现出来。
但更多时候,我们对布丁有些不在乎。刚会爬的布丁,喜欢向茶几底下冲刺,茶几的高度正好是她爬行时抬头达到的高度,我曾用手护住茶几边缘,防止她磕到碰到。她姥爷禁止我这样做,说“她碰到一回后,就知道低头出入了。”果不其然,布丁在被撞过几次后,能准确得把握好低头抬头的频率,顺利通过茶几底部。布丁现在知道开水,发光的灯泡,冒热气的粥都是热的,她不会轻易的去动,我们没有强制性制止她不许动,这些都是她自己靠触摸和观察摸索出的经验。
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是绝对安全的,我们对孩子的保护也有限度。在我们能力范围内,为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余下的只有让她自己去体会去经历,给她足够的爱心支持,适当的放手,她才能体验到什么是安全感。“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他支持,不需要的时候给予他自由”
还有种说法是,有安全感的孩子能正视分离。这点我赞同。分离时孩子的哭闹和平时的粘人是孩子表达感情的相似方式。布丁一直能正视分离,在她很小的时候,我就会告诉她,妈妈离开,要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她都能欣然接受。布丁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在奶奶出门或回家的时候,只要给布丁说明,布丁就会摆摆手说再见,因为她知道我们是爱她的,是说话算话的,会准时回来,所以她放心让我们出去。
布丁是个不粘人的小孩,我很欣赏这个小孩通情达理的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