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投诉建议我要投稿

急性菌痢的分型

急性菌痢的分型

急性菌痢的分型:

1.普通型 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每天排便10~20次,呈脓血便,量少,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一般1~2周内逐渐恢复或转为慢性。

2.轻型 全身毒血症状和肠道表现均较轻,腹痛不著,腹泻次数每日不超过10次,大便呈糊状或水样,含少量粘液,里急后重感染也不明显,可有呕吐,有疗程3~6天,易误为肠炎或结肠炎。

3.中毒型 多见于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起病急骤,病初即可有高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而浅表、反复惊厥、神志不清、皮肤花纹,可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但肠道症状较轻,甚至无腹痛与腹泻,常需直肠拭子或生理盐水灌肠,采集大便检查才发现粘脓便,镜下可见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按临床表现可分为①休克型:主要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皮肤发花,口唇青紫,血压明显下降或测不出,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②脑型:以严重脑部症状为主,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可发生脑疝。临床表现主要为惊厥、昏迷和呼吸衰竭。早期表现嗜睡、烦躁、频繁呕吐、呼吸增快,后期神志不清、频繁惊厥、血压升高、瞳孔忽大忽小,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明显迟钝、消失,呼吸深浅不匀,节律不整,呈叹息样呼吸,最后减慢以至停顿;③混合型:是预后最为凶险的一种,具有循环衰竭与呼吸衰竭的综合表现。

痢疾的症状有哪些

急性菌痢

急性菌痢按临床表现分为4型,即普通型、轻型、重型和中毒型。

①普通型:急性起病,体温达39℃-40℃,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每日大便10-20次,初为稀便;腹痛或呈水泻,继呈脓血便,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里急后重明显。如能及时治疗、可于数日内痊愈。

②轻型:较普通型全身毒血症状和肠道症状表现轻,里急后重等症状不明显,易误诊为肠炎或结肠炎。

③重型:高热、呕吐、腹痛、里急后重明显,排脓血便,每日达数十次,严重者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症状。

④中毒型:此型多见于3-7岁儿童。起病急剧,体温迅速升至40℃0-41℃,伴有头痛、畏寒、惊厥或循环障碍等症状。本病常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胃肠症状也不严重,且多在出现惊厥后6-12小时才发生。中毒型多表现为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的休克型;以脑水肿与颅内压增加等脑部症状为主的脑型,以呼吸与循环衰竭同时存在为主的混合型。

a.休克型:早期患儿面色灰白,口周青紫,肢端发冷,指趾甲苍白,心率和呼吸增快。随病情发展,面色变灰,指趾甲、口唇发绀,皮肤发花,心率每分钟达160次以上,心音低钝,脉细弱,意识不清。晚期伴心力衰竭、休克肺、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b.脑型: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乳儿和学龄儿童相对少见。患儿初起意识清醒,突然出现惊厥、四肢抽动,两眼上翻。严重者反复出现。开始每次惊厥后意识尚清,以后逐渐萎靡、烦躁或嗜睡,直至昏迷。患儿面色灰白,且体温越高面色越灰,神经症状也越重。脑水肿、脑病可引起呼吸衰竭,则治疗较为困难。因此若见患儿面色发灰、心率相对较缓及反复惊厥,都是颅压增高的征兆,要积极处理,以防呼吸衰竭发生。

菌痢有脑水肿时,眼底改变并不明显,不能以此来判断有无脑水肿。

C.混和型:脑型和休克型表现同时存在,病情更严重。

迁延性菌痢

迁延性菌痢病程在2周-2个月之间,系急性菌痢迁延不愈之故。病人常无高热、腹痛或中毒症状,只表现为腹部不适、食欲不佳、大便次数多,有时脓血便和黏液便交替出现。便培养阳性率低于急性期。

慢性菌痢

慢性菌痢病程在2个月以上。由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因患儿体质弱、营养不良、佝偻病、寄生虫、贫血等合并症所致,也可因耐药菌株引起。除腹泻外,其他症状不典型。病程久者可出现消瘦、乏力、轻度贫血等现象。

诊断细菌性痢疾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流行季节患者有腹痛、腹泻及脓血便应该考虑有菌痢 的可能。急性期的病人发热多发生在消化道症状之前。慢性菌痢 患者的病史尤其重要。在菌痢流行季节,突然发热、惊厥而无其他症状的患儿, 必须考虑到中毒性菌痢的可能,应该尽早用肛拭取标本或用盐水 灌肠取材做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同时,此类患者应考虑到在流 行季节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鉴别。当慢性菌痢和其他肠道疾病难以区分时结肠镜检査和X 线钡剂检查有一定诊断价值,可考虑应用。急性菌痢应该和阿米巴痢疾鉴别。后者毒血症状较轻, 大便次数较少腹痛多在右侧。

慢性腹泻是怎么回事

(1)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菌痢)多由于急性菌痢治疗不当演变而成,细菌学分析,近10多年来国内志贺型菌痢逐渐减少,而弗氏型与宋氏型相对增多,弗氏型易于演变为慢性。

(2)溃疡型肠结核:肠结核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多数有肠外结核,以肺结核居多,可有消化不良症状,在急性进展期可有毒血症症状,如发热,盗汗,腹痛,腹泻,体力减退,消瘦等,排便每天3~4次,多在餐后发作,粪便呈糊状或水样便,一般无脓血便。

