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术特点
心脏支架术特点
心脏支架手术可以暂时疏通冠状动脉,改善病人心脏供血,使濒危病人维持生命正常。
其次必须强调的是,心脏支架手术虽说并不十分复杂,但是可不是说支架手术没有风险。毕竟接受手术的病
术中血管 人是冠心病病人,手术部位是心脏上的血管,所以冠心病支架手术是有很大风险的手术,支架将堵塞或即将堵塞的血管支撑开、疏通。
其次、支架将堵塞或狭窄的血管撑开、疏通后,并不是说冠心病、心肌梗塞就治好了,严格来说支架手术不是治疗方法,只是一种急救措施,所以进行了支架手术,是为了争取更多治疗时间,认为放了支架后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极为错误的。
第二、支架放进去,撑起来了,并不等于说这个血管或者这个部位不会再次发生狭窄或者阻塞,另外也不等于冠心病就治疗好了,因为冠心病病人一般会有很多处狭窄,我们只能给心脏做1-2处支架手术,其它部位要用药物抢时间治疗,为了防止撑起来的血管再次发生病变,同样需要服用药物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心脏支架术后用药有哪些
支架术后需要吃什么药呢?一般分为六大类。
1、抗血小板药:这是支架术后非常重要的药物,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阿司匹林,这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需要长期服用,无特殊原因不要停用,常规为每日100mg;二是ADP抑制剂,其实就两种药,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这是要求支架术后至少服用12个月,12个月后复查支架通畅,绝大部分患者可以停用,或遵医嘱。这是非常关键的用药,绝不可以随意停用,否则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2、他汀类药物:主要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等,每晚一次。这类药物主要作用已不是降血脂,而主要是稳定动脉斑块,减缓甚至逆转斑块进展的作用。有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可以改善冠心病预后,所以冠心病患者,无论血脂情况如何,建议均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
3、控制心率的药物:主要是包括倍他乐克(美托洛尔)、康忻(比索洛尔)等。有多个研究证实,这类药物可以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且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应该注意的是要达到目标心率,静息情况下心室率控制在55-60次/分上下。这也是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
4、ACEI或ABR类药物:比如**普利类的或**沙坦类的药物,人们的印象里这都是降压药,但如果是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这类药物可以改善心室重构,改善预后,也是需要长期服用的;
5、硝酸酯类药物:常见的包括单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等。这是扩张血管的药物,可以缓解心绞痛症状,但尚缺乏改善预后的证据,所以这类药物在冠心病已行支架植入的患者中不是必须的,可以停用;
6、其他: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药物,也是需要长期服用,如各种降压药、降糖药等;改善能量代谢的药物,如曲美他嗪等;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尼可地尔等。
当然,每位患者的病情都是不尽相同的,需要精确的、个体化的制定治疗方案,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原则阐述。
心脏支架术后要防再狭窄
黑龙江省目前每年冠心病新发病人数大约有3万人,其中接受支架手术的患者约3000人。由于很多患者术后在生活饮食及规律用药等问题上未能给予足够的注意,导致血管再狭窄情况频繁出现,比例最高时达到30%多。
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副院长李学奇教授介绍说,心脏支架手术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冠心病是因为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腔狭窄或者闭塞,影响血液正常循环导致的缺血现象,支架手术简单来说,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处放置一个支架,血管内支架可以保持有病变的冠状动脉节段处于伸展状态,使血管拓宽,让血液正常流动。
“从目前看,采用支架的治疗方式要比药物治疗效果明显。”李学奇教授说,但是他同时也表示,由于一部分患者以为在手术后可以一劳永逸,并没有按照医嘱规律用药、戒烟、食用清淡食物、规律作息等,如血脂控制不好,使脂肪沉积物仍旧不断产生并附着在支架内壁上,一系列原因导致了术后3至6个月支架再次狭窄的发生。
李学奇教授介绍,普通支架手术后的复发率大约在30%左右,药物涂层支架可以使再狭窄率下降到5%以下,但是与之相比,患者自身提高意识更有意义。包括不要进行强体力活动,注意控制情绪,控制饮食,作息有规律,定期去医院检查,合理治疗。
选择冠脉搭桥还是心脏支架
