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炭的功效与作用 外伤止血
茜草炭的功效与作用 外伤止血
茜草炭除了可用于内热出血外,有外伤出血症状也能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跌打损伤、皮肤外伤等症状用茜草炭也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而且伤口留疤的几率会小很多。
治眼底出血症秘方
槐花侧柏汤
【来源】石守礼,《新中医》(3)1990年
【组成】槐花、侧柏叶、仙鹤草、旱莲草、生蒲黄、连翘、生地、白芍各15克,炒荆芥、焦栀子各10克,茜草、黄芩各12克,小蓟、白茅根各30克,三七粉3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化瘀。
【方解】眼底出血,多责之于肝肾,因目为肝之窍、瞳神为肾所主,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则相火易动,火妄动则易致血热;怒气伤肝,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肝火上炎,灼伤脉络,致血溢络外,或胃火上燔,或肝郁瘀阻,逼血于外所致。归之多因火邪犯血,血热妄行而致。本方由十灰散、槐花散、小蓟饮子加减化裁而成。方中槐花,侧柏叶、山栀子、小蓟、茅根、连翘、黄芩清热凉血止血;生地、白芍、旱莲草滋阴清热凉血;仙鹤草、炒荆芥收敛止血;茜草、生蒲黄、三七粉行血祛瘀。据现代药理研究,槐花及连翘中含有丰富的芦丁,它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降低血压以及止血之作用。故可用于各种类型的眼底出血。
【主治】眼底出血症。如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底病中。
【加减】胃纳差,加炒白术;便秘,加大黄;血压高者,加益母草、川牛膝;视网膜有水肿者,加车前子;出血吸收后,减白茅根、小蓟、焦栀子、侧柏叶、荆芥,加当归、玄参;出血渐吸收,有机化物或有硬性渗出时,减焦栀子、侧柏叶、荆芥,加夏枯草、海藻、昆布;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疗效】治疗30例(32眼),结果出血完全吸收者20只眼(黄斑出血1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5只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出血各7只眼);出血大部分吸收者6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出血各3只眼);出血不见吸收或反复出血者6只眼(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出血者5只眼,黄斑出血1只眼)。
治愈好转率为81.25%。在出血吸收之病例中,服药剂数最少为10剂,最多为310剂,5例病程在1年以上患者中,只有1例吸收,且服药剂数最多。32只眼经治后视力几乎都有提高,最好者视力由指数/1尺增加到1.0,而且有些患者的未出血眼经过治疗后,视力也有所提高,说明中药确有增视之作用。
生蒲黄汤
【来源】陈达夫,《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生蒲黄25克,旱莲草、藕节各30克,丹参20克,丹皮、生地、郁金各15克,荆芥炭、山栀子各10克,川芎、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凉血止血,活血化瘀。
【方解】血灌瞳红,多因血热妄行,不得循经所致。故方中用蒲黄、旱莲草、藕节、荆芥炭凉血止血;丹皮、山栀清血中郁热;丹参、生地、川芎养血活血,可使肝血得养,止血而不留瘀;郁金疏肝行气,清心凉血;甘草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协同,具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之功,用于眼内出血症,有肯定疗效。
【主治】血灌瞳仁。适用于眼内出血症。
【加减】热象偏重者,加元参、茅根、侧柏叶、茜草炭;出血多者,加仙鹤草,血余炭、百草霜;肝阳上亢者,加夏枯草、石决明、天麻、钩藤;心脾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如果心肝两经热邪极重,可合犀角地黄汤。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佳。
中药茜草可抑制癌细胞增生
茜草:有强烈抑制癌细胞增生作用,明显升高白细胞,治疗绒毛上皮癌。
功效分类:化瘀止血类中药
中药茜草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茜草的根。南北各地均产。春秋两季采挖、去掉茎苗,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经。
茜草功效:凉血止血,活血化瘀。
茜草主治: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滞经闭,跌打瘀痛,风湿痹痛。
中药茜草作用
1、抑制血小板聚集
2、抗肿瘤作用
3、改善心功能
4、止血作用
功效作用的应用参考
1、中药茜草苦寒泄热,既能凉血止血,又能化瘀,尤多用于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证,用于血热吐衄,可与阿胶、黄芩、侧柏叶等同用;用于湿热蕴结大肠,损伤血络,下痢赤白者,可与黄连、白芍等同用。
