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分型
第一型是寒湿阻络型,它发病的病因多为受寒冷或者淋雨。有这个病因以后引起腰痛。由于寒湿阻络以后,导致经脉的运行不通,所以下肢出现麻木疼痛。中医来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是腰腿痛,表现主要为腰痛或腿痛的情况。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症状表现,由于是受寒受冷引起的, 在天气变化的情况下,可能症状会加重,患者多喜欢热,不喜欢冷。从舌苔来讲,舌苔有点白腻苔,脉搏多见于弦脉情况。当然寒湿按照辨证,寒有时会有怕冷这些情况,这是中医的第一个辨证分型。
第二个是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都有一个外伤史 ,用力不当,或者撞了一下,导致了腰腿痛,腰不能动,下肢不能动,这种情况下,他的脉象也是多见于弦脉,弦是主痛主经,舌苔一般来说,急性发作舌苔可能多见或者薄白苔这种情况,那么我们把舌头翘起来,舌下静脉往往比较青紫,有瘀血这个情况。这个是第二种的。
第三种是肝肾亏损(肝肾亏损型),多见于老年人比较多一点,他有个慢性腰痛史,以前也痛,年纪也比较大,那么椎间盘有退化,甚至有些病人他的椎体有压缩变形,或者说有骨质疏松这种情况,这类的病人都属于肝肾亏损,腰是酸痛无力这些,肾虚的表现一些症状。这个治疗,他的脉象一般比较沉脉,或者沉细脉,他的舌质比较红,有的可能淡,有的胖,也就是说他有气虚和血虚的表现,这个是肝肾亏损的一个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的注意事项
1、不要贪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意事项,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会正常神经水肿和发炎,腰背部肌肉紧张,整个腰部血液循环下降,神经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加强。冷空气的刺激不利于腰部血液流通,刺激神经而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使疼痛加重。所以我们的腰部防寒保暖,并且可以进行腰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缓解疼痛症状。
2、不要使用爆发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意事项,腰椎间盘组织处在两个腰椎之间,承受着腰椎的压力和运动。如果突然承受超负荷爆发力,就容易使椎间盘损伤。因此,我们在进行用力之前,应先活动一下腰部,缓慢用力。比如搬抬重物,先做好准备姿势,不要突然用力。特别是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时候,爆发力容易撕裂本来稳定的腰椎间盘纤维环伤口,加重病情。
3、不要吃刺激性食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意事项,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后对神经的压迫刺激,使神经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加强,对食物中的生冷、烟酒等刺激性一样敏感,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不利,要尽量避免。
4、不要剧烈运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意事项,避免外伤有患腰椎间盘突出者,禁止任何球类运动和单侧运动。剧烈运动同样会使腰椎间盘突出者破裂的纤维环伤口撕裂,加重突出。特别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急性期,神经由于髓核的压迫刺激出现水肿和无菌性炎症,剧烈运动会加剧突出物对神经的摩擦刺激,不利于神经水肿和炎症的消退。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禁止剧烈运动。此外,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
中药的治疗首先是从整体考虑,比如说在临床遇到,患者疼痛很厉害很明显,推拿治疗以后有时疼痛缓解不明显,便可以根据辨证分型不同配合中药治疗,能够及时减轻病人的疼痛。中医在辩证分型时有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这一型,老年人较多,是为虚证,配合推拿治疗可能效果更好。
除了以上的几点优势之外,中医保守疗法相对于西医手术疗法也有一定的优势。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医一般比较多主张手术治疗。大家都知道,手术以后首先会造成患者心理上的紧张,可能存在后遗症、危险等;另外手术以后由于椎体韧带受损,有些手术要将椎板去掉,手术以后会造成创伤,对腰椎的平衡,生物力学的平衡会有影响和改变。所以临床上手术以后复发的病例比较多。相对来说非手术疗法,保守疗法避免创伤。同样采用保守疗法治疗,病人以推拿为主治疗以后,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当然个别病人可能保守一些,无效也有。确认无效,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比较严重,特别是肌肉萎缩进展很快,又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下,病人疼痛很厉害,症状很严重,保守疗法效果不太明显的情况下,就主张手术,但总的来看患者手术的比例并不是很高。既然保守疗法有效,首先还是应该选保守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饮食护理
一、患病期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及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遵医嘱按时到医院复查,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注意的。
二、患者应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只要注意保护,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注意的。
三、建立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避免情志影响,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注意的。
