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的发展
除草剂的发展
农田化学除草的开端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期,在防治欧洲葡萄霜霉病时,偶尔发现波尔多液能伤害一些十字花科杂草而不伤害禾谷类作物;法国、德国、美国同时发现硫酸和硫酸铜等的除草作用,并用于小麦等地除草。有机化学除草剂时期始于1932年选择性除草剂二硝酚的发现。20世纪40年代2,4-滴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有机除草剂工业的迅速发展。1971年合成的草甘磷,具有杀草谱广、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是有机磷除草剂的重大突破。加之多种新剂型和新使用技术的出现,使除草效果大为提高。1980年时世界除草剂已占农药总销售额的41%,超过杀虫剂而跃居第一位。
其中有O-异丙基-N-苯基氨基甲酸[O-isopropy-N-phe-nylcarbamate,缩写IPC:C6H5NHCOOCH-(CH3)2],二硝基-O-甲酚钠(sodium dinitro-O-cresylate)等。具有生长素作用的除草剂最著名的是2,4-D,认为它能打乱植物体内的激素平衡,使生理失调,但对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却是一种很有效的除草剂。一般认为这种选择性是决定于植物的种类对2,4-D解毒作用强度的大小,或者由于2,4-D的浓度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
除草剂的类型有哪些
目前,除草剂的种类繁多。在除草剂的分类上,根据使用方法分为茎叶处理剂和土壤封闭处理剂;根据其作用方式分为选择性和天生性两类;根据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性分为触杀型除草剂和传导型除草剂;根据化学成分分为磺酰胺类除草剂及苹果酸类除草剂等等。实践证明,不同类型的除草剂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不仅效果差,而且浪费药剂甚至会引起药害。
茎叶处理除草剂:杂草出苗后,直接施用于杂草茎叶杀死杂草的药剂称为茎叶处理除草剂,如草甘磷,2.4D丁酯、百草敌、苯达松等,茎叶处理,即把除草剂稀释在一定量的水中,对杂草幼苗进行喷洒处理,通过杂草茎叶对药物的吸收和传导来消灭杂草。茎叶处理剂的防除效果与温度、光照以及除草剂在植物体表面的湿润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土壤封闭处理剂:即把除草剂撒于土壤表层或通过混土操作把除草剂拌入土壤中,建立起一个除草剂封闭层,以杀死萌发的杂草。这类除草剂可被杂草的根、芽鞘或上下胚轴等吸收而发挥作用。如异丙隆、乙草胺、绿麦隆等都属于此类,按施药时间分,这类除草剂可分为播前处理和播后苗前处理两种。前者是指在花卉苗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以便为杂草幼根、幼芽吸收,并防止或减少除草剂的挥发和光解损失。后者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此法主要用于易被杂草芽鞘和幼叶吸收向上传导的除草剂,对苗木的幼芽安全无害。选择性除草剂:能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的除草剂称选择性除草剂,这种除草剂有时只能杀死田园杂草中的一种或某一类植物,而对田园苗圃中人为种植的植物影响较小。如盖草能或稳杀得应用于苗圃时,只能杀死以看麦娘为主的单子叶杂草,而不伤害苗木植株。都尔、精稳杀得可在杂草幼苗期施用,只要浓度适当,对苗木等作物比较安全。当然,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相对的,选择性除草剂在剂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改变的情况下,也可以作非选择性除草剂应用;非选择性除草剂也可通过“时差选择”和“位差选择”等在苗木作物生育期内安全使用。
灭生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又称为非选择性除草剂,它对植物的伤害无选择性,草苗不分,能同时杀死杂草和作物。草甘磷、克无踪、农民乐等均属于此类。这类除草剂多用于茶桑、果园、咖啡、橡胶等经济作物作防除杂草之用。草甘磷、克无踪属广谱灭生性除草剂,能迅速破坏植物绿色组织,对非绿色部分的树干、茎杆无杀伤作用。农民乐是新近开发的灭生性强、无残留,可直接用于池塘、湖泊等水面,防除各种杂草和湿生杂草等。用于各种果园、桑园、茶园等,并可用于工矿区、仓库、公路和城乡环境卫生除草。还可用涂抹的方法除去草坪、园林风景区的非观赏性杂草等。
触杀型除草剂:这类除草剂接触植物后,难以在植物体内传导或移动性较差,只限于对药剂接触部位的伤害。这种局部的触杀作用是以造成杂草死亡,如除草醚、百草枯、敌稗等属于触杀型除草剂。施用这类除草剂施药要均匀,防除多年生宿根杂草须多次用药方可杀死。
玉米种植中存在的十大误区
一、播种的误区
观点:
1、普通种子可以做单粒播种使用。很多农民对单粒播种的种子不感冒,认为普通的种子自己用簸箕簸一下,挑挑小粒就行了,一样可以做单粒播种的种子。
2、随意设置株行距,对密度没有概念,总认为稠比稀好。有很多机手改造播种机成为随意调整行距的结构,按50厘米行距播种。株距定到了17-18厘米。
3、种肥不错行。
4、浇蒙头水进行大水漫灌。
5、播种浅了受不了,播种越深越好。
解释:
每年都会有农户为此而受到损失。单粒播种技术是个新技术,单粒播种的成功不是单一环节的简单改进,而是一个系统的新技术,为什么几年前没有这个技术呢?原来很多农民采取手工点播的方法播种,也没有现在的播种效果,什么原因呢?
