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脊椎滑脱治疗
腰脊椎滑脱治疗
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适合于所有病人,而且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保守治疗中需定期复查腰椎X线,了解滑脱情况。如果有腰痛和腿部的不适,在休息后通常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保守治疗包括手法、卧板床休息,禁止增加腰部负重的活动,如提重物、弯腰等,加强腰背肌肉功能锻练,腰围保护,结合理疗如微波、红外、热疗,口服消炎止痛药。
2)手术治疗如果腰椎滑脱的患者出现了神经症状,而且通过正规的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或缓解不满意,仍然有长期的腰痛和其它滑脱的伴随症状,即保守治疗无效,影响到生活和工作,就应该考虑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有很多种,如后路滑脱复位、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等。
腰椎滑脱怎么治疗
方法/步骤
1、【局部针灸】
最好去医院做一个腰椎前屈后伸位X线片,若属于稳定型的腰椎滑脱,而且滑脱小于二度的,可进行局部针灸。只要平时在生活中能多加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慢慢就会康复的。
2、【中药治疗】
轻度的腰椎滑脱可以采用特制中药外用,消除增生,结合内服中药汤剂来治疗。这种办法不需要住院,一般只须两个月身体便能康复.
3、【保守治疗】
如果患者是轻度的腰椎滑脱,可接受保守治疗。比如卧床休息,进行腰背肌的锻炼。可佩戴腰围或支具,能加强对椎体的保护,防止进一步滑脱。卧床的时候可以解下腰围。平时不要有弯腰的动作,不要手提重物,不要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凡是使腰部负重的活动都要禁止。
4、【物理治疗】
同时可结合物理治疗,效果会更好。比如红外、热疗。腰部若有疼痛的症状,可以口服适量的消炎止痛药,比西乐葆、芬必得等药,进行对症治疗。
5、【手术治疗】
腰椎滑脱分3度,轻度的无须手术,2度以上的,如果症状比较严重,身体疼痛厉害,不能再投入工作,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就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了。比如神经减压术、腰椎滑脱复位术等,可彻底治愈。
6、【激光针刀松解术】
腰椎滑脱二度以上的患者,可先在网上预约后到医院门诊,使用激光针刀松解术进行治疗。这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先进行局部麻醉,然后使用针刀解除周围组织的粘连,并输入激光,用以消炎止痛。这个过程一般只需要1个小时左右,患者没有任何痛苦。同时配合保守疗法,使腰椎滑脱逐渐复位。
以上就是专家对于腰椎滑落治疗方法的知识总结,希望有这种现象的广大朋友能够依据以上的建议,调理好自己的生活作息。注意平时的饮食习惯,多食用清淡的为主,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更严重的话,要及时去医院就医。
椎管狭窄的病因
(1)发育性腰椎管狭窄:这种椎管狭窄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2)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主要是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
(3)脊柱滑脱性腰椎管狭窄:由于腰椎峡部不连或退变而发生脊椎滑脱时,因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进一步变窄,同时脊椎滑脱,可促进退行性变,更加重椎管狭窄。
(4)外伤性椎管狭窄:脊柱受外伤时,特别是外伤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常引起椎管狭窄。
(5)医源性椎管狭窄:除因为手术操作失误外,多由于脊柱融合术后引起棘间韧带和黄韧带肥厚或植骨部椎板增厚,尤其是后路椎板减压后再于局部行植骨融合术,其结果使椎管变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引起腰椎管狭窄症。
