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面瘫有用吗 面瘫辩证施治针灸法
针灸对面瘫有用吗 面瘫辩证施治针灸法
治法:祛风,散寒,通络,用补法,针灸并施。
针刺处方:合谷,颊车,足三里,翳风。
治法:活血通络,用平补平泻法。
处方:合谷,曲池,风池,太冲,足三里。
配穴:眼睑闭合不全配太阳,鱼腰,四白;面肌松弛配下关,颧髎,迎香,口角下垂加地仓,承浆;并可用艾条温灸风门,肝俞,大椎,脾俞,膈俞,足三里等穴(每次选2-3穴,温灸15-20分钟),或用梅花针在患侧眼,面部轻叩刺。
治疗功效:补刺合谷,足三里,能旺盛阳明经气血而祛风寒;刺颊车,翳风,能疏通面部经络;平泻曲池能活血;刺风池,太冲能调和肝胆经气血;温灸风门,大椎,能温散风邪与清阳;灸肝俞,脾俞,膈俞,足三里,能补血益气,随证局部配穴及患处梅花针叩刺,属循经近部取穴,有疏通患部经络气血,加速病变部功能康复的作用。
面瘫扎针灸要扎几天
面瘫针灸治疗的恢复时间在10-40天之间,不同的人群针灸后恢复情况和需要扎针的次数是不同的,间一还是要根据自身的症状咨询主治医生。
面瘫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而中医针灸在治疗面瘫及神经系统方面优势明显,主要根据面瘫的不同时期辨证治疗,通过针刺调节面部局部经气血脉,使之充和条达,而且目前针灸的诊疗规范也比较完善。
面瘫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治疗面瘫的做法
辩证施治
1、治则:温通气血、祛风通络化痰。 取穴原则:手、足阳明经穴,辅以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地仓透颊车、合谷。 配穴:眼睑不能闭合者加刺阳白透鱼腰、攒竹,泪出不止者 加刺晴明、太阳、迎香耳后乳实部疼者加刺翳风,头昏头晕者 加刺风池,胃火盛者加刺内庭、太冲,老年体衰加针足三里。
1.针法:上方穴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行针一次/10分钟,20分钟后拔针,面瘫初期5—7天不宜用电针治疗。
2.辩证施治:麻辛小白附子汤加减(初中期)(2) (1) ;、 牵正散(后期)。
3.辩证施护:早晚热敷面部,保持充足睡眠及调节情感。
4.加强患侧功能锻炼。
5确诊为急性面神经炎者给予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一周。
1、注意面部保暖。外出时戴口罩,避免冷风吹袭。
2、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及时漱口,注意食物残渣勿滞留于齿颊 间隙中。
3、每日坚持滴氯霉素眼药水和搽少许眼药膏,以保护角膜,避 免干燥。4、积极配合采取针灸和穴位注射疗法。学会自行按摩面部下关、 颊车、地仓穴,宜坚持每日面部热敷分钟,促进血液循 环改善面部供血。
5.生物电治疗面瘫无创无痛,生物电结合手法针法先放松患侧再做对侧见效很快!
以上就是中医治疗面瘫怎么做的做法,和护理要点,提醒患者,在治疗期间平时多注意休息,禁烟、禁酒、禁辛辣的食物,不能吹空调。电扇等,遇到比较冷的天气,需要注意头部保暖,保持心情愉悦!
