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有科学依据吗
冬病夏治有科学依据吗
有理论依据,很简单,就8个字: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在中医看来冬季治疗哮喘以治标为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或少有发作,但其病根子往往集聚在体内,夏治是选择夏天炎热的季节,采用辛温发散的药物进行治疗。因为夏天的话,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阳药,可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我们自然不容易被严寒所伤了,酱紫就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三伏贴的禁忌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灶,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按惯例,小孩、老人和年轻白领是伏贴的三大主要人群。其中孩子最多,绝大多数是患呼吸系统疾病。其次是老年人,以老慢支、哮喘为主。最近两年,年轻白领逐渐增多。这些白领大多坐办公室、吹空调、少运动,以患过敏性疾病为主,比如过敏性鼻炎、反复咳嗽、慢性咽炎等。附儿院儿科医生说,不仅小儿哮喘、呼吸道反复感染、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可采用“冬病夏治”方法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和部分骨关节病也适用。
据悉,三伏贴的药性温热,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很适合慢慢调理体质。方便快捷无痛,价格便宜且疗效不错更是三伏贴备受市民青睐的原因。然而“三伏贴”热潮背后也有隐忧。中医专家说,“三伏贴”仅仅是疾病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冬病夏治有讲究,贴贴应理性,而不要想当然是药到百病除。记者在此整理了一些常见误区供读者辨别。
人人都可以“冬病夏治”?
实则不然,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适宜,有一定的禁忌症,不能乱用、滥用,否则会适得其反。主要的禁忌症有———各种病的急性发作期,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正处于感冒及发热期等;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者对敷贴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孕妇、2岁以下的婴幼儿;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患者。
只有三伏头一天才是“三伏贴”的正日子?
许多人以为三伏头一天才是“三伏贴”的正日子,因此每年“头伏”“中伏”和“末伏”的头一天,医院里都挤满来贴敷的人。医生表示,三伏天里的任何一天都可以贴敷,只要前后贴敷时间间隔在7天至10天,即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市民大可不必“扎堆”。今年有两个中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贴“3+1”次。
冬病夏治为什么三伏天要治寒湿呢 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
顺应三伏天的时间即可。
冬病夏治也就是说在三伏天期间进行身体理疗,顺应三伏天的时间进行即可。
三伏天是一段高温炎热的日子,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冬病夏治调理,可以明显的改善体质,起到健康养生的作用,冬病夏治一般是在三伏天的初伏、中伏和末伏进行的,围绕这个日期进行养生理疗即可。
冬病夏治适应哪些症状
冬病夏治疗法的适应症主要是一些虚寒性疾病,包括一些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伤科疾病。 还有一些常见病,如冻疮这些冬季易见的病,都可以进行冬病夏治。
为什么说夏天治疗妇科病效果好
适宜冬病夏治的妇科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等。
中医认为,经过辨证后属于虚寒因素所致的妇科病,冬病夏治会有独到效果。女人月子没坐好,身体会差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受了寒邪。女性产后,气血两虚,容易受寒邪。如果出汗多,月子坐得不好,就会伤及阴血,建议夏季喝中药汤调养。
冬病夏治,易祛除体内阴寒,舒经通络,温化寒湿,活血祛淤,从而促进妇科病患者的盆腔血液循环,治疗很多慢性妇科疾病。
伏灸膏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妇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此外,还有针刺、灸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中药熏蒸等。
拔火罐什么季节拔最好