(6)腰椎部的各种炎症:包括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椎管内或管壁上的新生物等均可引起椎管狭窄。各种畸形如老年性驼背、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氟骨症、Paget氏病及椎节松动均可引起椎管狭窄症。
腰椎滑脱治疗方法有哪些
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有:
1、自我治疗方法:卧床休息、减轻体重、加强功能锻炼等,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程病情不同进行选择。
广告2、非手术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有效,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避免参加腰部负重,扭转、弯腰用力等活动,减少腰部过度旋转,蹲起等活动,减少腰部过度负重。这样可减少腰椎小关节的过度劳损、退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减轻体重,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堆积。体重过重增加了腰椎的负担及劳损,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增加了腰椎在骶骨上向前滑脱的趋势。
3、手术治疗:对保守治疗无效、严重滑脱、或滑脱进展者。伴发持续性神经根压迫症以及椎管狭窄者。手术的目的是恢复脊柱序列、解除神经压迫、重建稳定脊柱。具体包括:脱位椎体复位、椎管神经根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以及节段植骨融合等步骤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腰椎滑脱手术技术非常娴熟,手术效果确切。手术风险很小,只要是符合治疗适应症,老年人都可放心的接受类似手术。术后一般体质的人3-5天下地行走,一月恢复日常生活的活动。
坐骨神经痛是怎么引起的
坐骨神经痛通常是坐骨神经因各种原因的压迫与刺激导致的疼痛,常见的因素包括坐骨神经炎、骶髂关节炎、椎间神经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裂、脊椎滑脱、腰椎结核、梨状肌损伤综合征、马尾神经瘤、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等。
腰椎盘滑脱应该如何治疗呢?
腰椎滑脱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常伴有严重腰腿疼痛。该病的发生与日常劳动和外伤有密切关系,病理表现为腰椎椎弓峡部不连,或退化、断裂,使小关节不稳,椎曲紊乱,导致椎体向前或向后滑脱,刺激和压迫脊神经、马尾神经等引起腰腿痛等一系列症状。
腰椎滑脱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对于较轻微的腰椎滑脱,一般建议保守治疗,通过改正日常行为习惯和一系列复健锻炼即可缓解疼痛症状。
腰椎滑脱通常不需要开刀
专家指出,腰椎滑脱症较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临床症状多为腰部酸痛、容易疲劳,或是双侧下肢麻、痛、无力,出现所谓神经性跛脚的症状,严重的甚至有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特别是在躯干、向后弯腰时,常常都会使腰痛加剧,苦不堪言。
腰椎滑脱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先天性发育不全
在患者的腰椎再发育的时候会有弓化的情况出现,而且脊椎的两侧还有关节突出的情况出现,还有一种就是发育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如果是没有愈合的话就会引起腰椎滑脱。
另外也可因骶骨上部或L5椎弓发育异常而产生滑脱,但这种情况下其峡部并无崩裂。
二、创伤
急性外伤、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可导致腰椎滑脱,这种情况多见于竞技运动类活动中或劳动搬运工。
腰椎滑脱怎么治疗
腰椎滑脱怎么回事?
腰椎滑脱主要是因各种过度的机械应力引起,诱因包括搬运重物、举重、足球、体育训练、外伤、磨损和撕裂。
腰椎滑脱治疗方法:
