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背部推拿手法图解 揉按胃俞和胃助运

小儿背部推拿手法图解 揉按胃俞和胃助运

定位:胃俞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回旋揉动胃俞50-1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主治:揉按胃俞具有和胃助运,消食化积的作用,主治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疳积等病症。

宝宝厌食推拿多久见效 小儿厌食症推拿功效

脾土,胃经,脾俞,胃俞,捏脊等具有健脾胃,促进纳运的作用,其中脾俞,胃俞对调节脾胃功能有较好的效果;平运内八卦,推四横纹课调畅气机,平衡阴阳,以助纳运。加摩腹,揉脐等手法直接作用于脾胃,可增强疗效、。

小儿厌食症推拿注意

偏于脾气虚者应加强补气力量,如补脾土,揉脾俞等,加推三关,揉外劳,关元等温热类穴位以温阳益气。

偏于胃阴虚者,清胃经,揉胃俞宜重宜久,阴虚多热,故揉内劳,清天河水等以滋阴退热。

若气阴两虚,则气阴双补,可二者同用。

宝宝拉肚子小儿推拿 小儿伤食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则:消食导滞,助运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运内八卦,摩腹各300次;清胃经,清大肠经,退六腑各200次,揉龟尾10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能健脾消食;运内八卦能消宿食,降胃逆;摩腹善消宿食;清胃,清大肠及 退六腑能清胃热,消食导致;揉龟尾能理肠止泻。全方共 奏消食导滞,助运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脘腹胀满甚者加揉脾俞,揉胃俞;腹痛甚者加拿肚角;呕吐较频者加推天柱骨;平素体虚者,改清脾胃经为补脾经。

宝宝厌食怎么推拿

宝宝脾运失健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助运,佐以消食和中。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虎口三关,揉外劳宫,摩腹,食窦,揉脐,脾俞,运内八卦。

方解:《诸病源候论》云:“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故补脾经,摩脾俞,推虎口三关,揉外劳宫,以补脾健中;摩腹,食窦,揉脐,运内八卦,以消食和中。

宝宝胃阴不足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养胃育阴,生津润燥。

推拿手法: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运内八卦自坤经对至乾,推膊阳池,摩脾胃,胃俞,膏肓俞。

方解: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推膊阳池,以清肠之热而存胃肠之阴;运内八卦自坤经兑至乾,乃土生金,金生水,而成金水相滋之功,以达养阴清热之治;摩脾俞,肾俞,胃俞,膏肓俞,乃养胃生津之法,具清而不滋,补而不碍脾运之效。

宝宝脾胃气虚型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消食。

推拿手法:补脾经,胃经,推虎口三关,揉板门,中脘,天枢,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分腹阴阳,按揉脾俞,胃俞,膏肓俞,足三里。

方解:健脾益气,有补脾经,按揉脾俞,揉板门,中脘,天枢,运内八卦之治;推虎口三关,推四横纹,分腹阴阳,补胃经,摩胃俞,膏肓俞,按揉足三里之施。

大人腹泻按摩哪里 成人腹泻推拿手法

成人腹泻推拿以健脾和胃,温补脾肾,舒肝健脾为原则。推拿手法如下:

1.患者仰卧位,推拿者坐于患者右侧,用较沉着缓慢的一指禅推法由中脘开始缓慢向下至关元穴推拿。往返5-6遍,配合按揉中脘,天枢,神阙,气海,关元穴,每穴约1分钟。

2.同上体位,在腹部用摩法逆时针方向治疗,时间约10分钟。

3.患者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由背部两侧膀胱经脾俞至大肠俞节段往返推拿5-6遍。

4.同上体位,用按揉法在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长强穴治疗,每穴约1分钟;用擦法在八髎,长强部推拿,以透热为度;最后用指揉法按揉两侧足三里,上巨虚,以酸胀为度。

便秘怎么推拿 成人便秘推拿手法

取穴:中脘,天枢,关元,肺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八髎,长强,足三里

推拿手法:

1.患者采取仰卧位,推拿者以一指禅推法在患者中脘,天枢,关元穴推拿,每穴1-2分钟。

2.顺着肠蠕动的方向掌摩法摩腹,约5分钟。

3.患者采取俯卧位,推拿者用一指禅推法或㨰法沿脊柱两侧从肺俞开始向下,沿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直到八髎穴,往返治疗,时间约为5分钟,并按揉上述穴位及长强,足三里。

小儿补脾胃推拿手法 揉按脾俞

定位: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揉按脾俞50-1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揉脾俞能健脾和胃,助运化,消水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症。

打嗝推拿什么部位 揉胃俞1分钟

定位: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推拿手法:让小儿处于俯卧姿势,推拿者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双侧胃俞穴1分钟。

小儿背部推拿手法图解 揉按肝俞疏肝理气

定位:位于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先以顺时针方向揉按肝俞10-30次,再以逆时针方向揉按10-30次。

功效主治:揉按肝俞具有疏肝理气,通络明目的作用,主治黄疸,胁痛,目赤肿痛,近视,烦躁,惊风等病症。

小儿厌食推拿手法图解 脾失健运型厌食症推拿

主要症状:面色少华,不思纳食,或食物无味,拒进饮食,形体偏瘦,而精神状态无特殊异常,大小便均基本正常,舌苔白或薄腻,质偏淡,脉尚有力。

治则:和脾助运。

推拿手法:

补脾经:用拇指推拇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揉板门:用拇指在大鱼际平面上揉100-300次。

运内八卦:用拇指顺时针方向运手掌内八卦100-300次。

掐推四横纹:用拇指掐退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1指间关节横纹处,各掐5次,左右推100-300次。

按揉脾俞,胃俞:用拇指按揉第11,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脾俞,胃俞穴各50-100次。

相关推荐

秋季小儿腹泻的推拿疗法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是脾胃功能失调或外感时邪所致,临床可分为伤食泻、惊吓泻、风寒泻、湿热泻和脾虚泻,小儿秋季腹泻以脾虚泻最为多见。小儿腹泻除有大便不正常外,还可出现许多兼加证:如发热、呕吐、口渴、流涕、咳嗽、腹痛、厌食、面黄、疲乏无力等。 对于小儿腹泻,中医常采用中药内服、膏药贴脐、饮食疗法及推拿捏积等方法治疗。吃中药需要请大夫根据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辨证施治。贴脐的膏药,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品种,可酌情选用。腹泻小儿的饮食疗法,可选用山药、生薏米、莲子等加在大米中煮粥,要求粥中的米要煮烂,其米汤也可给小儿

中医如何治疗儿童腹泻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健脾利湿止泻。寒湿型温中散寒,健脾化湿;湿热型清热利湿,调气止泻;伤食型消食导滞,健脾助运;脾虚型温阳益气,健脾止泻;脾肾阳虚型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位或仰卧位:补脾土300次,推大肠100次,清小肠100次,运内八卦50次。 (2)患儿仍取仰卧位:摩腹5分钟,脐及天枢100次。 (3)患儿取俯卧位:龟尾100次,推七节骨100次;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 (1)寒湿泄:补脾土300次,补大肠200次,推三关100次,外劳宫100

推拿可以调理小儿脾胃虚吗

可以。 运用有关推拿方法推拿保健穴位,具有健脾和胃,增强食欲,调理气血,增强抗御疾病能力的作用。并能提高小儿身体素质,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可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吐泻,营养不良等病症。小儿推拿健脾胃的主要手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补脾经 定位:拇指的螺纹面。 推拿方法: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推500次。 推四横纹 定位: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关节横纹处。 推拿方法:将孩子四指并拢,家长用拇指指腹从孩子食指推到小指部位,或用拇指指甲分别掐四个指间关节横纹处,推100-200次,掐5-10次

失眠的推拿治则 失眠的推拿手法

取穴:印堂,神庭,攒竹,睛明,太阳,百会,四神聪,风池,安眠穴,迎香,神门,三阴交,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华佗夹脊穴等。 推拿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拿法,法,抹法,㨰法,击法等。

