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胜酒量者心肌梗塞更易恶化
不胜酒量者心肌梗塞更易恶化
研究者认为影响酒量的因素在于人体遗传因子产生的一种酶,这种酶可以分解导致人体醉酒的乙醛。自身遗传因子变异,不能很好产生乙醛分解酶,机体就容易醉酒。而这种体质的人在中国、日本、韩国很多见。而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组做了一组实验,结果当机体患有心肌梗塞时乙醛分解酶活性氧的解毒作用也发生了改变。不胜酒量者的心肌细胞的乙醛分解酶不能正常工作,细胞也更容易死亡。
其实从临床医学的经验上我们也可得知,容易醉酒的人一旦患上心肌梗塞病情更容易恶化。而在研究人员之前做过的白鼠实验中,这种酶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却不明显。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很容易醉酒就更容易导致心肌梗塞的恶化。
其实延伸开来,不禁是醉酒很容易导致心肌梗塞的恶化,而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都等于是雪上加霜,会加重病情,因此,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控制饮酒,更不能出现醉酒的情况,这样会增加危险,醉酒会导致血压升高,会成为脑血管意外的诱因,醉酒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会引发急性的心脏疾病。
前面说了,能否喝酒几乎是遗传和先天决定的,很多人觉得酒量是可以练出来的,其实,很多的人的酒量是练不出来的,能够越喝越多的人,也是因为本身就有一定的酒量,只是从来没有达到那么大量,而后经过不断的尝试就会越来酒量越大。
如果本来就不能喝酒的人千万不能逞强,更不能跟别人去比酒量,那样会害了自己,人身体一但缺乏那种酶,酒精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就会更大,肝脏的压力也会更大,对各个器官的伤害也就越大,千万不能用自己的健康做代价,去换取那一时的痛快。
喝酒本身就是伤害身体的,如果不管自己身体的状况强行喝酒,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心脏不是很好的朋友,严格来讲应该戒酒。
不可不知的心肌梗塞前兆
心肌梗塞的前兆一、疼痛
疼痛是心肌梗塞为明显的症状,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常伴随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但也有少数病人没有疼痛。
心肌梗塞的前兆二、心律失常
心肌梗塞的患者中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这种症状一般起于病后1-2周,尤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 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
心肌梗塞的前兆三、休克
心肌梗塞起病后一周内可能会出现休克,同时伴有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10.7KDa(80mmHg),甚至昏厥。
心肌梗塞有哪些症状
心肌梗塞症状表现:多数病人于发病前数日可有前驱症状表现,心电图检查,可显示ST段一时性抬高或降低,T波高大或明显倒置,此时应警惕病人近期内有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
1、疼痛:为此种病症最突出的症状表现。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可无疼痛,起病即症状表现休克或急性肺水肿。
2、休克: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10.7KDa(80mmHg),甚至昏厥。若病人只有血压降低而无其他症状表现者称为低血压状态。休克发生的主要因素有:由于心肌遭受严重损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心源性休克);其次,剧烈胸痛导致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此外,有因呕吐、大汗、摄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存在。
3、心律失常: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猝死。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
4、心力衰竭: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着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表现。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有紫绀及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
5、全身症状表现: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快等。此主要由于组织坏死吸收所导致,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左右。
心肌梗塞有哪些表现 心肌梗塞五大危险信号
疼痛为心梗病症最突出的症状表现。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
休克发生的主要因素有,由于心肌遭受严重损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其次,剧烈胸痛导致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此外,有因呕吐、大汗、摄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存在。
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
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着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表现。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有紫绀及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
全身症状表现为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快等。此主要由于组织坏死吸收所导致,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左右。
心肌梗塞有没有危险
会有一定危险。
