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腺样囊性癌应该如何预防

腺样囊性癌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

生活方式的规律及时刻注意涎腺病变的早期症状很重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及生存率。

复发和预后

ACC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肿瘤,通过粘膜下和纤维组织向肿瘤周围逐渐而广泛地播散,同时它又沿神经逐渐扩展,因此,局部复发率较高,尤其是外科切缘阳性者,但该肿瘤生长缓慢,患者可与瘤长时间共存。此类肿瘤术后1/2~1年内定期随访,防止肿瘤复发后范围较大或侵及颅内,丧失进一步治疗的机会。

口腔癌患者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对于口腔癌的检查手段,临床上主要从影像学检查和细胞学两方面进行检查。

影象学诊断

放射性核素检查除能提供舌甲状腺,口腔癌骨转移信息外,在诊断口腔癌本身中尚少见应用,超声波检查在口腔癌中亦少见应用,X线平片及断层摄影在口腔癌侵犯上,下颌骨及鼻腔副鼻窦时能提供较多有价值的信息,但对口腔癌的定位信息,肿瘤侵犯范围特别是侵犯原发灶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尚不能满足临床医生诊断与制定治疗计划时的需要,CT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弥补了上述要求,但CT不应作为常规的检查手段,应在取得详尽病史,体检及其他检查材料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应用。

舌的纤维中隔在CT上呈现一个低密度的平面,将舌分为两半,它的移位或消失可提示舌肿瘤属良性或恶性,它的消失若再伴有对侧舌肌的变形与消失,则提示舌癌已侵犯对侧,手术者应考虑行全舌切除。

舌内肌位于中央,呈圆球状,无筋膜间隔,肌索呈不规则方向,故在CT中呈现密度不均,舌外肌围于舌内肌两侧及底面,其肌索呈一致方向的排列,在舌骨上CT轴位片上可见颏舌肌紧贴于脂肪密度的舌中隔两侧,其从下颌骨颏结节向后呈带状排列,止于舌内肌;舌骨舌肌及茎突舌肌则呈弓形围于后部舌内肌两侧,舌癌或口底癌病人有舌运动受限时可作舌骨体到硬腭的轴位CT检查,若发现上述舌外肌变形或消失即可进一步证实舌癌侵犯舌外肌的临床判断。

口腔癌病人,特别是病灶位于口腔后部者有张口受限,即张口后上,下门齿间距不到4~5cm,伴舌,下唇麻木者宜作CT检查,CT可清晰显示出下颌骨,翼内板,翼外板,翼内肌,翼外肌,颞肌,嚼肌及由它们所形成的各种筋膜间隙,这些结构,特别是翼内肌及翼颌间隙的变形消失常是口腔癌向咀嚼间隙侵犯引起张口困难的直接证据。

少数口腔癌可沿神经侵犯,其中以硬腭腺样囊性癌的表现最为突出,硬腭块物虽不大,但已有上唇麻木等上颌神经受侵的症状时,如作CT检查可见翼腭窝扩大,脂肪消失,有时还可见到圆孔扩大,翼板根部破坏,若癌肿沿三叉神经各分支顺行,还可见眶下神经管扩大及眶尖部肿瘤,因此遇有口腔癌病人有三叉神经,特别是第2支上颌神经症状时,应着重于作翼腭窝及其周围的CT检查,有些情况下,筛状结构多的腺样囊性癌在CT中可显示出筛状的低密度区。

鼻腺样囊性癌的疾病诊断

1.泪腺炎性假瘤 有时和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表类似,如眼睑肿、眶外上方肿块,疼痛,甚至CT显示病变的形状偶可呈扁平形。但炎性假瘤的眼睑常有红肿,且反复发作,并对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另外泪腺的炎性假瘤B超多显示病变内回声缺乏,因此病变内回声不均匀或呈块状。

