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该怎么保养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该怎么保养

肥厚型心肌病是心脑血管的一种,它常发生于老年人身上。肥厚型心肌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故有该病的家族史者应注意定期到医院检查。如出现气促、乏力、心前区疼痛、晕厥,宜尽早到医院接受就诊。如果患有肥厚型心肌病者应如何进行保养呢?

1、肥厚型心肌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故有该病的家族史者应注意定期到医院检查。如出现气促、乏力、心前区疼痛、晕厥,宜尽早到医院接受就诊。对确诊为 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宜避免劳累,预防呼吸道感染,戒绝烟酒,保持良好心境,定期到医院复查,保护或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多数患者经治疗,病程可维持数十年,预后尚好。不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以免发生猝死等意外。如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大汗淋漓,可能为严重心功能不全,应让病人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向医疗急救中心打电话求助或以最安全、平稳、快速的交通工具送往附近医院。

3、任何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避免剧烈运动。

许多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灾难性事件发生与剧烈运动有关。过重的体重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积极控制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乐观的生 活态度,科学地对待疾病。同时要了解、掌握基本的心肺复苏知识和方法,尤其是肥厚型心肌病家属、同事。定期检查、评价非常重要。体能活动是生活质量维持的 前提,体能活动也有助于心外系统适应性变化。因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应当从事一定的体能活动,但其程度需要通过耐量测定来指导。

心肌病治疗讲究系统联合

心肌病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心肌病是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的心肌疾病,常见的有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继发性心肌病主要指有明确病因,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

心肌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肥厚型心肌病是常见的原发性心肌病,少数患者症状突出,主要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心绞痛、晕厥。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使其丧失基本的生活能力。有时,心肌病导致的猝死还会发生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患者身上,它也是青少年猝死的常见原因。运动员在赛场上猝死,很多情况就是由心肌病导致的,过度兴奋、剧烈运动常常是其诱因。

介入治疗是较好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改善生活质量和预防猝死是肥厚型心肌病治疗的主要内容。有明确症状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症状多能得到满意的改善和控制。

对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由于副作用不能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尤其是伴有左心室向外射血梗阻者,目前可用非药物治疗的手段,包括内科介入治疗(包括室间隔肥厚心肌化学消融术与双腔起搏器植入术)与外科手术治疗等,可进一步为患者减轻症状。

由于内科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有相似的疗效,同时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的特点,目前已成为治疗肥厚型心肌病较好的选择。

慢性心力衰竭需要系统治疗

临床发现,很多心力衰竭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情况长时间不知情,就诊时已到了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一些患者虽然明确了诊断,但治疗上存在很多问题,如经常换医院、换生看病,结果缺乏系统治疗,导致疾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事实上,多数慢性心衰患者只要能够及时、合理治疗,病情可在很长时间内稳定,从而使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心肌病的检查

1、心电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检查以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为主,少数出现病理性Q波。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常示左室肥厚及ST-T改变,部分出现Q波,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常见。

限制型心肌病:心电图示低电压,心房和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和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

2、体格检查

肥厚型心肌病:体检心界可向左扩大,心前区可闻及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第二心音常分裂。

限制型心肌病:查体心脏搏动弱,心音纯,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闻舒张期奔马律及心律不齐。

3、超声心动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示心脏各腔室扩大,室间隔,左室后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降低,左右心室流出道扩大。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价值很大,表现为室间隔和左心室壁肥厚,二者厚度之比多大于正常的1.3:1,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心动图和心室造影检查常可确诊。

限制型心肌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腔狭小,心尖部闭塞,心内膜增厚和心室舒张功能严重受损。

4、其它:

心室造影检查可看到肥厚型心肌病示的心室腔缩小,肥厚的心肌凸入心室腔内,在扩张型心肌病的检查中,X线可看出心脏轻度扩大,部分可见心内膜钙化阴影。

心肌病的检查项目是什么

1心电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检查以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为主,少数出现病理性Q波。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常示左室肥厚及ST-T改变,部分出现Q波,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常见。

限制型心肌病:心电图示低电压、心房和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和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

2体格检查

肥厚型心肌病:体检心界可向左扩大,心前区可闻及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第二心音常分裂。

限制型心肌病:查体心脏搏动弱、心音纯、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闻舒张期奔马律及心律不齐。

3超声心动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示心脏各腔室扩大,室间隔、左室后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降低,左右心室流出道扩大。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价值很大,表现为室间隔和左心室壁肥厚,二者厚度之比多大于正常的1.3:1。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心动图和心室造影检查常可确诊。

