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病因与中医分型详解
感冒的病因与中医分型详解
一、感冒病因详解:
1、病毒:感冒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
2、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
3、过度疲劳: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病。鼻腔及咽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少量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粘液性炎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后,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大量脓性分泌物。
二、中医感冒分型:
1、风寒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
2、风热感冒:起因通常是便秘,很多时属于阳明经症。
3、暑湿感冒:感受暑湿时邪,又因喜欢纳凉和饮冷,使体内的暑湿为风寒所遏,疏泄受阻,因而发病。
4、暑热感冒:因久旱酷热而生,属于纯粹的阳热证候。
5、时行感冒:多与气候突变、寒温失常有关。
肠胃感冒病因
胃肠型感冒的发病诱因主要是来自外部刺激等因素,天气冷暖变化时发生较多。这是由于冷空气对肠胃刺激,再加上生活习惯不正常,不良饮食等。胃肠型感冒和胃肠炎不一样,主要区别在于,急性胃肠炎患者以前常有不洁饮食史,恶心、呕吐较为剧烈,呕吐物常有刺激性气味,但一般没有发热症状。而许多人在胃肠型感冒发病的起初,常把它误当作急性胃肠炎来治疗。
临床表现
胃肠感冒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菌的感染及饮食的过敏反应。细菌及病毒在喉部侵入发炎后,即会顺着唾液被吞入胃肠中引起胃肠的不适。其表现症状如下。
1.呕吐
胃部因病媒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导致胃体肌肉受刺激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
2.腹泻
主要为胃肠受到刺激而分泌物大量增加,影响吸收功能,造成肠腔内的水分过多,外加肠蠕动也增加,所以排出的大便都是稀便。
3.腹痛
因肠蠕动较正常时加倍增快而感觉到疼痛,或是肠壁上的黏膜因发炎而红肿痛。
检查
发病后应去医院做血象和粪便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还要进行肝功能等相关的化验,以排除由其他病菌引起的病变,如肠炎、细菌性痢疾、传染性肝炎等。
肝癌的中医分型
1.肝气郁结型症见胸胁疼痛,胸闷不舒,生气后加重,肝大,纳少,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
2.脾虚湿困型症见胸胁闷痛,胁下痞块,食欲不振,或恶心嗳气,乏力,或便溏,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治宜健脾祛湿。
3.气滞血瘀型症见胸胁胀痛,痛处固定不移,夜间尤甚,胁下痞块,嗳气或呃逆,腹胀纳少,便干尿少,舌紫暗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4.肝胆湿热型症见上腹肿块,脘腹胀满,目肤黄染,腹大如鼓,心烦口苦,恶心纳少,便秘溺黄,舌紫暗,苔黄厚腻,脉滑数。治宜清利湿热,化淤散结。
5.肝肾阴虚型症见胁肋胀痛,消瘦乏力,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肌肤晦暗,便干尿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扶正抗癌。
肠胃感冒病因
1.呕吐
胃部因病媒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导致胃体肌肉受刺激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
2.腹泻
主要为胃肠受到刺激而分泌物大量增加,影响吸收功能,造成肠腔内的水分过多,外加肠蠕动也增加,所以排出的大便都是稀便。
3.腹痛
因肠蠕动较正常时加倍增快而感觉到疼痛,或是肠壁上的黏膜因发炎而红肿痛。
检查
发病后应去医院做血象和粪便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还要进行肝功能等相关的化验,以排除由其他病菌引起的病变,如肠炎、细菌性痢疾、传染性肝炎等。
感冒病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病。
鼻腔及咽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少量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粘液性炎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后,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大量脓性分泌物。
中医感冒分型
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有许多种。由于中成药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故很受人们青睐。但临床实践证明,如果中成药选用不当,也可延误病情。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四种类型。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