单粒播种成功离不开以下要素,缺一不可。
1、高质量的种子,纯度要高,不能低于98%,芽率芽势要高,不能低于95%,大部分普通玉米种子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手工挑一挑是不行的。
2、单粒播种最大的成功就是实现了科学的种植密度,一个品种只有在合理密度下才能最高产,密度大了小了都不能高产。密度大了还会造成倒伏,空杆,感病等问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过稀了也会减产,但不会出现倒伏空杆的问题。
3、播种保苗是关键,只有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块才必须进行深播,以降低干旱对出苗的影响,能随时浇水的地块必须浅播,播深不能超过5厘米,3厘米最佳。播种过深再大水漫灌会造成种子没有呼吸而焖烂,种子和化肥不错行施入会造成化肥烧种的问题,化肥使用量大的更严重。
二、除草剂使用的误区
观点:
1、不知道玉米除草剂的类别和使用时期,乱喷乱用。
2、除草剂与有机磷农药和微肥混用,图省工。
3、不按说明用量,随意增加药量。
4、贪图便宜买淘汰类型的除草剂。
5、图快使用机动喷雾器喷施。
6、药没用完再喷一下。
解释:
每年都会有农户因除草剂的原因造成玉米减产。根本原因是农民对除草剂不了解,没有掌握相关知识。玉米除草可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使用的除草剂种类不同,不得乱用。
出苗前苗前除草俗称封地除草剂,种类有甲草胺、乙草胺、丁草胺、乙莠水、莠去津。苗前除草的地块应注意以下方面:
1、土壤湿度要较大。在玉米播种以后,雨后或浇地后喷施,如土壤干旱或长出小草以后,基本上是不能用的。
2、当麦茬较高、田间麦草覆盖地面时,这一类除草剂最好不用,因为喷不到地面形不成药土层,就不能杀死顶土发芽的杂草。
3、封地除草剂用药时间最早,药效期一过,杂草很快就会长起来,需要补喷第二次其他的除草剂,浪费人力物力。
4、封地除草剂易使玉米叶片发黄,尤其是高温时用药,容易伤根。鉴于以上问题,现在苗前除草逐渐被苗后除草代替。
出苗后2叶至5叶前主要消灭小草。此时使用的除草剂一般以砜嘧磺隆、烟嘧磺隆成分为主,复合制剂主要是添加了阿特拉津(莠去津),如大捷等。一般在施药后7天左右杂草变黄,20天左右杂草枯萎死亡。在玉米苗后2-5叶期可全田喷雾,除草效果好、安全性高。甜玉米、制种田、糯玉米、登海部分品种易产生要害,应慎用。
特别提醒:
全田喷雾的玉米田应在5个叶以内进行,超过5个可见叶后就不要喷了,且施药的前后7天不要使用有机磷农药,否则,应定向喷雾。烟嘧在华北如果每亩施用有效成分超过3克,就容易出现药害。用这类除草剂时遇气温高、用量大、重复喷雾、使用时期晚、药液喷入玉米心等情况都可能引起药害。6到9叶期是玉米对除草剂最敏感时期,此期施用会带来药害,过了9叶可以考虑行间低剂量定向喷雾防治草害。
注 意:
2,4-D丁酯和二甲四氯钠两种成分的苗后除草剂不要使用,极易产生要害!玉米药害表现症状是玉米叶片变窄或者皱缩,心叶卷成直棒状,或心叶难以抽出而呈牛尾巴状。茎扭曲,根茎变脆,易倒折,茎基部发粗呈鹅头状,甚至开裂。严重的植株上部发育生长受阻,上部叶片畸形,雄穗发育不全,雌穗畸形。
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在玉米中后期发生草荒时,可以选择使用百草枯,用20%含量的150倍液,加防护罩进行定向喷雾。由于这是一种以触杀作用为主的灭生型快速除草剂,即使药液“溅”到玉米叶片上,也只是局部干枯,不会造成“死棵”。此期千万不要使用草甘磷类,这是一种灭生型内吸性除草剂,主要是针对多年生杂草,多用于果园、沟渠、道边防除杂草,也可在农作物播种后、出苗前使用。如玉米中后期使用该药,因其具有内吸性,稍有不慎就会因下部叶片受害而传导全株,导致玉米死棵、减产严重。
三、化肥使用的误区
观点:
过度施肥,认为多施肥就能多打粮。
解释:
1、施肥过多会造成化肥残留而土壤板结。增施有机肥农家肥,适当喷施锌肥等叶面肥对玉米增产效果明显。