1.神经减压术 主要目的是充分让神经根减压,可通过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减压,如果椎板切除不可避免,则必须附加脊柱融合术。而如果腰椎滑脱的症状是由腰椎不稳引起,而不存在椎管狭窄的情况,则只需腰椎融合固定而不必椎管减压。
2.脊柱融合术 长期的稳定性有赖于坚强的生物性融合。脊柱融合的方法很多,按照植骨的部位可分为:椎间融合、后外侧融合、椎体环周 360°融合等;按手术入路椎间融合又可分为前路椎间融合与后路椎间融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目前以后路TLIF手术为主流手术,即经单侧椎间孔椎间融合手术。
3. 腰椎滑脱复位术 目前主流观点如果能够复位尽量复位,因为可以重建正常的腰椎及神经根的解剖位置。但不主张扩大手术强行完全解剖复位,因为长期形成的腰椎滑脱,其周围结构发生了相应改变,具有对抗牵拉、维持滑脱的固有应力,强行复位不仅难以完全复位,而且会破坏已适应的解剖关系,易导致术后神经根紧张、神经牵拉损伤等并发症。
练瑜伽的禁忌人群
1、有血液凝固疾病:血液凝固病者,避免练习瑜伽。瑜伽的动作需要摆位、肢体伸展扭转,过程中可能导致末梢血流减少,更容易导致血液凝固严重,引发心脏血管疾病。
2、骨质疏松症者,练习要小心。有些瑜伽的动作必须用手或脚等肢体支撑身体的重量,如果有骨质疏松症,很可能因为核心肌群的力量没有训练好,以致手肘支撑的时候,不小心骨折。
3、脊椎滑脱症、椎间盘突出者,要避免腰部过度弯曲。瑜伽最基本的几个动作中,“拜日式”就是其中之一,练习者必须将腰部往下弯曲,此时有脊椎滑脱症者,可能因为这样的动作而导致脊椎再度滑脱;或是有椎间盘突出者,也可能因为弯腰的动作不慎,而引发下肢神经压迫更严重。
4、身体状况不佳、大病初愈、骨折初期不宜练习瑜伽。瑜伽需要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达到锻炼身体机能及肌群的功效,如果身体状况不好,肌肉、关节、韧带无法发挥力量,练习瑜伽的时候,就很容易受伤。
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腰椎滑脱根据慢性下腰部疼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钉、严重时出现摇摆步态及畸形体型,棘突台阶状,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受压体征,结合X- 线及MRI影像学专有表现较易诊断。X-线侧位片对腰椎滑脱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滑脱程度测量主要手段。椎体向前滑移并有不同程度旋转,峡部不连时可见斜形透光带。左右斜位X-线片上峡部裂呈狗带项圈征。动力位X-线片椎间移位大于3mm有助于退行性滑脱的诊断。MRI上峡部裂表现为低信号带,双关节征、双边征有助于腰椎滑脱诊断。
不论是腰椎退行性滑脱,还是椎弓根峡部崩裂性滑脱,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症状反复发作者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指证有:①Ⅱ度以下滑脱、顽固性下腰部疼痛或下腰部疼痛症状加剧,经过保守治疗无效。②伴有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出现下肢神经根性疼痛,间歇性跛钉或马尾神经受压症状。③病程长并有逐渐加重趋势,症状轻重与滑脱加重程度和椎间盘退行变程度相符,影像学检查证实滑脱进度。④Ⅲ度以上严重滑脱。
传统的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常用手术方法,对侧隐窝和椎间孔减压不彻底。往往是术后神经根症状残留的重要原因。后外侧植骨融合病变椎体间未作植骨,脊柱前中柱缺乏支撑和融合,很难纠正椎体滑脱和恢复椎体生理弧度,在后外侧植骨融合及椎弓根系统传递绝大部分重力负荷情况下,椎间盘存在微小变形和移位,可能是下腰部疼痛持续存在的原因。
经过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技术。经过椎体间植骨融合和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前柱的支撑作用及后柱的张力带功能获得较好的稳定性,经过切除椎间盘组织消除了椎间盘致痛性物质,椎体间融合消除了椎体间的不稳,从而消除了物质及生物力学致痛因素。对退行性腰椎滑脱可行单侧操作,通过单侧部分椎板和上关节突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保留了脊柱后侧韧带复合体结构及肌肉附丽点,有利于腰背肌的功能恢复,增加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尤其经椎间孔植骨融合术操作在出孔神经下方,纵行神经根上方和硬膜囊外侧间隙,对神经根和硬脊膜的牵拉小,大大降低神经根损伤和神经根周围疤痕形成或硬膜囊撕裂机率。
