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马面鱼的形态

马面鱼的形态

体长椭圆形,侧扁,体长为第二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间距离的2.4~2.9倍。尾柄短而侧扁,尾柄长为尾柄高1.2~1.7倍。头较长大,背缘稍隆起和斜直,腹缘稍隆起,侧视近三角形。吻长大,尖突。眼中大,上侧位,眼间隔圆突,稍大于眼径鼻孔小,每侧2个,位于眼前方附近。口小,前位。上下颌齿楔状,上颌齿2行,外行每侧3枚,内行每侧2枚;下颌齿单行,每侧3枚。唇较厚。鳃孔较大,中侧位,斜裂,位于眼后半部下方,下端与眼中央相对,上端与眼后缘相对;鳃孔长等于或稍大于眼径,鳃孔至少有1/2以上在口裂水平线之上。

鳞细小,每一鳞的基板上有约十余枚细长鳞棘,排列成2行以上。

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2鳍棘,第一鳍棘较长大,位于眼后半部上方,前缘具2行 倒棘,后侧缘各具1行倒棘,棘尖向下或向外,第一鳍棘长为眼径2.3~2.5倍;第二鳍棘短小,紧贴在第一鳍棘后侧,常隐于皮膜下。第二背鳍延长,起点在肛门上方,前部鳍条高起,以第九至第十一鳍条最长,头长为最长鳍条1.7~1.9倍。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起点在第二背鳍第七、八鳍条下方。胸鳍短圆形,侧位。腹鳍合为1短棘,由2对特化鳞组成,连于腰带骨后端,不能活动。尾鳍圆形。

体蓝灰色,幼鱼散有一些云状暗色斑纹,成鱼斑纹不明显。第一背鳍灰褐色,第二背鳍、臀鳍、胸鳍及尾鳍绿色。

马面鱼和耗儿鱼的区别

是同一种,只是叫法不同。

耗儿鱼。学名:绿鳍马面鲀,地方名: 马面鱼、象皮鱼、孜孜色、皮匠刀、面包鱼、烧烧鱼、扒皮鱼、羊鱼、老鼠鱼、迪仔、沙猛。

在中国大陆基本都叫耗儿鱼,已经形成了一种俗称。随着捕捞量逐年增加,目前的250g以上的耗儿鱼已很难见到。

马面鱼的营养

马面鱼肝大,可制鱼肝油。肝占全鱼重量的3.9~7.4%,含油量高达50~60%。油灰还可代替桐油灰。鱼骨可做鱼排罐头,头皮内脏可做鱼粉。鱼皮能制取成可溶性食用鱼蛋白。这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营养食品,不仅含多种氨基酸,而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对于年幼儿童以及一般体弱多病者等都是一种良好的营养食品。不过制得食用蛋白具有特殊的腥臭味,所以会影响其实用价值。

马面鱼的食疗作用:可治胃病、乳腺炎、消化道出血等症。

马面鱼全身是宝,我们应该珍视它,又要合理开发利用。

马面鱼的基本介绍

马面鱼学名叫绿鳍马面鲀,潮汕俗名:迪仔;在上海和闽浙一带称橡皮鱼、剥皮鱼,在北方称猪油、皮匠鱼、面包鱼、烧烧角。马面鱼是一种温暖性近底层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黄、渤海,朝鲜和日本,也见于南非。不仅产量高,而且鱼汛比较集中,其主要汛期在2月上旬至5月下旬。目前以我国东海的产量为最多,最高年产量已达25万吨左右,已成为我国仅次于带鱼的第二位的海洋经济鱼类品种。

吃马面鱼的好处

马面鱼的功效与作用

可治胃病、乳腺炎、消化道出血等症。

马面鱼的营养价值

马面鱼肝大,可制鱼肝油。肝占全鱼重量的3.9~7.4%,含油量高达50~60%。油灰还可代替桐油灰。鱼骨可做鱼排罐头,头皮内脏可做鱼粉。鱼皮能制取成可溶性食用鱼蛋白。这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营养食品,不仅含多种氨基酸,而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对于年劝儿童以及一般体弱多病者等都是一种良好的营养食品。不过制得食用蛋白具有特殊的腥臭味,所以会影响其实用价值。

