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做身高记录检测生长速度
给孩子做身高记录检测生长速度
要想正确记录身高、反应孩子的生长曲线,正确的测量方法是家长们应首先掌握的。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父母们都是自己在家里给孩子测量身高。不少家长认为,测身高很简单,站身高尺下一量,读个数值就是了,还有的直接拉出卷尺量。其实,这些方法测得的数值往往有较大误差,难以反映出孩子真实的身高。
对于3岁以下与3岁以上的孩子,测量方法应有所不同。3岁以下的婴幼儿应采用卧位测量长度,并要脱去鞋袜。让宝宝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父母用手轻轻固定他的头部,使其接触头板,宝宝脸朝上,两耳在一水平线上,然后读取数值。3岁以上的孩子测量身高时,应先脱去鞋袜、帽子等,取立正姿势站好,两眼视线向前,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微向后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测量者手扶滑测板使之轻轻向下移动,直到板底与头颅顶点恰好接触。测量者的眼睛要与滑测板在一个水平面上,读取数值。
测量完身高后就要记录数值,从长期来看,给孩子建立一个完整、详尽的生长档案非常重要,它能及时反映出孩子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家长不妨每3~6个月为孩子测量一次身高,并在记录本上相应的横轴、竖轴位置交叉画一个点。这样,在多次记录之后即可连成曲线,这便是孩子的生长曲线。如果孩子的生长过程中没有遇到特殊情况,会一直沿着这样的曲线来长个,直至父母的遗传身高。当然,也可以定期去医院进行评估,并建立健康档案。
那么,对于正常的孩子来说,什么样的生长速度才是正常的?父母该如何根据测得的数据来帮孩子监测?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宝宝,全年身高将增长24~25厘米,1~2岁要增长10~12厘米,2~3岁增长8~10厘米,3岁以后到青春发育前期,每年增长幅度约为5~8厘米。
生长速度是否正常是从年身高增长速度来看的:如果0~3岁的孩子低于上述正常速率的70%,3岁以后至青春发育前期,每年的增长速度低于4厘米,都属于“缓慢一族”,一定要尽快去矮小门诊就诊。
性早熟影响身高吗
“ 性早熟是影响孩子身高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儿科郑宏主任告诉老蔡,女孩如果性早熟的话,多数最终身高不会超过1.5米,所以家长一定要警惕孩子这两个表现。”
上期直播课堂,郑宏提醒各位家长,孩子出现性早熟,一般表现为男孩9岁前出现外生殖器发育,女孩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10岁之前出现月经初潮。
这样的孩子容易“早长”,但最终是身材矮小,甚至女孩最终身高不会超过1.5米。所以各位妈妈一定要警惕这几个表现。
1、孩子正常身高发育标准是什么?
有些家长不知道自己孩子体格发育到底正不正常,老蔡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标准,这个标准是通过统计大多数健康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制定出儿童身高、体重的标准曲线。
给大家解释下这个图,简单说,左侧最小的值就属于身材矮小,中间50th属于中等身高,97th属于高个。各位家长可以对照下这个表看自家孩子体格处于哪个水平。
2、怎么能更及时地发现孩子体格发育异常呢?
很简单的两个现象:如果孩子在学校排队的时候老是排在最前边;或者孩子每年的裤子和鞋子总是不用换,就提示家长,孩子的身高可能出现异常了。
但 还要了解,孩子的体格发育是一个连续但不一定均衡的过程。体格发育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身高增长的飞跃期是婴幼儿时期,每个孩子生后第一年,身高会增长 25公分;1-2岁,身高增长10公分;3岁到青春期以前,也就是儿童期,是一个体格发育的平台期,每年身高增长5-6公分;
青春期是身高增长飞跃的第二个时期,也是孩子长高的最后一次机会,青春期平均每年身高会增长7-8公分。
如果3岁以下的孩子,每年长个不超过7公分;3岁到青春前期,每年长个不超过5公分;青春期的孩子每年生长速度不足6公分,说明孩子体格发育是有问题的。
上述也说明了孩子身高的增长是有时限的,一般来说,女孩一旦月经来潮,男孩说话变声,就提醒家长:孩子身高增长的时间和空间已经有限了。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个理想的身高,最好从0岁开始,时刻关注孩子的体格发育情况,建议3岁以下孩子每个月测量一次身高体重;3岁及以上孩子,3个月测量一次身高体重,给孩子做一个生长发育的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3、发现孩子体格发育异常了,该怎么干预呢?
