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满月体重增加多少
早产儿满月体重增加多少
1、第一个月一天长30g 早产儿的营养及喂养:目前各界较重视,一般主张早喂养,使其生理体重下降时间缩短,或程度减轻,低血糖率发生减少,血胆红素浓度相对减少。
2、一般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乳,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如曾发生紫绀、呼吸困难或手术产者,
3、出生10天内早产儿每日哺乳量(ml)=(婴儿出生实足天数+10)×体重(克/100) 10天后每日哺乳量(ml)=1/5-1/4体重(克) 以上摄入量为最大摄入量,如早产儿不能吃完,可将剩余部分由静脉补充,以保证蛋白质、热卡和水分的供给。 喂奶间隔时间:可根据奶方和体重安排,一般体重1000克以下者,每小时喂一次;1001~1500克者,每1。5小时喂一次;1501~2000克,每2小时喂一次;2001~2500克,每3小时一次,或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早产儿一般顺利出生后,得到好的护理和哺育,后续的生长都会比较健康和稳定,体重的增加也会正常,慢慢达到正常水平。早产儿满月体重增加多少,也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而言,不同的宝宝情况是不一样的。总之尽量照顾好宝宝,合理健康饮食,宝宝就能健康成长。
早产儿喂养
1.早产儿喂养 注意喂奶时间
早产儿的喂奶时间要根据宝宝的体重来判断。如果早产儿体重在1.5千克以上,那么产后24小时即可为宝宝喂奶;如果早产儿体重在1-1.5千克,产后36小时可以给宝宝喂奶;如果早产儿的体重在1千克以下,那么产后48小时才可以给宝宝喂奶。
2.早产儿喂养 要少量多次
由于早产儿的消化功能没有发育完全,胃部容量很小,但是又需要让宝宝每日所需营养能够达到,妈妈们需要给早产儿少量多次喂奶才可以。
3.早产儿喂养 喂奶量的把握
早产儿由于身体虚弱,消化能力也较弱,最好能够通过母乳来喂养宝宝。第一次给宝宝喂奶的量不可过多,如果宝宝的体重在1.5千克,那么初次喂奶量约为4ml,之后每次增加2ml,每天最多增长至16ml,具体根据宝宝的体重情况进行酌情增减。白天在两次喂奶之间,可以喂少量的葡萄糖水。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喂完后,最好让婴儿侧卧,避免吐奶时引起窒息。
4.早产儿喂养 营养成分的补充
早产儿除了早期最好采用母乳喂养外,还需要及时补充一些VE,在宝宝满月后可每天补充VA、VD,具体添加量需要通过宝宝的具体情况,遵医嘱来进行添加。
5.早产儿喂养 滴管喂养的方法
如果早产儿没有自行的吸吮能力,可用滴管喂养法。具体方法是:用滴管吸取母乳或牛奶后,沿小儿的舌根慢慢滴入,每次的量要少,速度一定要缓慢,以免令宝宝呛奶,并注意奶水的温度。
婴幼儿体重增长的规律
许多家长在婴幼儿生长的过程中,都是看宝宝的体重是否增长来判断孩子的健康。其实,体重增长是衡量婴幼儿营养状态和体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过轻、 过重都不是健康的指标。
新生儿出生后可有暂时性的生理性体重下降,在出生后3—4日降至 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7—10日回复到出生时体重,但是下降的体重不应 超过出生时体重的7%~ 8%,早产儿体重恢复较迟。婴幼儿体重增加速 度在头一年比较快,上半年平均每月体重增加800克,下半年平均每月增 加250克,总的趋势在2岁前体重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2岁至青春期前 为稳速生长。常用的体重计算公式为:
出生后头半年体重(克)=出生时体重(克)+月龄×800(克)
7—l2个月体重(克)=出生时体重(克)+6×800+(月龄—6)×250(克)
l~10岁体重(千克)=年龄(岁)×2+7(或8)
习惯上常以出生体重为基数,4—5个月时的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 一周岁时约为3倍,2周岁时约为4倍。
如果体重不按常规计算方法增加或减少,除患病因素外,大都由于护 理不周,营养质量不高造成的,应及时纠正。发育迟缓者,偶尔与父母的 体质瘦小有关。
早产儿满月前要查眼底
早产儿出生时眼底(视网膜)血管没有发育成熟,出生后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容易发生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出血,视网膜脱离最终失明。也就是说早产儿容易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约10%),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儿童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儿可以保持良好的视力。一旦错过治疗时间窗,发生视网膜脱离。即使手术,效果不佳,患儿很可能完全失明。
哪些早产儿需要查眼底?
