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的治疗方法
孤独症的治疗方法
1、游戏名称:投球
游戏目的: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学习观察和探索目标。
游戏准备:废旧报纸、脸盆或纸篓一个
游戏活动:在孩子面前将旧报纸揉搓成团状,吸引 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已经有一定的 动手能力,可以请孩子一起参与揉搓报 纸)。让报纸球在地上滚动,激发孩子 游戏的兴趣。与孩子一起玩丢球、滚球、 追球、捡球的游戏。成人示范将纸团投入筐内,然后引导孩子玩“投球”。
游戏时间:20-30分钟
指导与建议:游戏贯穿1-1.5岁的孩子。根据孩子投球的情况,随时调整距离和筐或盆的大小。
2、游戏名称:奇妙的录音
游戏目的:感受录音的奇妙,倾听自己的声音,能重复成人所说的词或句子。
游戏内容:成人先说几句简单的话,并用录音 机或录音笔录下来,然后放给孩子听,引发孩子的兴趣。告诉孩子, 这是“录音机(录音笔),它会学我们说话”。然后让孩子对着录音机(录音笔、手机上会说话的汤姆猫效果很好)说一句话,把孩子讲的话放出来给孩子听,观察 孩子的表情和反应。
游戏时间:10--20分钟
指导与建议:游戏贯穿2-3岁的孩子。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孩子来假装录音机,当成人说一句简单的话后,孩子就要学者重复一遍。
儿童孤独症与汞代谢紊乱相关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孤独症儿童婴儿期的发汞水平远远低于其他儿童。研究人员推测孤独症儿童可能存在汞代谢紊乱,不能正常吸收汞或排泄汞,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holmes等为了证实孤独症儿童与高水平汞暴露相关,从94例孤独症儿童和45名对照儿童的父母那里收集了这些儿童出生后第一次理发时的头发,并进行了发汞测定。研究结果显示,孤独症儿童的平均发汞水平为0.4ppm,远远低于对照组(3.36ppm);而且,孤独症症状越重,发汞水平越低,轻、中、重度孤独症分别为0.79ppm、0.46ppm和0.21ppm。
研究人员认为,大多数汞来源于母亲,包括汞合金填充物、rh阴性母亲所注射的含工汞硫代水杨酸钠的rhod免疫球蛋白和鱼的过量摄入(定义为每月吃鱼≥5次)。对照组儿童的发汞水平随其母亲汞暴露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孤独症儿童的母亲虽然有高汞暴露,但发汞水平却很低。可能的解释有以下几点。其一,孤独症儿童存在金属元素吸收障碍。如果该解释成立,那么孤独症儿童可能同时还应存在锌、铁和铜等大脑发育必需金属的缺乏。其二,一些儿童可能存在汞排泄障碍,导致了汞在大脑中的蓄积而产生孤独症症状。大多数汞通过尿和粪便排泄,但发汞缺乏提示汞并没有进入血流,而是留在了细胞里。
由于孤独症和汞中毒症状存在很多相似点,所以汞可能是孤独症的原因之一,但也有观点认为,鱼、汞合金及工汞硫代水杨酸钠等不同形式汞所致中毒与孤独症的表现并不相同。既往也有孤独症儿童血汞水平升高、用螯合剂进行试验性治疗等相关研究,但要明确孤独症与汞暴露及汞代谢的确切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孤独症最佳治疗时间
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的预后,因此孤独症治疗一般认为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年龄的截止点,事实上也存在着部分患者在较大年龄获得改善。
2—6岁是治疗自闭症的最佳时间段,发现和治疗得越早,效果越好。自闭症婴幼儿的各种表现与其他儿童很不一样。一类是常常大声尖叫,无法安静下来;也有的则安安静静,对正常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感兴趣的事物没有任何兴趣。
如果孩子两岁多还不会说话,那爸妈就应该引起注意。爸妈是孩子身边最亲近的人,所以爸妈也需要了解有关自闭症的知识,能够对自己孩子的行为正常与否做出即时判断,不至于耽误了孩子。
儿童孤独症治疗
1.表现
(1)智力方面
大部分孤独症儿童都伴有智力障碍,但个别的患儿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却比其他同龄的正常儿童要高,常常在音乐、绘画、数字记忆等方面有着超常的能力。而孤僻的儿童大多智力正常。
(2)言语方面