2、控释肥的使用时间。控释肥(缓释肥)具有控制肥料中氮肥释放时间的成分,所含氮素会根据不同玉米生长阶段缓慢释放,因此具有一次施肥,一季有效的特点。合格的控释肥能保证玉米生长后期不脱肥。控释肥的使用时间最佳为玉米出苗后20天。开沟施入。
施用尿素三不要:
1、不要与碳酸氢铵混用,会造成尿素转化慢进而造成挥发和流失损失;
2、不要地表撒施,大部分氮素在尿素转化为氨的过程中影响种子发芽盒幼苗生长;
3、使用尿素后不要马上浇水,尿素的转化需2-10天才能完成,马上浇水会因尿素溶于水而随水流失。
叶面肥的施用方法:
叶面肥种类很多,分为四类:
1、是营养型叶面肥如尿素、磷酸二氢钾等;
2、是调节型叶面肥成分为激素或生长素如芸薹素内酯、赤霉素、多效唑等;
3、是生物型叶面肥成分为氨基酸、固氮菌、腐植酸等;
4、是复合型叶面肥,是以上类型的各种组合。本处指第一类。
玉米生长,提高产量。但应在保证土壤科学施肥的基础上合理使用,避免本末倒置。叶面施肥应注意以下问题:掌握玉米叶面肥的适宜种类,掌握适宜的浓度不得过浓,掌握选择施肥部位喷施方法和时期,避免高温的午前午后喷施,以起到理想的效果。
四、浇水的误区
观点:
1、有水就浇,有肥就上。
2、玉米鼓泡不浇水。
解释:
1、拔节期前不宜浇水,过度干旱时例外。
2、孕穗期和灌浆期是玉米需水的关键时期,此期干旱无雨时要浇水。
转基因大豆油能吃吗
转基因大豆油的风险:比地沟油低
转基因大豆对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可能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⑴可能影响生物的多样性。转基因大豆是一种优势大豆品种,会限制非转基因大豆品种的发展,从而影响大豆品种的多样性。一方面,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促使大豆种植者选择转基因大豆而放弃非转基因大豆;另一方面,转基因大豆会通过“基因漂移”而破坏非转基因大豆的原始基因。⑵可能引起耐除草剂杂草的蔓延。研究表明,转基因大豆使用除草剂量较种植非转基因大豆?多11.4%,这无疑会加速抗性杂草的发展,会使某些物种抗性剧增。⑶转基因大豆大面积种植,除草剂的用量将增多,相应的土壤和水体中除草剂含量也将增多,最终会影响土壤、水生生态系统。研究发现,当草甘膦溶入土壤进入到地下水,若水温升高,pH值超过7.5时,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毒害作用。
针对“转基因大豆油”本身,其风险相比于“地沟油”,”农药残留“等短期内证明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危害的成分来讲,其风险性很低。原因如下:
1、大豆油的基因成分99%以上被分解成化学分子,已经没有人任何基因功能。大豆油经过深层次加工,压榨、蒸馏等反复工序,几乎已经不含完整的基因片段了,也就是说全成了化学分子了,没有基因结构了,于是,即使是转基因,转入的基因成分也被无限分解消化于无形了(所以吃了这些基因后,跟喝珍奥核酸是一个道理)...所以即使转基因本身有风险,但做成了油,风险转化成微乎其微了。
2、目前市面上的转基因大豆大豆是国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不仅经过国内的安全评价,早已经过对转基因生物最保守的欧盟安全评价中心的评估,批准上市近十年了,也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害效应。合法转基因粮食按规定是由农业部的转基因安全评价中心进过5-6个步骤包括“田间试验”,“动物食用安全实验”,“生物安全评价”等一系列安全风险步骤的评估的。
3、但由于转基因本身的发展只有十几年,长期的效果,如对生态的影响,或者出了转入的基因引起粮食本身的其他形状的慢性改变,还没有长期的观察数据。故有其不确定性。目前最有争议的转基因粮食在中国本身有两个问题是:转基因的知情权,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购买的产品是否含有转基因;二是:很多转基因作物没有经过科学的安全审批评价就大量流入市场。但情况最严重的是水稻和木瓜,大豆较少。
