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对人体危害盘点
塑化剂对人体危害盘点
塑化剂(Plasticizers),或称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等特性的添加剂。它不仅使用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也会添加在一部分混凝土、墙版泥灰、水泥与石膏等材料中。塑化剂种类很多,目前,对塑化剂的调查已扩大至包括DEHP、DINP、DBP、DIDP等在内的全部塑化剂种类。
DID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
毒性:DIDP是一种增塑剂,主要作用是增加塑料的弹性与柔韧性。按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条例规定,它是可以用于食品包装,但是不能用于含油脂的食品的包装,还有3个月内的婴儿也不能接触。参照欧盟关于DIDP的安全使用规定,它在包装过程中的浓度不能超过0.1%,一旦超过,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主要对男性的生育能力有影响,比如精子的减少和其质量的降低,甚至会引发睾丸癌,对女性的危害则会可能诱发乳腺癌,对以后孕育的男婴的生殖器发育也有影响的。
DEHP(邻苯二甲酸二酯)
毒性:塑化剂DEHP作用类似人工荷尔蒙,体内长期累积高剂量,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目前虽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
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毒性:DINP对动物的急性毒性比DEHP低,DINP几乎不會影响实验动物的生殖或发育,但在大鼠和小鼠长期饲养的研究中,发現DINP对肝脏和其他器官具有毒性,可能增加肝细胞腺瘤的发生率。
DBP(邻本二甲酸二丁酯)
毒性:它是一种无色或者呈淡黄色的化学液体,可以增加产品的柔软性。不过专家认为,它对人体生殖系统造成的危害比DEHP要大,包括女童性早熟、男童生殖器畸形、男性有女性化倾向等。
家里放一物癌症几率翻倍
第一、塑化剂
塑化剂属于塑料的软化剂,同时也是食品添加剂。它的分子机构与于荷尔蒙很相似,会导致气管、肾脏的癌变。
第二、苯和多环芳香烃类
科学发现多环芳香烃是现代最主要的致癌物质,多环芳香烃的性质是通过呼吸和食物进入人,保护癌症细胞,使癌症细胞得以发展壮大。
第三、甲醛
几乎所有的科普知识里都讲到了甲醛的危害,甲醛会导致血液疾病,容易患上白血病。同时甲醛容易导致胎儿畸形。
第四、氡气
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氡气是一种放射性气体,其本身不参与人体的代谢,但是它的半衰期短,衰竭是释放的射线会致癌。
第五、黄曲霉素
之前有新闻报道过国内某个知名品牌的牛奶含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的危害很大,对肝脏来说是杀手,黄曲霉素的致癌率极高。
如何减少塑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塑化剂种类繁多,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包括邻苯二甲酸二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甲苯基丁酯(B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等,但这类塑化剂具有毒性,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经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塑化剂的毒性主要体现在遗传毒性、胚胎发育毒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等方面。此外,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还和成年男性肺功能衰退、肥胖症、糖尿病以及甲状腺功能衰退等疾病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空气、土壤和水中都有塑化剂的存在。但研究表明,微量塑化剂对人体健康并没有明显影响。有动物实验发现,猴子体内的微量塑化剂在24小时至48小时内便可通过新陈代谢排出体外。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塑化剂DEHP规定的每日耐受摄入量为每公斤0.025毫克。也就意味着,体重60公斤的人,如果终生每天摄入塑化剂1.5毫克至8.5毫克,才可能导致明显的健康损害。
