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骨骼发育怎么回事

骨骼发育怎么回事

骨骼的成分很复杂而且非常精细,骨骼不仅要支撑起身体,还要保护住形体。骨骼的责任是很重大的,那么骨骼发育怎么回事呢?

骨组织中有两种主要的化学成分,即有机物和无机物。孩子骨中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成人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比例约为3∶7,孩子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比例约各占一半。

因此,孩子骨骼硬度小、柔韧性大,不易骨折,但容易弯曲变形。家长和家长要注意矫正孩子的某些不良姿势,在体育活动和劳动中应避免其负荷过重,以免发生畸形。

人体内大多数骨是通过软骨成骨的途径完成骨的生长发育过程的。早在胚胎时期先形成软骨的雏形,以后在软骨的中间部分开始骨化。随着年龄增长,骺软骨不断增生并骨化使骨增粗,从而身体不断长高。

脊柱发育的时间最长,一般到青春发育期开始才基本定型。在14岁以前,椎体充满软骨,约15岁椎体之间充满新的骨化点,20~25岁左右全身的骨与骨骺才接合成一个整体,骨化过程完成,骨的生长停止。

在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还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如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以及性腺激素等对骨的生长和成熟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A、D、C对骨的生长和代谢也有密切关系。

骨骼发育不良的因素

1、同床睡→斜颈

坏习惯:小婴儿就是有这个牛本事,即使闭着眼睛也能用嘴找到妈妈要奶吃。过去我们总提倡婴儿和妈妈分床睡,是为了避免大人捂着宝宝了,其实这样还有一个坏处,就是孩子和家长同床睡时孩子会自然地长时间面向妈妈的一边入睡。

可能后果:斜颈

专家点拨:长此以往,这种睡姿会使孩子的头、面部习惯性地向一侧倾斜,形成习惯性或姿势性斜颈(一侧脸大一侧脸小),俗称歪脖子。姿势性斜颈一般都是由于不良睡姿、抱姿哺乳习惯或一些眼科异常影响形成。左右交替哺乳或平卧睡姿,一般情况下可自行缓解。但是如果发现宝宝在出生两周左右出现头面部总倾斜向一侧颈部,则需要警惕宝宝的一侧颈部是否有肿块,一旦有可以感触到的坚硬肿块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这种极有可能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支一招:宝宝能独睡最好,或者妈妈勤换着点方向。

2、牵手走→肘脱臼

坏习惯:宝宝开始学走路了,听说学步车对身体发育不好,还不安全,那就家长亲自弯腰牵着宝宝走吧。可是如果总是牵一侧的手,或者太过用力,也会有问题哦。

可能后果:桡骨小头半脱位

专家点拨:婴幼儿骨骼硬度差、弹性大。尤其两岁以下孩子刚学会走路,家长长时间单侧向上牵领走,孩子重心易发生偏移,这对骨骼发育不利。另外由于孩子肘部桡骨小头的环状韧带薄弱,也易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如果领的途中孩子突然跌倒还可能会脱臼。

支一招:左右手交换、轻轻领着孩子小手。

3、早走路→O型腿

坏习惯:别家宝宝都能自己走路了,咱也抓紧练吧。有些父母把婴儿能够独立行走看成是可喜的开端,在宝宝还没有准备好时就早早地锻炼他站立、行走。

可能后果:O型腿和X型腿

专家点拨:过早地站立与行走会对婴儿的骨骼发育造成一定影响。由于儿童出生时骨骼正处于发育时期,没有完全钙化,包围在骨骼外面的是一圈软骨,孩子一岁以内就学着走,由于站立不稳,就会向内或向外用力,导致两边软骨发育不平衡,时间久了,容易影响腿部骨骼发育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即常见的O型腿和X型腿。

支一招:放松心态,孩子想走时拦都拦不住。

小提示:坐时背部凸小包很正常

宝宝坐下时后背会凸起小鼓包,因为这个来就诊的家长可真不少,以为脊柱上长了东西,其实,这是正常的椎骨的棘突,较瘦小的孩子更易显现。

一周岁以内的幼儿,刚刚学会坐着,背部肌肉还不发达,所以坐起时很容易出现含胸、驼背,弯腰时后背会有一节一节的脊椎棘突隆起,这都是骨骼发育的正常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脊柱的发育,这些表现会慢慢消失。

