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垂体功能低下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脑垂体功能低下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1.可有分娩大出血,下丘脑d 垂体肿瘤,颅内感染、创伤、手术、血管病变、放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浸润性疾病史。
2.可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如颅内肿瘤所致的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及颅内压增高等。
3.表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畏寒、头昏、无力、性欲减退,女性分娩大出血后无乳汁分泌、闭经。
4.皮肤苍白、干燥、发凉,腋毛、阴毛脱落,体温低,血压低,心动过缓。女性乳房、子宫、卵巢及外生殖器萎缩,阴道细胞涂片示雌激素水平低落。男性阳萎、不育、女性化表现。
5.低血糖、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对胰岛素异常敏感。
6.垂体前叶激素及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低下。
男人不育是怎么回事 内分泌异常
性腺功能异常:睾丸间质细胞瘤可导致性腺功能亢进,而性腺功能低下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
脑垂体疾病:脑垂体肿瘤或邻近的肿瘤组织对垂体压迫等原因均可造成垂体功能不足,进而导致性腺功能低下,患者性欲减退,性交能力降低,从而导致男性不育。
垂体瘤的症状有哪些
随着垂体瘤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垂体瘤的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并发垂体瘤典型的有视力障碍、头痛头晕等多重症状。女性甚至还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闭经等症状, 由于垂体瘤临床表现千差万别,早期易被误诊。那么它的具体表现有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视神经受压。
由于脑垂体瘤生长在蝶鞍内,向上发展则压迫视交叉或视神经而造成视力、视野的改变,90%以上的病人都有视力减退,也可为单眼视力减退,甚至造成一目或双目失明。
2.内分泌及代谢障碍。
是典型的垂体瘤症状。垂体腺内分泌功能很复杂,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通过内分泌控制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及性器官、性功能等生理活动的调节。肿瘤向上可使丘脑下部,向后可使垂体后叶受累。垂体后叶含有抗利尿激素与催产素等,故垂体后叶受累可出现尿崩症。
3.垂体功能低下。
垂体功能低下的程度与正常垂体腺细胞受压的程度有关。由于垂体前叶机能低下以致其所控制的内分泌腺萎缩,表现多方面的功能障碍:①性功能低下及第二性征的改变;②甲状腺功能减退;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4.垂体功能亢进。
嗜酸性细胞能产生生长激素及催乳激素。嗜碱性细胞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等。因此,这类肿瘤可造成垂体功能亢进,尤其是在早期。嗜酸性腺瘤虽可有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但又可挤压嗜碱性细胞,造成其功能低下。
5.垂体后叶及丘脑下部受累。
脑垂体瘤影响垂体后叶或丘脑下部则可产生嗜唾、多饮、多尿、体温低下以及水、电解质及脂肪代谢障碍等。
由上可见,垂体瘤是不容忽视的,而它所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小的。所以患者朋友们要高度重视,及早医治尽早摆脱困扰,相信患者们在医治过程中结合良好的心态的话,是有很好的帮助的。
脑垂体功能低下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垂体衰竭的程度;②受累激素的种类;③蝶鞍内压力增高的程度与垂体受损的部位;④发病年龄与患者的性别。
部分性垂体功能减退症较全部垂体功能减退症为多见。分泌的受累次序一般先是促黄体激素(LH)和GH,而后为促卵泡激素(FSH),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最后是血管加压素(VP)。泌乳素(PRL)分泌缺乏较少见,但分娩后垂体坏死除外。
高泌乳素血症可能源于肿瘤(如泌乳素肿瘤),但更多见的是由于下丘脑的功能异常,使正常腺体分泌PRL增加。在有下丘脑病变的患者,尿崩症是较常发生的,便当下丘脑-垂体病变足以损害ACTH分泌时,尿崩的多尿症状可以缓解而被隐匿。
未经的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对于各种应激是很敏感的,如感染,手术,麻醉,酒精中毒等。
脑垂体功能低下术后如何护理
1、出血护理
护士应注意观察意识、瞳孔变化。了解手术中出血情况,认真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注意病情变化。
2、脑脊液鼻漏护理
护士应了解手术中的情况,掌握有无鼻漏发生的潜在因素。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防止诱发鼻漏
有鼻漏者遵医嘱平卧1-2周。嘱病人不可用棉球或手纸堵塞鼻腔,不可用手抠鼻孔,不可向鼻腔内滴药液,以免引起感染
3、 尿崩、水电解质紊乱
护士应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及入量,每小时尿量大于200-300ml应及时通知大夫用抗利尿剂
评估病人出入量情况, 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和量。
向病人解释尿多的原因。鼓励病人适当进食含钾,含钠高的食物,有利用补充钾钠离子
每日抽血查肾全,根据回报结果,调整补液量和电解质量
4、垂体功能低下
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减轻病人的焦虑,有利于病情的恢复。病人恶心呕吐,心慌乏力等表现,应与电解质紊乱相鉴别
脑垂体功能低下怎么治疗好
1、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氢化可的松12.5~37.5mg/d;或强的松5~7.5mg,分清晨和午后两次服用,早晨用2/3量,午后用1/3量。遇应激情况(如感染、手术、外伤、分娩等)应将用量临时加大2~3倍,严重时按危象处理。垂体功能减退患者,大多无需用盐皮质激素。