塑化剂虽然无所不在,但对一般消费者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一些有效措施来降低塑化剂的危害。首先,避免使用塑料材质的食物容器,改以不锈钢、玻璃及陶瓷等食物容器。如果一定要使用塑料材质的食物容器,则应选择经过检测,在加热过程中几乎没有塑化剂溶出,被标注为“可微波加热”的塑料制品。其次,避免食物与塑料容器的长时间接触或浸泡,减少塑化剂的溶出。再次,保存食物用的保鲜膜、保鲜袋,宜选择不添加塑化剂的PE、PVDC材质,并避免高温加热。另外,必需加热有保鲜膜或保鲜袋的食物时,应在保鲜膜(保鲜袋)上戳数个小洞,让气体可以释出。还有,塑化剂在水中溶解度小,在油脂中溶出量较大,所以应尽量避免油脂类食物与塑料制品接触,以避免塑化剂的溶出。
塑化剂有什么危害
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DEHP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幼儿长期食用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
二、目前虽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
三、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四、长期使用含有塑化剂的饮料对人体的危害
1.塑化剂食用者成人一周内只要饮用一到三瓶其饮料致癌率为一般人的5-6倍
2.儿童则一周内饮用一到二瓶饮料男性雌性化为一般儿童的7-8倍
3.女童乳癌率为一般儿童的7-8倍
4.塑化剂危害人体消化系统
5.长期大量摄入塑化剂会致癌
6.塑化剂DEHP致女性性早熟
7.塑化剂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
8.塑化剂会使性别错乱生殖器变短
9.塑化剂DEHP可穿透羊水毒害婴儿
塑料玩具对宝宝有什么危害
第一、塑料玩具有毒吗
劣质的塑料玩具是有毒性的。国《健康报》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分别发表了“谨防塑料玩具中毒”及“改进吹塑玩具生产工艺”等文章,提出要教育儿童正确使用塑料玩具,并呼吁有关工厂改革生产工艺,有毒元素不得超过规定量。
劣质塑料玩具里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美国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接触邻苯二甲酸酯会造成生殖器畸形。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和饮食进入体内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具有致癌、生殖毒性以及致诱变。它可用作塑料玩具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主要用于聚氯乙烯材料中,可以使聚氯乙烯材料由硬塑胶变成有弹性的软塑胶,起到增塑剂的作用,被普遍应用于医用血袋及胶管、玩具、食品接触材料等多种产品中。
第二、玩具进热水“烫出”塑化剂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黄兆阁告诉记者,塑化剂又称增塑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它的柔韧性变强。欧美研究机构发现,塑化剂可能干扰破坏儿童原有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及功能,使男性雌性化或令女童增加性早熟风险。塑化剂遇上热水等会加速分子运动,迅速挥发出来。若儿童洗澡时将这类玩具放进口中,更会直接摄入塑化剂。
第三、对宝宝有毒物品:塑料玩具
劣质塑料玩具里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美国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接触邻苯二甲酸酯会造成生殖器畸形。
替代方案:尽量给宝宝选用一些木质玩具。
青团可以带着保鲜膜加热吗
看保鲜膜的制作材料决定。
市面上的保鲜膜有分食品级用和普通用,其制作材料有PE、PVDC、PVC三种类型,其中PVC保鲜膜的塑化剂含量高,塑化剂不溶于凉水,但在60摄氏度或以上,或是在油脂中它就会析出来,这种保鲜膜不可以加热食用,一般就是用于包裹下水果蔬菜,以延长保鲜时间,如果用来加热青团的话,加热后塑化剂会渗入食物,然后进入人体,可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长期食用还会导致女性性早熟和男性不育。
食品用的保鲜膜是选用符合要求的食品级PE树脂,不会添加塑化剂,PVDC保鲜膜也类似,两者都可以用来加热,但买到的青团包裹的保鲜膜一般无法从外观判断其材质,为了安全起见,在加热食物时,最好是将保鲜膜撕开,单独加热青团为好,避免保鲜膜和青团直接加热接触,出现不良后果。