限制型心肌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腔狭小、心尖部闭塞、心内膜增厚和心室舒张功能严重受损。

4其它:

心室造影检查可看到肥厚型心肌病示的心室腔缩小,肥厚的心肌凸入心室腔内。在扩张型心肌病的检查中,X线可看出心脏轻度扩大,部分可见心内膜钙化阴影。

心肌劳损和心肌缺血怎么检查

(1)心电图检查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检查以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为主少数出现病理性Q波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常示左室肥厚及ST-T改变部分出现Q波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常见限制型心肌病:心电图示低电压心房和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和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

(2)体格检查肥厚型心肌病:体检心界可向左扩大心前区可闻及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第二心音常分裂限制型心肌病:查体心脏搏动弱心音纯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闻舒张期奔马律及心律不齐

(3)超声心动图检查扩张型心肌病:示心脏各腔室扩大室间隔左室后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降低左右心室流出道扩大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价值很大表现为室间隔和左心室壁肥厚二者厚度之比多大于正常的1.3:1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心动图和心室造影检查常可确诊限制型心肌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腔狭小心尖部闭塞心内膜增厚和心室舒张功能严重受损

(4)其它:心室造影检查可看到肥厚型心肌病示的心室腔缩小肥厚的心肌凸入心室腔内在扩张型心肌病的检查中X线可看出心脏轻度扩大部分可见心内膜钙化阴影。

心肌的表现

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又称充血性心肌病,病理上以心肌变性、纤维化、心腔扩张为突出,其主要特征是心肌收缩功能障碍,进而发生心功能不全。病人容易合并各种心律失常及栓塞,甚或发生猝死。患者多有心悸、气急、胸闷、心前区憋痛不适等症状。重者出现浮肿、端坐呼吸、肝脏肿大伴压痛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

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似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缩小为特征。患者可有心悸、气促、胸闷胸痛,劳力

性呼吸困难等症状。重者发生头晕及晕厥。伴有流出道梗阻时,在起立时或运动中常诱发眩晕、甚至神志丧失的表现。

限制型心肌病

限制型心肌病,以心内膜纤维增生为主,致使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都受影响。患者以右心回流障碍,右心衰竭显着,可出现心悸、呼吸困难、浮肿、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及腹水等表现。

什么是肥厚性心脏病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致主动脉瓣下狭窄者称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

2 疾病病因

可能因素有:

一、遗传:一个家族中可有多人发病,提示与遗传有关。

二、内分泌紊乱:嗜酪细胞瘤患者并存肥厚型心肌病者较多,人类静脉滴注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可致心肌坏死。动物实验,静脉滴注儿茶酚胺可致心肌肥厚。因而有人认为肥厚型心肌病是内分泌紊乱所致。

3 疾病症状

本病男女间有显著差异,大多在30-40岁出现症状,随着年龄增长,症状更加明显,主要症状有①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呈端坐呼吸或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②心绞痛;常有典型心绞痛,劳力后发作。胸痛持续时间较长,用硝酸甘油含化不但无效且可加重。③晕厥与头晕;多在劳累时发生。血压下降所致,发生过速或过缓型心律失常时,也可引起晕厥与头晕。④心悸;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强烈,尤其左侧卧位更明显,可能由于心律失常或心功能改变所致。

心肌炎的危害

一、存活期短,经济负担大

年轻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病程较凶险,20岁以下患者平均存活期较短,主要死因为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而年龄大于40岁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主要死于顽固性心衰。许多患者及家属为了治病到处求医,但效果不佳,有的病情虽有短期控制但很容易复发,致使患者及家属精神、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甚至有些患者为了看病,已倾家荡产。

二、心性猝死

心性猝死是肥厚型心肌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室颤动最为常见,严重的心动过缓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安置兼有起搏功能的体内除颤器(ICD)是防止、终止致命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最为有效的手段。

三、心内膜炎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内膜炎发生率约5%。HOCM患者应注意感染性疾病或手术、创伤等有并发心内膜炎的可能,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已发生内膜炎者,应根据血培养的结果针对性地应用抗生素,必要时需要外科的介入。

四、症状性房颤

应用药物是预防、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并发房颤的主要手段。通常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如异博定),能较好的控制心室率。如没有禁忌证,同时还要应用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性事件的发生。

乙胺碘呋酮是目前预防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出现阵发性房颤最常用的药物。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症状仍然突出且与心室率过快相关者,或阵发性快速房颤又不宜用药物维持窦性心律者,可选择房室结消融+永久起搏器。