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指出出生体重<=2000g,,或出生孕周<=32周的早产儿都需要进行眼底筛查,如果出生体重或出生孕周不在筛查范围,但长时间吸氧或合并全身疾病,身体情况较差的也需要进行筛查。早产儿身体越弱,越容易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什么时间去筛查?
早产儿在出生后3-4周就需要进行眼底筛查,因为有部分患儿出生后3-4周已经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需要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果晚了很可能错过治疗时机。有的家长因为小儿身体弱,或认为小儿没有满月,还太小,而不去医院进行检查,这都是错误的。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会留下终生遗憾。
婴幼儿体重测量与增长规律
许多家长在婴幼儿生长的过程中,都是看宝宝的体重是否增长来判断宝宝的健康。其实,体重增长是衡量婴幼儿营养状态和体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过轻、过重都不是健康的指标。
体重测量
给宝宝称体重的方法有两种,很简单,可在家中进行。
(1)先用小被单将孩子兜住,称称重,然后减去小被单及包括尿布在内的一切衣物重量,即为婴儿体重。
(2)家长抱着婴儿站在磅秤上称体重,减去大人的体重,即为婴儿体重。
TIPS:所测得的数据应减去婴儿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
体重发育规律
新生儿出生后可有暂时性的生理性体重下降,在出生后3—4日降至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7—10日回复到出生时体重,但是下降的体重不应超过出生时体重的7%~ 8%,早产儿体重恢复较迟。婴幼儿体重增加速 度在头一年比较快,上半年平均每月体重增加800克,下半年平均每月增 加250克,总的趋势在2岁前体重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2岁至青春期前为稳速生长。常用的体重计算公式为:
出生后头半年体重(克)=出生时体重(克)+月龄×800(克)
7—l2个月体重(克)=出生时体重(克)+6×800+(月龄—6)×250(克)
l~10岁体重(千克)=年龄(岁)×2+7(或8)
习惯上常以出生体重为基数,4—5个月时的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一周岁时约为3倍,2周岁时约为4倍。
如果体重不按常规计算方法增加或减少,除患病因素外,大都由于护理不周,营养质量不高造成的,应及时纠正。发育迟缓者,偶尔与父母的体质瘦小有关。
孕妇减肥并不奇怪
妊娠期间母体体重会不断增加,但体重增加有一定的范围。
妊娠头三个月孕妇的体重增长较慢,孕中期(怀孕4-6个月)孕妇的体重迅速增加,母体开始贮存脂肪及部分蛋白质,胎儿、胎盘、羊水、子宫、乳房及血容量都迅速增长,此期孕妇的约体重增加4-5千克。孕晚期(孕7-9个月)体重约增加5千克。整个孕期约增加体重12千克。孕13周后,每周体重约增加350克,最多不应超过500克。
有些孕妇,一旦怀孕就顺其所能,拼命加餐,结果导致体重大增。其实,这样对孕妇和胎儿并无益处。首先,肥胖的妇女由于体内脂肪蓄积,导致脂肪组织弹性减弱,分娩时容易导致滞产或分娩时宫缩无力,发生大出血;在整个妊娠期间容易发生产科合并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及合并糖尿病等。其次,肥胖妇女的胎儿也身受其害。一是容易出现巨大儿(体重大于4000克),分娩时产程延长,容易影响胎儿心跳,发生窒息,同时出生后,由于胎儿时期脂肪细胞大量增殖,可引起终生肥胖。三是围产儿死亡率增高。
有统计资料表明,妊娠期间孕妇体重增加超过13公斤时,围产儿的死亡率比普通孕妇高2-5倍。
满月婴儿体重增加多少
宝宝满月体重参考值是多少?宝宝满月体重参考值如下:
男婴:身高48.7-61.2cm;体重3.09-6.33kg;头围33.3-40.7cm。
女婴:身高47.9-59.9cm;体重2.98-6.05kg;头围32.6-39.9cm。
注:以上数据根据卫生部《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整理而成。
怎么护理刚刚满月的宝宝?
