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究竟应该属于什么科?
硬皮病究竟应该属于什么科?
关于硬皮病,出现的是一种皮肤硬化增厚的现象。很多人对待硬皮病觉得只要不影响生命健康就没必要花费大的价钱去治疗。但是硬皮病有可能会引起心脏问题,严重时仍会威胁生命。所以,我们要防治这种疾病。要防治,当然要先了解它。所以,下面让小编为我们介绍一下硬皮病是什么科。
硬皮病是风湿免疫性疾病,要就诊风湿免疫科。
硬皮病是一种皮肤及各系统硬化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中医文献中称“皮痹”。临床以皮肤肿胀、硬化,后肌肉发生萎缩,伴有骨脏损害为特征。起病慢,病程长,多为中青年女性见。
硬皮病有哪些症状
1、硬斑病
多发生在腰、背部,其次为四肢及面颈部,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肿性斑片,初呈淡红或紫红,经数周或数月逐渐扩大硬化,颜色变为淡黄色或象牙色,局部无汗、毛发脱落,数年后转化为白色或淡褐色萎缩性疤痕。这些硬皮病的症状较为常见。
2、带状硬皮病
硬皮病的症状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女性多于男性,病变沿肋间和一侧肢体呈带状分布,可为单条或数条。
3、点滴状硬斑病
多发于颈、胸、肩背等处,约绿豆至五分硬币大小,呈集簇性线状排列。这也属于硬皮病的症状表现。
以上就是硬皮病的症状,专家介绍,硬皮病是非常麻烦的,除了这些症状表现给患者带来的困扰外,硬皮病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导致并发症,例如关节损坏、营养不良、甲状腺形成纤维组织等,危害很大。
中医是怎样治疗硬皮病
硬皮病,是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及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纤维化、硬化及萎缩为特点的结缔组织病。西医针对局限性硬皮病可选用普鲁卡因及氢化泼尼松液局部封闭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D-青霉胺、秋水仙碱、血管扩张药等,但疗效均不肯定。中医认为硬皮病属“皮痹”、“肌痹”范畴,其病因主要是由于素体阳气虚弱,津血不足,外被风寒诸邪浸淫肌肤,凝结腠理,痹阻不通所导致。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风湿免疫科的专家在临床上应用中西医“三结合”的方法治疗局限性、系统性硬皮病能够取得较好疗效。
首先,以“温阳散寒治其本,化淤通滞治其标”的治疗方法,制定软化硬皮病的三期疗法。第一期,在发病早期,患者皮肤水肿,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为主,帮助患者消除皮肤肿胀。第二期,患者皮肤已变硬,治疗以采用温阳散寒、活血化淤的药物为主,帮助患者软化皮肤,恢复弹性。第三期,患者皮肤已经萎缩变薄,甚至发生了肌肉萎缩和内脏病变,治疗重点在于促进萎缩的皮肤、肌肉生长,控制内脏病变的发生发展。
其次,在分期的基础上,将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技术运用到硬皮病的治疗中,通过把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到病变部位,抑制硬皮病发展、改善病变部位组织营养代谢、恢复皮肤正常功能。
第三,通过采用胸导管引流方法把淋巴液大量导出,使自身抗体及致敏淋巴细胞减少,血清和(或)淋巴液中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白细胞介素-2受体明显下降,使体液免疫亢进状态得到改善,从而动摇了发生系统性硬皮病的免疫基础。
中医是怎样治疗硬皮病
硬皮病,是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及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纤维化、硬化及萎缩为特点的结缔组织病。西医针对局限性硬皮病可选用普鲁卡因及氢化泼尼松液局部封闭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D-青霉胺、秋水仙碱、血管扩张药等,但疗效均不肯定。
中医认为硬皮病属“皮痹”、“肌痹”范畴,其病因主要是由于素体阳气虚弱,津血不足,外被风寒诸邪浸淫肌肤,凝结腠理,痹阻不通所导致。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风湿免疫科的专家在临床上应用中西医“三结合”的方法治疗局限性、系统性硬皮病能够取得较好疗效。
首先,以“温阳散寒治其本,化淤通滞治其标”的治疗方法,制定软化硬皮病的三期疗法。第一期,在发病早期,患者皮肤水肿,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为主,帮助患者消除皮肤肿胀。第二期,患者皮肤已变硬,治疗以采用温阳散寒、活血化淤的药物为主,帮助患者软化皮肤,恢复弹性。
第三期,患者皮肤已经萎缩变薄,甚至发生了肌肉萎缩和内脏病变,治疗重点在于促进萎缩的皮肤、肌肉生长,控制内脏病变的发生发展。
