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调皮捣蛋怎么办 自然反应可伤害亲子关系
小孩调皮捣蛋怎么办 自然反应可伤害亲子关系
人类的自然反应,很可能会成为爸妈与孩子之间的敌人,当孩子挑战你的权利喊着说「No」时,我们会很自然的更大声反击说「Yes」,甚至补上「现在就去!」等怒吼。这样的反应很正常,而你的要求也不无道理,然而,这一连串的行为却也不只让亲子关系受损,也可能大大降低以后你对孩子的影响力。
此外,过度的肢体动作可能更糟糕,有时气到,父母甚至会推挤、大力摇晃孩子,甚至体罚他们,但众所皆知,这对于一个健康家庭必然带来伤害。以下,我们将给予一些建议,让父母遇到扰人问题,可寻得其他替代方案。
别再用自己的冷漠惩罚孩子
停不下来的孩子
地铁上,对面坐着一对母子。妈妈很年轻,至少也是“85后”(指1985年后出生),打扮入时,一直埋头玩着手机。小男孩五六岁,长得虎头虎脑,正是坐不住的年龄。
小男孩一会儿爬上座椅,透过玻璃窗向外张望;一会儿在车厢里走来走去;一会儿抓着扶杆跳“钢管舞”。他在做这些的时候,总是时不时看看妈妈,找机会跟她说话。
“妈妈,你看!外面那里怎么有亮光?”
妈妈头也没抬地“嗯”了一声,手指依然忙碌。
“妈妈,我可以把脸像这样贴在玻璃上。”
“好。”
“妈妈,你在玩什么?给我也玩一下……”还没说完,小男孩就伸手去抓手机。
“老实点!给我好好坐着!”妈妈终于抬起头,吼完后又立即盯着手机屏幕。
小男孩没安静几秒钟,又有新花样。他站在座椅上跳起了“健美操”,身体东倒西歪,然后仿佛是故意的,一下就摔在妈妈身上。
妈妈忍无可忍,把手机丢进包里,用力把小男孩按在座椅上,并狠狠教训了一顿。而小男孩死性不改,妈妈则只关注她的手机。
如是者,母子俩形成了一种怪异的互动:妈妈只顾着玩手机,儿子调皮捣蛋;妈妈大吼,儿子安静一会儿。直到下车时,妈妈才收起手机,拉起儿子的手。
孩子需要关注
在生活中看到类似的情形,我都觉得很心痛,心痛孩子。
地铁里的小男孩调皮捣蛋,只是想妈妈把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自己身上,想得到她的关注和爱。哪怕这意味着训斥,但孩子迫切地需要它,所以才一刻也不消停。因为,如果妈妈“忍不住”了,还是会暂时放下“买来的儿子”,望一眼他这个亲生儿子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指出,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与母亲建立一种温暖、细心、负责、语言丰富、稳定和安全的互动关系。
可是,孩子还不懂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需要,甚至不能清晰地意识自己内心的感觉。他们不会跟忙碌的家长说:“爸爸妈妈,可以多点关注我,多跟我玩会儿吗?能不能不整天工作、玩手机?”于是,他们本能地调皮捣蛋、发脾气,这往往可以换来他们想要的关注,只是这些关注通常是消极的批评和惩罚。
更有甚者,有些孩子会莫名其妙地不断生病。这时,家长自然会紧张起来。但这些病的特点是反复发作。因为,只有他们生病了,父母才可能停止争吵,他们才能得到平时没有的细心照顾和优待。
现在,有些年轻父母想出的招数是同化孩子,塞给孩子一部手机或iPad,让“电子保姆”带孩子。结果,孩子真的安静了。其实,这招并不新鲜,只是之前用的是电视。
但韦钰说道:“让孩子伴随家人看电视,对孩子心灵发展的伤害,就像吸二手烟对身体的损害一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得到家长的积极关注,会健康成长;即使得到消极关注(如责备、惩罚等),孩子也会比得不到任何关注、被忽略、被漠视的孩子要健康。冷漠是对孩子最严厉的惩罚。
其实,伤害的不仅是孩子。孩子的成长过程无法重来,当孩子认了“电子保姆”时,被冷落的将会是父母。
我们还应避免一些不经意的忽略。比如孩子没完没了地提一些奇怪的问题时,家长往往只是“是吗”“哦”“好”地应付,而没有停下来,尝试理解孩子为什么要这样问。我们没理由错过这些孩子急切想与我们交流的机会,这不仅是孩子成长的阶段,也可能是我们将来无法追回的幸福时光。
教育孩子千万别用这三招
发脾气:家长的无力和无助
发脾气的实质是无助的家长在用一种虚张声势的教育方法来控制局面。让孩子害怕并不是教育的目的,帮助他们懂得知错就改,需要的不是脾气而是耐心。“孩子犯了错,讲什么道理,打一顿,屁股疼了,自然就记住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的传统观念已经过时了。因为,当你在行使这种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时,面前的局面可能被你暂时控制住了,但打在身上的巴掌、骂在耳朵边的话语,都是留在孩子心灵上的烙印。
调适好自己的情绪是父母的必修课。很多情况下,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他们点燃了你内心的伤痛或者点爆了你压抑的愤怒,让你失去理智和控制。所以,处理好自己的焦虑压力和紧张不安等情绪,是有效教育孩子的基础。