1、脐带护理
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所以脐带的消毒护理十分重要。在脐带未脱落以前,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
2、保证每天约20个小时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具体到每一个宝宝还要因人而异。有的宝宝睡眠时间会长一些,有的宝宝会短一些,只要宝宝精神状态好,食欲好,无异常哭闹,生长发育正常就说明睡眠时间足够,睡眠质量好。家长还应给宝宝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宝宝不要睡太软的床和大而软的枕头,最好单睡一张床,防止窒息。
3、多多关爱宝宝
妈妈要多拥抱、爱抚宝宝,抚摩宝宝全身的皮肤,与宝宝说话;经常用微笑、歌声、鲜艳的有声玩具逗引宝宝,促进宝宝的触觉、视觉、以及骨骼发育。
4、注意奶瓶的消毒
无论是新买的奶瓶还是用过的奶瓶,在清洁过后一定要记得消毒。俗话说病从口入”,宝宝抵抗力比较低,很容易受到病菌侵袭,像奶瓶这种天天与宝宝打交道的东西一定要注意卫生。
5、不要给宝宝喝剩奶
宝宝喝的奶要在一小时内喝完的,喝剩下的妈妈就不要在给宝宝喝了。人工喂养或者混合喂养的宝宝在喝奶前,父母们在喂奶前一定要先试过奶瓶的温度,防止烫伤。
6、给宝宝拍照时,不用闪光灯
父母们喜欢给宝宝拍照,但是一定不要开闪光灯。闪光灯会对宝宝的视力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宝宝满月体重参考值是多少的相关介绍。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男宝和女宝的满月体重参考值是不同的哟!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已经知道宝宝满月体重参考值是多少了。大家只要把自家满月宝宝的体重与参考值比对一下,就知道答案喽!
准父母不能不记的数字
较好受孕时间:11月至次年1月。即避开宝宝在寒冬或醋暑时节诞生。
容易受孕时间:下次月经前14天或两次月经中间的4--5天内,即排卵期及排卵前2--3天至排卵期后的1--2天。
早孕反应出现时间:一般受孕后40天左右开始。
首次检查时间:停经1个月内,或出现早孕反应时。
胎儿在母体内生长时间:40周,即280天。
预产期计算方法:末次月经的月份加9(或减3),日期加7。
产前检查时间:一般怀孕5--6个月,开始产前检查;6--7月每月1次;8个月后每半月1次;最后1个月每周1次;有特殊情况时更应检查,或听从医嘱。
孕妇洗澡适宜水温:42℃--43℃。
孕妇每周增加体重正常值:应少于0。15公斤。
孕期体重增加总值:不宜超过10公斤。
自然流产发生时间:怀孕5个月以内,大多数发生在怀孕3个月内。
人工流产适宜时间:停经后2个半月内;7-9周最适宜。
中期引产适宜时间:妊娠16-24周内。
自觉出现胎动时间:妊娠16-20周内。
胎动最频繁最活跃时间:妊娠28-34周内。
胎动正常次数:每12个小时30-40次,不应低于15次。
早产发生时间:妊娠28-37周内。
胎心音正常次数:每分钟120-160次。
过期妊娠超过预期天数:14天。
产妇可以下床活动时间:顺产后24小时。
产妇可以轻微活动时间:产后2周。
产妇可以做一般家务时间:产后5-6周。
产妇身体完全恢复正常时间:产后6-8周。
产后可恢复性生活时间:6-8周
新生儿可以喂奶时间:出生后半小时。
新生儿出生后体重:正常2500克--3500克。超过4000克为巨大儿,低于2500克者为未成熟儿或早产儿。
婴儿头3个月体重增长值:平均每月500克--900克。
儿童体重增长公式:
1~6个月体重(千克)=初生体重+(月龄×0。6千克
7-12个月体重(千克)=初生体重+(月龄×0。5千克
2-10岁平均体重(千克)=年龄×
凡体重超过25%,或低于25%的,都可认为不正常。
儿童生长增长标准: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47--58厘米,第一年增长约为25厘米,以后每年增加约5厘米。
身长计算公式:
身长=(年龄×5)+75(厘米
凡身长超过10%,或低于10%的,都可认为不正常。
雅培早产儿奶粉是什么
早产儿由于其特殊的生理需求,应选择专为其专门设计的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而不是普通的足月儿配方奶粉。现在,很多早产儿的父母都会选择雅培早产儿奶粉。那么,雅培早产儿奶粉好吗?下面就让康网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多方位验证雅培早产儿奶粉对于早产儿生长出色表现