四、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劳动姿势,避免久坐、弯腰、闪挫、受凉,注意腰部保暖,睡硬板床,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注意的。
五、坚持做腰部的各种功能锻炼,订出锻炼计划,要循序渐进避免强行活动,围腰不宜常带,防止肌肉萎缩,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注意的。
六、生活规律,饮食以补肾、补钙壮筋骨为原则,如水果、蔬菜、豆类、奶制品、瘦肉、鱼虾。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西医的诊断病名。中医学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
腰椎间盘突出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
一、椎间盘正常 椎间盘无退变,所有椎间盘组织均在椎间盘内。
二、椎间盘膨出 (bulging)椎间盘纤维环环状均匀性超出椎间隙范围,椎间盘组织没有呈局限性突出。
三、椎间盘突出 (protruded) 椎间盘组织局限性移位超过椎间隙。移位椎间盘组织尚与原椎间盘组织相连,其基底连续部直径大于超出椎间隙的移位椎间盘部分。
四、椎间盘脱出 (extruded) 移位椎间盘组织的直径大于基底连续部,并移向于椎间隙之外。脱出的椎间盘组织块大于破裂的椎间盘间隙,并通过此裂隙位于椎管内。
国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亦有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间软骨盘突出症、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等称谓。虽然上述疾病名称和含义有所不同,当前仍较统一的称谓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
腰椎间盘突出可致根性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不是病名而是一个临床症状,可以产生这种症状的疾病很多,其中就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由于突出的腰椎间盘多是在椎管内刺激脊神经根的,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所直接导致的坐骨神经痛属于根性坐骨神经痛。有个别时候腰椎间盘突出症也会间接地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这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比较复杂,它可以导致臀部肌群的紧张,造成坐骨神经通路上的肌肉组织对坐骨神经的刺激,从而产生干性坐骨神经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会导致坐骨神经痛,同样也不是所有的坐骨神经痛都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关。
腰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主要适用于初次发作,病程短,或症状、体征较轻的大多数患者。治疗方法一般分为:卧床休息、骨盆牵引、推拿手法、针灸疗法、封闭疗法、药物治疗等。中西医结合疗法,特别是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强调积极合理的功能锻炼,以增强脊柱稳定性,减少各种后遗症的发生。
1、刮痧:刮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
2、针灸: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
3、中药:中医讲究治病求本的原则,从病因入手,虽然起效慢,但是疗效显著。
4、拔罐,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5、 卧床休息:卧床休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采用的一种十分简单,但又较为有效的措施,卧床休息是非手术疗法的基础。
6、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一般均建议病人首先使用牵引治疗,牵引主要以机械的力度牵拉椎间隙,而减轻椎间盘的内压,使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稍减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分型
根据中医指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将其分成三个证型。第一个是寒湿或者寒邪阻络型;第二个是气滞血瘀型;第三个是肝肾亏损型。内科的分型可能比较多一些,内科有内科的特点。从推拿方面大致公认的分型为三型:寒湿阻络,气滞血瘀,肝肾亏损。根据这三型病因的不同,治疗的方法、用药、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
第一型是寒湿阻络型,它发病的病因多为受寒冷或者淋雨。有这个病因以后引起腰痛。由于寒湿阻络以后,导致经脉的运行不通,所以下肢出现麻木疼痛。中医来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是腰腿痛,表现主要为腰痛或腿痛的情况。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症状表现,由于是受寒受冷引起的, 在天气变化的情况下,可能症状会加重,患者多喜欢热,不喜欢冷。从舌苔来讲,舌苔有点白腻苔,脉搏多见于弦脉情况。当然寒湿按照辨证,寒有时会有怕冷这些情况,这是中医的第一个辨证分型。
第二个是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都有一个外伤史 ,用力不当,或者撞了一下,导致了腰腿痛,腰不能动,下肢不能动,这种情况下,他的脉象也是多见于弦脉,弦是主痛主经,舌苔一般来说,急性发作舌苔可能多见或者薄白苔这种情况,那么我们把舌头翘起来,舌下静脉往往比较青紫,有瘀血这个情况。这个是第二种的。
