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自闭症的表现
宝宝自闭症的表现
一、极端孤独,又称“内向性孤独”。表现为不能与别人产生情感交流,即使对抚养自己的父母也不表现出欢笑和亲密的情感反应。婴儿期小儿,当母亲把他抱在怀里喂奶时,他不肯把身子贴紧大人;大人伸手抱他时,他也不表现像普通小儿那样迎抱姿态。稍长大后,表现出对周围人不感兴趣,似乎对人如同对一件物品那样淡漠无情。
二、言语交流障碍。常呈言语发育迟缓或发育不良,包括语词表达和非语言交流。通常患孩保持缄默不言。有时言语功能在两岁前发育正常,至两岁后反而停滞不前。语言功能障碍反映认识功能缺陷,患孩不能参加模仿性游戏,稍大后不能正确玩玩具,也无创造性或想像性游戏活动。如果有语言功能,也属于刻板模仿性质,不带任何意义。
三、强迫性坚持同一刻板模式。这指患孩除了刻板行为外,对环境中任何变化表现出不愉快——强迫性坚持在同一环境,反复吃同样食物,坚持穿同样衣服,反复做同样游戏。
四、特殊的依恋表现。对无生命的物体或动物(杯子、砖、狗、鸡等)表现出特殊兴趣,甚至产生依恋现象。如果将依恋东西拿走,就会产生严重焦虑或大哭大闹。当拿回后又显出平静和满足感。但是对人一点无兴趣。
预防孩子自闭症从胎儿做起
1、每天和宝宝说话
五个月后的胎儿已对母亲的声音有所认知,因此,要记得每天花时间跟宝宝说话,同时,记得要用轻柔、温和、悦耳的声音和宝宝对话,让宝宝处在温暖的内部环境和温馨的外部环境中,健康发育。
特别要注意的是,孕妈妈记得在工作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声调,千万不要在处在偏激、焦虑和愤怒时对宝宝说话,这会使胎儿“感染”上焦虑偏执的情绪。轻言细语,边抚摸边说话,可以给予孩子一份安全感,也最大程度地预防了自闭症悲剧的发生。
2、保持良好心态
孕妇的情绪可以直接影响胎儿的精神发育。如果你的孕期一直处于压抑、悲伤、沉默或极度情绪化状态中,这对胎儿的精神损伤是无法比拟的。胎儿在潜移默化中,被他的情绪感染,也养成了沉默、悲观、忧郁的个性,将来很有可能性格内向、孤僻、不善言辞,甚至罹患自闭症。因此,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凡事想开,经常笑笑,感受小生命的蠕动和成长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3、多抚摸宝宝
怀孕期间千万不要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忘了与胎儿的交流。孕妈咪可以在工作、休息间歇,温柔地抚摸自己的肚子,多和宝宝交流,这对宝宝非常重要。可以为宝宝提供一种非同寻常的安全感。对将来培养宝宝自信、乐观的性格和良好的性情十分有益,那可怕的自闭症自然不会找上门。
孕妇得流感婴儿或患自闭症
孕妇患流感或发烧一周以上,可能会提高其子女患自闭症的风险。
在分析了1997年至2003年出生的丹麦宝宝及其母亲的数据后,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孕妇患流行性感冒,其子女在3岁前被诊断出患自闭症的风险增加一倍;如果孕妇发烧持续一周以上,其子女在3岁前被诊断出患自闭症的风险提高两倍。
报告还显示,孕妇在孕期患普通感冒、尿道或生殖器官感染,并不会提高子女患自闭症的风险。但如果孕妇服用过抗生素,其子女患自闭症的风险也会稍有提高。
研究人员表示,上述结果的可能解释是,病毒、病菌会刺激母体的免疫系统,这可能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不过他们也指出,这项研究不应该引起丝毫担忧,因为有99%的患流感孕妇不会生下自闭症宝宝。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症状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等。
小儿自闭症临床表现
在中国,儿童自闭症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认识,甚至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从未听说过这个词,或是尚以为自闭症只是不愿与人交流的轻微心理疾病。实际上,自闭症是因基因导致的终生疾病,其严重程度远甚于大众的想象。但如果能早认知、早干预、早训练,病症就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和改善,甚至能自立的工作生活。中国现今有150万的自闭症儿童,并以10%到17%的比例增长,达到人口比例的千分之一。为了及早发现和治疗儿童自闭症,下面我们首先介绍儿童自闭症的表现。
细心发现自闭症早期症状
训练没有期限,人力、财力的消耗是一个无底洞,这是孤独症儿童家庭背负的沉重包袱。据了解,大部分自闭症孩子,可能要接受数年甚至十多年的训练,而最终的成效,谁也无法预料。到目前为止,孤独症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和遗传因素有关,一般第一胎且是男婴的几率较高,发病率在4%左右,男性出现的比例是女性的三四倍。