按照中医“冬病夏治”的说法,拔火罐夏天拔最好。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这种治疗方法对冬天的寒湿病症疗效显著,而依据中医上“冬病夏治”的说法,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的时候,此时进行拔火罐能最佳的达到排湿、排寒,调理身体的效果。
冬病夏治有哪些食疗方法
虫草炖老鸭:冬虫夏草15克、老鸭1只,将虫草放于鸭腹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连食1个月左右。此方有补体内虚损、益肺肾、止咳喘之功效。
梨子川贝汤:雪梨1只,去皮切片,川贝母12克,打碎,加入冰糖30克,炖汤服。适用于老年支气管炎之肺热干咳少痰者。
板栗羊脊骨汤:板栗12枚、羊脊骨一具槌碎、肉苁蓉12克、草果3克,加葱姜煮熟,放食盐,空腹食用。此方对下元久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有效。
黄豆花椒汤:黄豆30克、花椒5克,加水500毫升,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至豆熟烂,调味,连汤带豆食用。此方有健脾宽中,和胃止呕,散寒止痛功效。
二姜猪肚汤:猪肚一副醋泡去腥洗净切丝、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加葱姜放入罐内煮熟,空腹食用。此方对胃寒腹冷,寒从中生,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面黄体瘦乏力等症有效。
白胡椒公鸡汤:公鸡1只洗净切块、白胡椒9克、草果3克、良姜3克,加上葱姜煮熟,放适量食盐,空腹食用。此方对畏寒怕冷,虚羸少气,遇寒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冬天哮喘加重等症有效。
姜汁牛肺糯米饭:牛肺200克,生姜汁15毫升,糯米适量。牛肺切块,加糯米,用小火焖熟,起锅时加生姜汁即成。食之有祛痰、补肺、暖胃作用,对老人寒咳日久、痰多清稀者有效。
四仁鸡子羹:白果仁、甜杏仁各1份,胡桃仁、花生仁各2份,共研末。每日清晨取20克,鸡蛋1个,煮羹1小碗服用。此方有扶正固本、补肾润肺、纳气平喘之功效,对咳喘日久的老慢支患者较为适宜。
黄芪乌骨鸡:黄芪30克、乌骨鸡半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可分3次食用。连食1月左右。此方有益气养肺、滋肾养血、固表防感冒之功效。
人参蛤蚧粥:蛤蚧粉2克、人参粉3克、糯米50~100克。先将糯米煮成稀粥,待粥熟时加入蛤蚧、人参粉搅匀,趁热服。此方有补肺肾、益元气、平虚喘之功效。适用于肺肾两虚型老慢支患者。
为何慢性支气管炎需冬病夏治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话可不完全是指严寒,酷暑对人意志和体魄的锻炼,同时也是中医冬病夏治时机选择的依据。象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这类慢性病,多在冬天发作,病情反反复复,缠绵难愈,而夏天病情相对缓和,是有利的治疗时机。时下正值三伏卫,此时根据中医理论,合理调养,可有效缓解冬季病情,减少发作。
冬病夏治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的结晶。中医认为,慢支、哮喘冬季发病,是寒邪伏于体内,合严冬之寒气而发病,夏季尤其是三伏天,天之阳气最盛,此时寒邪深伏体内,若能增强人体正气,合天之阳气,天人合一,可借势祛邪外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从现代医学来看,冬病夏治也是科学有据的,治疗时机上,夏天正是疾病缓解期,有利于治疗;患者免疫力低下,冬病夏治正是着眼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哮喘的冬病夏治
哮喘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是预防与治疗的综合,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一是指“未病先防”,是指在未发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最理想的积极防病的措施;二是指“既病防变”,是指一旦疾病已发生,则应争取尽早诊治,以防疾病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发展、转变。
哮喘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对于一些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都有效果,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哮喘则是最适合于“冬病夏治”的。特别是中老年在冬季哮喘高发,如果抓住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根据脏腑气血虚实,可发挥中医在治疗支气管炎方面的优势,不仅能消除病毒,同时还能修复哮喘病患者的受损粘膜或组织,治疗与修复同步进行、同步完成。
哮喘冬病夏治,哮喘患者在冬病夏治期间可以进行穴位敷贴等治疗,贴药后当禁食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及辛辣刺激之品。其次,药饼贴好以后最好不要去空调房,但是也不要大量出汗。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的吸干穴位上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