2.其他泪腺上皮性肿瘤 因CT图像上较特征的形状易于区别。

3.泪腺淋巴瘤 老年人易患泪腺淋巴瘤,病史也较长,无明显疼痛,有时CT和MRI与泪腺恶性肿瘤类似,但超声常显示病变为低回声或低反射。

乳腺癌疾病的病因有哪些

非浸润性癌(30%):

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时称非浸润性癌。(1)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未突破管壁基底膜。多发生于中小导管,较大导管少见,一般为多中心散在性分布。(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多见于绝经前妇女,发病年龄较一般乳腺癌早5-10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充满无极性的癌细胞。小叶原位癌发展缓慢,预后良好。

浸润性特殊型癌(20%):

(1)乳头状癌:发生于大乳管的上皮细胞,癌实质以有纤维脉管束或无纤维脉管束的乳头状结构为主者,可为非浸润性与浸润性乳头状癌。其浸润往往出现于乳头增生的基底部。

(2)髓样癌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切面常有坏死和出血,镜下可见大片癌细胞间质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以癌周边部更明显,一般认为是机体对肿瘤产生的抵抗。

(3)小管癌:发生于导管或小导管上皮细胞,是恶性度较低的一类型,预后良好。

(4)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态不一的片块或小染,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

浸润性非特殊型癌(10%):

(1)浸润性小叶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

(2)浸润性导管癌:导管癌明显浸润间质,但浸润部分不超过癌实质一半。若超过一半,则以浸润性癌的主要形态命名。

(3)硬癌:癌细胞排列成细条束或零散分布,很少形成腺样结构,纤维间质成分占三分之二以上,且致密。

(4)髓样癌:癌巢呈片状或团块状密集,可有腺样结构,癌实质占三分之二以上,间质可有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耳部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1.鳞状细胞癌

耳郭鳞癌发展缓慢,发生转移亦较晚,最常发生转移的部位为腮腺淋巴结,其次为颈静脉二腹肌淋巴结及颈后上淋巴结。外耳道鳞癌常呈浸润性生长,可很快侵及其下的骨组织,并可累及面神经。

2.基底细胞癌

初起常为一灰色小结节或稍隆起的皮肤硬斑,无何不适。有时有痒感,抓破后易出血,流水。硬结逐渐增大,中央溃烂形成溃疡,边缘高起,似火山口状。肿瘤呈浸润性扩展,一般生长缓慢。基底细胞癌转移罕见。转移主要途径是局部淋巴结转移,亦可发生远处转移,常见部位为肺部和骨。

3.外耳道腺样囊性癌

外耳道耵聍腺样囊性癌,生长非常缓慢,就诊前病史可长达数年。早期常有间歇性耳痛,晚期可转为持续性剧痛,并向颞部及耳周扩散。肿瘤堵塞外耳道可引起耳鸣、传导性听力减退。病程较长者,可伴有继发感染及耳漏,如伴发外耳道炎、中耳炎等

局部检查主要为外耳道软骨部肿块,多位于外耳道前下壁,基底广,质地硬,可有触痛,肿块表面皮肤完整(感染时例外),可有触痛。肿瘤亦可呈环状硬结状,使外耳道狭窄。肿瘤生长穿破皮肤则呈红色肉芽状,外耳道内可见血脓性渗出物。

4.黑色素瘤

多见于中老年。肿瘤常发生于耳轮、耳甲腔,也可见于外耳道及耳后区。早期病变扁平、光滑,有灰黑色的色素沉着,晚期形成肿块,并出现溃疡及坏死。应该注意的是,耳部良性色素痣如生长加快,有灼热感、疼痛,或表面糜烂、出血,应高度警惕发生恶性黑色素瘤变的可能。

舌头发麻是什么病兆

舌头是身体一个重要的器官,其可能与血管或神经发生病变,或受肿瘤侵袭、压迫等因素有关,常见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面神经麻痹、脑卒中、腺样囊性癌等。

因此生活中要是人体舌头出现了发麻的情况,并且症状在慢慢加重,这时候就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避免耽误病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

