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强迫症
如何摆脱强迫症
1、对于强迫观念者,当强迫观念一出现,自身可以通过声音进行干扰疾病发作,效果也较满意。例如可以通过播放音乐、看电视、或者有意制造干扰患者强迫观念的声音。同时多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灶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
2、把病人置于严密监护下,当强迫症患者欲进行强迫动作或思维时,家人就以谈话或邀请参加某种活动的方法分散转移其注意力,以阻止强迫动作和思维发生。
3、对于强迫症患者要冷静分析本人的人格特点和发病原因,包括童年有无产生强迫症的心理创伤。如能找出原因,应树立必胜信心,尽力克服心理上的诱因,以消除焦虑情绪。
4、要以坚强的意志力克服不符合常情的行为和思维。矫正强迫症行为和思维要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多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强迫症患者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灶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5、请精神科医生讲解治疗原理,给强迫症患者以鼓励和奖品。再让病人逐步接触能诱发强迫的刺激,一方面阻止症状的出现,一面使刺激逐渐升级 。实践证明,经多种治疗无效的难治病人,大多数用此法能获得好的效果。
青春期强迫症怎么治疗
一、科学、合理的逐渐减少强迫症思维,可以说所有患者都是厌恶强迫症的,想摆脱强迫想法,及早跳出强迫症的包围,可是患者会发现越是想避免强迫想法出现,这些想法反而越容易持续下去,越会长久地存在于我们的脑中,而且更加频繁地出现。所以被强迫症困扰的你首先要正视这种疾病,然后一点一点摆脱,而不是强行一次性消除。
二、强迫行为不是减轻痛苦的唯一方法,患者朋友首先应该坚信一点那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要一出现强迫想法就用强迫症行为缓解,虽然强迫行为来让自己安心一点,但自己要明白一次一次按照强迫想法继续自己的强迫症行为就是在巩固强迫症,这对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要想恢复健康就必须寻找新方法摆脱强迫症,这样才会一步步走向康复。
三、下定决心摆脱强迫症,下定决心做某件事,这件事就成功了三分之一。所以要想恢复健康,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就要下定决心治愈强迫症,坚信自己有保持自己身心健康的权利,也有权利获得心灵的平静。所以自己要找对方向,付出足够的努力,比如做些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事情让自己忙碌起来,没有时间去“强迫”。
怎样克服强迫症 规律地锻炼克服强迫症
规律的运动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肌肉组织细胞,对大脑的调节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很大的作用。经常进行运动锻炼可以提升意志力和自控力,摆脱强迫症干扰。
长期强迫症有哪些危害
1、引发并发症。
强迫症本身已经对生活有着严重的危害,不仅如此,这种疾病引发的抑郁症等次生疾病这时还会雪上加霜,使患者的生活面临崩溃。这些次生疾病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呈现更为严重的下降趋势,在有些患者身上,抑郁情绪对生活的破坏力甚至超出了强迫症本身。
2、长期矛盾心理。
强迫症会让患者长期处于矛盾心理,甚至令强迫症患者生不如死,因为患者主观上不想接受,但客观上又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实施强迫行为,所以强迫症患者总是处于矛盾的心理环境中。有些患者总是担心自己在人前表现出强迫症状,于是拒绝与外界沟通交流,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
3、脑功能产生影响。
强迫症还会对患者的脑功能产生影响。专家说脑功能障碍影响正常认知来自神经解剖、神经生理以及神经心理和功能方面的研究显示,大脑眶额皮层的过度激活现象会造成人在识别信息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进而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产生错误的评价。
强迫症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在日常中,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强迫症的青睐人群,强迫症患者因为不自主的强迫性行为而特别困扰。因此,我们了解了强迫症的危害,才可以及早摆脱强迫症的困扰,远离强迫症的侵害。
强迫症的典型症状来自查一下吧
1、总怀疑门或抽屉没锁上而反复检查几遍。
2、在某些场合所想的和所做的总有矛盾,如站在桥边就几乎忍不住要跳河。
3、信寄出后常怀疑写错地址,后悔当初没有反复检查。
4、反复思考一些无实际意义的问题,如:人的耳朵为什么生长在头颅两侧?