马面鱼的食用方法

由于马面鱼鱼肉比较淡,因此用豆豉、酱油、姜丝、蒜蓉焖煮最好吃。切片煮汤,用一点芫荽和姜丝调味,非常可口。马面鱼肉可以制成美味鱼绒,成品比传统的鱼松优越。肌肉纤维长,色香味佳的小包装方便食品。又可制成烤鱼片,干烤马面鲀,配以玉兰、冬菇、油菜,特点是色枣红、味清、鲜、香。还有醋溜马面鲀,配料莴笋、木耳、油菜。成品金红色,味香、焦、酸略甜,都别有风味。

马面鱼的副作用有哪些

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不仅平时要经常锻炼,也要调整好日常的饮食,尤其像马面鱼这种常见的食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食用,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那么哪些不适合吃马面鱼呢,下面一起看一下吧。

副作用

无副作用

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湿疹、寻麻疹病者慎食马面鱼。

健康的饮食能让我们变得健康,我们一定要调整好饮食,上面是对那些不适合吃马面鱼的介绍,希望大家都能调整好自己的饮食,这样身体才能出现不必要的伤害。

马面鱼的营养价值

马面鱼肝大,可制鱼肝油。肝占全鱼重量的3.9~7.4%,含油量高

达50~60%。油灰还可代替桐油灰。鱼骨可做鱼排罐头,头皮内脏可做鱼粉。鱼皮能制取成可溶性食用鱼蛋白。这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营养食品,不仅含多种氨基酸,而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对于年幼儿童以及一般体弱多病者等都是一种良好的营养食品。不过制得食用蛋白具有特殊的腥臭味,所以会影响其实用价值。

马面鱼的食疗作用:可治胃病、乳腺炎、消化道出血等症。

马面鱼全身是宝,我们应该珍视它,又要合理开发利用。

相关推荐

扒皮鱼的经济价值

绿鳍马面鲀加工制做的鱼片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Bluefin leatherjacket,日文名为ゥマッテハキ。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出口口岸: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上海、广东。 扒皮鱼是一种颇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每年12月至隔年3月为其泛期, 这鱼除了那根突出于鱼背的硬骨外,最特别的是身上那张粗糙如砂纸的鱼皮,因为这一缘故,必须把皮扒掉才能烹煮,也因此换来了“扒皮鱼”这一俗称。 此外,它还有马面鱼、象皮鱼、孜孜鱼、皮匠刀、面包鱼、羊鱼、烧烧鱼、老鼠鱼、耗儿鱼(四川)等别名。

绿鳍马面鲀的形态特征

1、体较侧扁,呈长椭圆形,与马面相象,一般体长10~20厘米、体重40克左右。 2、头短,口小,牙门齿状。眼小、位高、近背缘。鳃孔小,位于眼下方。鳞细小,绒毛状。体呈蓝灰色,无侧线。 3、第一背鳍有2个鳍棘,第一鳍棘粗大并有3行倒刺;腹鳍退化成一短棘附于腰带骨末端不能活动,臀鳍形状与第二背鳍相似,始于肛门后附近;尾柄长,尾鳍截形,鳍条墨绿色。 4、第二背鳍、胸鳍和臀鳍均为绿色,故而得名。

马心的形态

马,体格高大,骨骼肌发达,四肢强劲有力。体高1.27-1.60m,体重225-773kg。雌雄差异很大。马头面部狭长,耳小而尖,直立。鼻宽,眼大。从头顶起沿颈背至肩胛,具有长毛即鬃毛。两耳间垂向额部的长毛称门鬃。身体余部皆被短而均匀的毛,尾部也有长的鬃毛。我国马的品种较多,有蒙古、河曲、伊犁、三河、黑河等种,因品种不同,身体大小、毛色也有差异,主要毛色有青毛、花毛、黑毛、栗毛等。