除草剂的操作
除草剂同杀虫剂、杀菌剂相比其使用技术的要求更高。杀虫剂、杀菌剂使用一时失当,可能只是影响防治效果。而除草剂使用不当,而事关作物生长的安危。为确保除草剂安全高效使用,下面介绍其关键技术,供参考。
严格掌握作物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不同的作物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各异,如果不根据作物对除草剂的敏感性选用药剂,即便使用的是对农作物安全的除草剂,有时也易产生药害。一般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对双子叶作物敏感,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对禾本科作物敏感。例如,2,4-滴、二甲四氯等对阔叶杂草效果好,但对阔叶农作物如棉花、油菜、瓜类、豆类、花生、马铃薯、烟草等很敏感,容易产生药害。乙草胺适用于玉米、花生、棉花、大豆等阔叶类作物,但对小麦却易产生药害。盖草能、稳杀得、禾草克等防除阔叶农作物田间的禾本科杂草效果好,但对禾本科农作物如小麦、水稻、谷子、玉米等药害严重。
严格掌握作物敏感期和施药时期。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杀虫剂、杀菌剂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对除草剂的敏感度更不一样。在正常情况下,农作物在发芽、3叶前及扬花灌浆期对除草剂特别敏感,这几个时期容易产生药害。芽前除草剂只能通过杂草的胚根、芽鞘或下胚轴吸收,而杀死杂草,在杂草出苗后使用,一般无除草效果或除草效果很低。芽后除草剂也要在杂草或作物的某一生育阶段使用才能安全有效。如盖草能在杂草3~5叶期使用对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通常在90~100%,但在5叶期以后使用效果较低。
严格选用除草剂的种类。除草剂有以下几种类型,应“因草制宜”选用。⑴选择性除草剂:此类除草剂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使用,可以有选择地杀灭某些有害植物,而作物安全。在作物地里正确使用,可以达到只杀灭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的目的。⑵灭生性除草剂:此类除草剂对所有植物均有灭杀作用,如克无踪、五氯酚钠、草甘膦等。此类除草剂限于休闲田、空闲地的灭草。⑶触杀型除草剂:此类除草剂只伤害植株接触到药剂的部位,对没有接触到药剂的部位无影响,如克无踪、敌稗、除草醚等。⑷内吸传导型除草型:此类除草剂的有效成分可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迅速传导到全株,从而杀灭有害植物,如草甘膦、盖草能、稳杀醚等。
严格掌握除草剂的用量和浓度。除草剂的选择性是在一定用药量范围内的选择性,故即使是有选择性的除草剂,超出了规定的用量范围对作物也会产生药害。如60%丁草胺乳油在水稻秧田用量超过0.15升/亩,棉花苗床48%氟乐灵用量超过为0.1升/亩,10%恶草灵在水稻秧田用量超过0.3升/亩,在水稻移栽后10天内50%威罗生用量超过0.3升/亩等都会造成农作物药害。2,4-D丁酯对小麦具有一定选择性,但用量过大时,则同样会杀死小麦或使小麦植株严重畸形,影响产量。此外,除草剂的用量是否适当还受到作物种类、土壤质地、气候条件和施药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如高浓度使用除草剂时,切不可重喷,否则易造成局部施药浓度过大,而发生局部药害。
