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测量人体的皮褶厚度
怎么测量人体的皮褶厚度
测定皮下脂肪通常采用皮脂厚度计来测量,测定部位选择:(1) 上臂部:左上臂肩峰至桡骨头连线之中点,即肱三头肌肌腹部位;(2) 背部:左肩胛角下方,测量时与脊柱呈45度角。(3) 腹部:取平胳处锁骨中线部位的腹壁,即右腹部脐旁1厘米处,测量 时皮褶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
婴儿肥嘟嘟就是好吗
1、婴儿期肥胖必然影响将来健康吗?
宝宝超重肥胖是否会对儿童生长发育或长期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目前还不能完全肯定,因为2岁以下宝宝的超重肥胖,与成人时的超重肥胖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也有一些证据支持,婴儿期体重增加过快会造成1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升高。
2、看上去胖的宝宝一定超重吗?
说到超重肥胖,人们马上联想到宝宝的体重。然而,不少体重远超过同年龄孩子平均体重的宝宝似乎并不那么胖,而有些看上去肥肥的宝宝似乎体重也不是那么重。确实,宝宝是否超重肥胖并不只能按体重来评判,必须同时结合宝宝的身长。有些宝宝是很重,但同时身长也明显超过同年龄的孩子,这样的宝宝并不算超重肥胖;相反,有些宝宝比别人矮一截,妈妈还在为宝宝“不够份量”而发愁,结果宝宝却已经属于超重肥胖儿。因此,要正确判断宝宝是否超重肥胖,必须根据宝宝的身长来评估。
3、母乳喂养的胖宝宝需要断母乳吗?
有些妈妈很委屈,自己完全按照最健康的方式以纯母乳喂养宝宝,但宝宝就是长得飞快。难道为此而不得不断奶吗?当然不必。因为到目前为止。在这些纯母乳喂养的超重肥胖宝宝中没有发现何影响生长发育或长期健康的证据,这些宝宝在一岁多断奶以后会逐渐恢复正常体重,妈妈可以继续放心喂奶。宝宝出生后的4~6个月内以纯母乳喂养一直被认为是预防肥胖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判断宝宝肥胖的方法主要有这几种:
(一)根据体重评估
肥胖度=(实测体重一平均体重)÷平均体重
在±10%的平均体重的范围中为正常,大于平均体重10%~19%之间的为超重。
(二)根据体重和身高评估
体重和身高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关因素,身材高的人体重亦重。有的小儿身材很高,体重超过了标准,如单根据体重来评定可以评为肥胖,但如结合身高来评定却在正常范围内,因此结合身高来评定肥胖更为准确,而且可以不考虑年龄的因素,应用更为方便。如果小儿的体重大于同性别小儿相应身高体重的第97百分位数(将100个相应身高的小儿的体重从最轻的排队排到最重,第97个小儿的体重即为第97百分位数),那么可以认为这小儿是肥胖。同样,根据上述标准,也可根据相应身高的体重,或相应年龄的体重来评价小儿肥胖的程度。
(三)根据皮褶厚度和中上臂围评估
由于小儿肥胖是体内的脂肪超过了标准水平,因此测量小儿身体内的脂肪是一个最精确的方法。但要测量小儿全身脂肪比较困难,测量时又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不可能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测量小儿皮褶厚度来评价,即测量小儿上臂三头肌的皮褶厚度。
(四)根据体块指数(BMI)评估
小儿体块指数是根据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千克/米2)所得。在成人超过25千克/米z为超重,超过30千克/米2为肥胖。
(五)腰围与臀围比
腰围与臀围比是表明脂肪分布类型的指标。腰、臀比高为中心性肥胖,肥胖的并发症如冠心病等发生率高;腰、臀比低则为周围性肥胖。一般男性>1.0、女性>0.85为中心性肥胖,但该指标主要作为成年人的诊断标准,目前还缺乏作为小儿的诊断标准。
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1.有较长期的膳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消化系统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低出生体重史。
2.能量营养不良者以消瘦为特征,蛋白质营养不良者以水肿为特征,既有体重明显下降又有水肿者为混合型。
3.临床分为三度:
Ⅰ 度体重减低15%~25%,腹部皮褶厚度为0.8mm~0.4mm;
Ⅱ 度体重减低25%~40%,腹部皮褶厚度<0.4mm;
Ⅲ 度体重减低>40%,腹部皮褶消失。
4.常合并贫血、维生素A、B 族和C 缺乏及锌缺乏;重者生长发育停滞,全身各脏器和免疫功能紊乱。
如何判断是否有局部肥胖
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某些人称量体重时与正常人相比似乎并没有体重超重的烦恼,可当你看到他们的凸肚、胖臀时,又往往不由自主地为他们的肥胖担起心来。这就是局部肥胖的问题,同样也是困扰许多人的一种梦魇。
局部肥胖,与全身肥胖的不同点就在于,局部肥胖患者不一定是一个全身肥胖者,一个从后面看俨然是体态苗条的人,可能也会有一个从侧面看去令人感到煞风景的“啤酒肚”。局部肥胖者的体重一般维持在可能刚刚超过标准体重,也可能徘徊在肥胖与超重水平之间的范围内。局部肥胖最常发生的部位是人体腹部及大腿部。
如何判断是否有局部肥胖?