除冠心病药物治疗之外,冠脉搭桥和心脏支架植入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该做怎样的选择,是广大冠心病患者一直关心的问题。目前的临床试验资料显示,冠脉搭桥手术能够更完全地进行血运重建,而心脏支架治疗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较高。有关医师指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患者就能得到正确的治疗。正确的手术方式是医生根据病人的冠脉病变情况、病史、体征和各脏器的功能状态综合评定来确定的。
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是决定做冠脉搭桥手术或心脏支架术的先决条件,而患者各脏器功能状态(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功能等)也是选择手术的必要条件。武汉协和医院心脏外科介绍,这两种手术均可以进行血运重建者,如没有手术禁忌症并且手术中需要的心脏支架在3个以下,应该选心脏支架治疗,因它创伤小,无痛苦。如果心脏功能不好,比如说有心尖部室壁瘤,就应该选择外科心脏搭桥手术+室壁瘤切除术。
冠脉病变复杂的冠心病患者,心脏支架治疗不能达到完全血运重建者,如没有外科禁忌症,应该做心脏搭桥手术。如果患者肝、肾功能不能耐受心脏搭桥手术,或不能承受植入支架时造影剂的损害,也只能选择非手术——药物保守治疗。
面对不同的冠心病治疗方案,医生应将所有可能对个体有益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向患者完全敞开,不应将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孤立为对立的阵营。
心脏支架的危害有哪些
1、所有的手术都有风险的。哪怕是心脏支架手术前作的冠状动脉造影本身就是有一定风险的,比如造影剂过敏,术后的肾脏功能不全。一般手术前都有术前通知和知情同意书,都可以看的。比如冠状动脉穿孔、破裂,急性冠状动脉阻塞,术中发生的迷走神经反射,动脉穿刺部位的血肿,动静脉瘘等。支架植入术后也可以发生再次闭塞,甚至支架脱落等的情况,还有发生心脏骤停等情况,也可以因为抗凝剂和抗血小板制剂引起的大出血等。
2、虽然可能的风险多,但是实际在临床上最多见的问题就是局部血肿和迷走神经反射,一般问题不大,严重的并发症是极为罕见。又因为目前开展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的都是技术条件非常成熟的医院,都有专家的指导下才进行的,所以支架手术风险还是极小的。
3、有些过度医疗是一次性的,但血管中放进不该放的支架,却是终身性的、最严重的过度医疗之一,它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压力、药物副作用、进行其他手术时的不便,不会随时间而消失。
4、比如一部分患者放入支架后,会觉得心脏局部不舒服,一年后才能适应。我国目前用的心脏支架几乎全部是药物支架,与裸支架相比,不仅价格更高,安放后更要吃一年的氯吡格雷、终身服用阿司匹林对抗血栓,这两种药物会刺激胃肠道,还会带来出血风险。
5、有些患者并不符合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却被置入一个甚至多个心脏支架,由于术后未按时服药,出现了血栓,导致更严重的心肌梗死。
以上是对“心脏支架的危害有哪些”的简单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心脏支架手术的大概知识。我们除了要有关这一问题的相关解答。在生活中我们的是都是很担心心脏支架的人们的身体健康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及时进行心脏支架的人们的身体的保养。最后也希望患心脏病的人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心脏支架勿滥用
心脏支架手术的适应证有严格界定。首先,只有心血管堵塞70%以上才能使用支架。其次要看患者病情的稳定程度,而病情稳定与否,可以通过患者的自我观察和心脏内超声来判断。
患者的自我观察是针对冠心病临床症状来说的。大体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判断,即心绞痛的发作是否越来越频繁;心绞痛的时间是否越来越长;诱发心绞痛的方式是否越来越接近日常动作,比如原来上三楼会诱发心绞痛,现在上二楼就有明显的不适感;心绞痛的缓解方法是否越来越复杂,比如原来吃一片药就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现在要吃两片药才见效。 心脏内超声是近几年来才运用到心脏支架手术领域的一项技术,通过血管内超声,可以判断出血管内斑块的面积大小以及斑块是否稳定。如果患者的病情稳定,血管内斑块也是稳定斑块的话,吃药治疗明显比放置支架的风险小。
在冠心病患者中,如果患者的心脏左主干仅有50%的堵塞,是不能安放心脏支架的。如果患者年纪大、病情也很稳定、吃药控制的效果又好,这样的患者也是不需要放置心脏支架的。胡大一举过一个例子:他的老师是一位著名心脏科医生,70岁出现心绞痛,却没去做冠造、放支架,而是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基础上,坚持口服他汀和冠心病药物,现在87岁高龄,仍能轻松爬上二楼。如果患者的病情不稳定,又比较年轻,经常做一些比较剧烈的活动时,就建议使用心脏支架。
新加坡医保规定,只要病人需要安放的心脏支架数目超过三个,就需要几科医生会诊,并向专门委员会陈述理由,但是记者曾在省会某三甲医院蹲点了两个下午,发现体内植入四个支架的有2人;体内植入三个支架的有1人;体内植入两个支架的有3人;体内植入一个支架的有1人。
为什么国内植入心脏支架超过三个,也不需要医生会诊呢?难道国人的心脏不比外国人金贵,不需要慎重?