2、甲状腺激素:L-甲状腺素片,从50ug/d开始,逐渐增加至100~200ug/d。也可口服甲状腺片。为防止加重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宜在用药前或用药时合用糖皮质激素。
3、性激素及促性腺激素:①男性:丙酸睾丸酮25~50mg,肌注,1~2次/周,或庚酸睾丸酮200mg,肌注,3~4次/周。为促使精子生成可合用HMG和HCG,前者隔日肌注1~2支,疗程3个月以上;后者每周肌注2~3次,每次1000IU。②女性:绝经期前用人工周期疗法。口服乙烯酚0.5~1mg/d,连用24天,第21~25天加用黄体酮10mg,肌注,撤药后月经来潮。也可加用小剂量雄激素,如丙酸睾丸酮12.5mg,肌注,1~2次/周。
垂体瘤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垂体瘤的病因至今仍有争论,而不同患者的具体发病病因都各有区别。而了解垂体瘤需要从发病病因入手,那么,下面我们就有请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下垂体瘤的发病病因是什么。
1.垂体腺瘤对正常垂体组织的压迫及放射性治疗的损伤造成垂体功能低下,影响了人体内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以至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进一步导致性腺功能低下,是常见的一种垂体腺瘤的病因。
2.泌乳素瘤,女性表现为停经、泌乳、不孕,男性表现为阳痿、性功能减退,这与高泌乳素血症抑制了促性腺激素的释放、降低了垂体反应性并减少睾酮生成有关,这种情况下单纯补充睾酮制剂是不能奏效的。
3.促甲状腺素腺瘤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全身代谢缓慢,使体内雌激和雄激素的代谢随甲状腺素的缺乏而减少,这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脑垂体瘤的病因之一。
4.另外垂体腺瘤的病因还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和生长激素型脑垂体瘤患者所引起的肥胖亦是性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垂体瘤的发病病因的介绍。在对垂体瘤的发病病因有了了解之后,如果出现了相关症状或被诊断为垂体瘤,应该尽早治疗。
不同类型垂体瘤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1.促甲状腺素腺瘤,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全身代谢缓慢,使体内雌激和雄激素的代谢随甲状腺素的缺乏而减少。
2.另外垂体腺瘤的病因还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和生长激素型脑垂体瘤患者所引起的肥胖亦是性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
3.垂体腺瘤对正常垂体组织的压迫及放射性治疗的损伤造成垂体功能低下,影响了人体内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以至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进一步导致性腺功能低下。
4.泌乳素瘤,女性表现为停经、泌乳、不孕,男性表现为阳痿、性功能减退,这与高泌乳素血症抑制了促性腺激素的释放、降低了垂体反应性并减少睾酮生成有关。
经期量少是什么原因 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
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促使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卵巢功能低下,从而使得月经量越来越少。
男性荷尔蒙分泌异常有什么症状
一、下丘脑-垂体疾病
下丘脑和垂体病变引起的男性不育症包括下丘脑-垂体的先天性疾病和后天性损害(肿瘤、炎症、创伤、放射损伤)及系统性疾病和药物等均可影响下丘脑-垂体功能而导致不育。
此外,男性下丘脑功能紊乱,不能正常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降低,性欲减退,甚至勃起功能障碍,先天性疾病可有第二性征发育差,睾丸发育不良,精液检查少或无精子。
二、垂体功能亢进
垂体是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泌的FSH和LH直接作用于睾丸。与其他内分泌疾病相比,垂体病变与性功能及生育的关系更为密切。
早期可有性欲亢进,继而发生性欲减退、阳萎而致不育。垂体功能减退可致性欲减退,房事困难,睾丸萎缩而致不育。
三、睾丸疾病
原发性的睾丸功能低下,比较常见的就是放射性损伤、细胞毒素损害、营养不良等症状。而继发性的睾丸功能低下,则表现为男性假两性畸形等多种症状,这些病症都会引发男性不育。
睾丸的先天性疾病如克兰费尔特综合症、XYY综合症、XX男性综合症等均可产生精子生产障碍或精子生长发育不良而引起不育;后天性睾丸异常,如炎症、创伤、放射损伤、系统性疾病及药物等均可影响睾丸功能而导致不育。
脑垂体功能低下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首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尤其是伽玛刀能有效地破坏病灶,尤其对颅内多发的生殖细胞瘤,以分次治疗及剂量分割代替单次大剂量照射即可使病灶内的放射剂量分布更加均匀,又保护了病灶周边正常颅内重要结构,提高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辐射耐受性,从技术手段上来讲减少了单次大剂量照射带来的副反应。
其次,从照射剂量及照射范围选择来讲,目前(2010年)发现对于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生殖细胞瘤,肿瘤部位与脑脊髓轴分别应用较小剂量的照射也能取得满意疗效,发生原位复发及种植播散的可能性都较小。而全脊髓照射的选择也在多项研究中证实对于疾病的完全缓解并没有增强作用,反而带来一些副反应。
最后,放疗联合化疗是有效避免放疗后遗症的重要方向。单独应用化疗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的研究也有不少,但复发率高且有一定副反应。2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取长补短,在治疗儿童肿瘤患者,减少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可加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