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局部肥胖的方法很简单,常用的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当你直立(类似立正姿势)的时候,目光下视,如果视线被自己腹部挡住看不到脚尖时,说明你已经有局部肥胖了。
另一种方法是当你平躺仰卧在床上的时候,以腹部肚脐眼为中心放一把尺子,或者放任何一个比较直的物体均可,此时如果这个尺子或物体被肚皮支起,有一端或两端不能与皮肤接触,也说明你已经有局部肥胖了。
临床上测定局部体脂的方法
腰围、臀围及腰臀比值:这是可由读者自己操作的一种方法:受试者垂直站立,双足分开25-30厘米以使体重均匀分布,取腋中线(腋窝的中间划一条直线)、肋骨下缘与髂前上嵴(可在下腹部外侧模到、向外突出骨)连线中点来测量腹部周径(即腰围)。臀围是臀部最大的周径。
腰围大于90厘米(男)或85厘米(女)为肥胖。正常人腰臀比值小于0.9(男)或0.8(女)。超过比值为中央性肥胖,又称为腹内型或内脏型肥胖在我国,虽然BMI数值高的人数不多,单局部脂肪堆积或分布异常的人数却相当庞大,具体来说,就是矮胖型、苹果型的人特别多。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专家们的重视。
超声(主要是B超):B超能进行各部位的脂肪厚度的测量,明确诊断肥胖类型属于内脏型肥胖还是皮下肥胖。并可在治疗过程中观察质量;观察疗效。此外,皮褶厚度测定、CT和核磁共振(MRI)也是测量脂肪厚度的方法之一,但目前较少使用。
可见,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肥胖,不能单靠想当然,而需要严格的科学指标。
儿童肥胖的判断标准
年龄别体重
根据不同年龄体重的正常值来检测肥胖。方法简单,适用于小年龄儿童。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为超重,超过3个标准差为肥胖(有标准表格)。用体重作为判定标准时,还要考虑身高和体型,同一年龄的孩子,身高偏高孩子的体重比偏矮的孩子要重,因此,需同时目测孩子的体型以减少误差。
皮褶厚度
是直接测量局部体脂的一个方法。皮下脂肪厚度与全身脂肪含量的关系与年龄、性别、脂肪堆积量及测量技术有关。成人皮下脂肪占全身脂肪三分之一,在新生儿则占70%~80%。目前国内尚无不同年龄组儿童皮褶厚度正常百分位数可参考。
体重指数(bmi)
bmi=体重(kg)/身高(m2),此数值在儿童青少年期,随年龄而变化。bmi处于同年龄85百分位以上者为超重。在成年人,1998年who公布的标准为:bmi介于18.5~24.9为正常;25.0~29.9为超重;≥30.0为肥胖。其中30.0~34.9为ⅰ度,35.0~39.9为ⅱ度,≥40.0为ⅲ度。考虑到亚洲人的遗传及环境因素和局部脂肪积聚的特点与欧美人不同,2000年2月,who西太平洋地区肥胖症特别工作组提出了亚洲成人体重分级建议,即:bmi介于18.5~22.9为正常;≥23.0为超重;25.0~29.9为ⅰ度肥胖;≥30.0为ⅱ度肥胖。
身高标准体重
根据不同身高列出相应标准体重作为标准进行评价,该方法是who推荐的普遍应用的方法。身高别体重超过参照人群的20%作为诊断肥胖的界值点。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营养不良有哪些症状
常有两种典型症状。一种为消瘦型,由于热能严重不足引起,小儿矮小、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肤推动弹性,头发干燥易脱落、体弱乏力、萎靡不振。另一种为水肿型,由蛋白质严重缺乏引起,周身水肿,眼睑和身体低垂部位水肿,皮肤干燥萎缩,角化脱屑,或有色素沉着,头发脆弱易断和脱落,指甲脆弱有横沟,无食欲,肝大、常有腹泻和水样便。也有混合型,介于两者之间。并都可伴有其他营养素缺乏的表现。
1.体格测量
体格测量是评估营养不良最可靠的指标,目前国际上对评价营养不良的测量指标有较大变更,它包括三部分。
(1)体重低下儿童的年龄性别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体重低下,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体重低下,此指标反映儿童过去和(或)现在有慢性和(或)急性营养不良,单凭此指标不能区分属急性还是慢性营养不良。
(2)生长迟缓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生长迟缓,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生长迟缓,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3)消瘦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消瘦,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消瘦,此指标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2.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1)病史有较长期的膳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消化系统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低出生体重史。