手术治疗腮腺肿瘤必须遵守两个原则

外科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唯一有效的手段,首次术式是否正确彻底是治愈的关键。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证面神经不受损伤,特别是颞面干;二是禁忌弄破肿瘤包膜,否则会导致瘤细胞种植复发。

腮腺良性肿瘤的标准术式是保存面神经,将腺叶及肿瘤一并切除。由于腮腺外形不规则,具有多个突起,不可能把腺叶组织全部切除。因此常需依据肿瘤在腺体内的位置及术中情况来决定切除范围。在手术前可从腮腺导管注入1%亚甲蓝染色,使腺体呈淡蓝色,而神经呈银白色,极易辨认。

手术时绝对禁忌作顺包膜剥离的肿瘤剜出术。混合瘤包膜厚薄不一,常不完整,包膜内常有瘤细胞侵入。顺包膜剥离切除混合瘤,常可导致肿瘤复发。腺淋巴瘤本身具有多灶性特点,它的发生和淋巴结有密切关系,腺淋巴瘤手术时应同时切除部分腺叶的淋巴结。另外,有些腮腺恶性肿瘤临床表现颇似良性,也不允许简单地沿肿瘤包膜剥离,将肿瘤摘除。

腮腺恶性肿瘤的手术应遵循恶性肿瘤的手术原则,在正常组织内切除肿瘤,应切除全部腺叶,有面神经麻痹或术中见面神经穿过瘤体时应牺牲面神经,然后考虑神经移植。术中如见面神经紧邻肿物但可分离,临床无面神经麻痹征象(腺样囊性癌及高度恶性肿瘤除外)时,可以保存面神经,但手术后应行放射治疗。鳞癌、未分化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表皮样癌、乳头状囊腺癌等应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等可直接侵犯淋巴结,手术时应一并切除腮腺内及腺周接近肿瘤的淋巴结。对大多数腮腺癌,只进行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即可。

鳞癌、未分化癌、腺癌、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及乳头状囊腺癌等,术后宜配合放射治疗。手术因保存重要组织而切除不彻底时,或术后肿物病理检查边缘呈阳性时,都必须作术后放疗。术后放疗时间最迟不超过术后6周。照射野应包括颅底及乳突,剂量宜达50~60Gy。涎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没有系统、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常用药物有顺铂、氨甲喋呤、5-FU、阿霉素等。

颌下腺肿瘤都有哪些临床症状呢

颌下腺腺上皮肿瘤中,良性及恶性约各占1/2。良性者全是混合瘤;恶性中以腺样囊性癌比较常见,其次为粘液表皮样癌。

颌下腺肿瘤无论良、恶性,临床表现都是在颌下三角区出现肿块。良性混合瘤呈无痛性缓慢生长,周界清晰,肿块活动,呈圆形,也可呈典型的结节状。恶性肿瘤一般生长较快,但也有数年病史者,肿块较硬,常有自发痛或触痛和神经受累症状。

舌神经受累,可出现舌痛或舌麻木,以舌尖部比较明显;舌神经受累时可出现舌瘫痪症状即舌运动受限,伸舌时舌尖歪向患侧,严重者舌肌可萎缩并有肌震颤;面神经下颌缘支受累时患侧口角下垂,红唇不能外翻。颌下腺腺样囊性癌早期无症状,颇似良性瘤。病程较长,生长缓慢,肿物大小不等,呈扁圆形或稍呈结节状,质地偏硬。腺样囊性癌初起时较为活动,但常浸润周围组织,出现活动受限。腺样囊性癌尤其容易浸润神经,并沿神经纤维束扩展,出现疼痛等症状。粘液表皮样癌一般周界清楚,可为实性或囊性,自发溃破可流出浅棕褐色、粘稠的液体。腺癌、低分化的粘液表皮样癌等可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颌下腺周围淋巴结常受恶性肿瘤侵犯。

低度恶性肿瘤的特点

(1)属于类癌低度恶性肿瘤症状起源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Kulchitsky 细胞,细胞内含有神经分泌颗粒,病理上分为典型类癌和非典型类癌。类癌好发于主支气管及其远端支气管。临床低度恶性肿瘤症状与肿瘤发生的部位有关,发生在主支气管的类癌可引起反复肺部感染、咯血丝痰或咯血。少数低度恶性肿瘤症状伴有类癌综合征及库欣综合征。