一、风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等特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
二、风热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等特点。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三、暑湿型感冒: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四、时行感冒: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病人可选用防风通圣丸、重感灵片、重感片等药物治疗。如果时行感冒的病人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则疗效较差。
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抽搐,有时能致人死命。因此病极易传播,故应及早隔离和治疗。
总之,感冒病人应根据自身的病情特点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否则会影响疗效,延误病情。
口臭的中医分型
胃火口臭:多由火热之邪犯胃所致,其证除口臭外,每兼面赤身热,口渴饮冷,或口舌生疮,或牙龈肿痛,流脓出血等。
食积口臭:多由过饱伤胃,缩食停滞胃中引起,其证口出酸腐臭味,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嗳气口臭等。
热痰口臭:多由热痰犯肺或热痰郁久化脓化腐引起,其证除口臭外,每兼咳吐痰浊或脓血,胸痛短气等。
虚热口臭:多由阴虚生内热所致,口臭而兼见鼻干,干咳,大便干结,为肺阴虚弱之候,当清润肺脏;口臭而兼见心烦不安,失眠多梦,肌肉跳动,爪甲不华,为肝之阴血亏损,口臭而兼见腰腿酸软,多梦遗精,口干咽燥,夜间尤甚,为肾阴虚损,相火妄动之证。
银屑病中医分型
•血热型(多见于急性进行期银屑病):皮肤迅速发疹、急剧发展、基底炎症明显。皮疹多呈点滴状或小斑片。新疹不断涌现,皮疹鳞屑较多,但常不能覆盖其基底的红斑,表层容易脱落而露出点滴状出血。患者瘙痒明显,常伴口干舌燥、五心烦热、气燥易怒、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绛红,舌苔黄腻。其脉象弦数或弦滑。
•血燥型(多为静止期银屑病):皮疹色淡红,少有新鲜皮疹发出;原有皮疹部分消退。部分皮疹里钱币状,或融合呈大片。皮疹轻度浸润肥厚,表面鳞屑较多,较紧密,与基底的红斑大小相当。患者少有瘙痒或其他明显症状。舌质淡红或舌苔淡白而舌质发红。其脉缓而沉细。
•血瘀型(多见于顽固的银屑病者):病程反复日久,应损肥厚浸润,呈皮革状。鳞屑较厚常完全覆盖基底的红斑。病人瘙痒感明显。舌质紫暗或可见瘀点、瘀斑。其脉速或沉缓而细。
•寒湿型(多见于关节病型银屑病):皮疹暗红而多屑,伴手足小关节红肿、疼痛、变形,甚至丧失功能。严重者累及膝、踝、脊柱等大关节。患者畏寒倦怠、大便溏泻。舌质淡、舌苔薄白。其脉沉细而弱。当寒湿化热时则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皮损泛发、潮红、浸润肿胀、弥漫脱屑。舌质红、舌苔黄厚。其脉滑数。
•脓毒型(多见于脓疱型银屑病):在银屑病基础上出现密集的、粟粒大小薄壁脓疱。互相融合形成“脓湖”,表皮如薄膜状,容易擦破。病情呈周期性复发,皮肤潮红灼热。患者心烦发热、口干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腻或光剥少苔,多是皱纹状舌。其脉悬数而滑。
•毒热型(多见于红皮病型银屑病):常发病急骤,皮肤浸润潮红、大量糠状或叶状脱屑,甚至毛发、甲质脱落。患者常伴发热畏寒、心烦口渴、便秘尿赤。舌质红绛而少苔。其脉沉细而数。后期阴液亏耗,热势渐退,气阴两伤,肌肤失养,以至肌肤层层脱落。舌质淡而苔薄白。其脉沉细而数。
淋雨感冒的中医分型
一、风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等特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
二、风热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等特点。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三、暑湿型感冒: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四、时行感冒: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病人可选用防风通圣丸、重感灵片、重感片等药物治疗。如果时行感冒的病人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则疗效较差。
肠胃感冒病因
临床表现
胃肠感冒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菌的感染及饮食的过敏反应。细菌及病毒在喉部侵入发炎后,即会顺着唾液被吞入胃肠中引起胃肠的不适。其表现症状如下。
1.呕吐
胃部因病媒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导致胃体肌肉受刺激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
2.腹泻
主要为胃肠受到刺激而分泌物大量增加,影响吸收功能,造成肠腔内的水分过多,外加肠蠕动也增加,所以排出的大便都是稀便。
3.腹痛
因肠蠕动较正常时加倍增快而感觉到疼痛,或是肠壁上的黏膜因发炎而红肿痛。
检查
发病后应去医院做血象和粪便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还要进行肝功能等相关的化验,以排除由其他病菌引起的病变,如肠炎、细菌性痢疾、传染性肝炎等。
感冒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病原体:
