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人心理变化有哪些 兴趣减少

老年人心理变化有哪些 兴趣减少

老年人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常表现兴趣不高,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下降,这是心理衰老的明显表现。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1、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一:衰者和疾病

人到60岁以后,体力和记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恐惧心理。

2、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二:精神创伤

有调查表明,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3、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三:环境变化

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老人心理变异的几种类型

老年人心理变异常常是脑溢血、脑血栓、心肌梗塞等老年性身体疾病的始动因素,同时也很容易导致老年性精神疾病。另外,出现心理变异的老年人,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只要方法得当,老年人的心理变异是可以克服的,这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学会自我宽慰衰老是人生的必由之路,老年人在体力和智力方面不能与青年人相比,在思想认识上也可能不合时代潮流,这是不容逃避的客观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要学会自我宽解和自我安慰,切莫因为衰老而产生自卑、自弃的情绪。同时,老年人还应该尽量保持平和的心境,不勉强自己做一些力不从心的事情,遇事也要三思而后行,切莫心急烦躁跟自己过意不去。

其次寻找精神寄托退休固然是件好事,可是突然间改变了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难免会使人有空虚无聊、孤独落寞之感,这很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心理变异。要消除这种情绪,最好的办法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两项感兴趣的活动作为精神寄托,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诸如读书、园艺、绘画、音乐、书法、旅游以及某些社会公益性活动等;还应该抽些时间走出家门多结交朋友,以使自己生活在群体的友爱之中。

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知识老年人应该正视心理变异,抽时间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的常识,弄清楚发生心理变异的生理原因及其主要表现,一旦发现自己有了心理变异的某些苗头,要及时地进行自我克制和自我纠正。总之,老年人若能保持良好心态,克服心理变异,将有益于健康长寿。

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呢

良好的心理因素会使人精神愉快,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使人产生疾病。使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种生理功能减退。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生理功能减退,并出现一些老化现象,如神经组织,尤其是脑细胞逐渐发生萎缩并减少,导致精神活动减弱,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尤其表现在近记忆方面。视力及听力也逐渐减退。皮肤出现老年斑、毛发变白并减少。由于骨骼和肌肉系统功能减退,运动能力也随之降低。

二是社会地位的变化。由于社会地位的改变,可使一些老年人发生种种心理上的变化,如孤独感、自卑、抑郁、烦躁、消极等。这些心理因素均会促使身体老化。

三是家庭人际关系。离退休后,老年人主要活动场所,由工作岗位转为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老年人影响很大,如子女对老人的态度,代沟产生的矛盾等,对老年人的心理也都会产生影响。

四是文化程度。文化程度、思想意识的修养、道德伦理观念、理想与信仰等,都会影响心理状态。文化水平高、信念坚定、事业心强,可促进良好的心理,推迟老化,并保持身体健康。

五是营养状况。为维持人体组织与细胞的正常生理生活动,需营养充足,如蛋白质、糖、脂肪、水、盐类、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都是必需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神经组织及细胞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更甚。当营养不足时,常可出现精神不振、乏力、记忆力减退、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甚至发生抑郁及其他精神及神经症状。

六是体力或脑力过劳。体力及脑力过劳均会使记忆减退、精神不振、乏力、思想不易集中,甚至产生错觉、幻觉等异常心理。

七是疾病。有些疾病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如脑动脉硬化,使脑组织供血不足,使脑功能减退,促使记忆力减退加重,晚期甚至会发生老年性痴呆等。还有些疾病,如脑梗塞等慢性疾病,常可使老年人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以致产生悲观、孤独等心理状态。因此,为了使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应加强锻炼以减慢各种生理功能老化,经常保持心情舒畅,坚定信念,培养情操,合理安排生活等都可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

老人为什么容易孤独

1、与子女合不来

老年人与年青人的代沟有扩大趋势,老人固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为后生认可,由此而疏于代际交往,与子女分开生活。

2、子女婚后离家

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已经从“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分化出来,成为“两代同堂”或“小夫妻”型家庭结构,子女婚后大多离长辈而去,难得一聚。

3、好儿女志在四方、坏儿女嫌弃老人

大凡事业心强闯荡天下的子女,很少能厮守着老人,伴随父母。某些良心欠佳的子女,仅对父母的遗产和劳动力感兴趣,而对老人的生活、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全然不顾。

4、兴趣索然、自娱乏门

有不少老年人未培养起自己的兴趣爱好,离开工作岗位后,除了吃饭睡觉,便是看电视、身心无所依托。

5、病理生理的变化

年期病理或生理的变化,如脑动脉硬化,体内某些激素平衡失调等,这些生理变化引起了老人的心理变化。使有些老年人的性格变得孤独、怪癖。

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 多疑病

60岁以上老年人,有半数的人可出现多疑病症状,这是由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已经从对外界事物的关心转向对自己躯体的关心所致,而且这些关心可因某些主观感觉而加强,从而易出现多疑病症状,表现为头部不适、耳鸣、胃肠道功能异常以及失眠等。有时即使稍有不适,也要向周围人去诉说。还会过分注意报刊书籍上的一些医学常识并对照自己,常为此而心神不定,惶惶不安,甚至多次求医就诊。