孤独症儿童在婴儿期就不会呀呀学语,言语的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有的甚至不发育,终生缄默。不主动跟他人说话,叫他们的名字也总是没有反应。喜欢自言自语,重复、模仿某些言语。说话时的声调、节奏也不正常,不会控制音量。词汇很少,不会使用“你”“我”“他”这样的代词,有要求时会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相比之下,孤僻儿童言语发展没有障碍,虽然话很少,但是能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3)行为方面
孤独症儿童分为两种:婴儿期时,一种睡眠少,喜欢吵闹,把他们放到婴儿车中推着走或让他们听歌时,能使其安静下来;另一部分则很安静,整天躺着,不声不响。稍大些后,孤独症儿童会表现出刻板的重复动作,例如拍手、扭动手指、转动手臂、叫喊、撞头、记数字等。他们固执地要使生活环境和方式保持原貌,如有变动就尖叫、哭闹,甚至撞头。但是,孤僻儿童就没有这些异常的行为。
(4)社会交往方面
妈妈喂奶时孤独症儿童不会看着妈妈。要拥抱他的时候,他会全身发软或僵硬,甚至可能不让抱。到了年龄了,还不会区分亲近的人和陌生人。不注意周围的情况,饿了或者不舒服也不会表达,甚至忽视父母的存在。有人注视时,会回避他人的视线。不喜欢与父母或小朋友接近,更愿意自己玩。而孤僻的儿童,在熟悉的环境中可以与人很好地交往,会用目光注视他人,对父母也很依恋。
2.对策
一般来说,发现孤独症儿童,就要送到特殊学校或机构进行治疗。由专业人员采用多种方法,通过情感、认知、行为训练等帮助他们减轻症状。虽然不能痊愈,但是可以增加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交往能力。如果儿童症状较轻,也可以由教师负责辅助治疗。
(1)教育训练
一般来说,孤独症儿童都很害怕看见陌生人,不会主动张嘴说话。所以,教师想要帮助他们,首先就得取得他们的信任。要想办法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并且意识到老师的存在对他们并没有任何的威胁。平时可以多表示出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这可能不会很快见效,要多努力几次。如多与儿童相对而坐,拿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引起他们的注意;要求他们看着说话人的脸,多与他们对视;平时,可以多摸摸他们的脸,与他们主动说话。当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温暖后,会逐渐建立一种信任,也许这个时候他们还是不会主动跟老师说话,但是,可以为今后的训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交往训练。在集体生活中,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最困难的可能就是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由于他们不愿意说话,更不愿意跟别人一起玩,所以小朋友也不愿意理睬他们。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于任何一个儿童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小朋友们越是不搭理他们.他们就会变得更孤僻,从而更不会与别人接触,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教师可以鼓励孤独症儿童多参与到游戏中来,并告诉小朋友们,他们其实很孤独,也很想跟大家一起玩,大家应该多关心他们。其中,要注意的是,孤独症儿童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了解游戏规则。所以,最好事先把游戏规则写给他们,并逐条都解释清楚,便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游戏中。要多为他们创造一些合作性的游戏,而不是竞争性的。这样可以使他们多与小朋友配合着完成游戏内容,以利于促进他们的感情。当他们做得很好时,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及时给予表扬,强化他们的体验。
■言语训练。对于从没开口说过话的儿童,可以想办法训练他们对发音的感觉。如教他们吹风车、吹小纸条、吹泡泡等。这样既增加了他们的感觉,又不会使他们觉得太枯燥而不愿意完成。对于偶尔会说些简单的宇和词的儿童,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想办法让他们多说。如在课上多给他们说话和发言的机会,如果他们不愿意说,教师可以做些示范或用口型进行提示。如果他们肯回答问题,就要及时鼓励,夸他们做得很棒。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继续说话的自信心。