如果发现孩子体格发育偏离了正常曲线,生长速度减慢,要带孩子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找原因,如果是矮小症的话要及时干预治疗。
导致矮小症的病因很多,目前常见的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特纳综合征、宫内发育不良、甲状腺功能减低、性早熟、软骨发育不良等,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的检查明确诊断。
针对矮小症,最佳治疗年龄是4岁-10岁(青春期前期)。如果女孩已经月经初潮或男孩遗精,说明已经到了青春发育后期,骨骺和长骨的干骺端逐渐融合,骨骼的生长空间就很小了,此时即使治疗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矮身材儿童的治疗措施取决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配合日常营养和睡眠的保障,孩子的身高增长速度能得到明显改善。
4、平时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长得更高呢?
虽然遗传是孩子身高发育的主要原因,但通过后天一些措施,孩子身高“多长”几公分是完全有可能的,具体可以从以下4点帮助孩子:
保证孩子有优质、充足的夜间睡眠(能睡的孩子就能长个)
生长激素在夜间11:00到凌晨1:00和早上5:00-7:00分泌最旺盛,所以要保证孩子在这个时间段内处于深睡眠状态,长时间熬夜、生活不规律会影响生长激素正常分泌,一定要让孩子早睡晚起。
合理饮食、营养均衡
饮食以五谷杂粮和蔬菜水果为主,适当摄入肉、蛋、奶,肉类以鱼(最好是深海鱼)虾等优质蛋白为主,避免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一旦孩子出现厌食、挑食,及时到医院调理。
特别提醒大家,不仅仅营养不良会导致孩子生长缓慢,肥胖同样会造成孩子矮小。
蹦蹦跳跳能长高
建议家长每天带孩子做至少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游泳、跳绳、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不推荐高强度的运动,如举重。
快快乐乐助长高
临床发现,留守儿童和离异家庭的儿童矮身材比例会明显偏高,说明创造一个良好、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对孩子长高同样重要,所以假期不要给孩子报太多辅导班,要适当减轻孩子的压力,给孩子一个愉悦的心情和轻松的成长氛围。
5、注意2个认知误区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在三四年级时候,身高就远远超过了同龄儿童,家长就“偷着乐”,以为自己孩子长得高,但实际上可能是早长晚不长,最后结果还是身材矮小。
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孩子到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就诊。
还有一种情况是老百姓说的晚长问题,很多家长认为“有苗不愁长”,23还能窜一窜,就盲目等待孩子窜个子,结果错过了长高的最佳时机,给孩子带来一生的遗憾。
是不是晚长家长说了不算,最好到医院检测下。
婴儿长高的方法有哪些
一、补充含钙丰富地食物,宝宝生长发育速度快,身体对钙营养地需求也相应增加,饮食上应给宝宝多选用豆制品、鱼虾、芝麻和海产品等食物。为了保证钙营养地吸收,除了让宝宝多去户外晒太阳外,还应注意提供含维生素d较丰富地饮食,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主要都有哪些,如蛋、奶、动物肝、海产品等。
二、选用食物滋补佳品,饮食上,可为宝宝选用一些“药食同源”地食物,如大枣、蘑菇、香菇、木耳等。这些食物既含有丰富地多种营养素,同时味甘性平,适量进食,是宝宝强身壮体地天然食物滋补佳品,可提高身体地免疫力。
首先是观察。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比周围同年龄、同性别的孩子长得慢、个头矮,就应尽早找医生咨询,通过孩子的生长量表,了解孩子是平均身高还是偏矮身高。
其次是记录孩子的生长速率。如果孩子2岁以后到青春发育前,每年生长的高度不到5厘米,应该就医咨询。对于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家长应该记录孩子每年长多少。如果没有测量,孩子的裤子几年都穿不短,肯定也有问题。
第三是注意孩子的性发育。性早熟或 青春早发育的孩子会伴有骨龄提前,可能导致“高小孩”、“矮大人”现象。现实中不少孩子在小学时身高比同龄孩子高,身材也壮,家长从没想过孩子会有身高问 题。但到了初中或高中孩子生长速率逐渐下降,在班里排队越来越靠前,如果那时再来就医,孩子的骨骺可能就已经闭合或接近闭合了。也就是说,孩子就医时不理想的身高,可能就是他的终身高度了。