第三种是肝肾亏损(肝肾亏损型),多见于老年人比较多一点,他有个慢性腰痛史,以前也痛,年纪也比较大,那么椎间盘有退化,甚至有些病人他的椎体有压缩变形,或者说有骨质疏松这种情况,这类的病人都属于肝肾亏损,腰是酸痛无力这些,肾虚的表现一些症状。这个治疗,他的脉象一般比较沉脉,或者沉细脉,他的舌质比较红,有的可能淡,有的胖,也就是说他有气虚和血虚的表现,这个是肝肾亏损的一个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分型而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部分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病理机制主要是由其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微循环改变以及神经根炎性反应和神经免疫因素起作用。该病临床表现为腰痛伴/或下肢疼痛、麻木,严重者可表现为行走无力,甚至轻瘫。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数不胜数,达到一个混乱的程度,但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仍困扰着众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没有做到分型诊断和对应治疗。医生必须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从而才能更好地确定患者是需要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手术还是开放式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分型而治
传统将腰椎间盘突出可分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椎间盘游离四型。我们将其分为包含型和非包含型两型。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决于突出分型以及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无症状的人群中的MR图像腰椎间盘突出者屡见不鲜,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后两种椎间盘脱出、椎间盘游离,即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微循环改变的作用不是唯一的,神经根炎性反应,神经免疫因素起更重要作用,症状更重、更具侵袭性,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传统常采用手术治疗,我们将CT导引作为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
CT导引下治疗更精确
采用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介入治疗中常见的方法。通常这类介入手术在X线下进,由于注射不能清晰准确,疗效欠佳。结合国内外的治疗经验,我们设计了CT导引将胶原酶注射到椎间盘突出物进行微创治疗,随后的大量病例表明,在CT引导下,既可以准确的放置针尖进入椎间盘突出位置,更能避开重要椎管内重要结构,既提高了安全性又能提高治疗效果。
联合激光治疗拓宽了适应症加速了疗效
对于腰椎间盘脱出、游离较为严重的患者,若仅靠胶原酶注射治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为此,对部分椎间盘的突出物进行激光汽化,从而使之体积缩小和减压。随后再利用靶点注射胶原酶治疗,有效地加速了重症椎间盘患者的治疗过程。传统常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我们采用CT导引激光消融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采用CT导引进行微创介入治疗,相比于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与开放手术直接切除突出物机理相类似的特点。
跨学科结合技术要求高
由于介入手术全过程需要在CT的导引下进行,为此需要主治医生熟练掌握CT的使用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知识,中医院CT室对CT导引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展开深入研究,并于1997年在国内外首先设计开展了CT导引下注射胶原酶到达突出物部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研究。2002年,该项技术成果通过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的科技成果鉴定,认为该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推荐在“国家科技成果网”进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其论文在中华放射学等杂志上发表。如今,接受过该手术治疗的患者纷纷把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介绍到区中医院CT室治疗,认为该疗法对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在开放式手术外开辟了一条安全性较高且疗效较明显的新出路,是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首选。
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不用害怕
通过对无症状的人群中的MR检查,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者屡见不鲜,而少见或未见有腰椎间盘脱出、神经根受压及腰椎间盘游离者。保守治疗对于包含型腰间盘突出症常有效,它包括理疗、药物、和卧床休息等,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者进行介入的治疗,是通过间接解除压迫神经的突出物,是保守治疗的扩展。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对于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微循环改变起作用不是唯一的,神经根炎性反应,神经免疫因素起重要作用,症状更具侵袭性,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传统常采用手术治疗,今天我们将CT导引作为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准确分型诊断和及时恰当治疗。番禺中医院CT室的医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分型及CT导引介入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使复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简单化,使病人少走弯路,多年来开展的CT导引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受到众多患者的认可和欢迎。