(2)行为矫正
这是一种主要采用强化和惩罚的方法。如当他们表现为大喊大叫、满教室乱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教师的批评和教育都没用时,可以对他们实施一些适当的惩罚。如罚他们在教室的前面站几分钟,直到他们安静下来。而当他们在不用督促的情况下稍微有所好转时,就要立即给予表扬或给一些他喜欢的小东西作为奖赏。又如有一个孤独症儿童不太自觉,不遵守纪律,但很喜欢玩小火车。于是,教师就可以在他每天玩小火车之前对他进行训练。暂时不让他玩,等他表现好了以后再允许玩,并告诉他,是因为刚才他听老师的话了,遵守了纪律,老师才让他玩的。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多注意与孤独症儿童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相信通过多方面的配合,会使孤独症儿童的症状减轻很多。
孤独症能治好吗
孩子的健康是全社会都很关注的话题,可是有的疾病比如孤独症的出现会给患儿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说到孤独症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可怕的疾病,虽然现在医学疾病,可是对于孤独症的病因还不是很了解,而且孤独症的治疗也是很有难度的,那么孤独症能治好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到了孤独症的困扰,怎么治疗孤独症也一直是很多人都特别关注的话题,专家指出对于孤独症越早发现效果就越好,经过诊断评估和全面的医学、心理检查,诊断明确,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特殊教育训练,家庭治疗计划以及药物疗法。
治疗的目标为减少孤独症行为症状、增强社会交往、促进正常发育。由教师以及父母对患儿进行特殊教育训练,包括生活习惯、言语运动技能的学习训练,矫正病态行为症状和其他不适应行为。家庭治疗计划包括行为和发育指导、必要的咨询,帮助父母学会照管和训练孤独症儿童的基本方法。
药物疗法以氟哌啶醇较为常用,3~7岁患儿,每日剂量l~6mg,分2-3次口服,可改善多动、退缩、刻板行为、攻击和自伤行为等。近年来,对本病药物疗法的临床研究较多,但无确切肯定的效果或意见不一,诸如氟苯丙胺(fenfluramnie)、大剂量维生素疗法、维生素B6与镁剂联合疗法、吗啡阻滞剂(如钠屈酮)治疗等。盐酸可乐定治疗孤独症,目前正在试用阶段。
孤独症也就是常说的自闭症,对于孤独症这种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很关键的,所以广大家长在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到孩子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尿检可测儿童孤独症
尿检可测儿童孤独症,孤独症又称自闭症,许多人认为这种疾病是患者后天与外界交流不够造成的,但实际上,许多孤独症患者是因大脑结构发育异常而导致出现社交障碍。目前在英国,孤独症发病率约为1%。
研究称尿检可测儿童孤独症
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精神障碍。通常观点认为,儿童孤独症由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所致,而现有诊断方法多以观察儿童社交能力、交流反应等为主,诊断精确度差且诊断时间长。科学家新近发现,通过尿检也可判断儿童是否患孤独症。
尽管儿童孤独症及相关紊乱症患儿的比例如今在全球已达到5%。~7%。,但在临床诊断环节依旧存在诸多障碍,缺乏一套完善的化学检验方法。
而最近,英国的一项针对一批孤独症儿童展开尿检后发现,孤独症儿童尿检中可检测出某种菌群留下的特殊化学记号。研究人员说,孤独症儿童通常伴有肠道疾病,原因是他们内脏中存在一种特殊菌群。这种菌群在患者尿液中留下一种特殊化学记号,可经由光谱分光镜等设备轻松分辨。
这种检验手段的问世对儿童孤独症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快速诊断儿童孤独症使对症早期治疗成为可能。而传统诊断一般需在儿童3岁以后进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研究人员称,此项研究对儿童进行孤独症尿检是一项重大进步,由此可以对患者展开早期治疗。