严格除草剂的使用方法。除草剂的使用方法有茎叶处理法、土壤处理法和杀草膜除草法。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生育期茎叶处理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生育期茎叶处理,就是在作物出苗后的某一生育阶段,喷洒除草剂于杂草茎叶的方法。这种方法,除草剂不仅接触到杂草,也可能接触到作物,故要求除草剂具有较高选择性或定向喷雾,以达到安全施药的目的。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是在作物播种后尚未出苗前喷洒除草剂于土壤表面的方法。大多数土壤处理剂是以这种方法使用的。茎叶处理除草剂通常落入土壤后即被很快钝化或被微生物分解失去杀草活性,而土壤处理除草剂一般对出苗后的杂草无效。因此,使用时只有根据除草剂特点选择使用方法,才能达到充分发挥其效果,规避负面影响。
严格遵循除草剂的混用原则。在生产中,有时要灭杀多种杂草时,需将几种除草剂混合使用,但并非所有除草剂都可以混合使用,除草剂混合使用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原则:①混用的除草剂必须灭杀草谱不同。②混用的除草剂,其使用适期与方法必须相同。③除草剂混合后,不能发生沉淀、分层现象。④除草剂混合后,其用量为单一量的1/3~1/2。此外,对于不能互相混用的忌混的除草剂,采用分期配合使用的方法,也可以达到杀灭杂草的目的。其配施方法:对同块土壤,交替使用除草剂。如先用氟乐灵灭杀禾草,再用扑杀净杀灭阔叶杂草;土壤处理与苗后茎叶处理配合。
常吃无根豆芽可能致癌
很多家庭喜欢挑选没有须根、茎粗短、顶芽小的豆芽菜食用,认为这种豆芽菜又嫩又脆,浪费也少,而且烹调快。但专家提醒,这种豆芽菜毒性很强,有一定的致癌性,对身体健康有较大的危害。
据专家介绍,这种无根豆芽菜在培育过程中放入一种叫做“除草剂”的物质催发生长,除草剂具有很强的毒性,不仅能抑制植物正常生长,促使植物发生畸形,只长茎,不长根和头,而且还会破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人吃了含有除草剂培育催发的豆芽菜,其各种化学毒素便会抑制人体各种细胞生长,侵蚀损害组织。如果经常吃含有除草剂浓度较高的豆芽菜,还会抑制肌体各种细胞的生长或组织变性,使某些细胞发生突变而逐渐衍变为癌细胞。另外,还能引起某些组织慢性中毒,导致新陈代谢障碍。
转基因食品是什么
转基因其实就是一种育种技术,是通过某种方式去改变作物的基因,从而产生了新的性状,通俗一点说就是新的特点。
目前有许多不同的转基因品种,但绝大多数都是抗虫、抗除草剂,因为这两个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作物有虫害,只能打农药,所以需要很多的农药,但是我们通过转抗虫基因,使作物里面产生一种蛋白,虫咬了就会死;大规模的农业种植中除草是个很麻烦的事情,如果转入抗除草剂的基因,再把除草剂一洒,杂草全死了,作物不死,就大大地降低了耕种的难度。
但是,由于转基因属于近年来的新技术,又是高科技,超出了我们通常的一种认知,所以大家的抵触情绪比较严重。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为大家进行科普,澄清这一误区。
选择除草剂的方法
一、茎叶处理:主要包括播前茎叶处理、苗后茎叶处理和苗后定向喷雾。
播前茎叶处理是用克无踪或草甘膦等灭生性除草剂将已出土的杂草全部杀死。由于此时作物尚未栽播,故能安全有效的消灭杂草。克无踪和草甘膦是有区别的。因为,草甘膦是内吸除草剂,施药时间距栽播作物需要较长时间,以确保不会影响随后栽播作物的生长,而克无踪是触杀除草剂,且遇土钝化,不会影响作物生长,可以在栽播前两天甚至栽播当天施药。但这种方法对后发杂草难以控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克无踪和金都尔混合使用,称为“一封一杀”。