5、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或现象,追根寻源总想弄明白,结果越弄越“糊涂”。
6、自己不明白也无法控制地反复洗手或换衣服。
7、经常强迫自己计算毫无意义的数字,如一边走路一边数多少步。
8、老是强迫自己回忆某些往事。
9、害怕会演变成精神病,怕无法医治而悲观。
10、见到或听到某件事总会联想到别的事,如:见到车祸即联想自己亲人的意外。
11、上床后浮想联翩,难以入睡。
12、总担心自己在某一场合失控而做出违法的事。
13、明知自己所想的或所做的事是不合理的而又无法摆脱,因而深感痛苦、焦虑不安。
14、为摆脱强迫症状而刻板地、重复地做一些仪式性动作,如为摆脱反复洗衣服而不停地搓手。
教你如何摆脱强迫症
1.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问自己我做得好吗、这样做行不行、别人会怎么看我等问题。
2.学会顺其自然。强迫症的另一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往往会想出天大的事来。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不要钻牛角尖、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要刻意改变环境。
3.学会享受过程,不过分看重结果。为所当为,做事情要抱着一种欣赏、感受、体验快乐的心情和热情重视过程、不要过分重视结果。
4.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现实状况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丢掉精神包袱从减轻不安全感,学习合理的应激处理方法,增强自信,以减轻其不确定感。不好高骛远,不过分追求精益求精,以减轻其不完美感。
如何鉴别抑郁症与焦虑症强迫症
抑郁症与焦虑症、强迫症在临床上鉴别起来比较困难,只有细致地加以区分,才能保证准确无误的诊断,从而给患者恰当的治疗。
抑郁症与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以焦虑情绪为核心症状的神经症,主要特征为广泛和持续性的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同时常伴随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运动性不安等症状。当抑郁与焦虑伴发时,常有三种情况:患者表现为严重的抑郁同时伴轻度焦虑,此时焦虑症状不足以诊断为焦虑症,因而应诊断为抑郁症;患者表现为严重的焦虑同时伴轻度抑郁,此时则应诊断为焦虑症;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症状均比较严重,而且症状均符合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各自诊断标准时,则应作两个诊断,但出于治疗上的考虑,如果只能给予一个诊断,则可以出于抑郁症的后果更为严重而优先考虑抑郁症。
抑郁症与强迫症
强迫症是指以自我强迫为核心症状的一种神经症。鉴别抑郁症与强迫症时,可主要从患者的意识表现上加以区分。强迫症患者常表现出强迫怀疑、强迫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等强迫观念,害怕自己丧失控制能力而“发疯”或出现冒失行为等强迫情绪;感到有立即行动的冲动感或强烈的内在驱使,并出现屈从于强迫观念的强迫动作等。而抑郁症患者则不会有如此强烈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症患者常因强烈的反强迫意愿而引起抑郁或痛苦情绪,但同时又无法摆脱强迫的意愿,所以内心十分痛苦而陷入抑郁状态。但是抑郁症患者则主要以情绪低落、兴趣索然、愉快感丧失、自责自罪、自我评价过低等表现为主,通常不会伴有强烈的强迫意愿。
怎么改变强迫症的症状
相信很多人都有强迫症,有一种是行为上的,有一种是思想上的。下面我要说的主要是对有思想强迫症的人。你在患强迫症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总是重复去想不应该想的,老是去想刚才忘记了什么,害怕忘记了的事情,有时候还伴有选择综合症,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其实我个人也有这种经历。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我相信每个人的症状会随着个性的有所不同会有一些变化 ,之前我在网上看到的那些方法我也试过,有一点点用但是过不了多久就没用了,也许是我个人很反感,我自己也不愿意承认这是一种病,所以我从心里是反感用别人的方法的。而且就试过的效果而言也不是特别好。之后我就个人总结,把问题对自己提出来想办法解决。这样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首先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总的概念。我觉得我大多数时候犯思想强迫症的时候都是无聊,不知道做什么,喜欢瞎想。所以我给自己说做什么想什么,真的要去想正在做的事。其次,对于害怕忘记这件事,我就告诉自己不用害怕,我就看忘记了我不去想会怎么样,结果也不会产生什么后果,不管忘记的是什么事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刚才我又忘记了要说什么了,我就会告诉自己算了不去想,与其花那些时间想那些没意义的,不如想想现在要做点什么。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我们要学会无聊。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像这样自己对自己提出来,然后你就会发觉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我现在的强迫症虽然没完全好,不过也差不多了,这种方法对我很有用,只是希望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给大家做个参考。自己还是得靠自己,希望大家都快点摆脱强迫症的生活,每天过得开开心心的。
心理强迫症如何测试
1、为摆脱强迫症状而刻板地、重复地做一些仪式性动作,如为摆脱反复洗衣服而不停地搓手。
2、上床后浮想联翩,难以入睡。
3、害怕会演变成精神病,怕无法医治而悲观。
4、明知自己所想的或所做的事是不合理的而又无法摆脱,因而深感痛苦、焦虑不安。
5、反复思考一些无实际意义的问题,如:人的耳朵为什么生长在头颅两侧?