孩子骨骼发育怎么办

第一应给孩子全面的营养补充

儿童应多吃谷类食品,多吃鸡蛋、瘦肉、奶等富含优质蛋白、卵磷脂、赖氨酸的食物,以利大脑发育和身体生长蛋白质的需求,饮食中保证大豆、鱼虾、绿叶菜等含钙食品的供应,以补充钙质。不要让孩子去碰那些反季节的水果,更不要滥用蜂皇浆等食品、油炸食物等容易导致性早熟,最终可导致身高低于遗传身高。

第二适度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健康的秘诀,尽量为孩子提供户外锻炼的机会,最好选择拉跑、跳绳、篮球等纵向运动,并保证运动强度达到有氧运动,因为充分的活动量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使孩子的骨骼和肌肉得到有效拉抻,促进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的协调,均有助于孩子身体长高。

第三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熟睡状态下,每天晚上睡眠中是分泌生长激素的高峰期,因此儿童应在晚上9点前入睡,并且该保证8-10小时的睡眠时间,才更有利于生长激素分泌。要想长高个儿尤其要保证“深睡眠期”的睡眠。

第四是让孩子保持好心情

如果孩子良好的精神状态,就会使生长激素得到有效的释放,从而可能有利于孩子长高。

除了这些方法以外,我们还要注意给孩子补充营养,促进骨骼生长最必须也最基础的元素就是钙元素,所以补充充足的钙物质是最重要的,含有钙元素的食物有很多,比如牛奶、大豆、豆制品、虾皮、鱼肉、虾肉、动物骨头、海带等等。

骨骼发育迟缓怎么办

血中钙磷比为l:l。钙的来源以奶制品主,如:牛奶或乳制品、乳酪,其他如豆类食品、篙苣等绿叶蔬菜。维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如:鱼肉、奶油、蛋、肝,和牛奶等也有利骨质保健。另外摄取充足的维生素C也有利合成胶原质,此也是骨骼的主要基质成分。

头除了钙结晶的组成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成份,是具生命力的组织,会一直游离分解并且重建。科学上的证明显示,骨骼强健不仅单靠钙的补充,还必须包括维生素B6、C、D、叶酸、镁、锰、硼、锌、钢、矽等。目前民众普遍常吃的西式饮食含高糖及加工食物,很容易造成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不足。

因此在饮食上,除了注意钙质的补充之外,再加上微量营养素,对于骨骼发展与强化上具有加成的作用。另外,有些人平日只重视提高药膳食补,服用许多钙片,但却未注重运动,结果并未吸收钙剂,也未能达到改善骨骼的预期效果。运动可以增加骨骼细胞的活力,所以运动这个环节不可忽视。

当人体从事合适运动时,身体的受力会传到骨骼上,使骨骼细胞受到适量刺激,并活化功能,利用建造骨骼的素材,积极建构合适骨骼,同时依受力的情形,去除不需要的骨小梁,使骨骼重新塑造成更完美的结构,得到更好的骨品质。

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一般人长到17、18岁的时候,骨骼的生长便会变得缓慢,虽然自然长高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靠外力还是能够达到再长高的目的的。那么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是怎样的呢?

与身高相关的骨骼有头颅骨、脊柱骨和下肢的长骨三部分。

1、颅骨的发育

颅骨随着脑的发育而增长。颅骨发育优劣可用头围的大小、颅缝和囟门闭合的迟早等标准来衡量。

囟门在出生时过小或过早闭合,预示着宝宝的脑发育有问题;囟门过大、闭合延迟也可能是病理情况,都应请教儿科医生,做进一步检查。

2、脊柱的发育

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长快于四肢。宝宝的动作发育应与脊柱的发育相适应,即宝宝2-3个月大时会抬头,6-7个月大时能独坐,8-9个月大时会爬,10-11个月大时能站立,12-16个月大时能走路。若没到相应的月龄,宝宝不宜过早地学坐、学站,以免引起脊柱的过度屈曲,这也将影响其身高。

3、长骨的发育

肢体长骨结构分骨干、骨骺和干骺端三个部分。在宝宝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骨的生长在长骨两端骨骺的骨化中心和软骨板内不断进行,从而使骨的长度逐渐增长,身高也随之增长。