苗后茎叶处理是用选择性除草剂,比如2,4—D、苯磺隆、氟磺胺草醚等,防除生长在作物周围和行间的杂草。选择茎叶处理剂时,特别要注意除草剂的残效期的长短,有些除草剂的残效期很长,特别是一些磺酰脲类,在土壤中残效期长达数年,对后茬作物的危害严重。
苗后定向喷雾是指通过保护罩等保护装置,可以将克无踪等灭生性除草剂用于作物苗后行间除草。
二、土壤处理:主要包括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土壤处理。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是在作物播种后出苗前,用乙草胺、丁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丙草胺等除草剂处理土壤,起到封闭未出土杂草的作用。这些除草剂的安全性是有差别的。乙草胺和丁草胺对许多作物根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在低温多雨的季节和地区,危害更加严重。在较敏感的经济作物和蔬菜等作物上,最好不要使用乙草胺。
苗后土壤处理是在作物栽播后进行土壤处理,比如用丙草胺,禾草敌、杀草丹等除草剂在稻田插秧后撒毒土,防除刚萌芽的杂草。对于大一些的杂草往往需要采用茎叶处理。
什么叫做转基因大豆油
转基因技术就是把原先植物的生长基因打乱,形成新的生长基因,这样使植物的产量越来越多。转基因大豆的研制是为了配合草甘膦除草剂的使用。除草剂有选择性的和非选择性的,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除草剂,可以杀灭多种植物,包括作物,这样,虽然这种除草剂的效果很好,但是却难以投入使用。草甘膦杀死植物的原理在于破坏植物叶绿体或者质体中的EPSPS合成酶。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让植物产生更多的 EPSPS酶,就能抵抗甘草膦,从而让作物不被草甘膦除草剂杀死。有了这样的转基因大豆,农民就不必像过去那样使用多种除草剂,而可以只需要草甘膦一种除草剂就能杀死各种杂草。目前除了大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抗甘草膦的转基因作物,包括油菜、棉花、玉米等。除了抗草甘膦作物之外,还有抗草丁膦除草剂的作物,不过草丁膦而草甘膦杀灭植物的原理并不相同,而培养这两类作物所转的基因也不同。而目前转基因大豆主要用来提炼大豆油
现在人们吃的差不多都是这种油,虽然现在看不出来有什么危害,但不知过了几十年,几百年,对人体有没有影响。世界上最好的大豆生产在中国东北(非转基因),价格很高,中国把这些大豆出口到美国,这些钱再从美国进口美国大豆,转基因大豆由于产量大所以很便宜,而且出油量也很高,这样回到中国的大豆数量就变成原来的3~4倍,主要做成大豆油,价格便宜,能够保证人民的食用油.
但转基因食品在世界上历史不长,一般一种食品是否有潜在危险要很多年以后才能看出来,咱们还不知道转基因食品有什么危害
但在英国和日本,95%以上的人都不接受转基因食品,是转基因的要明显标出来,而且价格特别便宜,但是也没有什么人买
水果玉米栽培技术
农民们在玉米种植中可能会陷入几个误区,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玉米种植中的常见误区。
玉米播种的误区
1、普通种子可以做单粒播种使用。很多农民对单粒播种的种子不感冒,认为普通的种子自己用簸箕簸一下,挑挑小粒就行了,一样可以做单粒播种的种子。
2、随意设置株行距,对密度没有概念,总认为稠比稀好。有很多机手改造播种机成为随意调整行距的结构,按50厘米行距播种。株距定到了17-18厘米。
3、种肥不错行。
4、浇蒙头水进行大水漫灌。
5、播种浅了受不了,播种越深越好。
解释:每年都会有农户为此而受到损失。单粒播种技术是个新技术,单粒播种的成功不是单一环节的简单改进,而是一个系统的新技术,为什么几年前没有这个技术呢?原来很多农民采取手工点播的方法播种,也没有现在的播种效果,什么原因呢?