1-体格生长
相比标准足月儿配方产品喂养组校正年龄12个月,早产儿配方产品喂养组婴儿具有更好体重增长(P=0.044)和身长增长(P=0.008)。
2-机体组成
校正年龄12个月时,人体瘦体组织显著增加。
校正年龄12个月时,体脂含量显著降低。
3-大脑发育
相比标准足月儿配方产品喂养组,校正年龄12个月时,早产儿配方产品喂养组婴儿头围增长更好(P<0.001)。
头围大小与脑组织容积密切相关,1岁时的大脑容积决定了婴儿远期的智力发育。
4-早期语言与视力发育
校正年龄14个月时,词汇理解力评分高于对照组。
校正年龄6个月时,视敏度高于对照组。
早产儿营养管理的目标是获得同孕周胎儿相似的体质结构,而不仅是达到相同的体重增长速度。故蛋白质的数量以及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中链脂肪酸的含量对早产儿获得良好体重增长也是至关重要的。雅培奶粉正好做到这些,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极大的帮助。
早产儿贫血的概述
早产儿贫血是指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在生后一年内发生的贫血。这与胎儿期各种生理功能发育更不完善有关。早产儿脐血平均血红蛋白值为175g/L±16g/L(17.5g/dl±1.6g/dl),与足月儿相似。生后短期内血红蛋白迅速下降,出生体重1.2~2.5kg的早产儿在生后5~10周血红蛋白值为80~100g/L(8.0~10.0g/dl),出生体重1.2kg以下早产儿在生后4~8周血红蛋白值为65~90g/L(6.5~9.0g/dl)。
贫血早产儿如无症状,进食良好,体重增加,有人称之为早产儿生理性贫血,不必治疗。但由于早产儿生理性贫血发生机制与足月儿不完全相同,且常出现症状,因而有人认为应属非生理性,需要进行干预。
早产儿贫血若给予治疗后预后多良好,但如得不到治疗,常至生长发育迟缓和体质下降,易因并发感染而增加病死率。另外,要坚持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的铁比牛奶中的铁质生物效应高,易被吸收,小宝宝吃母乳可以有效地减少生理性贫血的发生。
孕妇补dha到什么时候
1、孕中晚期(孕20周后)——胎儿出生后6个月内补鱼油类DHA制品效果最佳
因为在这个阶段是胎儿大脑中枢的神经元分裂和成熟最快的时期,也是对DHA需要量最大的时期。尤其胎儿满5个月胎龄后,由于胎教内容的施加,人为地增加了对胎儿的听觉、视觉、触觉三种感觉神经通路的刺激,会引起胎儿大脑皮层上相关的感觉中枢区域里的神经元(锥体细胞)增长更多的树突或树突棘。这就需要由母体供给胎儿更多的DHA,以便满足因胎儿大脑和视网膜上的神经元的发育,对自身细胞膜上的膜磷脂构成所极需增加DHA的要求。为了让宝宝打下良好的视力基础,因此建议孕妇从妊娠4个月起适当补充DHA。
2、孕晚期(孕28周后)至胎儿出生后6个月内补a-亚麻酸营养品最好
因为孕产妇在这个阶段,可利用母血中的a-亚麻酸合成DHA,然后通过血液或乳汁输送给胎儿。当孩子超过6个月后,可将油挤入配方奶中摇匀,直接喂给婴儿。
如果胎儿没有在足月妊娠后出生,而是提早出生,则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在母体内靠上述的方式生成足够的DHA。这样的早产儿,大脑锥体细胞和视网膜光感细胞成熟度差,在智力和视力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在1993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与粮农组织,就提出了一份关于给早产儿补充DHA的专家建议,明确建议,为保护早产儿视力的正常发育,从出生开始,就应立即给早产儿按每公斤体重每天补充40毫克DHA。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早产儿出生体重2.5公斤,那么每天应补充DHA为100毫克。以后随时间进展体重增加,再按当时实际体重,以每公斤体重补充40毫克 DHA计算,就不再是出生时的每天补100毫克,而是要高于100毫克了。这样至少要补40周,才能使早产儿的视力达到足孕婴儿的正常视力水平。
既然胎儿在母亲妊娠最后3个月内,可以用母血中的a一亚麻酸含成自己的DHA,所以,母亲在孕期特别是最后的3个月孕期中,应多吃一些核桃等含a一亚麻酸多的硬果。有条件者当然直接从鱼油类DHA营养品中补充DHA会更可靠。
早产儿吃奶量表是怎样的
1.早产儿胃容量与体重的关系