支架配套药物有副作用
“心脏支架虽是一次性的,但放进不该放的支架,却是终身性的,它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压力、药物副作用、进行其他手术时的不便,不会随时间而消失。”胡大一说。
我国目前用的心脏支架几乎都是药物支架,与裸支架相比,不仅价格更高,安放后更要吃一年的氯吡格雷,终身服用阿司匹林对抗血栓,这两种药物会刺激胃肠道,还会带来出血风险。还有一部分患者放入支架后,会觉得心脏局部不舒服,一年后才能适应。 胡大一就遇到过一些“回炉”患者,他们有些并不符合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却被置入一个甚至多个支架,由于术后未按时服药,出现血栓,导致更严重的心肌梗死。
为什么出现心脏支架的滥用?一些医院把它当作了经济增长点、摇钱树,医生也非常
重视支架带来的利益。一枚小小的支架,直径2—4毫米,重量不足万分之一克,国产的就需1—2万元,进口的价格更要翻倍,其背后的利益可见一斑。
另一个原因,是医生过度迷恋技术。胡大一说:“医学离人文和服务对象渐行渐远,医生很快就进入一个具体的操作领域,忽视了对患者病情的全面分析。表面上伤害的是患者,实际上最大的受害者却是医生,最终将失去患者、社会对他们的信任。” 放完支架,仍可能发生狭窄
少数心脏病患者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心脏就相当于上了双保险。有的人甚至坚持在手术中使用进口支架,认为这样才有质量保障。其实,心脏手术支架进口与否并不重要。
专家说,不论支架质量经过多少次改进,它始终不能解决最终的问题,因为做心脏支架术不是病因治疗,虽然解决了心血管的疏通,但不能保证其它网络血管的畅通无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心脏支架手术后的疗养,以及对整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二级预防,才是心脏病患者真正开始面对的挑战。
最近一项临床实践显示,支架置入后,即使在充分抗血小板的基础上,其血栓形成发生率仍偏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放置支架对血管内皮有轻微的损伤,损伤的内皮会沿着支架慢慢自我修复,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损伤的地方血小板就会堆集起来,再次形成血栓。众所周知,血栓造成的后果常常十分严重,会重新造成再次堵塞甚至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支架滥放,原因在哪里?
1.术前检查仍有缺陷在做心脏支架植入之前,患者都会先做心脏冠状动脉造影(以下简称冠造)。冠造显示的结果可以说是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植入心脏支架的依据。通过冠造,医生可以直观看到心脏血管的大致情况,并判断是否需要植入心脏支架,但是冠造只能从外观上笼统地显示血管的大致情况,无法提供具体的血管斑块面积、稳定性之类的数据。 因此,仅仅依靠冠造的检查结果,很难精准判断血管内斑块的具体大小,而心脏血管直径本身有限,70%和60%并无太大的差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冠造的不精准性,是心脏支架滥用的一个因素。
另外,虽然血管内超声弥补了冠造的不足,但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主任医师楚英杰告诉记者,血管内超声检查费用过于昂贵,使用一次花费近万元,性价比太低,因此血管内超声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泛,很多医院都没有开展此项检查。
心脏支架术后的几件注意事项
一、心脏支架术后要记得继续吃药
支架治疗冠心病,效果立竿见影。不少患者认为,冠心病的症状都消失了,病就痊愈了。其实不然。冠心病的全称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说,得冠心病的人,心脏的所有冠状动脉都狭窄了,只是狭窄的程度不同而已,有的较轻,有的较重。支架的长度有限,解决的是狭窄最严重的冠状动脉,医生不可能把整个冠状动脉都放上支架,支架治疗只是对症治疗,放完支架后,患者还得吃药。
吃药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防止支架处再狭窄,二是防止其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再加重。放完支架,阿司匹林是必须吃的。支架把狭窄血管撑开的同时,也损伤了血管内皮。人体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当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时,人体就会调集具有止血功能的血小板到受损位置“救火”,这正是放完支架,有10%左右的再狭窄率的原因。阿司匹林的作用恰好是抗血小板凝集的,一天吃75~300mg(具体应听医生的),这个药很便宜,一个月也就十几块钱。
氯吡格雷片也是抗凝药,与阿司匹林合用,能降低狭窄率,一天吃一片(75mg/片)。氯吡格雷片比较贵,一个月需要300元左右,它不需要终身服用,吃1~1年半即可。