单粒播种成功离不开以下要素,缺一不可。
1、高质量的种子,纯度要高,不能低于98%,芽率芽势要高,不能低于95%,大部分普通玉米种子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手工挑一挑是不行的。
2、单粒播种最大的成功就是实现了科学的种植密度,一个品种只有在合理密度下才能最高产,密度大了小了都不能高产。密度大了还会造成倒伏,空杆,感病等问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过稀了也会减产,但不会出现倒伏空杆的问题。
3、播种保苗是关键,不恰当的播种方法会造成缺苗断垄进而影响密度影响产量,化肥烧种,焖种烂种的问题是造成缺苗的主要因素。只有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块才必须进行深播,以降低干旱对出苗的影响,能随时浇水的地块必须浅播,播深不能超过5厘米,3厘米最佳。播种过深再大水漫灌会造成种子没有呼吸而焖烂,种子和化肥不错行施入会造成化肥烧种的问题,化肥使用量大的更严重。
玉米浇水的误区
1、有水就浇,有肥就上。解释:拔节期前不宜浇水,过度干旱时例外
2、玉米鼓泡不浇水。解释:孕穗期和灌浆期是玉米需水的关键时期,此期干旱无雨时要浇水。
玉米果穗与产量的关系误区观点:认为大穗就高产,大穗比小穗高产,粗穗比细穗高产。
解释:玉米高产的决定因素包括:亩密度、千粒重、穗重、出籽率等。任何一个因素不足都可能不会高产。大穗的品种如果轴粗粒浅出籽率低就不会高产,亩密度达不到合理的要求过稀即使个头再大也不会高产,考察一个品种是否高产一定要综合各个因素,单一的优势都不是决定因素。一个地块穗子匀实了,密度合理了,如果种植的品种出籽率高一般都会高产。
玉米种植中除草剂使用的误区
1、不知道玉米除草剂的类别和使用时期,乱喷乱用。
2、除草剂与有机磷农药和微肥混用,图省工。
3、不按说明用量,随意增加药量。
4、贪图便宜买淘汰类型的除草剂。
5、图快使用机动喷雾器喷施。
6、药没用完再喷一下。
解释:每年都会有农户因除草剂的原因造成玉米减产。根本原因是农民对除草剂不了解,没有掌握相关知识。玉米除草可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使用的除草剂种类不同,不得乱用。
出苗前苗前除草俗称封地除草剂,种类有甲草胺、乙草胺、丁草胺、乙莠水、莠去津。苗前除草的地块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土壤湿度要较大。在玉米播种以后,雨后或浇地后喷施,如土壤干旱或长出小草以后,基本上是不能用的。
二是当麦茬较高、田间麦草覆盖地面时,这一类除草剂最好不用,因为喷不到地面形不成药土层,就不能杀死顶土发芽的杂草。
三是封地除草剂用药时间最早,药效期一过,杂草很快就会长起来,需要补喷第二次其他的除草剂,浪费人力物力。
四是封地除草剂易使玉米叶片发黄,尤其是高温时用药,容易伤根。鉴于以上问题,现在苗前除草逐渐被苗后除草代替。
出苗后2叶至5叶前主要消灭小草。此时使用的除草剂一般以砜嘧磺隆、烟嘧磺隆成分为主,复合制剂主要是添加了阿特拉津(莠去津),如大捷等。一般在施药后7 天左右杂草变黄,20天左右杂草枯萎死亡。在玉米苗后2~5叶期可全田喷雾,除草效果好、安全性高。也有个别品种对该类除草剂敏感,植株会叶片发黄,但1个月左右可恢复,不影响产量。甜玉米、制种田、糯玉米、登海部分品种易产生要害,应慎用。
特别提醒:全田喷雾的玉米田应在5个叶以内进行,超过5个可见叶后就不要喷了,且施药的前后7天不要使用有机磷农药,否则,应定向喷雾。烟嘧在华北如果每亩施用有效成分超过3克,就容易出现药害。用这类除草剂时遇气温高、用量大、重复喷雾、使用时期晚、药液喷入玉米心等情况都可能引起药害。6到9叶期是玉米对除草剂最敏感时期,此期施用会带来药害,过了9叶可以考虑行间低剂量定向喷雾防治草害,
注意:2,4-D丁酯和二甲四氯钠两种成分的苗后除草剂不要使用,极易产生要害!玉米药害表现症状是玉米叶片变窄或者皱缩,心叶卷成直棒状,或心叶难以抽出而呈牛尾巴状。茎扭曲,根茎变脆,易倒折,茎基部发粗呈鹅头状,甚至开裂。严重的植株上部发育生长受阻,上部叶片畸形,雄穗发育不全,雌穗畸形。