市场上常见的深海鱼

市场上常见深海鱼有:石斑鱼、多宝鱼、大苏眉、小苏眉、长寿鱼、鸦片鱼、海参斑、鳕鱼、沙丁鱼、鲨鱼、鲸鱼、三文鱼、金枪鱼、海鲈、秋刀鱼、海鳗、鲅鱼、鲳鱼、鲮鱼、凤尾鱼、马面鱼、大比目鱼、鲔鱼、旗鱼、智利海鲈鱼、鲅鱼、鱿鱼、鳗鱼等等。

鱼肉的热量高吗

1. 鱼肉含有叶酸、维生素B2、维生素B12等维生素,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嗽下气的功效,对各种水肿、浮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不通皆有效; 2. 食用鱼肉对孕妇胎动不安、妊娠性水肿有很好的疗效; 3. 鱼肉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4. 鱼肉中富含维生素A、铁、钙、磷等,常吃鱼还有养肝补血、泽肤养发的功效。 5.含有丰富的完全蛋白质。鱼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黄鱼含17.6%、带鱼含18.1%、鲐鱼含21.4%、鲢鱼含18

扒皮鱼是什么鱼

扒皮鱼的正式名字是绿鳍马面鲀,是一种颇有经济价值的鱼类,一般在每年12月到次年3月为泛期,这种鱼除了有根突出于鱼背的硬骨外,最特别的是身上粗糙如砂纸的鱼皮,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才必须把皮扒掉才能烹煮,所以叫“扒皮鱼”,除此外还有马面鱼、象皮鱼、孜孜鱼等别名。

马乳的原形态

马,体格高大,骨骼肌发达,四肢强颈有力。体高1.27-1.60m,体重225-773kg.雌雄差异很大。马头面部狭长,耳小而尖,直立。鼻宽,眼大。从头顶起沿颈背至肩胛,具有长毛即鬃毛。两耳间垂向额部的长毛称门鬃。身体余部皆被短而均匀的毛,毛部也有长的鬃毛。我国马的品种较多,有蒙古、河曲、伊犁、三河、黑河等种,因品种不同,身体大小、毛色也有差异主要毛色有青毛、花毛、黑毛、栗毛等。

马面鱼如何去皮

第一步:用刀去破开鱼腹; 第二步:去掉鱼头; 第三步:由头部开始扒掉鱼皮; 马面鱼我们这边叫做牛鱼。外面有一层很坚韧的皮。用剪刀开膛破肚然后去头,直接将鱼皮扒掉就可以了,再用水洗一下,鱼头上有一个尖刺,小心被扎到,一定要注意,扎破了会肿,那个刺轻微有毒。

宝宝吃海鱼好还是河鱼 选购鱼类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肉质要有弹性、鱼鳃呈淡红色或鲜红色、眼球微凸且黑白清晰、外观完整、鳞片无脱落、无腥臭味等。 妈妈可以给宝宝选择罗非鱼、银鱼、雪鱼、青鱼、鲶鱼、黄花鱼、比目鱼、马面鱼等。这些鱼肉中几乎没有小刺。吃带鱼时先去掉两侧的刺,就只剩中间与脊椎骨连着的大刺了,也很好剔。吃鲈鱼、鲫鱼、鲢鱼、胖头鱼、武昌鱼时,可让宝宝吃鱼腹肉,没有小刺,可以放心给宝宝吃。

马面鱼的做法

做法: 1、马面鱼洗净,然后在正背面各自划上几刀。 2、用盐均匀地抹在鱼的两面和肚子里腌一个晚上(因为鱼大,时间短,不容易入味)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保存。 3、在鱼身上放入姜片加入适量的料酒,上锅蒸15分钟,(一般鱼不是很大的话,10分钟就可以了,从水开后的时间算起)。 4、鱼蒸好后在锅里闷一会,然后端出,在鱼身上撒上葱花。 5、热锅下油,等油温升到一定程度(我一般等油冒烟后)把热油直接淋在鱼身上,这时就会听到(吱)的声音和闻到葱的香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