面瘫的中医辨证治疗
面瘫是临床上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临床医生对面瘫的研究也较多。中医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在取穴、手法和针法方面都有相应的治疗法则,正确应用能够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针灸的穴位有地仓、承泣、颊车、太阳、阳白、鱼腰、患侧合谷、风池,以及头针等,针刺可采取透穴疗法。一般在针刺过程中不用电针,当患者有酸麻胀痛等得气的表现后,留针大约20~30分钟。
手法也就是推拿,其取穴与针刺的穴位基本相同。手法上一般会在双侧面部轻柔地按摩与推拿,重点按摩的部位是患侧,推拿时手法不宜过重,同时还可向患侧施以牵正推拿,主要采取的手法为掌揉、拇指推拿及点揉穴位,包括上下眼眶等。
面瘫能不能艾灸 面瘫辩证分型灸治
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感受风寒邪毒,上犯头面,致使经络阻闭,气血郁滞,除可见面肌不收,口眼㖞斜,头晕耳鸣等常见症状外,部分患者尚可出现典型的耳后疱疹,皮损红赤,疼痛剧烈。
治则:从本而治,从因而治,祛风解毒为主,佐以通络牵正。
施灸穴位:主穴:阳白,太阳,水沟,地仓透颊车,翳风,合谷(健侧)。配穴:攒竹,迎香,外关,风池。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每次施灸5-10分钟,每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休息1天后续灸。
2.隔姜灸:每次选用5-7穴,各穴施灸5-10壮,艾炷如蚕豆大,每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休息1天后续灸。
3.隔蒜灸:将新鲜大蒜捣烂如泥,敷于穴位上,上置蚕豆大艾炷施灸,每次选用5-7穴,各穴施灸5-10壮,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休息一天后续灸。
当面瘫两周后,转归为经脉痹阻,气滞血瘀,患者面部麻木不仁,面肌萎弱无力,闭目时,病侧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鳄泪症或患脸局部板滞感,舌紫黯或有瘀点,脉细涩。
治则:从本而治,从因而治,侧重活血祛瘀,佐以通络牵正。
施灸穴位:主穴:阳白,水沟,地仓透颊车,牵正,合谷(健侧)。配穴:丝竹空透鱼腰,完骨,四白。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10-20分钟,每日1-2次,5-7次为1个疗程,休息一天后续灸。
2.雀啄灸:每穴灸5-15分钟,每日1-2次,5-7次为1个疗程,休息一天后续灸。
3.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可灸3-7壮,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休息一天后续灸。
面瘫日久(病程2个月以上),患者初具面瘫主证以外,还出现动辄乏力,胃纳不佳,自汗耳鸣,患眼干涩,唾液分泌减少,眩晕。
治则:从本而治,从因而治,宜补益气血,疏通经络。
施灸穴位:主穴:阳白,攒竹,水沟,地仓透颊车,翳风,合谷(健侧)。配穴:丝竹空透鱼腰,迎香,足三里。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10-20分钟,每日1-2次,5-7次为1个疗程,休息一天后续灸。
2.雀啄灸:每穴灸5-15分钟,每日1-2次,5-7次为1个疗程,休息一天后续灸。
3.隔姜灸:每次取穴4-6穴,每穴用桃核大小艾炷灸5-7壮,每日2次,6次为1个疗程,休息一天后续灸。
面瘫针灸多久会好 面瘫针灸基本治疗法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针灸处方: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昆仑。
配穴:风寒加风池;风热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者,加水沟;鼻唇沟浅者,加迎香;颏唇沟歪斜加承浆;乳突部疼痛加翳风;舌麻味觉减退或消失者加廉泉。
操作方法:面部腧穴均用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肢体远端的足三里施行补法,合谷,昆仑行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泻法。