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在玉米中后期发生草荒时,可以选择使用百草枯,用20%含量的150倍液,加防护罩进行定向喷雾。由于这是一种以触杀作用为主的灭生型快速除草剂,即使药液“溅”到玉米叶片上,也只是局部干枯,不会造成“死棵”。
此期千万不要使用草甘磷类,这是一种灭生型内吸性除草剂,主要是针对多年生杂草,多用于果园、沟渠、道边防除杂草,也可在农作物播种后、出苗前使用。如玉米中后期使用该药,因其具有内吸性,稍有不慎就会因下部叶片受害而传导全株,导致玉米死棵、减产严重。
玉米种植中化肥使用的误区
1、尿素使用的误区。尿素不要这样施:不要与碳酸氢铵混用,会造成尿素转化慢进而造成挥发和流失损失;不要地表撒施,大部分氮素在尿素转化为氨的过程中被挥发掉,利用率只有30%;不要做种肥,尿素含有的少量缩二脲会对种子和幼苗产生毒害,影响种子发芽盒幼苗生长;使用尿素后不要马上浇水,尿素的转化需2-10天才能完成,马上浇水会因尿素溶于水而随水流失。
重视玉米功粒肥的使用。玉米抽随后很多时候土壤的养分已经满足不了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要想获得优质丰产,必须酌施一些速效氮肥,防治玉米早衰,促进玉米灌浆和籽粒饱满,提高千粒重。
2、过度施肥,认为多施肥就能多打粮。施肥过多会造成化肥残留而土壤板结。增施有机肥农家肥,适当喷施锌肥等叶面肥对玉米增产效果明显。
3、控释肥的使用时间。控释肥(缓释肥)具有控制肥料中氮肥释放时间的成分,所含氮素会根据不同玉米生长阶段缓慢释放,因此具有一次施肥,一季有效的特点。合格的控释肥能保证玉米生长后期不脱肥。控释肥的使用时间最佳为玉米出苗后20天。开沟施入。
玉米种植中片面相信页面肥的误区
叶面肥种类很多,分为四类:
1、是营养型叶面肥如尿素、磷酸二氢钾等;
2、是调节型叶面肥成分为激素或生长素如芸薹素内酯、赤霉素、多效唑等;
3、是生物型叶面肥成分为氨基酸、固氮菌、腐植酸等;
4、是复合型叶面肥,是以上类型的各种组合。本处指第一类。
叶面肥在玉米根部提供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缓解缺素症状,能够改善玉米生长,提高产量。但应在保证土壤科学施肥的基础上合理使用,避免本末倒置。叶面施肥应注意以下问题:掌握玉米叶面肥的适宜种类,掌握适宜的浓度不得过浓,掌握选择施肥部位喷施方法和时期,避免高温的午前午后喷施。以起到理想的效果。
玉米种植误区:空杆缺粒就是种子质量不好误区
观点:空杆和缺粒是种子质量问题。
解释:玉米空杆和缺粒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肥力不足时,施肥氮磷钾结构不合理,造成空杆;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植株间争肥争水易造成部分植株空杆;抽穗期前高温干旱土壤缺墒,会影响雄穗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造成花期不遇,花丝易枯萎不能授粉而空杆;雄穗散粉期遇到连阴雨天气会使花粉爆裂,失去活力造成授粉不良导致空杆出现;化控剂和除草剂喷施时间不合理,遇到玉米雌雄分化敏感期会造成败育;病虫害的危害也会导致空杆的产生。现在的玉米繁种质量已经显著提高,种子纯度都可以达到国家要求,因纯度原因造成的空杆现象越来越少了。
黄豆芽凉拌怎么做好吃 黄豆芽怎么吃最有营养
1.黄豆芽和猪肝最好不要一起吃。
2.烹炒黄豆芽,不能加碱,但是需要加醋。因为这样可以保证维生素B不会减少。而且,加了醋还可以去除黄豆芽的涩感,保持了豆芽本身的爽口鲜嫩。
3.烹调过程要迅速,或用油急速快炒,或用沸水略氽后立刻取出调味食用。
4.加热豆芽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好时间,八成熟即可。
5.最好不要食用无根豆芽,因无根豆芽在生长过程中喷洒了除草剂,而除草剂一般都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