这种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预防,也没有理想的药物可以治疗,只能靠训练。从2岁到7岁是训练的最佳时期。
笔者通过咨询专家,了解到了美国儿科学会最新公布了11项儿童自闭症的征兆。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平时需要多多关注孩子的表现,如果患有自闭症能够尽早发现。
自闭症的临床表现
宝宝在四岁之前是性格的成长期,四岁之后性格一般就是定下的了,所以四岁之前,父母们应该要好好培养孩子的性格。由于环境的因素,父母和周边人所带来的影响,宝宝们可能会有一些特别的现象,性格并不开朗,而是内向甚至是自闭,父母们就要引起重视了,因为这关于孩子的一生。
宝宝的性格是在四岁之前养成的,所以要是及早发现宝宝的异常,及早治疗,那样还有恢复常人的可能,宝宝自闭的表现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了解宝宝自闭症的表现。
1.语言障碍
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因为家长急于让孩子说话,所以就会一下子给孩子灌输很多的知识,这样对于孩子的脑部有着很大的冲击。语言障碍是自闭症的一种,很多孩子不愿因张口说话,时间长了以后在交流上面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如果孩子在2-3岁的时候语言交流有障碍的话,要及时的询问医生。
2.社会交往障碍
患者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患者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兴趣,却十分关注非主要特征:患者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患者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患者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4.智能障碍
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发现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父母们要注意留心宝宝的种种表现,对于性格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而如果有出现上面所说的现象,那就要注意了,可以咨询医生予以治疗,人的性格很是重要,所以宝宝的异常,对于父母来说也是很难过的,尽早发现就要马上的配合治疗,才可能治疗得好。
孩子不说话并非自闭症
妈妈讲述
宝宝不说话,难道得了自闭症?
我们家宝宝3周岁了,本来说话就晚,有时候还结巴!一天他刚要说话,结巴了一下,他爸爸朝他脸上打了一下,从那天后孩子变化特别明显,要什么总是“啊”用手指!有时候想说话但是说不出来,表情是闭着眼睛,气要拉很长才能说出一句话来,这是不是自闭症的前兆啊?
专家释疑
细心观察,3岁前即可显现症状
想要知道孩子是不是得了自闭症,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自闭症。郑州市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焦敏介绍,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2~3岁的孩子,一般主要表现在不与人对视,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知道危险,不听从指令,不会玩玩具,控制大小便有问题等。
如果宝宝只是不爱说话,没有其他问题,就肯定不是自闭症。自闭症是根据自闭症行为检查表评估出来的。如果实在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可以上医院检查一下,一些育儿书上也有孤独症行为检查表,可以对照一下。
“自闭症不是性格问题,因此,所谓性格孤僻并非自闭症。”焦敏说,一般来说,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在3岁前会有几个明显的特征,如社交障碍、语言障碍、理解障碍、认知障碍等。
“自闭症的核心障碍是社交沟通障碍,因此最早表现出异常的也是社交沟通能力的缺乏和异常。”焦敏介绍,1岁以前小宝宝的社交沟通能力,大多表现在非语言的社交沟通能力,如“眼神看人,手指指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到了八九个月更是频频使用,很多典型孤独症患儿在早期就是出现这些能力的缺乏。