因为心肌梗塞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出现异常而导致心肌坏死,在心肌出现问题后,心脏由于无法得到血液的供应,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者心力衰竭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所以,患上心肌梗塞会有一定的危险。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见症状
(1)疼痛 是急性心肌梗塞中最早出现和最为突出的症状,其性质与发生部位均与心绞痛很相似,须予以鉴别。心肌梗塞的疼痛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安静时。发作后经安静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均不能使之消失,疼痛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甚至时轻时重达数日之久,痛势更为剧烈,难以忍受,常需用麻醉性强镇痛药才能减轻,患者常烦躁不安,恐惧或濒死感,不像心绞痛时呆立不动,疼痛范围较心绞痛更广,常包括整个心前区,也可放射到下颌或颈、背等处,但不如心绞痛时明显。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患者,可以无明显胸痛,而以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应注意此类病人的不典型表现。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可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可被误为胃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
(2)全身症状有发热、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一般在发病24~48小时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一周左右。若发热持续超过一周或热退后再出现,或高热超过39℃,应怀疑并寻找有无并发感染。
(3)胃肠道症状 相当常见。发病早期,特别是当疼痛剧烈时。常发生恶心、呕吐,少数病人并以此为主要症状。肠胀气亦不少见。偶尔,病人还有顽固性呃逆。
(4)心律失常 发生率高达75%~95%。在发病早期即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几尢,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其严重性在于能引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如室性过早搏动表现为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成对或连续出现、多源以及早搏落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R on T),常为室颤先兆。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严重者可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膈面)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前壁心肌梗塞如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表明梗塞范围广泛,情况严重,病死率高达80%。
(5)充血性心力衰竭 发生率为24%~48%,主要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双肺湿罗音,窦性心动过速及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轻重不一的呼吸困难,严重者发生肺水肿。严重右心室梗塞可有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伴血压下降,肺部罗音和呼吸困难反而不明显。
(6)休克 急性心肌梗塞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4.6%~16.1%,是由于心肌梗塞面积广泛(超过40%),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表现为:收缩压低于 12kPa(90mmHg)或高血压病人收缩压较以往基数下降10.6kPa(80mmHg),低血压持续30分钟以上;有器官灌注不足表现,如神志呆滞或混乱、四肢冰凉、发绀、出汗、高乳酸血症等,尿量少于每小时20ml。诊断心原性休克须排除由于剧烈胸痛、严重心律失常及低血容量所致的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常与不同程度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存在,其病死率在50%~100%。当病人出现难以解释的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或皮肤湿冷等任何一项,均应注意病人发生心源性休克的可能性,并给予积极的治疗以预防其发生,早期治疗能提高心元性休克的存活率。对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压亦应及时处理和纠正,因其即使严重程度较低,亦可使心肌的缺血性损伤加重扩大,进一步导致更严重的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临床表现,但也可视为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
患上心肌梗塞有得治吗
心肌梗塞又叫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性坏死。心肌梗塞是否严重要看是慢性还是急性的,急性心肌梗塞对生命的危害很大,急性期住院病死率过去为30%左右,目前则降至10%左右,死亡多在第1周内,尤其在数小时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者,病死率尤高,远期预后与心功能有关。慢性心肌梗塞对生命也是有一定的危害的。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里比较严重的一种!指导意见:根据你的叙述,心肌梗塞随时都会出现心肌梗死,所以建议你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做心脏造影,必要时可以做心脏支架或者心脏搭桥术!
心肌梗塞是急症的常见病,也是心脏原因的致死病因之一,随着社会发展,心肌梗塞造成的猝死越来越多。指导意见:根据梗塞部位不同,危害也不同,但心肌梗塞一般都比较严重的。要卧床,住院治疗。
患者心肌梗塞,如果急性发作,需要溶拴治疗,保护心脏。如果在发作后期,需要服用些预防心梗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指导意见:建议患者不要过度劳累,并清淡饮食,适当运动。可以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等。
对于心肌梗塞的患者来说,及早治疗是最好的方法,而究竟男性心肌梗塞病情严重吗?相信大家也已经有目共睹了,如果发现自己或者家人或朋友有心肌梗塞的症状,一定要及时的送往医院检查并接受治疗,希望患者们能够早日恢复健康!