老年人延缓心理衰老的方法 怎么延缓心理衰老

1,培养兴趣。对于中老年人来讲,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在退休之后无所事事。这种无所事事会导致患者对于人生失去热情。所以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培养一样自己真正喜爱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兴趣的人才会使得自己的生活当中充满情趣。从而使得思维处于不断变化的阶段,这样大脑的功能也可以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中,达到防止心理衰老的目的。

2,运动。运动是改变心理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要知道很多人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不断的变得衰老,其实就是因为缺乏活力而导致的。如果想要自己变得有活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运动。当人们长时间地进行运动时,大脑当中就会释放出一种有关于快乐的物质,这种快乐的物质可以使得人们的心理变得更加健康,从而远离心理衰老问题。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知道心理衰老其实大家是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改变的,所以大家更应该要,正面的看待自己的人生。不要把衰老当做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并且如果大家想要自己的心理变得更加健康,就应该要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激情,这样大家就会发现自己在越活越年轻。

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 智力衰退

进入老年期后智力逐渐减退,但减退的程度不同的老人间有很大差异,并且与心理因素有直接关系。有的因为本身的自信心不足,自己认为智力减退,实际可能并非如他所想象的那么严重。老年人的智力是逐渐下降的,一般认为18岁时智力达到最高水平,以后开始下降,50岁时仅相当于15岁的智力年龄,80岁以后下降更明显,85岁时大约相当于5岁儿童的智力年龄,当然由于个体差异,可有10% ~ 25%的老年人并没有明显的智力减退。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也是智力衰退的一种表现。

七旬老人为何猜疑心理那么重

老年人为何疑心重?

孙奶奶最近显得有些焦躁不安,她总是环疑与自己共同生活了半辈子的老伴有一天会抛弃她。为此,她不顾70多岁高龄,常常为老伴去公园与其他老年人一起晨练而发脾气。“他一定是看上哪个爱唱歌的女妖精了!”孙奶奶很委屈地向家人控诉。在公园里,每天早晨都有很多老人聚在一起唱歌,性格开朗的孙爷爷非常喜欢和他们在一起一展歌喉。然而,孙爷爷的这一爱好却成为孙奶奶最不放心的地方、孙爷爷说:“以前老伴是个非常善解人意的人,怎么—上了年岁就变得这么疑神疑鬼的?”

可以说,猜疑和偏执是老年人心理变化的某一现象。有些老年人在进入老龄阶段之后,会对周围的人越来越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不仅折磨着自己,也严重影响了家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像孙奶奶这样猜疑的心理是怎么产生的呢?

原因一:生理衰退带来的心理不安

生理衰退带来的心理不安

探寻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脱离生理变化给老人心理所带来的影响。当老年人感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出现衰退的时候,他们最先产生的是心理恐慌,担心身体每况愈下,担心生活在孤独之中,等等。所有的这些担心最终会表现在对周围人的依赖上,他们越来越依赖于家人对自己的关注与照顾,也会对家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十分敏感。孙奶奶之所以对老伴不放心,也正是因为她不能像孙爷爷一样开放、健康地生活。当老伴儿独自外出活动的时候,孙奶奶就会有一种被冷落的失落感。

原因二:生活圈子缩小造成的思维单一

老年人退休之后,生活圈子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生活的主题也会随之而产生偏移。如果能够很快适应退休生活,拓展新的生活内容,那么,退休之后的生活将是丰富多彩的。然而,有些老年人退休之后,无所事事,每天除了做家务几乎没有其它有兴趣做的事,这使得他们很容易将自己禁锢在家庭小环境中,于是,日常的思维、行动都仅仅是围绕着家庭展开。这种孤单状态造成老年人对外界事务的感受性降低,家庭之外的生活对他们是陌生的,所以!常常会有无法对外界作出有效判断的情况出现。一旦这种与外界之间连接的能力降低,老年人就需要提升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而过度的自我保护常常是猜疑心理的开始。

相关推荐

老年人合理用药:关注生理特点

老年人与用药相关的生理特点,主要以下四个方面: 老年人消化器官的生理变化及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老年人胃壁功能降低,胃酸分泌比年轻人减少25%-35%。胃酸的减少可使弱酸性药物如苯巴比妥类药物的离子化程度增大,减少了药物吸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心输出量减少,致使消化道血流量减少约40%,也造成了药物的吸收量减少老年人胃肠蠕动减慢,药物进入小肠延迟,药物在小肠中吸收减慢,使某些如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的达峰时间延长,血药峰浓度降低,也可使某些在胃中代谢的药物如左旋多巴因胃排空减慢而效吸收减少,并且造成药物