假如孩子在八九个月或1岁左右,目光从来不看人;或者到了1岁多,叫他的名字无反应,虽然听力正常;到2岁不仅没有语言表达,连肢体语言也没有,不会指东西给父母,不会拿他喜欢的东西展示给父母,分享他内心的喜悦。或者孩子特别强烈地喜欢反复做某些固定的动作,如转圈、看圆形的东西,那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带孩子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儿童孤独症测试
1.对声音和语言感到迟钝。
2.与其他儿童交往感到困难。
3.厌恶学习。
4.对各种危险,如玩火、登高、在街上乱跑缺乏应有的认识。
5.已养成的习惯坚决不改变。
6.不爱说话,有时宁愿用手势表示意愿也不用语言表达。
7.常常无缘无故地微笑。
8.不是像一般的幼儿那样弓着身子睡觉,而是僵硬地伸直腿脚睡。
9.精力异常充沛,有时可半夜醒来,一直玩到早晨仍不疲倦。
10.不愿和任何人的目光接触。
11.对某件事物可能产生特殊的爱好和依恋,抓住不放。
12.喜欢旋转圆形物体,而且可以长时间作出同样动作。
13.重复、持续地玩一些单调的游戏,如撕纸、摇铁筒中的石块等。
14.怪僻孤独,不合群。
儿童自闭症的原因
一、儿童自闭症的原因
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国外不少研究认为,儿童孤独症的发病与遗传、家庭特征、社会心理、生理解剖、生物化学等因素可能有关。
1.遗传遗传因素
遗传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遗传学因素研究发现,单卵孪生子的同病率高于双卵孪生子。孤独症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2%,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0%。患儿家中有孤独症患者的较一般家庭中多,孤独症同胞及双亲的存在类似的认知功能缺陷和特定的人格特征,这些都表明孤独症的发病存在遗传学基础。
2.围产期因素
围产期各种并发症,如产伤、宫内窒息等较正常对照组多。
3.免疫系统异常
发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4.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
与多种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有关。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的单胺系统,如5-羟色胺(5-HT)和儿茶酚胺发育不成熟,松果体-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导致5-HT、内啡肽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减少。
二、宝宝自闭症的表现
宝宝在四岁之前是性格的成长期,四岁之后性格一般就是定下的了,所以四岁之前,父母们应该要好好培养孩子的性格。由于环境的因素,父母和周边人所带来的影响,宝宝们可能会有一些特别的现象,性格并不开朗,而是内向甚至是自闭,父母们就要引起重视了,因为这关于孩子的一生。
宝宝的性格是在四岁之前养成的,所以要是及早发现宝宝的异常,及早治疗,那样还有恢复常人的可能,宝宝自闭的表现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了解宝宝自闭症的表现。
1.语言障碍
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因为家长急于让孩子说话,所以就会一下子给孩子灌输很多的知识,这样对于孩子的脑部有着很大的冲击。语言障碍是自闭症的一种,很多孩子不愿因张口说话,时间长了以后在交流上面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如果孩子在2-3岁的时候语言交流有障碍的话,要及时的询问医生。
2.社会交往障碍
患者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患者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宝宝不讲话是自闭症吗 宝宝不爱说话是自闭吗?
宝宝不爱讲话很多父母就在想:“孩子是不是有自闭症呀”?那么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自闭症。自闭症,被归类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病症一般包括不完整的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以及智能障碍。可以通过后天特殊教育辅导,对自闭症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帮助其以后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但是不一定不爱讲话的宝宝就是患有自闭症,他也有可能是在和你“顽皮”哦!