(2)腺样囊性癌腺样囊性癌多发于女性。这种低度恶性肿瘤症状约2/3 发生于气管下段,靠近隆突和左右主支气管的起始水平。肿瘤起源于腺管或腺体的黏液分泌细胞,可呈息肉样生长,但多沿气管软骨环间组织呈环周性浸润生长,阻塞管腔,亦可直接侵犯周围淋巴结。突入管腔内的肿瘤一般无完整的黏膜覆盖,但很少形成溃疡。隆突部的腺样囊性癌可向两侧主支气管内生长。

(3)属于黏液表皮样癌这种低度恶性肿瘤症状发病率较低,多发生在主支气管、中间段支气管和叶支气管,肿瘤表面一般有黏膜覆盖。其临床低度恶性肿瘤症状表现与肿瘤所在部位有密切关系。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关推荐

怀疑口腔癌需要做哪些检查项目

怀疑口腔癌需要做哪些检查项目?癌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一说到癌症,人们便会谈之色变,因为癌症是一种不治之症,但是在医学发达的今天,癌症如果能够及时发现,病情便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口腔癌的检查项目,希望能帮助大家及时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 1、 影象学诊断 放射性核素检查除能提供舌甲状腺、口腔癌骨转移信息外,在诊断口腔癌本身中尚少见应用。超声波检查在口腔癌中亦少见应用。X线平片及断层摄影在口腔癌侵犯上、下颌骨及鼻腔副鼻窦时能提供较多有价值的信息,但对口腔癌的定位信息、肿瘤侵犯范围特别是侵犯原发

胆囊息肉也有良恶好几类

用超声或CT检查发现的胆囊息肉或胆囊息肉样变是影像学检查下的称呼,具体胆囊息肉是好是坏影像学检查可以大致判断,但病理检查才能准确判断。目前评估胆囊息肉按病理分类分为非肿瘤性病变(假性息肉)与肿瘤性病变(真性息肉)两大类,其中真性息肉又有良恶性之分。 第一类:胆固醇性息肉(占50%),又称它为假性息肉。迄今未发现有癌变的报导。它外观呈桑葚状,脆而易碎,蒂细如棉线,极易脱落,多在1cm以内,以多发为主,位于胆囊体部。大多数胆固醇性息肉病人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而胆囊功能良好,故可以每3-6月定期B超复查,观察

大脖子病如何自查是否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是颈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全身各种瘤的1.2%—2.3%。甲状腺癌可发生在各个年龄组,但7—20岁间和40—50岁间各出现小高峰,女性多于男性一倍。 根据病理形态并结合生物学特征,甲状腺癌通常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四型。其它还有鳞癌、梭形细胞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及酸性细胞癌等,均很少见。 1、注意甲状腺肿大的形状。甲状腺肿大的形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呈蝴蝶形,多见于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及部分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另一类是在甲状腺的某个部位出现一个圆形肿块,多见于

口腔癌有哪些常见类型

(1)唇癌长期日晒、吸烟可诱发唇癌,下唇居多,主要是鳞癌和疣癌。疣癌原属鳞癌,后独立出来,其特点是表面结痂、硬结、局部蚕蚀,而一般不转移。疣癌亦可以发生于颊、舌、龈等处,预后较好。 (2)颊癌常在白斑的基础上发生,并与白斑并存,能引起张口困难,并转移至颌下、颈深淋巴结,但较少向远处转移。有嚼烟、嚼烟滞留之处。 (3)舌癌好发于舌前2/3处。舌缘因受牙齿刺激较多,发病率亦高。舌背和舌腹的癌常在白斑或红斑的基础上发生。舌因血运丰富,癌发展较快,因而早期发生转移至淋巴结,甚至向远处转移至肺,故对舌癌应尽早发现,