老年人哪些保健常识

老人生活保健常识不少老年朋友不清楚,因此大病小病不间断的出现,想要战胜疾病,了解好老人生活保健常识很重要,建议老年朋友参加一些益的培训和活动,配合医生的医疗,定期检查身体,发现不利迹象,应及时预防和治疗。 老年人应该避免各种不利的环境和精神刺激。老人生活保健常识:必须根据个人性格和兴趣培养乐观幸福的生活态度,例如静坐养神,和朋友聊天,去池塘边观鱼,走进森林听鸟儿的歌唱。这可以使他们的生活更健康,生命更长寿。 心态平衡也是老人生活保健常识之一,在人生的旅途中,进入老年或退休是一个大的转折,这一转折将给人的

老人的心理特征哪些变化

第一,心理老化与身体老化并不同步。一般而言,老年人心理老化的速度要慢于身体老化的速度。老年人的身体老化一般是外观上的,主要表现为头发变白,老年斑和皱纹增多等,这种变换是明显的。而心理的老化则不太明显。老年人的身体老化与心理老化一定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密切,也不是必然的。 第二,老年人心理老化与老年人个体的心理特点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而懒于用脑,经常不思考问题的人,智力衰退的速度较快,而勤于用脑,喜欢思考的人,智力衰退的速度较慢。情绪不稳定,抑郁,没进取心,意志不坚定的人,往往未老先衰;而

老年人心理养生

善良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扶贫帮困;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轻松。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 宽容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一个人的气度和胸襟。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理

老年人怎么保持年轻心态

一般情况下,老人躯体衰老的速度较快,而心理衰老速度较慢。老人躯体衰老外观上的变化(如白发、皮肤上的皱纹和老年斑等)是比较明显的,而心理衰老在外观上的变化同躯体衰老相比则相对不明显。 四招助老年朋友心态年轻化:在影响心理衰老的诸多因素中,个人心理特点和社会心理因素,又起着相对较大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推迟心理衰老是可能的。 1.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善和加强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还可丰富晚年生活,增添生活乐趣,使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提高信心,增强主动、积极安排好晚年生活

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心理疾病呢

第一,转变角色,重新适应社会和家庭环境。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据对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对比调查,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足够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障,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退休或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

老年人心理调节的方法

(1)自我宽慰。衰老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老年人在体力和智力方面不能与青年人相比,在思想认识上也可能跟不上时代潮流,这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老年人要学会自我宽解和自我安慰,切莫因为衰老而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同时,要尽量保持平和的心境,不勉强自己做一些力不从心的事情,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莫心急气躁跟自己过不去。 (2)寻找精神寄托。退休固然是件好事,可是突然间改变了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难免会使人空虚无聊、孤独落寞之感,因此很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心理变异。要消除这种情绪,最好的办法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两项感兴

想轻松戒烟么

戒烟的作用在于经过戒烟治疗手段之后,患者对吸烟的兴趣减少、烟味感觉发生变化,感觉烟味变苦、变淡、青草味、无味或感觉烟味冲、凶猛难以忍受等。的患者经戒烟治疗后出现痰多、的出现喉部干燥不适等异样感觉。大量临床研究成果证实:治疗后出现这种异常感越明显,则戒烟效果越好。 戒烟的作用在于经过戒烟治疗手段之后,患者对吸烟的兴趣减少、烟味感觉发生变化,感觉烟味变苦、变淡、青草味、无味或感觉烟味冲、凶猛难以忍受等。的患者经戒烟治疗后出现痰多、的出现喉部干燥不适等异样感觉。大量临床研究成果证实:治疗后出现这种异

如何顺利渡过更年期

1.乐定志趣 更年期心理逆向改变后,应激能力下降,往常对事物变化的敏感性减弱了,缺少志趣是常见表现。这是可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失常心理,应及时矫治。要在自定心神的基础上,去发现新的、更益于自己的兴趣。 如,玩玩电脑、外出旅游、情寄书画、摆弄鱼鸟、邀友对弈等,皆可随意。待对这些事儿发生浓厚兴趣时,心烦意乱便会顿减。这里应注意两点,一是不要强迫自己去干不喜欢的事,二是不要兴趣过量。这是从培养兴趣的角度解答怎样度过更年期的问题。 2.自定心神 当可能出现的烦闷喜怒袭来时,可采用“冥思遥想法”定心神:背靠椅上,

儿女必知老人的五个不喜欢

1、不喜欢孤单 老人怕的就是孤单,没人陪。但当今社会年轻人都在外边打拼,很少时间陪陪父母,这时老人应该走出来,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结交一些自己的朋友,找几个能说心里话儿的人,远离孤单,乐观向上的情绪会让老人受益匪浅。 2、不喜欢赋闲 人在年轻时,经常希望老年时会衣食无忧,不用再劳作。但是真正老来闲下来就会发现,精神无以寄托,每天打不起精神来,因而老了就更应该点事儿做,哪怕帮人送送报、收收水电费,都可以让他们的生活充实一些,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3、不喜欢变故 一句话叫做安度晚年,老年人年龄越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