6、经常强迫自己计算毫无意义的数字,如一边走路一边数多少步。
7、老是强迫自己回忆某些往事。
8、总担心自己在某一场合失控而做出违法的事。
10、总怀疑门或抽屉没锁上而反复检查几遍。
11、信寄出后常怀疑写错地址,后悔当初没有反复检查。
12、在某些场合所想的和所做的总有矛盾,如站在桥边就几乎忍不住要跳河。
13、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或现象,追根寻源总想弄明白,结果越弄越“糊涂”。
14、见到或听到某件事总会联想到别的事,如:见到车祸即联想自己亲人的意外。
如何治疗强迫性思维
消除紧张改善心理 强迫性思维的出现或加重多发生于有精神紧张因素存在或有心理压力,心理矛盾的状态。强迫性思维难以摆脱又加重心理矛盾,导致恶性循环,易出现焦虑情绪或心理上的痛苦。所以在人感受到心理压力加重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心理卫生,尤其是原来就患有强迫症的人更要加强预防意识,这不仅是个人要注意的问题,家庭和社会,亲人和老师、同事也应予以重视,尤其对那些心理支持,指导和帮助他们作好心理调适,能阻遏或减轻强迫性症状的出现。
淡化恐惧 对自己的强迫性思维的症状适当谈化,顺其自然,不必介意。或忽视它,或淡化它的存在,不要因为强迫性思维的存在而带来心理矛盾,造成焦虑情绪,不要把强迫性思维的存在看成是多么严重的问题。不要怕它,强迫症是只纸老虎,你怕,它就会凶相毕露,你越怕它就越像只真老虎,你不怕它,它也就是一张纸而已,不怕谈化它就很自然地切断它造成的恶性循环。忽视它,它就失去市场,它就失去兴风作浪的本领。
转移注意 转移对强迫症的注意,实际上也是一种谈化,即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工作、学习和业余兴趣上,尤其是当自己强迫性思维出现时,若能及时去注意别的事情,去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转移自己对强迫性思维的注意,也就能避免心理矛盾和痛苦。
个自我心理调适 大量临床资料提示,强迫症更好发于那些个性心理素质较差的个体。表现为意志不强,意识理智对自己的思维活动缺乏有效的控制,也表现为自己心理调适能力薄弱,不容易避免强迫性思维所带来的心理矛盾,无力摆脱强迫性思维及其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克服强迫症关键仍在自己。要磨炼自己的个性,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和心理调适能力,以期从根本上克服强迫症。
挖根究底 从根本上认识和领悟,力图对强迫症模式加以修正。在过去的经历中,深刻挖掘导致强迫症状的事件或原因,回忆重显当时的情境和体验,并联系现实重新加以认识尽力予以修正,如有可能可请心理大夫予以指导,实施精神分析与认识领悟治疗。以自由联想、释梦、催眠等心理学手段。重视过去的(或幼时的)经历,重新加以对待。 对待强迫性思维和其它神经症一样,治疗要有耐心、恒心,更要有决心。决心越大越能使自己保持意识清晰,越是能使自己保持理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强迫性思维失去其产生的最基本条件——心理挫折、矛盾和意识的混沌状态,即“意静态”,俗称第三心理状态。
强迫性联想的自我治疗
强迫症患者最主要的表现为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强迫思维又称强迫观念,是指强迫症患者脑海中反复多次出现某一观念或概念,伴有主观的被强迫感觉和痛苦感。患者自身完全能够意识到这一思想是不必要的或者是荒谬的,并力图把这些想法从脑海中驱赶出去,但并不能自由地加以干涉或控制这种思想,以致常有 “控制不住”的体验,同时伴有烦躁焦虑的情绪,存在自我强迫和反强迫。以下是自我治疗强迫性思维的几种方法:
自我治疗强迫性思维的方法一:消除精神紧张,改善心理状态。强迫性思维的出现或加重多发生于有精神紧张因素存在或有心理压力的状态。强迫性思维难以摆脱又加重心理矛盾,导致恶性循环,易出现焦虑情绪或心理上的痛苦。所以在人感受到心理压力加重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心理卫生,尤其是原来就患有强迫症的人更要加强预防意识,这不仅是个人要注意的问题,家庭和社会,亲人和老师、同事也应予以重视,尤其对那些心理支持,指导和帮助他们作好心理调适,能阻遏或减轻强迫性症状的出现。
自我治疗强迫性思维的方法二:淡化对强迫性思维的恐惧。对自己的强迫性思维的症状应学会适当谈化,顺其自然,不必过分介意。或忽视它,或淡化它的存在,不要因为强迫性思维的存在而带来心理矛盾,造成焦虑情绪,不要把强迫性思维的存在看成是多么严重的问题。不要怕它,强迫症是只纸老虎,你怕,它就会凶相毕露,你越怕它就越像只真老虎,你不怕它,它也就是一张纸而已,不怕谈化它就很自然地切断它造成的恶性循环。忽视它,它就失去市场,它就失去兴风作浪的本领。
自我治疗强迫性思维的方法三:转移对强迫症的注意。转移对强迫症的注意,实际上也是一种谈化,即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工作、学习和业余兴趣上,尤其是当自己强迫性思维出现时,若能及时去注意别的事情,去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转移自己对强迫性思维的注意,也就能避免心理矛盾和痛苦。
自我治疗强迫性思维的方法四:个性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锻炼。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强迫症更好发于那些个性心理素质较差的个体。表现为意志不强,意识理智对自己的思维活动缺乏有效的控制,也表现为自己心理调适能力薄弱,不容易避免强迫性思维所带来的心理矛盾,无力摆脱强迫性思维及其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克服强迫症关键仍在自己。要磨炼自己的个性,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和心理调适能力,以期从根本上克服强迫症。
自我治疗强迫性思维的方法五:挖根究底。从根本上认识和领悟,力图对强迫症模式加以修正。在过去的经历中,深刻挖掘导致强迫症状的事件或原因,回忆重显当时的情境和体验,并联系现实重新加以认识尽力予以修正,如有可能可请心理大夫予以指导,实施精神分析与认识领悟治疗。以自由联想、释梦、催眠等心理学手段。重视过去的(或幼时的)经历,重新加以对待。
儿童强迫症危害巨大表现十分清楚
1、强迫动作和行为:儿童强迫症的患者往往是为减轻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焦虑而不由自主地采取的顺应行为。
2、强迫意向:儿童强迫症的患者反复体验到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的强烈内心冲动。患儿明知这样做是荒谬的、不可能的,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做,但却无法摆脱这种内心冲动。
3、强迫情绪:现为对某些事物的担心或厌恶,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自己却无法摆脱。例如,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担心自己会表现不理智的行为,担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细菌的侵袭等,明知不合理,却无法克制。
4、强迫思维:强迫怀疑,儿童有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明知毫无必要,但又不能摆脱。强迫性穷思竭虑,患儿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寻根究底,反复思索,明知缺乏现实主义,没有必要,但又不能自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