保鲜膜的使用方法 油脂类食物不宜用保鲜膜
含有油脂高的食物不宜用保鲜膜保存,因为保鲜膜痛油脂接触后,可促使保鲜膜中塑化剂的析出,溶解到食物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特别是含有塑化剂较多的PVC材料的保鲜膜不宜保鲜油脂类食物。
这几类熟食千万别用塑料袋装了 远离塑化剂这么做
用塑料袋包装熟食、点心等直接食用的食物时,最好不要用塑料袋,尤其是有颜色的,因为这种塑料袋不少是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制品重新加工而成,不能直接装食品。
冰箱里的冷藏、冷冻食品应使用保鲜膜,而不要用普通的塑料袋代替。保鲜膜的特殊工艺和原料具备良好的透气和保险性能,普通塑料袋达不到保鲜的目的。
普通塑料袋、食品袋、保鲜膜尽量都不要用作微波炉加热,否则其中的塑化剂在加热过程中很容易挥发出来。要选用标有“微波炉专用”的容器。
指甲油中含有塑化剂,刚涂上指甲油后不要用手拿东西吃,尤其不能拿油条、油饼等食品。因为指甲油是脂溶性的,有毒物质易溶解于含油的食品中。
书籍建议使用相对健康环保的牛皮纸作书皮。塑料书皮虽然漂亮,但可能含塑化剂,长期接触不利于健康。
用塑料杯装热水、开水的时候,有毒的化学物质就很容易溶解到水中。
烫画中含有的塑化剂,会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严重的会导致咳嗽、喉痛、晕眩等。
选用玻璃、铁制、陶瓷等器皿,装盛食用油。
选择食品容器时,以不锈钢、玻璃、陶瓷容器等为主。避免食物与塑料容器长时间接触或是浸泡,以降低塑化剂溶出的机会。
别一味图便宜,购买来历不明(如路边摊、网站)的塑料玩具。特别是当宝宝处于喜欢咬玩具的阶段,更是要对玩具严格把关。孩子玩具总体要求原则是:无味、不掉色、颜色不浑浊。
茶叶中富含茶多酚,多喝茶不仅可以抗氧化,而且可以帮助肝、肾脏排毒,增强塑化剂的排出。
对于小量的塑化剂,人体的内脏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通过代谢系统,自行排出体外。但因为人体需要通过肝脏解毒,所以,如果长期地小量摄取,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膨化剂可能也是性早熟的凶手
1、降低生殖能力。DEHP塑化剂多用于塑料材质,属环境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台湾已将其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添加在食品里。喝一瓶问题饮料,塑化剂含量即超过容许值。
2、增大心血管疾病风险。据研究分析这些塑化剂暴露产生的基因交互作用会造成心脏、肝脏和肾脏毒性,对人类疾病风险最大是心血管疾病。
3、长期大量摄取导致肝癌。塑化剂DEHP即邻苯二甲酸酯,为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据资料显示,塑化剂DEHP将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带来危害,如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长期大量摄取还会导致肝癌。
远离塑化剂少喝浓稠饮料多用瓷质餐具
据了解,除了被曝光产品外,塑化剂还广泛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媒体已相继曝出以下物品中也可能含有塑化剂:食品包装袋、保鲜膜等食品包装;发胶、口红、指甲油、乳液等化妆品;一次性塑料水杯、塑料手套、雨衣、鞋类、皮革类仿制品、浴室窗帘等日用品;以及方便面、浓汤类食品、粉末清洁用品、医疗仪器(注射针筒、血袋和医疗用塑胶软管)、儿童玩具等。
专家表示,按照我们已形成的现代生活方式,完全躲开塑化剂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也没必要过度紧张,因为正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塑化剂并不会伤害人体。
当然,趋利避害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基本准则。专家建议,在做出明确界定之前,除避免购买已被列入“黑名单”的品牌和食物类别,尽量不要吃浓稠状饮料等加工食品。
如果塑料制品上标有PVC,就说明里面含有塑化剂,购买和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选择儿童用品时,过软、过小的塑料制品尽量少买。
带保鲜膜的食物一定不要放入微波炉里加热,尤其是肉类,因为塑化剂一旦接触油脂,就会释放有毒物。同时,平时尽可能少接触可能含有塑化剂的塑料制品。比如,少吃一次性塑料包装的食品,在家里盛装食物时,选择瓷质餐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