怎么使骨骼发育

1.选择母乳喂养

母乳中的钙质吸收起来非常方便,所以吃母乳长大的孩子骨头成长大多比较良好。而且骨头发育好的宝宝长得也漂亮。母乳喂养6—9个月以上的婴儿,身体会更强壮。

2.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宝宝在成长的时候,则是需要多种营养物质的,如VA、VC、VD以及矿物质铁、钙、磷。因此,可以让宝宝多吃黄豆、鱼类以及牛奶等食物。

3.坐姿、站姿良好

宝宝还在发育时期时,骨骼还没有定型,有些不良姿势可能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家长应注意对宝宝的不良姿势进行纠正,给宝宝选取适合桌椅和小床。

4.多运动

只有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才可以使骨骼生长良好。家长可以让孩子适量做些运动,以此来来促进新陈代谢,让身体获取更多营养。

骨骼发育不良怎么办

骨骼发育不良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作为家长朋友应该说有责任有效的预防骨骼发育不良发育不良的发生,因此合理的安排饮食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人的长高过程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婴幼儿时期,另一个是青春期,这个时期促进长高营养是基础。要给孩子多吃些富含各类营养的食物,如豆类制品、蛋、鱼虾、奶类、瘦肉等动物性食物,富含维生素C和A以及钙等无机盐的蔬菜、水果等,尤其是钙,给幼儿和学龄儿童添加适量的钙质和鱼肝油,这对长个子是很有益处的。

健美专家常说“孩子睡得好,长得高”。科学家们发现,生长激素出现分泌高峰是在孩子睡眠时——在晚十点以后,而且持续较长时间。希望孩子长个子,一定要在晚上十点以前就寝。充足的睡眠是促进宝宝长高的重要途径。

骨骼发育的过程

关于脊柱骨的骨骼发育,对于刚出生的孩子来说是最关健的,它决定着孩子的坐、站、走等基础行为。它的发育速度在这个时期要快于四肢的发育速度,它的发育过程伴随着孩子的动作的变化。

如:2~3个月孩子会抬头,6~7个月孩子能独坐,8~9个月孩子会爬,10~11个月孩子能站立,12~16个月孩子能走路。这都是体现了骨骼发育的程度。所以这个时期,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行为动作,以免不良的行为动作影响孩子骨骼的正常发育,如骨骼体型上的畸形等等。

关于肢体长骨的发育在人体身高上的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的长短会直接影响到我们身高上的高矮。肢体长骨结构又可以分为:骨干、骨骺、干骺端。骨干和干骺端中间是骨骺板(软骨板)。骨骺由软骨组成,其中心部分最先骨化,称骨化中心。

人体生长到了17-18岁,即青春期即将结束,肢体长骨生长就会放缓,直至停止,就意味着身高的自然长高的时期益结束,骨骼就此定型了,你的自然身高多少就是多少,自然变化的可能性已很小了。

骨骼发育指标是什么

宝宝骨骼发育的好坏不仅和宝宝身高相关,宝宝骨骼发育的好坏还时刻影响宝宝以后的容貌和身高,虽然说容貌和身高有遗传的成分,但是和宝宝骨骼发育的完善程度也有紧密的关系哦!那么如何促进宝宝骨骼发育呢?

对了,麦宝专家建议您,促进宝宝骨骼发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纵向的刺激,再加上扭转运动的练习这种锻炼最好是隔一天就做一次,不要频繁的练习哦,小心损害宝宝的骨骼呢!饮食也是促进宝宝骨骼发育的有效办法哦!补充蛋白质很重要。因为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人体生长发育越快,而鱼、虾、瘦肉、禽蛋、花生、豆制品中都富含优质蛋白质,平时应注意多补充。

亲要注意宝宝站立的时间不宜过久,毕竟这个时候的宝宝还不建议学走的太早了不利于宝宝腿部的发育,现阶段最好是练爬行。

宝宝爬行可以锻炼胸腹、腹背和四肢的肌肉,增进肌力,促进骨骼生长。有助于宝宝大脑发育,启迪和开发宝宝智力潜能,调控大脑对眼、手及部的神经协调动作。你应该鼓励宝宝多爬。据调查会爬的宝宝动作举止均灵敏、协调、活力强。

所以平常的时候家长们要多带孩子来去进行锻炼运动,这样是有助于孩子骨骼发育的,同时也要多给孩子补充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特别是有助于孩子骨骼发育的食物,同时平常的时候大家还是不要过于的担心,只需要正常一点就可以了。