腰间盘突出
腰间盘突出,医学全名应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1]”,其英文名有以下数种:lumbar disc heriation rupture of the lumbarintervertebral disk;slipped lumbar intervertebarl disc;herniated lumbar disc等。由于名称各异,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对腰椎间盘病变的命名作了如下定义:
(一)椎间盘正常 椎间盘无退变,所有椎间盘组织均在椎间盘内。
(二)椎间盘膨出 (bulging)椎间盘纤维环环状均匀性超出椎间隙范围,椎间盘组织没有呈局限性突出。
(三)椎间盘突出 (protruded)椎间盘组织局限性移位超过椎间隙。移位椎间盘组织尚与原椎间盘组织相连,其基底连续部直径大于超出椎间隙的移位椎间盘部分。
(四)椎间盘脱出 (extruded) 移位椎间盘组织的直径大于基底连续部,并移向于椎间隙之外。脱出的椎间盘组织块大于破裂的椎间盘间隙,并通过此裂隙位于椎管内。
国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亦有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间软骨盘突出症、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等称谓。虽然上述疾病名称和含义有所不同,当前仍较统一的称谓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学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
从中医角度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为各种意外损伤或因工作时体位、姿势不当导致扭挫伤。劳损则多因长期从事某一工作或负重过度等原因造成。可伤及肌肉、筋膜、韧带,也有伤及关节、椎间盘等,这类腰椎间盘突出症轻则络道气血运行受阻,重则肌肉、关节损伤,瘀血内积。损伤及劳损又与肾气不足关系密切,肾气亏虚易产生椎间盘突出症;损伤与劳损,日久又可内伤及肾。因此中医分型为气滞络阻型、瘀血内积型及肝肾亏虚型。除局部有气血瘀阻外临床均有肝肾不足,因此常按肝肾亏虚型为主加以辨证施治。
风寒湿热之邪侵及人体,着于腰部,脉络受阻,或因腰部有过损伤与劳损,局部抵撕减流窜经络,脉络痹阻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多见于风寒湿型,其次为湿热型。中医学认为湿热型的产生既可以是直接感受湿热之邪引起,也可以是风寒湿之邪郁久化热而成。
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系中医学特有的认识,是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肾主骨外,肝主筋”,因而腰椎间盘突出多有肾虚或肝肾两虚,这既可以是邪恋日久,损及肝肾;也可以是劳伤筋骨,内耗气血而致;也有肝肾素虚者。由此可见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虽属虚证,而临床所见多为虚实兼夹,在治疗中当分清标、本、虚、实。
腰疼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一、腰椎间盘突出并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有很多朋友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大的误解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就是椎间盘突出症。事实上,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简单来说,腰椎间盘突出是指人体腰椎间盘由于种种原因出现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口处突出;而只有当突出的髓核造成脊髓或神经根压迫,导致人体表现出一些列症状时,才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是导致患者出现腰痛症状的唯一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高发病、常见病,这也使得很多人在出现腰痛症状的时候,下意识的会觉得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事实上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椎管肿瘤等疾病也是导致患者出现腰痛症状的常见原因,这是必须要向大家介绍的。
三、腰痛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必然出现的症状表现。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腰椎间盘突出了肯定会出现腰痛,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腰痛只是患者可能表现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必然出现的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依据突出部位的不同可能表现为:腰痛、腰骶部痛、背痛、坐骨神经痛、肢体反射性痛等等。
总来说,虽说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但仅仅依靠是否出现腰痛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极不严谨、极不科学的。还是要建议大家在出现腰痛症状之后不要盲目的选择治疗,及时到医院脊柱神经外科明确诊断,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才能更好、更快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