其次,在分期的基础上,将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技术运用到硬皮病的治疗中,通过把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到病变部位,抑制硬皮病发展、改善病变部位组织营养代谢、恢复皮肤正常功能。
第三,通过采用胸导管引流方法把淋巴液大量导出,使自身抗体及致敏淋巴细胞减少,血清和(或)淋巴液中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白细胞介素-2受体明显下降,使体液免疫亢进状态得到改善,从而动摇了发生系统性硬皮病的免疫基础。
硬皮症进行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检查:患者血沉增快,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呈现轻度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尿常规检查:可有蛋白尿,镜下可见红细胞和管型;
3、生化检查:患者呈现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部分患者血中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血清钾、氯、尿素氮与肌酐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4、免疫学检查:硬皮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它同其他的结缔组织性疾病一样,需要作一些自身抗体的检查,主要是通过血清学的化验来完成。就像抗Sm抗体与抗双链DNA同红斑狼疮的关系较密切,而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与干燥综合症的关系密切一样,硬皮病也有它关系密切的抗体。其主要是抗着丝点抗体和抗SCL-70抗体,它们都是硬皮病的特异性抗体,可出现于硬皮病患者的血清中。另外,抗RNP抗体也可见于硬皮病患者。
5、X线检查:系统型患者往往显示:牙周膜增宽;食管、胃肠道蠕动消失,下端狭窄,近侧增宽,小肠蠕动减少,近侧小肠扩张,结肠袋呈球形改变;指端骨质吸收;两肺纹理增粗,或见小看囊状改变;软组织内有钙盐沉积阴影。
硬皮病患者应注意肺部保暖
1. 衣着合适
硬皮病患者一定要注意穿着,注意在寒冷季节来临时增加衣物。但穿着一定要适当,因为过于单薄或厚重均不恰当,过薄不利于保暖;过厚则容易出汗,结果腠理开泄,反而给外邪侵入的机会。
2. 饮食恰当
硬皮病患者不宜多吃冷食、寒性食物和水果。此外,水属于阴性,而凉水、冰水、绿茶等都为寒性饮品,硬皮病患者也不宜多饮。同时还应注意,硬皮病患者不宜长时间服用清热解毒药物。
硬皮病是否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硬皮病属于中医之“皮痹”、“肌痹”之范畴,其病因主要是由于素体阳气虚弱,津血不足,抗病能力低下,外被风寒诸邪浸淫肌肤,凝结腠理,痹阻不通,导致津液失布,气血耗伤,肌腠失养,脉络瘀阻,出现皮肤硬如皮革,萎缩,汗孔闭塞不通而有出汗障碍,汗毛脱落等症状。皮痹日久不愈,发生内脏病变。
硬皮病多认为与遗传、感染、免疫调节失常、结缔组织代谢及血管异常相关。局限型无内脏损害,预后良好。系统型可伴多脏器损害,发病隐袭,疾病经过缓慢,常可迁延数年乃至数十年以上,加上食道胃肠损害,肺、心、肾均能累及,最后多因营养障碍、各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及并发症而告终。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不一,但药物可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我国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合理对症选用药物,加强患者信心,坚持配合用药当会有更好疗效。
系统性硬皮病对人体的危害
1、系统性硬皮病是由于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免疫失调会使体内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沉积在器官的组织细胞间隙造成微循环障碍、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久之,硬皮病患者的组织器官纤维化、硬化,失去功能。这种系统性硬皮病的危害包括皮肤、肌肉、心、肝、肺、消化道、肾脏。若不治疗好系统性硬皮病,可致残或死亡。
2、90%的系统性硬化病患者均有消化道的损害,也是最常见的系统性硬皮病的危害。临床上硬皮病患者表现为咽下困难,反流性食管炎或食管裂孔疝等。仅次于消化道的内脏受累器官是肺脏,主要改变为肺泡炎、肺间质炎及肺纤维化,临床上半数患有系统性硬皮病患者会感觉到劳力性呼吸困难。硬皮病患者的胸片可见弥漫性、线状或结节状阴影。肺功能测定、肺容量及弥散功能均可降低。
3、通常系统性硬皮病晚期会出现心脏受累的情况,心肌炎、心包炎及心内膜炎均可发生。心血管受累可引起心绞痛发作,严重的硬皮病患者会心力衰竭,这也是属于系统性硬化病的危害最为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