婴儿长高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以上介绍的补充含钙丰富的食品,可以选择一些食物的滋补佳品,以及通过锻炼,让孩子提高身高,所以作为家长,要想让自己的孩子身高达到自己的满意,必须要通过多方面的考虑,全面的让孩子通过各方面的增高方法,让孩子尽快的身体长高。
宝宝身高体重不达标怎么办 让宝宝快乐成长
如果宝宝经常受到虐待以及心理刺激,其生长速度会减慢,身高体重会比同龄的宝宝低。而身体矮小又会加重孩子的自卑心理,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当孩子的成长环境得到改善后,生长速度可恢复正常。因此宝宝身高体重不达标时,还要注意观察宝宝是不是在外面被欺负了,或者心里有什么负面情绪。
儿童矮小症的检查
矮小儿童到医院就诊时家长需提供以下资料:
1、母亲妊娠情况,还有婴儿出生时情况,是否难产、窒息以及采用何种分娩方式,出生时身高和体重等。
2、每年身高增长速度,测定时需脱去鞋子。
3、父母身高和青春发育情况,家族中是否有矮身材。
4、智力发育情况,有无慢性肝炎、肾脏疾病和哮喘病。
5、是否用过影响生长发育药物,如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等。
孩子到了医院,常规进行血、尿检查,肝、肾功能检测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女孩要做核型分析。其次需对左手腕掌指进行X线照片,以测算骨龄,判断孩子骨骼生长情况,骨骺闭合的程度和生长潜力。如有需要还要抽血检测生长激素、生长因子等的水平。此外,如考虑为生长激素缺乏性身材矮小,需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才能诊断。矮小儿童都要进行颅部的MRI检查,以排除先天发育异常或肿瘤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有些检查可能需要空腹,请注意检查前避免进食,有的检查当天可能无法出结果,具体请咨询主治医生。
2岁女宝宝身高体重标准是多少
婴儿期:一年长25厘米。从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为婴儿期。这一年是人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婴儿正常出生时的身长,一般为50厘米。长到1岁婴儿期结束时,这一年的身高一般要长25厘米,体重一般为出生时的3倍。这种生长速度是任何时候都达不到的。
幼儿期:长高17厘米。幼儿期指的是1周岁以后到满3周岁。宝宝身高的生长速度比婴儿期稍慢点,但也相对较快。一般来说,1—2周岁时,身高会增长10厘米左右,2—3周岁这一年会增加7厘米左右。尤其需要提醒的是,低出生体重儿(包括足月但出生体重低于2.5公斤和早产儿)家长务必密切关注孩子2岁前的身高。因为80%的低出生体重儿在2岁前生长发育会追上同龄孩子,剩下约15%—20%如果不进行干预的话,可能会导致终身矮小。
学龄前期、学龄期:每年5—6厘米。学龄前期、学龄期指的分别是:从3周岁以后到6—7岁入小学前、从6—7岁入学起到12—14岁进入青春期止。王新利表示,这些年孩子的生长速度是相对恒定的,平均每年长5—6厘米左右。如果生长速度达不到,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看看是什么原因。
宝贝健康生长发育速度的记录及观察
在身高的问题上一直有着纠结,这都是父母们在一厢情愿似的。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长大个儿,却不知道科学的增高方法。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热衷于写亲子博客,记下孩子的童言稚语、放上宝宝的最新靓照,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没有及时记录下孩子的身高、体重。父母们要做个有心人,从今天起,给孩子做个身高记录本,监测他们的生长速度。
要想正确记录身高、反应孩子的生长曲线,正确的测量方法是家长们应首先掌握的。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父母们都是自己在家里给孩子测量身高。不少家长认为,测身高很简单,站身高尺下一量,读个数值就是了,还有的直接拉出卷尺量。其实,这些方法测得的数值往往有较大误差,难以反映出孩子真实的身高。