2、中药茜草有活血祛瘀作用,可用于瘀血阻滞诸证。用于血滞经闭,常与当归、赤芍等同用;用于跌打损伤,瘀滞作痛,常与当归、川芎、红花等同用;用于风湿痹痛,可与延胡索、海风藤、鸡血藤等祛风活血之品同用,以增强其祛瘀止痛之功。
中药茜草用法参考:脾胃虚弱、精衰血少、阴虚火旺者慎用,无瘀滞者忌服。服用茜草煎剂偶有恶心、血压轻度升高等不良反应。孕妇忌服。用量:10-15克。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止咳祛痰
茜草根苦寒泻火,味酸,具有平肝泻火,柔肝解郁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肝火犯肺所致咳嗽,气逆咳嗽,肋疼,咽喉干燥,面目红赤,心烦口苦,舌苔薄黄少津等症状。
凉血袪瘀良药茜草
茜草以根入药,性寒,味苦酸,功能凉血止血、祛瘀生新。炒用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尿血等症,生用治经闭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茜草亦称血茜草、血见愁、红根草,属茜草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根黄红色,茎方形,有倒生刺。通常每节轮生四叶,叶片心脏卵形。秋季开黄色小花,排成圆锥状聚伞花序。结球形肉质浆果,成熟时黑色。秋冬采根,鲜用或晒干。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有分布,多生于山野草丛中。根含茜素等,可作红色染料,用于染动物或植物性纤维。
茜草以根入药,性寒,味苦酸,功能凉血止血、祛瘀生新。炒用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尿血等症,生用治经闭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其验方精选如下:
1.茜草10-20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服,连服12-42天。用药期间不加用其他对霉菌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主治念球茵引发的口腔溃疡。
2.茜草根200克,虎杖120克。用白布包煮20分钟,先浸洗,温后敷局部,冷后再加热使用。连续用药5-7天。主治软组织损伤。
3.茜草根1克(干品),用纱布包好放在消毒碗内,加乳汁10毫升,浸泡数分钟,待液体成淡红色即可应用。用时将浸液用棉球或滴管滴入牙痛病人双眼的泪囊口处,每1~2分钟滴1次。主治龋齿牙痛。
4.茜草根适量,研细末,外敷伤处。治外伤出血。
5.茜草根120克,白酒750毫升。将茜草置白酒中浸泡7天,每次服30毫升,每日2次。治跌打损伤。
6.茜草适量。炒黑存性,研为细末,加少许红糖。每天3次,每次9克,饭前服,1周为一个疗程。治慢性腹泻。
7.茜草15克,荆芥炭9克,牡丹皮10克,乌贼骨9克。水煎服,经前1周每日l剂,连服5-7天。主治月经先期、量多、血色深红。
8.茜草根60克,猪脚1只。水和黄酒各半,炖2小时,吃猪脚喝汤。治关节痛。
女人须知茜草功效与作用
功效作用
1、止血。实验证明有轻度止血作用,稍能缩短家兔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稍能缩短家兔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炒炭后作用更显著。
2、抗菌。体外试验对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稍有抑制作用。
3、镇咳。动物实验证实有镇咳作用。
临床应用
为治疗热症出血的常用药。
1、用于治疗崩漏。不论是月经来淋沥不止,或是久漏成崩,流血量多势急,只要属血热者,都可应用茜草根(炒炭),配海螵蛸、荆芥炭、白术、续断等作为基本方,再随证加减;如属血崩虚证,则配固涩药如龙骨、牡蛎,补益药如白术、黄芪等以固涩止血、健脾摄血,方如固冲汤。
2、治疗热证血痢,有凉血止血作用,常配川连、黄芩、地榆等同用,方如茜根散。取当归、丹参、牛膝等,研末服或水煎,黄酒冲服。
3、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近年来,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发现,茜草根配含羞草根、红背叶(加味含红合剂)治慢性气管炎有较好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其中主要有效药物虽为含羞草根,但茜草根也有镇咳和抗菌作用。
4、治热证吐血、衄血,配生地、白及、侧柏叶等,但不宜用于血虚吐衄。
5、治跌打损伤,由于憋气过度而致内有积瘀者,常配泽兰、赤芍、红花等活血祛瘀药同服。
使用注意:
胃弱、泄泻者不宜用。
山莓的功效与作用 抗凝血
山莓中含有的鞣花酸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外用可起到外伤止血之效,内服对胃炎、子宫内膜炎等内在炎症出血也有止血效果,抗凝血功效较强。
三七粉适合那些人食用 吃三七粉要注意什么
1.热伤风感冒期间的时候最好不要食用三七粉,以免加重感冒症状,影响感冒药药效。
2.食用三七粉的时候,一天三七粉的食用量不要超过6克,一次不要超过3克,外伤止血除外。
3.三七粉女性食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不适合食用的女性不要食用,以免影响例假,导致身体不适。
4.三七分熟吃和生吃的作用方向不相同,生吃止血化瘀,熟吃补血,因此要看自己需求选择。
5.三七粉的功效作用很多,有一定的需求再食用,不要盲目追求保健,适合的才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