腰椎滑脱如何缓解疼痛
腰椎滑脱通常不需要开刀
专家指出,腰椎滑脱症较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临床症状多为腰部酸痛、容易疲劳,或是双侧下肢麻、痛、无力,出现所谓神经性跛脚的症状,严重的甚至有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特别是在躯干、向后弯腰时,常常都会使腰痛加剧,苦不堪言。
若患者在急性疼痛期,通常须整天配戴护腰约1个月,症状若减轻,可慢慢缩短配戴的时间。脊椎滑脱程度较大者,在腰部需挺直的时段,要持续穿戴护腰,避免症状恶化。
事实上,大部分的脊椎滑脱症并不需要开刀,背痛多半可以经由保守治疗即可改善。例如,适度的卧床休息,服用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物及肌肉松弛剂,局部使用深部热敷或电刺激等物理治疗,这些方法都可以减少背痛、背肌痉挛,并减缓神经的压迫。
常做仰卧起坐强化腹肌护腰椎
专家强调,腰椎滑脱常见的原因有二,一是外伤,比如车祸或跌倒;另一是长期姿势不良导致腰椎受到异常压力挤压,一旦腰椎结构变弱,就易滑脱。因此在复健过程中,除了需要病人体重控制及保持正确的姿势外,运动治疗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运动虽不能立即见效,但可逐步强化脊柱的稳定度,有效改善脊柱滑脱现象。
如果选择腰椎的强化锻炼,仰卧起坐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再加上大腿后侧肌群的伸展运动,不仅可强化腹肌,更可以起到支撑腰椎、避免腰椎继续滑脱的作用。但这种复健的姿势非常重要,一定要正确才行,否则有可能并发其他伤害,因此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腰椎滑脱患者应选择硬床板
对于慢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而言,一般不需要卧床休息,若休息时,床铺不可太软,可睡硬板床,或硬式弹簧床在床垫下放硬板;床垫软硬度要适当,以早晨起来不诱发腰腿部疼痛为原则。另外,睡姿也要注意,不要俯卧,最好曲膝侧睡;仰卧时,双膝下可以垫个枕头,以减轻腰部的压力。
腰椎疼痛改善了以后,建议患者还是不要抬举重物,若要捡起地板上的东西,务必要弯着膝盖,使背部保持平直;尽量不要坐板凳,要坐高背椅子,以免腰部悬空过度疲劳,若椅子太高,应拿小板凳垫脚,以减轻疼痛及改善背肌与腹肌的力量。
腰椎体滑脱的治疗
保守治疗
适用于单纯崩裂,无明显滑脱、临床症状比较轻微者。主要措施包括:
1) 腰背肌锻练:对增加腰椎的稳定性最为重要。
2) 腰部支架或皮腰围外用。
3) 避免腰部外伤、重负荷及剧烈运动。
4) 对症处理:可采用腰部理疗、按摩、药物。 保守治疗显效后、须特别注意腰背肌锻炼,否则存在症状反复发作可能。
手术治疗
手术指证有:①Ⅱ度以下滑脱、顽固性下腰部疼痛或下腰部疼痛症状加剧,经过保守治疗无效。②伴有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出现下肢神经根性疼痛,间歇性跛钉或马尾神经受压症状。③病程长并有逐渐加重趋势,症状轻重与滑脱加重程度和椎间盘退行变程度相符,影像学检查证实滑脱进度。④Ⅲ度以上严重滑脱。
手术后日常生活应注意事项:
1. 避免伸张、扭转、弯曲或摇动背部肌肉,以免扭伤腰部。
2. 用长柄扫把、拖把做清洁工作,勿弯腰。
3. 刷牙洗脸时,膝微弯,勿弯腰。
腰椎盘滑脱怎怎么办
腰椎滑脱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常伴有严重腰腿疼痛。该病的发生与日常劳动和外伤有密切关系,病理表现为腰椎椎弓峡部不连,或退化、断裂,使小关节不稳,椎曲紊乱,导致椎体向前或向后滑脱,刺激和压迫脊神经、马尾神经等引起腰腿痛等一系列症状。
腰椎滑脱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对于较轻微的腰椎滑脱,一般建议保守治疗,通过改正日常行为习惯和一系列复健锻炼即可缓解疼痛症状。
腰椎滑脱如何缓解疼痛