孕期感染流感子女易患自闭症
孕期感染流感子女易得自闭症
丹麦研究人员报告说,孕妇患流感或发烧一周以上,可能会提高其子女患自闭症的风险。
在分析了1997年至2003年出生的丹麦宝宝及其母亲的数据后,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孕妇患流行性感冒,其子女在3岁前被诊断出患自闭症的风险增加一倍;如果孕妇发烧持续一周以上,其子女在3岁前被诊断出患自闭症的风险提高两倍。
报告还显示,孕妇在孕期患普通感冒、尿道或生殖器官感染,并不会提高子女患自闭症的风险。
但如果孕妇服用过抗生素,其子女患自闭症的风险也会稍有提高。
研究人员表示,上述结果的可能解释是,病毒、病菌会刺激母体的免疫系统,这可能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
不过他们也指出,这项研究不应该引起丝毫担忧,因为有99%的患流感孕妇不会生下自闭症宝宝。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症状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等。
引起儿童自闭症的原因
1.遗传因素
· 遗传致病
通过对孪生子患病情况的研究,科学家们得出了自闭症有遗传因素作用的结论。人体中的部分染色体异常是自闭症的致病因素。类似7q、22q13和Xp等染色体和7、XYY、XY嵌合体这样的性染色体出现异常都会造成自闭症。
双生子研究显示,孤独症在单卵双生子中的共患病率高达61%~90%,而异卵双生子则未见明显的共患病情况。在兄弟姊妹之间的再患病率,估计在4.5%左右。这些现象提示孤独症存在遗传倾向性。最容易导致罹患自闭症的染色体疾病主要有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结节性硬化、15q双倍体及苯丙酮尿症。
· 候选基因
最近科学家报出了一些容易诱发自闭症的候选基因,比如Clock、Prkcb1、Cntn4、Cntcap2、immunegene、Stk39、Maoa、Csmd3、Drd1、neurexinl、Slc25a12、Jardic、Pax6。而且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在中国的汉族自闭症病患里,其Nrp2的候选基因具有多态性遗传问题。
2.感染与免疫因素
如果孕妇受到了感染的话,宝宝得自闭症的概率很大。如果孕妇在妊娠期间感染了诸如风疹、巨细胞病毒、水痘、疱疹和梅毒等疾病,宝宝有很大可能会患上自闭症。病毒侵袭后产生的抗体会和母体的营养物质一同从胎盘到达宝宝体内,对神经系统的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3.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如果孕妇在妊娠期间服用过抗癫痫药物、精神反复受到刺激,或有酗酒史的话,也会增加宝宝患孤独症的可能。科学家曾经对此进行过动物实验,他们根据给怀孕的母鼠注射了一次高剂量的丙戊酸钠,待其生产后对后代进行观测。结果发现,幼鼠出现了类自闭症的行为。科学家还对怀孕的大鼠不停地进行冷冻,待其生产后检测其后代,发现它们患有自闭症的概率大大增加,并表现出了自闭症的行为特征。
自闭症患者的日常护理措施有哪些
自闭症患者的护理措施一:心理护理
心理学家指出,集体活动对指导和训练自闭症儿童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帮助儿童走出孤独具有特殊作用,这一点对于发展独生子女的社会性来说非常重要。在与自闭症患者一起活动的时候,父母除了充当活动的配角之外,还要参与其中,还要做好监督的工作,要注意玩具是否适合自己孩子的年龄,选择的环境尽量开阔,避免自己的宝宝和他人发生碰撞。
自闭症患者的护理措施二:培养孩子的兴趣
对于改善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尽量帮他找到他感兴趣的事物活动,多用其他的活动或玩具来吸引他的注意力,不要让他无所事事,以免他觉得太无聊,一直重复同样动作。另外,让这些重复的动作加以意义化,也是改善刻板化行为的方法之一,例如:如果自闭症患者喜欢转东西,你可以教他玩陀螺,如果孩子喜欢摇晃身体,你可以放音乐,让他用不同的方式随着音乐摇摆身体。
自闭症患者的护理措施三:建立亲子依恋和情感联系
家长应让自闭症患者多与外界环境接触,多参加各种锻炼,让孩子与同龄儿童一起玩耍、交往和学习,使其个性和社会适应性健康发展,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自闭症而殃及孩子终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自闭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妥善施治,并进行有关诱导训练。
自闭症患者的护理措施四:多余孩子沟通
自闭症孩子如果伴随沟通方面的障碍,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时,容易以哭闹的方式或是自我伤害的方式表达,因此平时应多观察自闭症患者喜欢的事物藉以转移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要协助他用任何方式表达,找出哭闹的原因,了解他的情绪。
自闭症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1、自闭症与基因相关有关
首先,自闭症的多发与遗传基因有关,临床研究对患有自闭症的双胞胎的共病率显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遗传度从37%到90%不等。其中有15%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应该与已知的基因突变有关系。
2、自闭症与心理因素有关
虽然说先天遗传基因在自闭症的发病因素中占据了多大成分,但是其孩子早期发育的过程中,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有时也可造成自闭症。在我所知的一些自闭症案例,很多家长下班回家后不原因管孩子,只顾着自己上网玩游戏,所以说在自闭症发病过程中,孰因孰果?