胃痛治疗按摩小方法

胃痛治疗按摩小方法 1.按背腰镇痛法在单掌推背部膀胱经路线的基础上,叠掌,双掌根或双拇指交替按压膈俞至三焦俞一段膀胱经内侧线,注意局部重点取穴。 2.晃拨俞穴行气法单掌根着力,依靠脘关节作手掌晃动动作,带动掌根晃拨,分别刺激肝、脾、胃、三焦俞等穴,手下压力要适度,晃拨频率均匀。 3.提拿捏脊健运法双手拇、食指沿督脉路线自上而下反复提拿(大椎穴至命门穴一段),施术捏脊法自下而上10次。 4.捏拿背腰肌理气法在肩胛内移的基础上,拇、食指捏拿骶棘肌上段(肩胛间区段,轻拿轻放),亦可加用中指作捻转动作。 5.

小儿脾虚推拿手法图解 按脾俞

推拿者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的脾俞50-1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失眠的推拿按摩手法有哪些

失眠的推拿手法主要有以下一些: 取穴:印堂,神庭,攒竹,睛明,太阳,百会,四神聪,风池,安眠穴,迎香,神门,三阴交,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华佗夹脊穴等。 推拿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拿法,法,抹法,㨰法,击法等。 1.患者采取仰卧位,推拿者以一指禅推法或鱼际法,从印堂向上至神庭,往返5-6次,再从印堂沿鼻两侧向下经迎香穴沿颧骨,至两耳前,往返2-3次;治疗时可重点点按印堂,神庭,攒竹,睛明,太阳穴。 2.分抹前额3-5次。 3.患者采取坐位,推拿者以五指拿法从头顶开始,拿到枕骨下部改用三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有哪些

(1)针灸疗法:临床上常选用内关、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等穴。痞满甚者,加刺膻中、章门;情志抑郁者,加刺期门、太冲;上腹痛甚者,加上脘、梁丘;食滞者加解溪;长期消化不良者,加刺下脘、胃俞、脾俞。亦可采用灸法,选用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等穴,使用艾条灸或隔姜灸,均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2)水针:穴选脾俞、胃俞、相应夹脊、中脘、内关、足三里。 方法:选用红花注射液、当归注射液、阿托品0.5MG或普鲁卡因1.0%注射液,注射于上述穴位,每次1~3穴,每穴1~2ML。 (3)推拿疗法:慢性浅表性胃炎推拿治疗可有

慢性鼻炎怎么推拿 宝宝鼻炎辩证加减推拿

症见鼻塞严重,流涕色白而清晰,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质淡红,苔薄白。 推拿方法:在常用推拿手法基础上,加推三关300次,清肺经100次;按曲池穴1分钟;以掌根直推脊柱两侧的肌肉组织,以透热为度;点大椎穴1-3分钟。 症见鼻塞不利,嗅觉失灵,口鼻气热,流涕色黄而稠,发热恶风,有汗口渴,时有咳嗽;舌质红,苔薄黄。 推拿方法:在常用推拿手法基础上,加清肺经200次,清天河水300次;按风府,曲池穴各1分钟,提拿肩井穴部位5-10次,手法刺激应稍轻;热重者,可蘸酒平擦背部1-3分钟。 症见鼻塞,鼻涕黄

小儿咳嗽按摩哪里可以止咳

小孩子有咳嗽症状时,应辩证分型,根绝实际病情进行按摩,具体按摩方法有以下一些: 小儿外感咳嗽按摩 开天门,推坎宫,太阳,耳后高骨,清肺经,运内八卦,掌小横纹各1分钟;膻中,乳旁,乳根,分推膻中,肺俞,分推肺俞各1分钟;按弦走搓摩10遍,拍上背部30次。 按摩方解:开天门,推坎宫,太阳,耳后高骨,能疏散表邪;清肺经,运内八卦,推膻中,乳旁,乳根,肺俞,分推肺俞,掌小横纹,摩胁肋,拍上背部,有助于肺气顺畅,化痰止咳。 外感咳嗽辩证加减 外感风寒表现加推三关,一窝风各1分钟,掐二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