相关推荐

心肌病与心肌炎的异同点

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它不包括病因明确的或断发于全身疾病的特异性心肌病,心肌病可分为三种,扩张型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较为常见,心肌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心肌病与心肌炎相同点: 心肌病与心肌炎都是人体的免疫力下降,风寒湿侵犯

心肌病与心肌炎的异同点

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它不包括病因明确的或断发于全身疾病的特异性心肌病)。心肌病可分为三种。扩张型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较为常见。 心肌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心肌病与心肌炎相同点: 心肌病与心肌炎都是人体的免疫力下降,风寒湿

心肌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心肌病(DDM)是一组由于心脏下部分腔室(即心室)的结构改变和心肌壁功能受损所导致心脏功能进行性障碍的病变。其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栓塞及心力衰竭等。病因一般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遗传、药物中毒和代谢异常等有关。按病理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等。 典型症状: 呼吸困难(80%)、心脏肥大(77%)、心悸(77%)、心律失常(75%)、新生儿心力衰竭(75%)、头晕(75%)等。

肥厚型心肌病的预防

由于病因不明。预防较困难。超声心动图检出隐性病例后进行遗传资料可作研究。为预防发病应避免劳累。激动。突然用力。凡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洋地黄类。β受体兴奋药如异丙肾上腺素等。以及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等使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加重。尽量不用。如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应预防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程发展缓慢。预后不定。可以稳定多年不变。但一旦出现症状则可以逐步恶化。猝死与心力衰竭为主要的死亡原因。猝死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其出现和体力活动有关。与有无症状或有否梗阻有关。心室壁肌厚程度高。有猝死家族史。有持续性室性

心肌病患者的注意事项

肥厚型心肌病是心肌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疾病。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又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此病原因不明,常有明显家族史(约占1/3),被认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还有人认为儿茶酚胺代谢异常、高血压、高强度运动等均可作为本病的促进因素。起病多缓慢,部分病人可完全无自觉症状而在体检时才被发现。许多病人有心悸、胸痛、劳动时呼吸困难等症状,梗阻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起立时或运动时可出现眩晕,甚至神志丧失等表现。 由于本病病因不明,防治仅能针对并发

心肌病或与家族遗传有关

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它不包括病因明确的或继发于全身疾病的特异性心肌病。心肌病可分为三种:扩张型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较为常见。心肌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 (1) 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可能和某些因素病毒。细菌药物中毒代谢异常所致的心肌损伤有关,其中病毒性心肌炎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 (2) 肥厚性心肌病: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约1/3的有明显家庭史,儿茶酚胺代谢异常,高血压,高强度运动为其仲发因素。 (3)限制型心肌病:以心内膜心肌纤维

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怎么个治疗法

你好,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目前常用β-肾上腺能阻滞剂(如倍他乐克等),可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心脏杂音减弱,如病人症状减轻可长期应用。另外,长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等)也具有较好效果。重症梗阻型病人可以试用植入双腔DDD型起搏器、介入治疗(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或手术治疗。

心肌肥厚症状是怎么引起的

病因未明。目前认为遗传因素是主要病因,其依据是本病有明显的家族性发病倾向,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有些患者出生时即有本病,本病患者中可见到HLA抗原的遗传基因型。病变以心肌肥厚为主,心脏重量增加。 心肌肥厚可见于室间隔和游离壁,以前者为甚,常呈不对称(非同心)性肥厚,即心室壁各处肥厚程度不等部位以左心室为常见,右心室少见。室间隔高度肥厚向左心室腔内突出,收缩时引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者,称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旧称“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室间隔肥厚程度较轻,收缩期未引起左室流出道明显梗阻者,称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1、儿童肥厚型心肌病多无明显症状,常因心脏杂音或家族中有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而首次就诊,临床表现具有多变性,并因发病年龄而不同,1岁以下婴儿较1岁以上儿童严重,60%婴儿肥厚型心肌病有左,右室流出道梗阻,常发生心力衰竭,多于1岁之内死亡,1岁以上儿童通常无症状,只有少数发生左室流出道梗阻,但较婴儿易发生猝死。 2、婴儿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喂养困难,较重者发生心力衰竭,伴随青紫,心脏扩大,有心脏杂音或心律失常,少数儿童有呼吸加快,乏力,心悸,心绞痛,头晕,晕厥前兆及晕厥,并可于活动后发生猝死,即便无明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能做哪些运动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以做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项目,不能参加剧烈强度的比赛。 低强度的运动包括:高尔夫球、保龄球、双打网球、游泳、潜浮、溜冰、骑自行车、散步、徒步旅行和走步机运动等。 不建议的运动包括:篮球、足球、壁球、冰球、单打网球、健身、短跑、攀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