骨骼发育关键时期

1、头颅骨发育:根据头围大小、前、后囟及骨缝闭合情况,来衡量颅骨的发育。

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前囟对边中点连线的长度在出生时约1.5—2cm,6个月变小,1—1.5岁时闭合。

后囟: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很小或已闭合,至迟于生后6—8周闭合。

颅骨缝:出生时尚分离,约于3—4个月时闭合。

囟门和骨缝的闭合反应颅骨骨化过程。

前囟检查在儿科临床很重要,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克汀病;前囟饱满常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极度消瘦小儿。

2、脊柱的发育:

脊柱的增长反映脊椎骨的发育,出生后第一年脊柱增长较下肢快,1岁以后则落后于下肢的增长。

3个月会抬头,脊柱形成第一个弯曲(颈前凸);6个月会坐,脊柱形成第二个弯曲(胸后凸);1岁会走,脊柱形成第三个弯曲(腰前凸)。至6—7岁时韧带发育后,这些弯曲才固定。坐、立、行姿势不正及骨骼病变可引起脊柱发育异常或造成畸形。

骨化中心的发育:一般摄左手X线片了解腕部骨化中心情况以了解骨骼发育情况:正常婴儿在出生4—6个月出现2 个骨化中心(头骨及钩骨),3岁时出现4个骨化中心(三角骨、下桡骨骺);6岁时7个(月骨、大、小多角骨);8岁时9个(舟骨,下尺骨骺);10岁时出齐10个(豆状骨)。所以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其岁数加1。

相关推荐

宝宝骨骼发育健康的秘诀

第一名:芝麻酱 没错,芝麻酱是非常好的补钙食品,含钙量不逊色于奶酪。芝麻本身有硬壳,草酸含量高,营养素的消化率也低。但经过磨制成芝麻酱,消化率大大改善。 吃1大勺芝麻酱,大概相当于25克的量,其中所含的钙可达200毫克左右,实在不可小看。 在这我们向宝妈们推荐黑芝麻酱。黑芝麻做成的芝麻酱营养价值更高,包含了黑芝麻当中的全套营养和抗氧化保健成分,给宝宝的生长发育大有益处。 适合年龄:1岁以上。 第二名:牛奶 每100克普通牛奶的钙含量在102~107毫之间。1~3岁的宝宝每天饮奶量在400~500ml,每天

这些事影响宝宝骨骼发育

新生儿骨骼数量比成年人206块还多,大约有300个骨骼和软骨的混合物,那些软骨最终会经过骨化的过程形成骨骼,等到成年时减少到206块,婴儿骨骼发育常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营养不良、缺钙、缺维生素、先天性疾病引起等,这些都会阻碍人体骨骼正常发育,所以父母要尽量避免日常生活中影响宝宝骨骼发育的事情发生。 影响宝宝骨骼发育的事儿 一、抱姿不正确 大人对宝宝爱不释手,长期抱着宝宝,再加上抱姿不正确,宝宝浑身不舒服就会哇哇大哭,对宝宝骨骼发育危害很大哦。因为婴儿时期骨骼发育还未定型成熟,如果宝宝的脊柱长期弯曲,发

骨骼发育决定宝宝身高

身高是反映儿童骨骼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宝宝的高矮是由骨骼发育优劣决定的,与身高相关的骨骼有头颅骨、脊柱骨和下肢的长骨三部分。各部分的增长速度是不一致的,生后第一年头部生长最快,脊柱次之;而到了青春期时则下肢增长最快。 颅骨的发育 颅骨随着脑的发育而增长。 颅骨发育优劣可用头围的大小、颅缝和囟门闭合的迟早等标准来衡量。 医学提示:囟门在出生时过小或过早闭合,预示着宝宝的脑发育有问题;囟门过大、闭合延迟也可能是病理情况,都应请教儿科医生,做进一步检查。 脊柱的发育 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长快于四肢。宝

婴幼儿骨骼发育过程

1、骨的化学成分骨组织中有两种主要的化学成分,即有机物和无机物。孩子骨中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成人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比例约为3∶7,孩子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比例约各占一半。因此,孩子骨骼硬度小、柔韧性大,不易骨折,但容易弯曲变形。家长和家长要注意矫正孩子的某些不良姿势,在体育活动和劳动中应避免其负荷过重,以免发生畸形。 2、骨髓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它存在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胎儿和儿童时期全是红骨髓,6岁以后躯体骨髓内逐渐有脂肪产生,至成年时除短骨、扁骨和长骨两端的骨松质内的红骨髓终身