病原体为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属RNA病毒,球形,直径80-120nm。中心核蛋白有型的特异性;囊膜内层膜蛋白也有型的特异性;外层为脂质,上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具有亚型和变种的特异性。根据核蛋白抗原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现代医学病理:
流感病毒主要由空气飞沫传入呼吸道。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粘蛋白水解,糖蛋白受体暴露,继而进入细胞内。病毒的核蛋白与上皮细胞核蛋白结合,在核内组成核糖核酸型的可溶性抗原,并渗透出至胞质周围。复制的子代病毒进一步扩散感染,产生炎症反应。临床上可引起发热、肌肉疼痛和白细胞减低等全身毒血症样反应,但不发生病毒血症。 在单纯型流感发病过程中,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2周后纤毛上皮细胞重现并修复。流感病毒肺炎的肺脏充血和水肿。气管和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粘膜下层有灶性出血、水肿和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呈现浆液性出血性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特点。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由于风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时,侵袭肺卫皮毛所致。四时之中,气候失常,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等,风邪易侵入人体而感冒,甚至引起时行感冒。引起感冒的原因,虽以风邪为主,但常有所兼夹。临床上以风寒、风热两种证候最为多见。此外,时令之暑、湿、燥邪也能杂感而为病。故又有夹暑、夹湿、夹燥等不同兼证。感冒除风邪侵袭外,尚与体虚和不同素质有关。
肺有痰热,也易发为本病。风邪入侵的病位主要在肺卫,而时行感冒因其感受时邪较重,而全身症状比较明显。年老体弱者抗邪能力差,外邪可由表入里,变生他病。本病一般以实证居多,如体虚感邪则为本虚标实之证。
中医治感冒分型用药
1、风寒感冒
多表现为恶寒较重、发热,身体不出汗、口不渴、头和身体无论哪儿都感觉到痛,鼻塞流涕、咳嗽、咯痰、清稀。
用药可选择感冒清热颗粒、感冒软胶囊、正柴胡饮颗粒等。
2、风热感冒
多表现为发热、怕风、头胀痛、口渴、流黄涕、咽喉红肿疼痛、咳嗽咯黄痰。
用药可选择银翘解毒颗粒、桑菊感冒冲剂、维C银翘片、板蓝根颗粒等。
便秘的中医分型有哪些
便秘的中医分型有哪些?便秘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不管男女老幼都有可能遭受便秘的困扰。在中医里面,对便秘的治疗需要将便秘做分类,根据疾病表现的不同,中医将便秘的类型分为了以下三种:
便秘的中医分型之一、虚秘:气虚者表现为面白神疲,虽有便意而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血虚者,大便干燥,面色无华,心悸眩晕;阴虚者,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目鸣,腰膝酸软或见颧红盗汗。气虚者忌用有行气作用之品,因行气多能耗气散气,宜于气滞而不利于气虚,如佛手、萝卜、杏仁、芥菜、橘子等应当少用。而宜多用能健脾益气又润肠之物,使脾肺气足则可增强大肠的传导功能。如山药、扁豆、无花果、胡桃、芋头等。用胡萝卜、甘薯煮粥,既是香甜可口之饭食,又是益气润肠之佳品。血虚阴虚者,忌辛辣香燥之品。因其多能伤阴助火,加重便秘。辣椒、羊肉、五香调料等应当忌食。而宜用滋阴养血,润燥之物,以增津液,润肠道,通大便,如桑葚、蜂蜜、芝麻、花生等。芝麻、花生捣碎,与小米做粥服食,既增加了稀粥之香味,又达到了养血润燥的目的。
便秘的中医分型之二、热秘: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心烦或口干、尿结石,腹满胀痛。此型病人应忌食辛辣厚味,因为此类食物多能“助火邪”、“耗真阴”,使津液亏少,大便燥结。如辣椒、姜、羊肉、狗肉、鸡、鱼、酒等均应少用。宜多用清凉润滑之物,凉能清热,润能通肠,热清肠润则大便通畅。如苹果、梨、黄瓜、苦瓜、萝卜、芹菜、莴苣等都极相宜。
便秘的中医分型之三、气秘:表现为排便困难,嗳气频作,胁腹痞闷,甚则胀痛,大便或干或不干。此型患者应忌收敛固涩之品,因为收敛易使气滞不畅,固涩能加重便秘,如白果、莲子、芡实、栗子、石榴等皆应少用。而宜用能行气软坚润肠之物。气行则腑气通,肠润则大便畅。如橘子、香蕉、海带、竹笋等可适当多用。《食医金鉴》中郁李仁粥,适于气秘者,颇有效验。可用郁李仁10~15克,粳米100克,将郁李仁捣碎,同粳米煮粥,代早餐服食。
对不同类型的便秘,中医会使用不同的药物和调理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胃胀打嗝的中医分型
寒热错杂型是最常见的胃肠道胀气患。症状表现为胃脘饱胀及腹部胀满,午后和晚上会比较严重,稍食就会觉得胀满;口苦或口臭,恶心和嗳气,胃腹怕寒,想吃冷饮食又不敢,大便不畅,或矢气多;舌苔白腻也可能会黄腻。
食积停滞型的症状表现有腹满胀痛和嗳腐吞酸,打嗝时会出现酸腐臭味,吐酸水,也可能会厌闻食臭,矢气和大便臭如坏掉的鸡蛋。脾胃虚寒型症状有胃腹满胀,而且时轻时重和喜暖喜按,进热饮或热食则舒,食欲不振等。
湿热蕴结型的胃胀打嗝患者的症状表现主要有胃腹胀满和恶心欲呕,患者常感觉心中烦闷,口渴又不想多饮水,经常有汗出,大便溏泄而且小便短赤;舌红苔且黄腻,脉濡数。
实热内结型的症状为腹满持续,腹部硬痛和绕脐痛,大便秘结;脉沉实或者迟而有力,舌苔黄燥。很多急腹症可都会出现这样症状,一定要马上前往急诊或住院治疗,避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