他汀类药也要吃,目的是降血脂。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是坏分子,当它们的指标高于正常值时,血液中的脂肪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使血管出现狭窄。他汀类药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也要终身服用,而且晚上服用,效果最好。
β受体阻滞剂是个好药,千万别忘了,它可以减少心跳次数,降低心脏的耗氧量。
二、心脏支架术后要有一张“运动处方”
做完支架手术的患者,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感觉病好了,疯狂运动;二是时刻想着心脏里有个“铁丝环”,万事谨慎,基本不运动。
支架手术后,患者应有一张“运动处方”,总的原则是活动应循序渐进,从轻工作量逐渐到正常工作状态,最大工作量不要超过术前的70%~80%,可坚持游泳、步行、慢跑、骑车、打太极拳等。
放完支架后,刚开始锻炼,可以在室内和房子周围走动,走动时要扶着东西。出院后,可以散步,这是一个很好且有效的锻炼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和骨骼的力量。开始行走的速度、步伐,以感觉不心慌为标准,以后可逐渐加快步伐。
在运动和锻炼的过程中出现胸疼,应立即停止,出现气短、哮喘和疲劳感,也应立刻停止。少数情况下,有人感到心脏突然失控或跳速过快,或者感到轻度头晕、乏力、脉搏不规则,应及时拨打120或向陪同人员求救。
三、心脏支架术后必须面临的几个小问题
1、放入支架后可能出现症状。术后可能出现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支架作为异物撑张在冠脉内,犹如安装假牙的人一样会有不适感,加上病人心理上过度紧张而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但与术前心绞痛完全不同,心电图检查结果是正常的,短期内可自愈。二是术后并发急性血管闭塞,冠脉内血栓形成或急性心肌梗死。此种情况需要急诊冠脉造影确诊及急诊再次介入治疗才能治愈。此外还可能出现腹胀、腰痛、恶心、呕吐及失眠等症状,一般1~3天就会消失。
2、放入支架后病人何时下床活动。术后病人下床活动时间要根据病情确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部分心肌坏死需较长恢复期,一般术后4~5天下床活动,但出现心衰等严重并发症时,则需5~10天下床。一般冠心病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3~4天后即可出院。
3、支架在体内是否会塌陷、移位或生锈。支架一般采用的都是不锈钢合金材料,具有很强的支撑力,耐腐蚀和塑形记忆功能,不会生锈和塌陷。术中操作扩张支架时所给予的高压力,超过汽车轮胎压力的6~8倍,使支架紧紧地镶嵌于冠状动脉壁上,因此不会移位。
4、放入支架后何时可以上班工作。冠心病病人介入支架治疗后,解决了冠状动脉狭窄问题,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一般病人术后7天即可上班工作。急性心梗患者术后3~8周后可上班工作。
心脏支架手术后遗症
而且她的这个心脏支架手术做得不仅把她自个儿折腾的够呛,我跟着也不好过。她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后,失眠特别严重,每天几乎都会半夜醒来,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睡不着就会心烦意乱,翻身的动作特别大,我和她睡一个屋里也睡不好,每天顶着两熊猫眼去上班。还有,她自打她做心脏支架手术后整个人都变憔悴了,总是有气无力的样子,有时候走路双腿直打颤。而且特容易累,四层楼梯,她得走十几分钟,每上一层都能停下来歇会儿。为了这个我没少带她去医院看,但几次下来都没有多大改善。这个心脏支架手术做了还不如不做。
心脏支架手术之前,最起码爬个楼梯还是没问题的,睡眠质量虽然也不好,但也总在半夜就醒来,她自己睡不着,我跟着也睡不好,我们两每天都唉声叹气的。后来实在没办法,又做了次造影检查,结果原来做心脏支架手术的血管中已经狭窄到了85%,医生再次建议做心脏支架手术,和第一次心脏支架手术中间只隔了三个多月。
我妈怎么都不愿意,我私心里其实也不愿意她再做一次心脏支架手术,不是怕花钱,而是怕像头一次一样效果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减轻她的痛苦,反而加重了。于是就开始找其他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我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治疗冠心病的好方法,QQ群、微信、微博,论坛等等,除了心脏支架手术外被提得最多是一种德国技术,叫生物氧化臭氧疗法。我立马查了这疗法的所有相关资料,通过鉴定证实之后,就带着我妈去了南京。
我妈在那儿只做了两个疗程,花了连心脏支架手术费用零头都不到的钱,解决了她所有的痛苦。这种对比简直让人欲哭无泪,只恨没能早点儿找到这个疗法。我妈做臭氧治疗的时候,当天治疗完,晚上回宾馆睡觉,睡眠就有所改善,虽然还会醒来,但比原来晚了一个多小时。治疗一个礼拜之后,她告诉我,她能感到胸闷明显减轻不少。还有这个疗法对失眠简直有奇效,一个礼拜后,她几乎不失眠了,每天都睡的很安稳。而且也不手麻脚麻了,精神也好了许多,结束一个疗程除了还有点儿气短外,其他的都消失了。