如何促进少年骨骼发育

莫错过生长快速期 青少年身高长高的高峰在11~15岁左右,90%以上女孩在11至13岁左右长得最快,男孩一般在13至15岁左右身体长的最快。为了让孩子长得高一些,家长尤其应注意孩子在生长快速期的营养、运动等问题。 注重营养补充 营养是青少年生长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增高要注意营养搭配。青少年体内缺钙、维生素D不足时,会造成青少年骨矿化不足;维生素A不足易使青少年的骨骼变短变厚;维生素C缺乏会使骨细胞间质形成缺陷而变脆,影响青少年骨骼的生长。日常饮食中,营养应全面均衡,避免孩子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影响青少年的

骨骼发育决定宝宝身高

身高是反映儿童骨骼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宝宝的高矮是由骨骼发育优劣决定的,与身高相关的骨骼有头颅骨、脊柱骨和下肢的长骨三部分。各部分的增长速度是不一致的,生后第一年头部生长最快,脊柱次之;而到了青春期时则下肢增长最快。 颅骨的发育 颅骨随着脑的发育而增长。颅骨发育优劣可用头围的大小、颅缝和囟门闭合的迟早等标准来衡量。 医学提示:囟门在出生时过小或过早闭合,预示着宝宝的脑发育有问题;囟门过大、闭合延迟也可能是病理情况,都应请教儿科医生,做进一步检查。 脊柱的发育 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长快于四肢。宝宝

怎么促进男孩骨骼发育

四肢和躯干相比,相对地较短。随着年龄的增长,四肢长骨增长速度远较躯干增长迅速。四肢短于正常的,常见于呆小病、软骨营养障碍等,新生儿及小婴儿的小腿有些向外弯曲,是一种生理现象,至6~12个月时逐渐改变接近于正常。2~7岁小儿有轻度膝内、外翻,尚若正常情况,如果不是患有佝偻病,膝内、外翻可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纠正。小儿关节附近的韧带较松驰,关节容易脱臼,故不易过度牵引和复位,如果发生脱臼,较易复位,不需特殊处理。小儿的骨盆容量小,男女间形状上无明显差别。 促进宝宝骨骼发育的食物 学龄前的幼儿适当摄取钙质,对于促进

骨骼发育高峰是什么

科学证明,人在25岁之前都有可能长高,在25岁以后不要在通过什么药物能让自己长高了。营养是身体生长的首要因素,每天都要保证蛋白质和钙的摄入量,如鱼、虾、豆制品中都有优质的蛋白质,牛奶、海带、等是含钙、磷丰富的食物。 另外记得多晒太阳,钙质才容易吸收。尽量少吃零食,如碳酸类的饮料,会使体内钙磷失调,尤其是青少年,千万要少喝。早餐一定要吃,早上多喝牛奶。 充足睡眠。科学证明,人的身体长高时间为每天晚上10点-2点之间,如果错过了这段时间,就不容易长高。 适量运动。足球、篮球这些有跳起动作的运动非常有助长高,青

如何促进少年骨骼发育

莫错过生长快速期 青少年身高长高的高峰在11~15岁左右,90%以上女孩在11至13岁左右长得最快,男孩一般在13至15岁左右身体长的最快。为了让孩子长得高一些,家长尤其应注意孩子在生长快速期的营养、运动等问题。 骨骼成长少不了运动 青少年的生长少不了适量的运动。运动本身就能促进青少年生长激素的分泌。青少年的多做运动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青少年生长激素的分泌,加快骨组织生长,益于青少年的骨骼快速成长。

骨骼发育异常怎么回事

人的长高过程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婴幼儿时期,另一个是青春期,这个时期促进长高营养是基础。要给孩子多吃些富含各类营养的食物,如豆类制品、蛋、鱼虾、奶类、瘦肉等动物性食物,富含维生素C和A以及钙等无机盐的蔬菜、水果等,尤其是钙,给幼儿和学龄儿童添加适量的钙质和鱼肝油,这对长个子是很有益处的。 责任有效的预防骨骼发育不良发育不良的发生,因此合理的安排饮食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1、不要错过生长快速期:大多数中国汉族儿童的身高突增高峰为女童12岁左右、男童14岁左右;90%以上女童身高增长最快的年龄在11—13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