此外,磁共振成像也可检测孤独症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只要对大脑进行约15分钟的磁共振成像,就可利用计算机分析出受试者是否患有孤独症,这比传统的心理分析诊断方式要快捷得多,有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报道说,研究人员首先对受试者大脑进行约15分钟的磁共振成像,然后建立大脑灰质结构、形状等方面的三维图像,最后利用计算机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孤独症症状。利用这一技术对20名健康人和20名孤独症患者进行测试的结果显示,准确度高达90%。
研究人员说,传统诊断孤独症的方式是心理分析和走访亲朋好友,既费时又费力,因此这项快速检测技术可为孤独症诊疗提供巨大帮助。目前,研究人员只对成人进行了测试,她希望进一步研究后也能应用于儿童,因为越早确诊越有利于治疗和帮助患者。
孤独症治疗方法有那些
(1)治疗自闭症的方法有:
1、行为治疗法。适当教育设施渐受重视的同时,以行为学说为基础之治疗方式亦开始发展,然而由于行为治疗的隔离、消弱、惩罚、差别增强等方法改善不当,有可能会出现自伤、自我刺激、过动、攻击行为等。
2、语言沟通治疗。治疗自闭症的方法有哪些?虽然效果卓著,但许多的治疗研究几乎都是个案的报告,无法有效的对照。并且治疗进行多数只针对一项行为的特定变化,并未有长远、具体的影响考量,很少考虑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及个别的差异。
3、西医治疗。不能彻底根治,副作用明显,且必须长期服用,一旦停止病情会变得更加严重。长期使用,除了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影响骨骼生长和成长发育,还会把本来可能自愈的多动症演变成延续一生的精神恶疾。
4、中药治疗。(通过最新的中医组方治疗自闭症不仅效果卓越而且不会因长期服用药物而产生副作用危害,同时避免了病情复发的情况出现。)
5、偏方治疗:表面上,采用偏方治疗自闭症省钱,但是,偏方故名思议,是对个别人有效,没有科学性!使用偏方治疗,是对孩子的不负责的表现。
(综上所述,最佳的途径还是中药治疗,但中医治疗的关键还是要选对方法。广西南宁那边有个叫益晨的自闭症研究中心,应该是国内唯一一家拿得出真凭实据的自闭症中医治疗机构,你可以去了解一下。)
了解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过去称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儿童自闭症,与儿童感知、语言和思维、情感、动作以及社交等多个领域的心理活动有关,属于发育障碍。
在分类学上目前归于心理发育障碍范畴,称为广泛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些方面较好的能力。其患病率据西方报道约为儿童的4~10/万。我国过去报道极少,近年逐渐增加。男孩多见(男∶女约为5∶1)。本病病因未明。双生儿研究提示在单卵双生儿中同病率高于双卵者。脑电图及脑影像检查均有较高的异常率,但不具特异性。神经系统软体征也较多。某些疾病,例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患者并发孤独症症状者也较多。孤独症最早的发病率报道为2-4/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男孩明显多于女该,男:女的为4:1.我国尚无流行病学调查。
儿童孤独症病因:
目前病因不明,不能阐明孤独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但至少把它看成是多种生物学原因引起的广泛发育障碍。
综合有关研究,可能跟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学因素
研究发现,单卵孪生子的同病率高于双卵孪生子。孤独症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2%,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0%。患儿家中有孤独症患者的较一般家庭中多,孤独症同胞及双亲的存在类似的认知功能缺陷和特定的人格特征,这些都表明孤独症的发病存在遗传学基础。