治疗功效:面部腧穴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活血通络,合谷,昆仑为循经远端取穴,急性期用泻法可祛除阳明,太阳经络邪气,祛风通络;恢复期加足三里可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治疗方案
因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治疗方法也是层出不穷,至于效果如何能不能治好,就看大家怎么选择了。今天,小编再为大家介绍一种,那就是针灸治疗。内容有很多,包括针灸的介绍、理疗介绍、中药调理、辅助治疗、治疗时间等。
1、针灸: 用针灸治疗面瘫,具体怎么做?如果你是面瘫患者而且,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那么就好好看看针灸是怎么治疗的吧。使用一次性无菌银针操作,采用一针透多穴,循经远取,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取穴部位,和针刺手法。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再初期病邪表浅,取穴宜少、浅,手法宜轻。恢复期取穴部位适当增加,宜用平补平泻的方法。通常治疗常取阳明经穴、少阳经穴与阙阴经穴为主,这三条经脉循行于面部,针灸不但对周围性面瘫效果极佳,而且对于脑血管病引起的中枢性面瘫,同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面瘫采用针灸治疗室最捷径,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面瘫为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针刺可调节,和改善面部的气血经脉,促进血液循环,使局部经脉充和条达,经脉的养,面瘫自愈。
2、理疗:采用治疗机治疗。轻度到中度刺激为宜,以达到兴奋面部神经,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消炎止痛的目的,从而加快面神经的恢复。
3、中药:采用平肝潜阳,熄风化痰通络止痛的方法为主导,在根据病人病情辩证施治。
4、辅助治疗:口服或肌注B1、B2等营养神经的药物使受损神经尽早恢复。
5、治疗时间为:10天一疗程,根据病情轻重,治疗时间早晚来定。一般需要3个疗程左右。轻度面瘫,治愈疗程相对减少;中度、重度面瘫治愈疗程相对延长。 温馨提示:对于针灸具体怎么用,那是对医生的要求,我们患者只要好好的配合医生,接受治疗就好了。 推荐阅读:面瘫是怎么引起的
针灸治疗中风面瘫
1、针灸:
如果你是一个面瘫患者,但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式,然后看看如何针灸是为它治疗。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头的操作,通过一个多宿主用针,带走经络,采用不同的针刺在不同的阶段点上去,和针灸技术。充分体现了中国辨证论治的原则。再次疮早期表浅穴位应少深,怎么要轻。适当增加穴位恢复使用增强的还原方法。通常治疗往往采取阳明经穴,经络及经络邵阳那封面,这对三种经络的脸,针灸周围性面瘫效果极佳,不仅,而且也造成了中枢性面瘫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针灸治疗使用快捷室,治疗最有效的方法面瘫。针灸治疗面瘫是利用一种疾病。针灸能调节和改善面部的血液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使局部经络的负担,达到解除经络治疗面瘫。
2、物理疗法:加工机器的处理。轻度至中度刺激为宜,以达到面部神经的兴奋,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消炎止痛的目的,从而加速面神经的恢复。
3、中国中药:采用平肝潜阳,熄风化痰通络止痛方法导致,根据病情辨证治疗的病人。
苏州针灸治疗面瘫哪里好
现代医学对针灸治疗面瘫已予肯定,有临床研究报道贝尔氏麻痹患者在发病10~20天的急性期没有明显好转者,行针刺治疗,有85%治愈,92.3%明显好转,对后遗症患者则不理想,但也有效。普遍认为,针刺治疗面瘫的机理是兴奋神经、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消炎镇痛等,针刺疗法被多版神经内科学纳入面神经炎治疗方案之一。