冷暴力:偷走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比发脾气还具杀伤力的,是家长的冷暴力。冷暴力,对于不少爸妈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很可能就是你平时教育孩子惯用的方法。孩子调皮捣蛋,说一遍不听,说两遍还是没效果,很多家长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再不听话,妈妈不理你了!”有的家长可能只是吓唬吓唬就有用,有的家长就真的付诸行动了。把孩子晾一边,开始“冷暴力”,任凭孩子叫也不理。
其实,这种被孤立的感觉,会让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会感觉“妈妈不爱我了。”而且,这种冷暴力的局面导致孩子的不知所措,让孩子难以面对和处理情绪,会变得不爱交流。“冷暴力”并不能教育孩子什么是正确的做法,反而会表现出家长的没耐性。所以,即使孩子一时调皮,也不能用冷暴力来惩罚他们。
强说教:一时的听话但没走心
“你必须那样”、“你不可以这样”,这些是有些父母最爱说的话,听上去头头是道,说得非常正确,但孩子却往往最容易“左耳进右耳出”,刚刚被说教完,却又做不到。
小孩调皮捣蛋怎么办 同理心,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孩子和我们一样,有许多自己生活上的挑战,有时遇到状况,他们会显得无所适从、烦躁、害怕,或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没有做错。如果我们认清这点,懂得以他们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时,便会知道他们的反应也是相当「自然」,许多时候,他们其实是在寻求爸妈的关注,好获得进一步的帮助。
小孩调皮捣蛋怎么办 爸妈冷静下来,孩子才能脱离当下情绪
通常在我们冷静下来的同时,孩子也比较脱离情绪,这时候我们可以询问:「你可以跟我分享,刚刚为什么要这样吗?」、「你知道这么做别人可能会受伤?」记得,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表明清楚自己的想法,此外,也可和孩子讨论下回遇到相同事件时,可以有什么其他解决方式,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谨慎的观察类似事件。
当然,这样的行为既「不正常」也不简单,但对孩子来说却很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如此较正向的循环,也有利于面对未来不同状况的亲子冲突。
孩子是自己带还是早送幼儿园
一般孩子两岁左右了,家人就想让他上婴幼园,但人们都说,上早了不好,影响亲子关系,家长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其实,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亲子关系,另一个是婴幼园质量。
第一,我们强调环境质量是影响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上婴幼园好不好,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对婴幼儿园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孩子成长需要群体、需要同伴、需要教育,但进一个质量不高的托儿所还不如不去。
第二,在亲子关系问题上,人们也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亲子关系不仅仅是一个亲子接触时间长短关系,更重要的是质量关系。环顾四周,我们会看到许多完全由父母或家人带大的孩子,他们并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亲情关系,有的随着成长最后和父母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和矛盾。况且,上婴幼园根本无法剥夺孩子与家长交往与接触的有效时间,即使全托,每周还有三个晚上两整白天可以与孩子高质量接触。“亲子”关系不仅仅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准确地说应当是养育者和孩子的关系,孩子在亲子关系建立的关键期里与所有养育者建立起来的关系都可视为“亲子”关系。因此,早期送孩子来婴幼园,对一个孩子建立信任感、认同感、适应能力都会有极大的好处。
不知道怀的谁的孩子怎么办 出生后如何做亲子鉴定
血型测试进行亲子鉴定就是通过对血型的检验比对来确亲子关系,血型具有遗传性是血型检测的根据。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发现可以用白血细胞的抗原来进行亲子鉴定,准确性可达80%。再结合血型检验,能达到较高的准确程度。
20世纪80年代,医学家们又开创了使用染色体多态性鉴定亲子关系的技术,是指正常人群中常见的各种染色体形态的微小变异,这种多态是可以遗传的。这项技术就是利用其形态来鉴定亲子关系,这要靠技术人员的主观判断,其准确率也不尽如人意。
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用亲子鉴定,十分方便。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亲子关系的特点