进一步研究发现诸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结节性硬化以及Rett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的症状与孤独症有关。但多数孤独症患儿并没有上述遗传性疾病。有关研究发现,病因可能与其他有关染色体和基因异常,来自母亲的15号染色体长臂、X染色体、7号染色体长臂区域的异常被认为与孤独症有关,其中15号染色体长臂部位,被认为与阅读障碍有关,而阅读障碍也是孤独症的表现之一,因而受到重视。进一步研究发现孤独症不符合单基因遗传的特征,多基因遗传的可能性较大;
2、生物学因素
患儿具有围生期损害史者较正常出生婴儿多,包括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早产、难产、产伤、窒息等。孤独症患儿发生癫痫者较多(10%-15%),脑电图多有异常。研究发现,患儿左颞叶角部扩大者较多,提示大脑中颞叶可能有病变存在;
由于在孤独症儿童中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率较高,T淋巴细胞亚群也与正常人群有差别,提示孤独症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但是研究结果不一,在孤独症病因学中的意义尚不明确;
3、生化因素
孤独症患儿的多巴胺、5-羟色胺可增高,血浆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高、阿片等神经递质异常,但缺乏特异性;脑组织发现小脑部位有神经细胞迁移的异常,浦肯野氏细胞数量的减少。另有研究报告孤独症可能与大脑边缘系统、杏仁核、海马回有关。还有研究认为孤独症与其出生后第一年内的脑生长速度过快有关;
4、家庭因素
可能因为父母对儿童教育方法不当或因父母个性中有一种特殊形式的遗传,或二者兼有。患儿的父母文化水平大多较高,父母性格较内向,对子女冷淡和固执,家庭缺少温暖。与父母亲教养方式无关,而所谓一部分孤独症父母表现的冷漠和教养形式化其实表明父母可能存在轻型的类似障碍。
儿童孤独症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某些症状。使用的药物有抗精神病药、中枢神经兴奋剂、抗组织胺类药、杭抑郁制剂、理盐和维生素等,疗效均无定论。
二、行为治疗
治疗重点应放在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化和语言发育上,尽量减少那些干扰儿童功能和与学习不协调的病态行为,如刻板、自伤、侵犯性行为。行为治疗的原则。第一,治疗方案应个别化。第二,帮助儿童尽量能把在医院及学校习得的技巧,移植到家里或其他场合。第三,治疗的另一目的是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育,故不宜长期住院。
三、教育治疗
教育的目标重点应该是教会他们有用的社会技能,如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与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及行为规范,公共设施的利用的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教育训练要特别注意个别化。教育训练开始的年龄越小越好,获得后越容易固定下来。教育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父母所起的作用。教育训练还应做到坚持和长期性,教师和父母要懂得不能期望在短期的训练中改变儿童的行为或一定能学会一项技能。
四、中医点穴治疗
中医学认为,智力活动是属于五脏六腑之功能,肾为先天之本,主骨主髓,心为君之宫而主神明;肝为将军之宫而主谋虑,小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均可导致心、肝、肾等脏腑受损,使髓海不充,神智衰弱,谋虑失常,而产生智力低下病症。根据这一原理,颜家睦同志首创中医点穴方法治疗孤独症儿童,选用特定的启智区、神智区、益智区、聪智区等点之,以健脑益智,开窍宁神,调和任督两脉:在四肢及背部的8条刺激线和特定穴位等点之,以起到醒脑开窍,壮肾开元,益气补脾,充盈精血之功效;再辅以配穴点之,以调肝健脑,平肝息风,化痰开窍。从而,调整五脏六腑的经气,改变脏腑虚实状态,促进大脑细胞发育,提高儿童智力。现代医学认为,刺激某些穴位可改善大脑皮质的微循环,使大脑组织血流量增加,改善脑组织的营养物质及氧气供应量,促进代调产物的排泄,因此,点穴治疗对智力低下有明显改善作用。
心理学认为,通过刺激体表穴位,让孩子感到接触舒适,产主肌肤之情,这样孩子容易产主安全感,施术者容易与孩子建立融洽关系,有利于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