舌下腺肿瘤有什么临床特点,会癌变吗

舌下腺肿瘤较少见,其中90%属恶性,主要是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由于舌下腺位于口底,肿瘤发生后不易为病员发觉,不少病员因舌下肿块妨碍义齿戴入或例行口腔检查时发觉。也有病员因一侧舌痛或舌麻木而就诊,在这种情况下,应双手仔细触诊舌下区,常可触及肿块。肿块累及舌下神经时可出现舌运动障碍,说话不清,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等症状。舌下腺内肿块较小时,应注意和颌下腺导管结石相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其他治疗同腮腺肿瘤。 囊肿会癌变吗 囊肿即良性肿块,好似气球,只是囊内充满液体,囊内液体由于渗透量大小变化可引起增大或

乳腺癌的类型

乳癌组织形态较为复杂,类型众多,而且往往在同一块癌组织中,甚至同一张切片内可有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目前国际、国内的乳癌病理分类,在实际应用中仍未统一。 国内乳癌病理分类如下: 乳腺癌类型一:非浸润性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时称非浸润性癌。 1.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未突破管壁基底膜。多发生于中小导管,较大导管少见,一般为多中心散在性分布。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多见于绝经前妇女,发病年龄较一般乳腺癌早5-10年。小叶增大,管

怎么看乳腺癌病例报告

一、乳腺癌类型 乳腺癌病理报告最重要的就是乳腺癌的类型,明确乳腺癌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情况、对治疗的反应等。 乳腺癌分为两大类,原位癌和浸润性癌。原位癌是非浸润性乳腺癌,占乳腺癌的5~10%,又可分为导管原位癌(又称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原位癌预后极好,5年生存率95%以上,且不需要化疗。浸润性癌的包括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占所有乳腺癌80%),浸润性小叶癌(10%)以及特殊类型乳腺癌。特殊类型还包括小管癌、浸润性筛状癌、髓样癌、分泌粘液的癌、神经内分泌癌、浸润性乳头状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大汗腺癌、

直肠腺管瘤的病理变化

1、肉眼观察 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剖面呈棕黄色,可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粘液。 2、显微镜观察 实质:肿瘤由柱状或立方上皮组成,双层排列,并互相吻合成不规则的小管状或狭长的小梁状。细胞核大,卵圆形,大小一致,胞浆嗜酸性。管腔或小梁外周无肌上皮细胞。管腔内含PAS阳性分泌物。间质:疏松,其中有大量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实质和间质间有基底膜分隔。 3、鉴别诊断 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腺瘤生物学特点:肿瘤生长缓慢,体积小,包膜完整。手术切除后极少复发。组织发生:内层细胞为柱状,外层为基底样细胞,结构上与排泄管相类似,

口腔颌面肿瘤的分类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按其生长部位、组织来源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分类和命名。通常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需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 1.瘤 一般指良性肿瘤。如牙龈瘤、牙瘤、腺淋巴瘤等。个别以瘤命名的恶性肿瘤在前面均加“恶性”的定语,如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恶性多形性腺瘤等等。 2.癌 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称为癌。如舌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下颌骨中枢性鳞癌等等。 3.肉瘤 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称为肉瘤。如骨肉瘤、横纹肌肉瘤、尤文肉瘤等等。 4.临界瘤 某些良性肿瘤形态上属良性,病程较长,但常浸润

怎样预防胆囊癌

40岁以上症状明显的胆囊炎,胆囊结石,特别是结石直径大于3cm,胆囊壁明显增厚萎缩,或“瓷化”者,应切除胆囊,曾因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坏死而行胆囊造瘘者,若无禁忌,应争取早期切除胆囊;胆囊良性肿瘤如腺瘤,腺肌瘤应定期检查或及时切除胆囊,对于有胆囊管畸形,胰胆管汇合异常,先天性胆管扩展,长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者,应定期观察胆囊的改变,对每一例的切除胆囊,关腹前都应该剖开检查,必要时作冷冻切片检查,及时发现早期胆囊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