(2)分型表现能量营养不良者以消瘦为特征,蛋白质营养不良者以水肿为特征,既有体重明显下降又有水肿者为混合型。
(3)临床分为三度Ⅰ度体重减低15%~25%,腹部皮褶厚度为0.8cm~0.4cm;Ⅱ度体重减低25%~40%,腹部皮褶厚度《0.4cm;Ⅲ度体重减低》40%,腹部皮褶消失。
(4)合并症常合并贫血、维生素A、B族和C缺乏及锌缺乏;重者生长发育停滞,全身各脏器和免疫功能紊乱。
小儿肥胖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1、体重/体脂超过参照人群值的界值点
体格生长发育迅速,但骨骼正常或超过同年龄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以上,或体重超过同身高健康儿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M2SD);或体重指数大于23者。
2、食欲极佳
小儿食欲极佳,食欲旺盛、食量大大超过一般小儿,且喜食淀粉类、甜食和高脂肪食物,不喜欢吃蔬菜等清淡食物。
3、性发育
性发育一般较早或正常。男孩由于大腿会阴部脂肪过多,阴茎可掩藏在脂肪组织中,而显得很小,实际上属正常范围。
4、常有家族肥胖史
智力佳,皮下脂肪丰满,分布比较均匀,身体脂肪积聚以乳部、腹部、臀部及肩部为显著,腹部皮肤出现白纹、粉红色或紫纹,四肢肥胖,尤以上臂和臀部明显。无内分泌紊乱和代谢障碍性疾病;常有疲劳感,活动时气短或腿痛,行动笨拙,膝外翻或扁平足。
家长可通过三种方法测量小儿是否患有肥胖症:
1、最简单的目测法。
2、体重测量法:计算标准体重的一般公式: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3、皮褶厚度测定法
通过上文的介绍 ,大家对小儿肥胖症的具体症状有哪些都了解了吧,希望通过上文的介绍能够给大家带去帮助,如果您孩子出现了上述症状,一定要积极的到医院检查!
得了肥胖症需要做哪些检查来诊断
常用的如体质指数(BMI)、腰围、皮下脂肪堆积厚度、内脏脂肪测量等。
这些是间接体脂测定的方法和指标,也是临床常用的。
肥胖症是一种由于机体脂肪堆积和(或)分布异常导致的慢性疾病,若采用直接测量人体脂肪的含量的方法来诊断肥胖症,则需要特殊的设备,难以在临床上应用开展。
判断是否肥胖的标准
一、BMI值
检测是否为肥胖的方法有好几种,国际通用指标是BMI值,BMI值的算法为: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比如某人的身高1.7米,体重为65公斤,那么BMI值为:65/(1.7*1.7)=22.5,BMI值小于18.5为偏瘦,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大于28就属于肥胖了
二、腰围
腰围可以大致测出脂肪在体内的分布状况,可以检测出是否患有中心性肥胖。腰围的测量指标分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和中国指标,世界卫生组织的指标是男性腰围应小于95厘米,女性腰围应小于80厘米;中国的指标是男性腰围应小于85厘米,女性应小于80厘米,超过这个范围则为肥胖。
三、腰臀比
腰臀比是用腰围除以臀围的比值,亚洲人的标准是男性应小于0.9,女性应小于0.8,如果超出则为肥胖。
四、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是用身高的身高(CM)-105=公斤数,如果超过10%,则为超重;如果超过20%,则为肥胖;如果超过20-30%.则为轻度肥胖;如果超过30-40,为中度肥胖;如果超过50%,为中度肥胖。体重处于标准的正负10%均匀正常。
五、体脂肪率
体脂肪率是最精确的测量指标,要用专业仪器来测量,测出的值男性超过20%为轻度肥胖,超过25%为中度肥胖,超过30%为中度肥胖;女性超过30%为轻度肥胖,超过35%为中度肥胖,超过40为中度肥胖。
六、皮褶厚度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皮褶厚度的测量规定了三处不同部位的测量,分别为肩胛骨下方、上臂肱三头肌、肚脐旁边2厘米处。指标是男性小于10毫米为偏瘦,10毫米到40毫米之间为中等,大于40毫米为肥胖;女性小于20毫米为偏瘦,20毫米到50毫米之间为中等,大于50毫米为肥胖。
肥胖是很多慢性疾病的起因,根据各个指标测测自己吧,如果处于肥胖,赶紧减肥吧,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让人健康!