第二个疗程做完后,春节将近,我和我妈都特别高兴,我们好几年都没这么舒舒服服的过个年了。虽然马航失踪至今没有找到,昆明火车站砍人疑犯有的还在逍遥法外,明星出轨家庭即将破散,看起来真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但对于我家来说难得的平静,或者不止我一家,这个世界从来都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支架并非适合所有冠心病患者
不是每个冠心病患者都适合使用心脏支架,真正需要介入治疗的病人约占20%。对于心脏支架手术的适应症有严格的界定:患者有急性心肌梗塞等相应的临床症状;心脏血管堵塞75%以上;中到重度稳定性心绞痛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不理想患者,适合采用心脏支架手术。
反复发作心绞痛的患者应该及早到医院检查确诊,并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确定是否需要支架治疗。
冠脉支架术,因为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立竿见影,备受心脏病患者的青睐。
最适合做支架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包括心梗后心源性休克)、频繁胸痛发作的心绞痛、心绞痛严重但拒绝外科搭桥手术的患者。达到冠脉左主干>50%狭窄,任何血管大于70%狭窄的情况,医院会在病人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心脏支架手术治疗。情况不严重的话,可以先考虑药物治疗。
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是不合适做支架术的。以下四类病人,不适合安装支架:
1.存在冠心病但冠脉狭窄未达到手术要求;
2.冠脉病变严重更适合搭桥的患者;
3.术后不能坚持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
4.并发其他严重疾病(包括恶性肿瘤、严重血液系统疾病)预计生存期不长的 。
心脏支架手术后寿命介绍
其实冠心病患者是很排斥做心脏支架手术的,至于他们排斥做心脏支架手术的原因:且不说心脏支架手术不能真正治愈冠心病,就是术后经常出现一些并发症就经常使患者望而止步。再者心脏支架手术的寿命期短,最多可保十年乃至更短的时间,支架内就会再次形成血栓,血管再次堵塞,到那时治疗起来就会很棘手。有些人在复发时甚至来不及送医院就“人走茶凉”,就是因为曾经做过心脏支架手术的缘故。因此心脏支架手术有时候对冠心病人来说,不是救命良策而是催命符。
曾几何时就有不少人问我,做过心脏支架手术后能活几年,还有做心脏支架手术过后是否能恢复到正常人水平?当时我还没有做过心脏支架手术,不能给别人绝对的答案:能或者不能!因为这要看因为患者们本身的情况,还有适应症的选择有不同,以及支架植入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是否规范等都有影响。
支架并非适合所有冠心病患者
首先我要解释一个概念,心脏支架并非万能。放支架只能疏通一处血管,而人体全身的血管是一个大系统,斑块的形成不会只在一处,疏通一处血管,其他地方可能又会出现斑块堵塞住血管,再次引发心梗。同时,支架本身也会诱发斑块形成。这就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服用防治斑块的药物、定期复查、预防保健等。
我要说的是:不是每个冠心病患者都适合使用心脏支架,真正需要介入治疗的病人约占20%。对于心脏支架手术的适应症有严格的界定:患者有急性心肌梗塞等相应的临床症状;心脏血管堵塞75%以上;中到重度稳定性心绞痛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不理想患者,适合采用心脏支架手术。
反复发作心绞痛的患者应该及早到医院检查确诊,并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确定是否需要支架治疗。
冠脉支架术,因为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立竿见影,备受心脏病患者的青睐。
最适合做支架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包括心梗后心源性休克)、频繁胸痛发作的心绞痛、心绞痛严重但拒绝外科搭桥手术的患者。达到冠脉左主干>50%狭窄,任何血管大于70%狭窄的情况,医院会在病人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心脏支架手术治疗。情况不严重的话,可以先考虑药物治疗。
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是不合适做支架术的。以下四类病人,不适合安装支架:
1.存在冠心病但冠脉狭窄未达到手术要求;
2.冠脉病变严重更适合搭桥的患者;
3.术后不能坚持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
4.并发其他严重疾病(包括恶性肿瘤、严重血液系统疾病)预计生存期不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