计算所需的奶量:体重1公斤的婴儿,胃容量约有5毫升,体重2.5公斤婴儿的胃容量可达到12~15毫升。按公斤体重计算,开始奶量可为每公斤体重每次2~4毫升,以后每天每次每1000克体重增加1~2毫升。那么,生后第3天,总奶量在110~120毫升,以后可控制在130~140毫升。
由此可推断出下列早产儿喂奶量公式:
出生10天内早产儿每日哺乳量(ml)=(婴儿出生实足天数+10)×体重(克/100)
10天后每日哺乳量(ml)=20%~25%体重(克)
2.2-3个月
如果宝宝是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的话,一般建议每天都可以喂养五六次的,间隔四个小时就喂养一次。而且每次喂养的奶量最好是控制在一百五十毫升到两百毫升之间,不要超过这个用量的。
新生儿喝奶量表大公开快来衡量你是否标准了?
3.3-6个月
如果是宝宝已经三到六个月的话,建议每天喂养五次,也是四个小时喂养一次。但是一般每次喂养的两就要增加,每次都是控制在两百毫升到两百五十毫升的。每天不能超过一千毫升的。
4.6-9个月
如果是六个月到九个月的宝宝,也是每天喂养两百毫升到两百五十毫升之间,但是每天喂养三次奶水就可以了、同时还可以逐渐开始用辅食来代替一顿奶的。同时注意糖量也要逐渐减少的。
5.注意事项:
婴儿满月后到两个月:奶量按体重逐渐增加,每日喂6~7次,每次间隔3.5~4小时,每顿约吃80~120毫升左右。最多可吃到150毫升。
早产儿体重增加标准
早产儿体重增加标准
大多数的早产儿的出生体重都小于2500克,所以对于早产儿能够增加体重也是非常关键的,那早产儿体重增加标准是怎样的?
早产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少数早产儿体重超过2,500g,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凡因胎盘功能不足等因素而出生体重减轻到该胎龄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或较平均数低两个标准差以下者称为小于胎龄儿(小样儿,成熟不良儿)。亦把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统称为低体重儿,把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其中都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者。
早产儿体重增长标准是第一个月一天长30g,早产儿的营养及喂养:目前各界较重视,一般主张早喂养,使其生理体重下降时间缩短,或程度减轻,低血糖率发生减少,血胆红素浓度相对减少。一般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乳,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如曾发生紫绀、呼吸困难或手术产者,可适当推迟喂养,静脉补液。
婴幼儿体重测量与增长规律
体重测量
给宝宝称体重的方法有两种,很简单,可在家中进行。
(1)先用小被单将孩子兜住,称称重,然后减去小被单及包括尿布在内的一切衣物重量,即为婴儿体重。
(2)家长抱着婴儿站在磅秤上称体重,减去大人的体重,即为婴儿体重。
TIPS:所测得的数据应减去婴儿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
体重发育规律
新生儿出生后可有暂时性的生理性体重下降,在出生后3—4日降至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7—10日回复到出生时体重,但是下降的体重不应超过出生时体重的7%~ 8%,早产儿体重恢复较迟。婴幼儿体重增加速 度在头一年比较快,上半年平均每月体重增加800克,下半年平均每月增 加250克,总的趋势在2岁前体重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2岁至青春期前为稳速生长。常用的体重计算公式为:
出生后头半年体重(克)=出生时体重(克)+月龄×800(克)
7—l2个月体重(克)=出生时体重(克)+6×800+(月龄—6)×250(克)
l~10岁体重(千克)=年龄(岁)×2+7(或8)
习惯上常以出生体重为基数,4—5个月时的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一周岁时约为3倍,2周岁时约为4倍。
如果体重不按常规计算方法增加或减少,除患病因素外,大都由于护理不周,营养质量不高造成的,应及时纠正。发育迟缓者,偶尔与父母的体质瘦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