中医学对针灸治疗面瘫的认识可以从病因学与经络经筋学阐明。中医面瘫病症一般指面神经炎引起之面瘫,其病因为风邪所致,针刺可以疏风散寒通络,故针灸可以治疗面瘫。对于肝阳化风挟痰阻于经络引起的中枢性面瘫(如脑血管病),针灸也有平肝潜阳,熄风化痰通络之效,同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针灸治疗面瘫时常取阳明经穴、少阳经穴与厥阴经穴为主,这是三条经脉循行于面部,尤其是手足阳明经和厥阴肝经分别行于口唇内外两侧,足阳明胃经分走于面部至额部。“经络所通,主治所及”,以经络学说来讲,针刺可调解面部局部经气血脉,又可调节经脉气血,使之充和条达,经筋得养,面瘫自复。
针灸可以直接作用于面瘫的病因与病位,因此,是治疗面瘫的有效手段。
治疗面瘫
西医口服以及注射用药治疗面瘫
治疗面瘫临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泼尼松等等)、维生素B族(维生素B1、B12之类的药物)及活血化瘀药共奏抗炎、减轻水肿、改善微循环之功效。显而易见,激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强烈,加之其本身就是对症支持治疗,疗效并不确切。但如果过用激素,将产生许多反作用和副作用,让面瘫患者肥肿难分、水钠潴留、免疫力下降,恢复缓慢。而维生素B1、B12之类的药物是营养神经的药物,但是见效缓慢,作用比较弱,使用周期比较长。
所以治疗面瘫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尤其是面瘫患病15天之内是面部神经缺血水肿期,这个时间也是面瘫疾病的急性发病期,最好不要做针灸,因为这个时间做针灸 容易导致面部神经受损加重,临床上有许多之所以留下后遗症的患者,多数都是由于过早的使用针灸,而且针灸医师的手法,熟练程度以及对穴位针刺深浅和穴位准 确度等情况的把握,要是早期过早、过强、针刺不恰当损伤神经,就极易出现面瘫后遗症的症状。希望患者使用治疗面瘫一定要慎重,更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 和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才是最重要的,对后续的恢复是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针灸治疗面瘫
针灸治疗面瘫以针灸治疗,并以手法为主,治疗面瘫过程中不加用药物或电针。法则:祛风通络。
处方: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风池,下关,迎香,承浆或颊承浆。每次选三或四穴。
加减法: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
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患上面瘫会复发吗
1、注意药物的巩固治疗,合理的选择药物治疗的方法对于患者也是有一定的帮助。如维生素B1、B12的介入治疗比较管用,但必需根据病变情况和病例需要,不然会形成面部肌肉的毁伤、出血、纤维化及炎性反当。
2、运用古老的中医进行治疗,治疗周期长,副作用较小。可以长期的治疗。按照病情辩证施乱,采用平肝潜阳、祛风化痰、通经络、行痛摄生的体例,辅以针灸、理疗、热敷医乱激面神经功能。
3、保守的的进行面瘫的治疗,可以选择那些较为安全的治疗的方法。贴药、拔罐、割乱、火针、电针、理疗等治疗方法,可对面瘫的恢复有推进作用。
4、面部热敷按摩:针对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上唇方肌、大小颧肌、口轮匝肌、下唇方肌进行肌肉热敷按摩。
5、面部神经肌康复锻炼:皱额、抬眉、闭眼、耸鼻、示齿、噘嘴、鼓腮、吹口哨锻炼对面瘫的恢复很是需要。
外伤面神经麻痹治疗方法
1.上口轮匝肌
用示指及拇指的指腹,沿着面瘫患侧口角向人中沟方向,然后沿着人中沟向口角方向按摩。
2.下口轮匝肌
用示指及拇指指腹,沿着面瘫患侧口角向中心方向,然后再向面瘫患侧口角方向按摩。
治疗面瘫最好的方法三:物理疗法
物理方法治疗面瘫早期可改善面瘫患者的血循环,控制炎症发展,消除局部神经水肿;后期可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常用的理疗有超短波、低中频电疗、激光、药物导入等。
治疗面瘫最好的方法四:针灸,电灸治疗
针灸治疗面瘫只适用急症期,过后效果极差,有效率仅为5%,复发率极高;针灸治疗面瘫的操作没有标准,如扎的过深,或穴位掌握不当,刺穿面部神经,就有可能造成面部神经僵硬,加重面瘫症状。针灸的原理仅是刺激受损的面部神经元,对受损面神经不能修复,是治标不治本的面瘫治疗方法。
针灸对面瘫有用吗
针灸对面瘫有治疗效果。
中医学认为,面瘫病因为风邪所致,针灸可疏风散寒通络,故可用于治疗面瘫,对于肝阳化风挟痰阻于经络引起的中枢性面瘫,针灸有平肝潜阳,熄风化痰之功,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