3、自闭症与环境风险因素有关
据有关自闭症与基因相互联系的研究数据表明,父亲年龄越大,那么他的孩子患有自闭症机率也就越大。一些化学元素可导致学习障碍和发育障碍。此外,饮食因素也是自闭症因素研究的领域之一,包含研究维生素、叶酸对自闭症的影响。有关传染病,疫苗,压力等因素与自闭症关系的研究也在进行。
4、自闭症与大脑结构异常有关
大脑周长6-14个月时到2岁左右不断变大的孩子,最终患有自闭症的可能性更大,这种异常现象可能是过多的大脑神经元,以及不正常的神经元链接所致,所以自闭症是“早期大脑异常生长所导致的”。自闭症对大脑的影响不局限于单一的部分多个脑区均可受累,比如颞叶、额叶、小脑扁桃体。机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证明,自闭症患者在解决问题,视觉,推理方面所利用的大脑位置不同于常人。
小儿自闭症的病理分析
1、脑伤:包括在生产过
程汇总早产、难产、新生儿脑伤及脑膜炎等多种疾病造成的脑部伤害,这些都有可能增加自闭症的发病率。
2、怀孕期间病毒感染:孩子和妈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妈妈在怀孕期间如果受到一些病毒的感染,也会影响到腹中的宝宝,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伤而导致自闭症。
3、遗传因素:在对所有自闭症患儿的调查中,有20%的自闭症患儿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它的价值可以找到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和自闭症类似的疾病。
4、其他:孩子头部受到重创或者受一些有害物质辐射都有可能造成脑细胞功能失调和障碍,这些会影响脑神经的讯息传递功能,造成儿童自闭症。
如何预防宝宝自闭
和患自闭症的孩子语言交流很困难,常常答非所问、自言自语。但邹小兵指出,其实判断自闭症,看眼睛比听他说话更重要。
孩子若患自闭症,和人很少有目光交流,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这种兴趣通常很奇怪,比如出门前后,一定要做一套完整的仪式,否则就大吵大闹。想要东西,却不会望着家长的眼睛说出来,而是像对待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达到目的即可。
虽然自闭症令不少家庭受折磨,但遗憾的是,目前尚不清楚自闭症的成因。经过多年的研究后,专家们总结出了几条预防的心得,虽不能完全保证宝宝不得自闭症,但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不仅对自闭症,其他和胎儿发育有关的疾病,也可按这些方法来预防。
首先父母双方生孩子的年龄,尽量不要超过30岁,尤其是父亲的年龄,在自闭症研究中发现,得自闭症的孩子父亲通常生孩子的年龄都较大。
其次是避免孕期感冒,增加服药的机会。药物对胎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准妈妈们要尽量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最后一点是保持心情舒畅,胎儿从4个月大的时候,就能体会妈妈的情绪,过多的焦虑、压力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胎儿神经发育。
儿童自闭症如何尽早发现
自闭症患儿与正常宝宝比较,通常存在明显差异。下面列出的情景描述了正常宝宝和患有自闭症的宝宝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妈咪可据此推断宝宝是否具有自闭症倾向。一旦发现宝宝表现异常,一定要及早就医,并尽快实施早期干预。
社会性及人际关系障碍
描述1
正常宝宝:不到半岁的宝宝就会注视他人的脸,对他人的逗弄与亲近表现出期待与高兴的情绪。大约半岁左右,宝宝开始认生,表现为不愿意与妈咪或者亲近的监护人分离,如果有陌生人靠近,会哭闹或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
自闭症宝宝:宝宝不会注视妈妈的脸,也不会对人微笑;妈妈给宝宝喂奶时,不将身体贴近妈妈;妈妈伸手抱宝宝时,不会做出迎接的姿势,眼睛也不正视搂抱他的人,对他人的逗弄与亲近没有反应,对父母没有正常宝宝的那种依恋行为,父母来了或走了,都显得无所谓。很少哭,从不粘人,通常比正常的宝宝显得“乖”很多。
描述2
正常宝宝:周岁之后,宝宝总是像个小影子似的跟着父母或其他亲近的监护人,模仿他们的动作,并以眼神、动作、简单的词句主动与人交流。一旦遇到困难或者感觉身体不舒服、情绪不好等都会寻求成人的安慰。
自闭症宝宝:宝宝对父母没有依恋的感觉,与陌生人相处也没有畏缩的感觉,更不懂得与人主动交流,遇到困难或者感觉身体不舒服通常也会显得无动于衷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