对于3岁以下与3岁以上的孩子,测量方法应有所不同。3岁以下的婴幼儿应采用卧位测量长度,并要脱去鞋袜。让宝宝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父母用手轻轻固定他的头部,使其接触头板,宝宝脸朝上,两耳在一水平线上,然后读取数值。3岁以上的孩子测量身高时,应先脱去鞋袜、帽子等,取立正姿势站好,两眼视线向前,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微向后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测量者手扶滑测板使之轻轻向下移动,直到板底与头颅顶点恰好接触。测量者的眼睛要与滑测板在一个水平面上,读取数值。
测量完身高后就要记录数值,从长期来看,给孩子建立一个完整、详尽的生长档案非常重要,它能及时反映出孩子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家长不妨每 3~6个月为孩子测量一次身高,并在记录本上相应的横轴、竖轴位置交叉画一个点。这样,在多次记录之后即可连成曲线,这便是孩子的生长曲线。如果孩子的生长过程中没有遇到特殊情况,会一直沿着这样的曲线来长个,直至父母的遗传身高。当然,也可以定期去医院进行评估,并建立健康档案。
那么,对于正常的孩子来说,什么样的生长速度才是正常的?父母该如何根据测得的数据来帮孩子监测?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宝宝,全年身高将增长 24~25厘米,1~2岁要增长10~12厘米,2~3岁增长8~10厘米,3岁以后到青春发育前期,每年增长幅度约为5~8厘米。
生长速度是否正常是从年身高增长速度来看的:如果0~3岁的孩子低于上述正常速率的70%,3岁以后至青春发育前期,每年的增长速度低于4厘米,都属于“缓慢一族”,一定要尽快去矮小门诊就诊。一般来说,男孩在18岁后、女孩在14岁左右,就停止长高了,不过,关键还是要看骨龄和骨骼是否闭合。
小孩个子偏矮怎么办
宝宝个子矮,首先要找原因对症解决问题。排除各种疾病的因素,对于正常儿童和单纯矮小宝宝,家长主要做到:
1、定期体检,监测身高增长速度
家长从孩子出生起就记录其身高体重发育过程,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干预。1岁以内婴儿每3个月一次;1岁以上幼儿每6个月一次。
一次性测量的身高值只能反映当时的生长水平,而判断身高增长速度是否正常的最简单方法,是家长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将不同年龄时间点测量的身高数据,记录在生长曲线图上。将孩子身高的曲线与正常儿童人群的标准曲线相比较,就可以很直观地判断身高发育是否正常。
2、有助于宝宝长高的方法
对于单纯矮小的宝宝,家长要牢记四点:营养均衡、睡眠充足、适当运动和心情愉快。
第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营养均衡是最重要的。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和多样化,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不要过多地吃零食。孩子大量食用蜂蜜、燕窝、牛初乳等食品会增加性早熟的风险,因为这些食品中可能含有较高的雌激素。但不是说吃了某种食品就一定会导致性早熟的出现,家长只要做到营养均衡、合理膳食即可,不需要过分给孩子进补。
第二,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因为促进人体长高的生长激素在睡眠状态下的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分泌量的3倍左右。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应尽可能保证每天9个小时以上的睡眠,入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晚上9点。
第三,适当运动。体育活动是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最有效方法。运动可以刺激生长激素分泌,促进新陈代谢,增加食欲。合理的运动还可以改善骨骺软骨细胞的血液供应,有助于提高骨骺软骨的增殖能力。
定期监测儿童生长情况的重要性
现在的家长都知道,孩子上学后,每年学校都会定期对孩子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查,身高,体重,视力,牙齿等。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定期生长监测的重要性。
生长监测是指对同一个儿童在一定时间内特定的年龄段反复测量身高和体重。