心肌梗塞有哪些症状
1、疼痛:为此种病症最突出的症状表现。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可无疼痛,起病即症状表现休克或急性肺水肿。
2、休克: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10.7KDa(80mmHg),甚至昏厥。若病人只有血压降低而无其他症状表现者称为低血压状态。休克发生的主要因素有:由于心肌遭受严重损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心源性休克);其次,剧烈胸痛导致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此外,有因呕吐、大汗、摄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存在。
3、心律失常: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猝死。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
4、心力衰竭: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着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表现。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有紫绀及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
5、全身症状表现: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快等。此主要由于组织坏死吸收所导致,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左右。
心肌梗塞的症状
心梗症状1.疼痛是最先出现的心梗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常发生于安静或睡眠时,疼痛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有濒死之感。在我国,约1/6~1/3的病人疼痛的性质及部位不典型,如位于上腹部,常被误认为胃溃疡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位于下颌或颈部,常被误认为骨关节病。部分病人无疼痛,多为糖尿病病人或老年人,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少数病人在整个病程中都无疼痛或其他症状,而事后才发现得过心肌梗塞。
心梗症状2.全身心梗症状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塞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心梗症状3.胃肠道心梗症状约1/3有疼痛的病人,在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也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心梗症状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于起病后1~2周内,尤其24小时内。以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多,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如室性过早搏动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成对出现,心电图上表现为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时,常预示即将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加速的心室自主心律时有发现,其心室率在50~100次/分之间,可与窦性心律形成等频率分离或融合,亦可产生心房的逆向传导,多数历时暂短,自行消失。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严重者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加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则较少,多发生在心力衰竭者中。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膈面)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是供血给房室结构的右冠状动脉阻塞所致,其阻滞部位多在房室束以上处,预后较好。前壁心肌梗塞而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时,往往是多个束支同时发生传导阻滞的结果,其阻滞部位在房室束以下处,说明梗塞范围广泛,且常伴有休克或心力衰竭,故情况严重,预后较差。
心肌梗塞发病前患者会有哪些症状
1、心肌梗塞发病前,一般会出现频繁心绞痛,而且疼痛的程度较之前严重,疼痛持续时间更长,以前稍微休息后就可得到缓解,心梗前却在轻微活动甚至休息也会发生,即使服用了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而且患者往往烦躁不安,且多汗。
2、心肌梗塞发病前患者会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气促等呼吸困难,甚至咳泡沫样痰等一系列左心衰的症状。
3、有的患者心肌梗塞发病前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感冒症状或者肠胃道症状,伴随精神不振、疲乏无力、嗜睡、烦躁等症状表现。
4、有的患者心肌梗塞发病前会表现为自感心慌气急,摸脉多为不规则搏动,而且一直反复持续出现,伴随血压下降。
5、有些心肌梗塞发病前患者表示发生之前出现胸闷,并伴随心绞痛,稍微活动就感到心慌气短。
6、有的患者心肌梗塞发病前并无心前区疼痛的典型症状,而是出现牙痛、左侧肩肿部酸痛和胃部不适。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等。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等。
心肌梗塞症状有哪些特效药是什么
引起心肌梗塞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若是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的人群,这些情况都可以使心脏负担加重,长期如此的话,就很有可能出现心肌梗塞的情况出现,建议重视一下对心肌梗塞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因为这种疾病对患者所能造成的身体损伤非常大,除此之外,在确诊心肌梗塞之外,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及时正规的进行治疗。
1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其实也是比较典型的,不同的心肌梗塞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和不适、虚弱等情况,有些病情严重的心肌梗塞的患者,也甚至会出现昏迷的情况出现,所以一定要注意警惕。
2胸痛是心肌梗塞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心肌梗塞的患者往往都会把这种不良反应描写为积压、紧束的感觉。有些患者也会偶尔出现下颌、颈部、臂膀的疼痛的情况等,尤其是左臂或颈部更常见。
3心肌梗死造成的胸痛一般时间都比较长,有些患者可以大于30分钟以上。另外,大约会有四分之一的心肌梗塞其实并没有任何症状表现出现,尤其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心肌梗塞的患者。
心绞痛的疼痛性质与心肌梗塞是非常类似的,但相比较于心肌梗塞来说,心绞痛的症状发作会更加频繁一些,只是每次发作的时间比较短,明显少于30分钟。
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症状
(一)疼痛为急性心肌梗死最突出的症状。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在胸骨后方,呈压榨样疼痛,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可无疼痛,起病即表现休克或急性肺水肿。有些病人疼痛部位在上腹部,且伴有恶心、呕吐、易与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相混淆。多见于年老患者。部位病人疼痛可放射至下颌、咽部、颈项及背部上方。
(二)休克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昏厥。若病人只有血压降低而无其他表现者称为低血压状态。休克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由于心肌遭受严重损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心源性休克);其次,剧烈胸痛引起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此外,有因呕吐、大汗、摄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存在。
(三)心律失常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猝死。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
(四)心力衰竭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有紫绀及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
(五)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快等。此主要由于组织坏死吸收所引起,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左右。
心肌梗塞的症状
时性抬高或降低,T波高大或明显倒置,此时应警惕病人近期内有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
1、疼痛:为此种病症最突出的症状表现。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可无疼痛,起病即症状表现休克或急性肺水肿。
2、休克: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10.7KDa(80mmHg),甚至昏厥。若病人只有血压降低而无其他症状表现者称为低血压状态。休克发生的主要因素有:由于心肌遭受严重损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心源性休克);其次,剧烈胸痛导致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此外,有因呕吐、大汗、摄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存在。
3、心律失常: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猝死。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
4、心力衰竭: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着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表现。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有紫绀及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
5、全身症状表现: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快等。此主要由于组织坏死吸收所导致,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