腰椎滑脱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常伴有严重腰腿疼痛。该病的发生与日常劳动和外伤有密切关系,病理表现为腰椎椎弓峡部不连,或退化、断裂,使小关节不稳,椎曲紊乱,导致椎体向前或向后滑脱,刺激和压迫脊神经、马尾神经等引起腰腿痛等一系列症状。腰椎滑脱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对于较轻微的腰椎滑脱,一般建议保守治疗,通过改正日常行为习惯和一系列复健锻炼即可缓解疼痛症状。
腰椎滑脱通常不需要开刀
专家指出,腰椎滑脱症较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临床症状多为腰部酸痛、容易疲劳,或是双侧下肢麻、痛、无力,出现所谓神经性跛脚的症状,严重的甚至有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特别是在躯干、向后弯腰时,常常都会使腰痛加剧,苦不堪言。
若患者在急性疼痛期,通常须整天配戴护腰约1个月,症状若减轻,可慢慢缩短配戴的时间。脊椎滑脱程度较大者,在腰部需挺直的时段,要持续穿戴护腰,避免症状恶化。
事实上,大部分的脊椎滑脱症并不需要开刀,背痛多半可以经由保守治疗即可改善。例如,适度的卧床休息,服用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物及肌肉松弛剂,局部使用深部热敷或电刺激等物理治疗,这些方法都可以减少背痛、背肌痉挛,并减缓神经的压迫。
常做仰卧起坐强化腹肌护腰椎
专家强调,腰椎滑脱常见的原因有二,一是外伤,比如车祸或跌倒;另一是长期姿势不良导致腰椎受到异常压力挤压,一旦腰椎结构变弱,就易滑脱。因此在复健过程中,除了需要病人体重控制及保持正确的姿势外,运动治疗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运动虽不能立即见效,但可逐步强化脊柱的稳定度,有效改善脊柱滑脱现象。
如果选择腰椎的强化锻炼,仰卧起坐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再加上大腿后侧肌群的伸展运动,不仅可强化腹肌,更可以起到支撑腰椎、避免腰椎继续滑脱的作用。但这种复健的姿势非常重要,一定要正确才行,否则有可能并发其他伤害,因此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腰椎滑脱患者应选择硬床板
对于慢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而言,一般不需要卧床休息,若休息时,床铺不可太软,可睡硬板床,或硬式弹簧床在床垫下放硬板;床垫软硬度要适当,以早晨起来不诱发腰腿部疼痛为原则。另外,睡姿也要注意,不要俯卧,最好曲膝侧睡;仰卧时,双膝下可以垫个枕头,以减轻腰部的压力。
腰椎疼痛改善了以后,建议患者还是不要抬举重物,若要捡起地板上的东西,务必要弯着膝盖,使背部保持平直;尽量不要坐板凳,要坐高背椅子,以免腰部悬空过度疲劳,若椅子太高,应拿小板凳垫脚,以减轻疼痛及改善背肌与腹肌的力量。
教你认识腰椎滑脱的知识
1.创伤性
腰椎峡部可因急性外伤,尤其是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多见于竞技运动现场或强劳动搬运工。
2. 先天性遗传因素
腰椎胎生时有椎体及椎弓骨化中心,每侧椎弓有两个骨化中心,其中一个发育为上关节突和椎弓根,另一个发育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若两者之间发生不 愈合,则形成先天性峡部崩裂(spondylolysis),又称为峡部不连,局部形成假关节样改变。行走以后由于站立可使上方的脊椎向前滑动,称为脊椎 滑脱(spondylolisthesis);也可因骶骨上部或L5椎弓发育异常,而产生脊椎滑脱,其峡部并无崩裂。
3. 疲劳骨折或慢性劳损
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人体处于站立时,下腰椎负重较大。导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质相对薄弱的峡部,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及慢性劳损损伤。
4. 退变性因素
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纵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 滑脱,但峡部仍保持完整,故又称假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多见于L4,其次是L5椎体,滑脱程度一般在3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