一次性测量的身高、体重值反映的是测量当时的年龄所达到的生长水平。但是在临床上医生还需要了解一定时间内儿童生长的速度,因为儿童的生长速度是判断所有生长障碍最直接、最简便的有效方法。通过不同时期内连续测量身高,就可以计算出身高的生长速度,由此加速或迟缓的情况可以显而易见,影响生长的因素就能暴露出来。生长速度正常的儿童可以说明其生长目前是正常的,但不能断定以后的生长是否正常。对生长速度不正常的儿童,不论目前身高如何,都可以解释为生长不良。
判断生长速度是否正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不同年龄间隔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在生长曲线图上描记。如果儿童自身的曲线沿着其中的一条线平行上升,就表明生长速度正常。如果曲线变平或下降,说明生长出了问题。如果用数字估计,3岁以上儿童每年身高增长不足4cm,则视为生长迟缓。对于青春发育期儿童,则还需要结合性发育程度、骨龄等指标综合判断。
儿童应至少每年精确测量身高、体重1次,并仔细地记录和保存。因为这些数字记载了儿童成长的足迹,反映了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它比一般的化验结果更加有价值,因此作为关心、爱护孩子的家长,应该定期给孩子作体检,把不同时期的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并描记在一个简单的生长曲线图上。将几次描记的点连接起来,就是该儿童自身的生长曲线。如果孩子的曲线一直沿着一个等级线发展,就是健康的表现。相反,如果曲线突然从一个等级走到低一个等级,就要注意是否有不利因素在干扰孩子的生长。
如果你的孩子还没有上学,或学校没有对孩子进行定期生长监测,家长可自己每年或每半年带孩子去正规医院进行一下常规体检,以便随时掌握孩子的生长情况。
让孩子长高的六大秘诀
1、 热心于孩子的发育曲线
每次带孩子去检查身体或做常规保健,要仔细观察医生是否给他量了身高和体重,并且详细地记在了生长发育监测表上。
2、 看看医生是否使用了最新的图表
每隔几年,国家会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新的儿童生长发育监测表和标准,要保证医生使用的是最新的图表。
3、 比较相临两次检查结果
保证孩子的检查具有连续性,并且每次检查方式是一样的。从身高角度来说,孩子每次查身高时应站得笔直,并且脱掉鞋子。3岁以下的孩子可以笔直地躺着量身长,称体重最好是每次都脱光衣服和尿裤,以得到净重。
4、 保留自己的记录
如果可以,向医生要一份复印件,或者自己制作一个图表,每次检查都带着,并做好详细记录,这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纪念品。
5、 不要从字面上理解测量结果
医生不会对一次偶然的测量结果表示担心,他们关注的是孩子发育的长期的倾向。例如,一次流感或者其他疾病可能会使孩子的生长发育出现倒退,而季节性快速生长(春天一般是孩子们发育最快的季节)和年龄上的快速发育期都会使测量结果出现暂时超前。不要仅仅专注于某个数字,只要孩子的生长发育一直保持稳定的速度,并且处于他这个年龄的平均值百分比中,不管他是高点儿还是矮点儿,都是正常的。
6、 了解警戒线
如果孩子的发育突然横跨两条曲线,如从50%掉到10%;或者突然进入极端,如跳到5%以下或95%以上,就要提高警惕了。也许他会有肥胖的危险或者因为某种慢性疾病而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都需要看医生了。
小孩个子矮小怎么办
1、定期体检,监测身高增长速度
家长从孩子出生起就记录其身高体重发育过程,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干预。1岁以内婴儿每3个月一次;1岁以上幼儿每6个月一次。
一次性测量的身高值只能反映当时的生长水平,而判断身高增长速度是否正常的最简单方法,是家长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将不同年龄时间点测量的身高数据,记录在生长曲线图上。将孩子身高的曲线与正常儿童人群的标准曲线相比较,就可以很直观地判断身高发育是否正常。
2、有助于小孩长高的方法
对于单纯矮小的小孩,家长要牢记四点:营养均衡、睡眠充足、适当运动和心情愉快。
第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营养均衡是最重要的。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和多样化,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不要过多地吃零食。孩子大量食用蜂蜜、燕窝、牛初乳等食品会增加性早熟的风险,因为这些食品中可能含有较高的雌激素。但不是说吃了某种食品就一定会导致性早熟的出现,家长只要做到营养均衡、合理膳食即可,不需要过分给孩子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