判断小儿肥胖症的三个方法测量
宝宝胖嘟嘟的十分可爱,很多家长也认为宝宝胖一点也是健康的表现,其实并非如此,如果这个“胖”超出了一定的度,就是一种病态的表现了。下面专家就为大家介绍判断小儿肥胖症的三个方法测量:
首先,体重测量法
1.1—6个月 标准体重(克)=出生体重(克)+月龄×600
7—12个月 标准体重(克)=出生体重(克)+6×600+(月龄-6)×500
2.1—2岁的体重 标准体重(千克)=年龄(岁)×2+8
计算标准体重的一般公式: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具体而言,儿童的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10~19% 为超重,超过20~29% 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 为中度肥胖,超过 50% 为重度肥胖。
其次,目测法
这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方法,单纯性的肥胖症儿童,其脂肪分布特点为:男性主要聚积在头颈、脊背和腹部,女性主要聚积在胸部、腹部、臀部和大腿。目测法就是用眼睛看他们皮下脂肪并加以比较,来判断是否肥胖。
最后,皮褶厚度测定法
皮脂厚度也叫皮褶厚度,可用X线照片、超声波、皮褶卡钳等方法测量。体重过重和肥胖不完全一样。有的人体重过重确定是脂肪过多,而有的人是因为肌肉发达所致,皮脂厚度可以反映全身脂肪量的多少。所以皮褶厚度能代表皮下脂肪厚度,进一步可推算出身体脂肪量。
常用的测量部位有三处:
1、肱三头肌的部位:上肢在身体侧面放松下垂,在肩峰与尺骨鹰咀连续的中点、皮褶方向与上臂的长轴平行。成年男性大于10.4毫米,女性大于17.5毫米为肥胖;
2、肩胛下角的部位:刚好在肩胛下角的下端,皮褶方向与脊柱成40度角。正常人厚度为12.5毫米,若大于14毫米为肥胖;
3、腹壁皮褶的部位:腹部从脐旁5厘米处,沿身体横轴方向捏起皮褶测量,成年男性大于15毫米,女性大于20毫米为肥胖。
以上是给大家介绍的一些健康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要是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的专家会为您做详细的介绍,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为什么在评价肥胖时,体块指数优于体重
体块指数用身高的平方反映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的体积,再拿 体重除以体积,考虑了身高对体重的影响,与皮褶厚度高度相关;故在评价儿 童肥胖时,体块指数优于体重,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肥胖的标准是怎样的呢
一、BMI值
检测是否为肥胖的方法有好几种,国际通用指标是BMI值,BMI值的算法为: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比如某人的身高1.7米,体重为65公斤,那么BMI值为:65/(1.7*1.7)=22.5,BMI值小于18.5为偏瘦,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大于28就属于肥胖了。
二、腰围
腰围可以大致测出脂肪在体内的分布状况,可以检测出是否患有中心性肥胖。腰围的测量指标分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和中国指标,世界卫生组织的指标是男性腰围应小于95厘米,女性腰围应小于80厘米;中国的指标是男性腰围应小于85厘米,女性应小于80厘米,超过这个范围则为肥胖。
三、腰臀比
腰臀比是用腰围除以臀围的比值,亚洲人的标准是男性应小于0.9,女性应小于0.8,如果超出则为肥胖。
四、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是用身高的身高(CM)-105=公斤数,如果超过10%,则为超重;如果超过20%,则为肥胖;如果超过20-30%.则为轻度肥胖;如果超过30-40,为中度肥胖;如果超过50%,为中度肥胖。体重处于标准的正负10%均匀正常。
五、体脂肪率
体脂肪率是最精确的测量指标,要用专业仪器来测量,测出的值男性超过20%为轻度肥胖,超过25%为中度肥胖,超过30%为中度肥胖;女性超过30%为轻度肥胖,超过35%为中度肥胖,超过40为中度肥胖。
六、皮褶厚度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皮褶厚度的测量规定了三处不同部位的测量,分别为肩胛骨下方、上臂肱三头肌、肚脐旁边2厘米处。指标是男性小于10毫米为偏瘦,10毫米到40毫米之间为中等,大于40毫米为肥胖;女性小于20毫米为偏瘦,20毫米到50毫米之间为中等,大于50毫米为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