1.亲子间的血缘性与权威性
子女与父母具有血缘联系,家长肩负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担,对子女就有了深沉的爱和期望,成为教育子女的天然教师。另外,家长对孩子来说,既是教养者、管理者,又是监护人,所以具有自然的权力性影响力。但家长不能认为“我是爸爸、妈妈,你就得听从我”,这样会抑制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孩子的发展受到影响。作为家长,要充分发挥、合理使用好自然具备的血缘因素的权威性,让孩子健康成长。
2.教育中的长期性与渗透性
孩子与家庭的联系是终生的,孩子一生中可以有许多位教师,然而亲生的爸爸、妈妈是终生的,不能更换的,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深远的,具有长期性。另外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密切结合,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论家长是否意识到对孩子的教育,这种教育影响是实实在在存在着,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教材,作为家长,要有高度的教育意识,随时随地,自觉地发现教材,捕捉时机,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
3.情感的无私性与亲切性
父母对子女的爱发自天性,是奉献,是给予,这种爱是不索取任何回报的,所以它是无私的崇高的。子女依恋父母,这是人之常情。从孩子出生起,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人的逗弄,使他们感受到父爱母爱,并在美好的感受中引起快乐的情感体验,所以作为父母,要接近孩子,化时间与孩子聊聊,进行感情投资,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了解和关心。同时父母要学会以倾听,并作出积极反应,使孩子觉得自已受到了父母的重视,并感受到父母爱心的支持,这种情感的交流,就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亲切感,从而进一步提高亲子关系。亲密的亲子关系及其友好交往,是父母和子女共同的心理需要,也是家庭有效发挥教育职能的重要前提。
搞定调皮宝宝很简单
1.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
孩子长期闷在家里不利于其健康的身心发育,久而久之,孩子甚至会感到心理压抑无从释放。因此很多孩子便以调皮捣蛋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事实上,家长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多些机会接触大自然。大自然不仅仅能够让孩子更好的释放情绪,而且有利于拓展孩子的视野。
2.多带孩子锻炼身体消耗精力
很多孩子之所以调皮是因为精力过盛,甚至常常处于精神兴奋的状态。这样状态下的孩子难以得到平静,他们时常选择调皮的行为来消耗自己的精力。因此,家长可以选择带孩子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此消耗孩子的精力并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当然,家长也要注意不能为孩子选择强度过大的运动项目,否则孩子吃不消。
3.不要采取单一的惩罚方式
孩子调皮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选择惩罚的方式让孩子得到教训。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在短时间奏效。孩子并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家长应当试着让孩子理解自己行为的错误性。倘若一味的惩罚,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习惯你的惩罚方式而不觉得哪里不对。所以,家长不妨静下心来,耐心地跟孩子讲解,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4.多让孩子参与集体合作
孩子调皮很难融入集体生活,得到其他朋友的认可。家长不妨制造机会让孩子多多参与集体合作的游戏。游戏过程中,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左右,指导孩子更好的参与协作。倘若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家长可以乘机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待人友好。孩子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自然也会放下调皮的性子,试着与集体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