急性细菌性痢疾注意事项有哪些

急性细菌性痢疾注意事项:1.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等传 播媒介,加强粪便和饮水的管理。2.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3.剩饭剩菜应及时放入冰箱中保存,食 用前充分加热。4.不可过多进食冷饮和凉拌菜。5.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6.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 机体抗病能力。7.减少与急性菌痢患者的接触,不用患 者用过的餐具、毛巾、衣物。8.夏秋季节适当食用大蒜、马齿苋等, 可预防急性菌痢。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种类有哪些

1.急性细菌性痢疾

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腹泻、大便性状为脓血便或黏液便,伴有阵发性腹痛、里急后重,有时有热性惊厥,腹部可有轻压痛,可触及痉挛性乙状结肠,肠鸣音亢进。

2.非典型菌痢

不发热或只有微热,也无中毒症状,轻度腹泻,粪便内只有黏液而无脓血,只有大便培养阳性才能确诊。

3.慢性菌痢

急性菌痢病程超过2周称为迁延性痢疾,超过2个月则为慢性菌痢。急性菌痢未得到合理治疗,或发生于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贫血小儿。

4.中毒性痢疾

是菌痢的一种严重类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高热可达39~40℃或更高,伴全身中毒症状,如治疗不及时可很快发展为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宝宝痢疾的症状

1.潜伏期 自数小时至8天不等,大多数为1~3天。

2.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

根据病程及病情,可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及中毒型痢疾,因中毒型痢疾病情特殊随后有叙述,在此先讨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的一般经过。

(1)急性细菌性痢疾:

①典型痢疾: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大便每天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有轻压痛,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疾患儿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年长儿童大便很快成形,婴幼儿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②非典型痢疾:不发热或只有微热,也无中毒症状,轻度腹泻,稀便,粪便内只有黏液而无脓血,只有粪便培养阳性才能确诊,在流行时,这类病例数可能超过典型病例数,因其经过类似一般肠炎,易被忽视,常成为痢疾的传播者。

细菌性痢疾的药物治疗

1、急性菌痢:应用抗生素和其他辅助药为主。

2、急性中毒型菌痢:抗生素联用,积极治疗高热、惊厥、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

3、慢性菌痢:抗菌药联用、加强支持治疗和合并症治疗的综合治疗。

4、高热和惊厥的治疗:选用安定、苯巴比妥纳、复方冬眠灵等。

5、休克治疗:选用654-2或阿托品、低分子右旋糖酐、5%碳酸氢纳、多巴胺与阿拉明、西地兰、地塞米松等。

6、呼吸衰竭治疗:选用20%甘露醇、地塞米松、可拉明或洛贝林等。

7、DIC治疗:选用肝素治疗。

8、中药治疗:黄连、生大蒜、白头翁汤。

慢性菌痢的灌肠疗法

慢性菌痢,下痢时发时止,迁延难愈达2 个月以上。临厕腹痛里急,大便夹有黏液或见赤白,即使无腹泻时,肠镜检查仍可见细菌病变粪培养阳性。下列灌肠方药可酌选:

牡蛎芒硝汤:煅牡蛎50克,芒硝20克。将煅牡蛎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冲入芒硝,待药液变温后,保留灌肠,日1次。

马尾连煎:马尾连、黄芩、黄柏、杭菊、地榆、小蓟各25克,煅牡蛎 50克,加水煎成200毫升,于每晚睡前作保留灌肠,10天为1个疗程。

三黄白术煎:黄柏、黄连、黄芩各25克,白术30克,加水煎至200 毫升。加入氨水3~4滴,以滴注法作乙状结肠保留灌肠。

绿茶煎:绿茶50 克,红糖适量。先把绿茶放入锅中,加清水200 毫升,煎至100毫升,加红糖搅匀,保留灌肠,日 1次。

白药黄连素液:云南白药2克,黄连素0.2 克,加入生理盐水100 中,保留灌肠,每天2 次,3天为1个疗程。 (文海山)

怎样将大蒜的功效发挥出来

大蒜的功效很多,夏天吃蒜不仅可增加营养、改善食欲,还可防治多种疾病。

防病:炎热的夏季,是急性菌痢和急性肠炎的好发季节,每日吃几瓣生大蒜,可有效地防止其发生;脑膜炎流行时,经常吃些醋浸大蒜,有助于预防发病;流感流行时,除可生吃大蒜或醋蒜外,还可将生大蒜捣烂,加10倍的水,取其汁液作点鼻用,也可起到预防作用。另据最新研究得知,经常吃生大蒜,还可预防胃癌,原因是胃癌的发生与胃内存在的幽门螺杆菌(简称HP)密切相关,大蒜有抑制和杀灭HP的作用。

治病:患急性菌痢时,每餐生吃紫皮蒜数瓣,有辅助治疗作用。另外,用10%大蒜水溶液灌肠,治疗顽固难愈的慢性菌痢,也有一定疗效。患急性肠炎时,用大蒜数瓣捣烂如泥,加好醋一杯调匀服下,每日2~3次,疗效颇佳。患高脂血症时,经常吃生大蒜,对升高的胆固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故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脑血管病。

相关推荐

痢疾的预防和防治知识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痢疾),是夏季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其他季节亦可发生,并且全国各地均可发生。引起菌痢的病原体为痢疾杆菌,此种细菌不仅广泛存在于土壤之中,也常可污染水果、蔬菜甚至水源。苍蝇在传播菌痢方面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痢疾杆菌经口进入人体,主要破坏结肠的构造,形成所谓化脓性溃疡性结肠炎,引起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如果痢疾未能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便可由于痢疾杆菌长期在体内寄生,症状持续不断,病情多有反复而形成慢性菌痢。多数急性菌痢经过合理治疗,可在1周左右恢

空腹吃西红柿能减肥吗 西红柿的不适宜人群

1、肠胃虚弱者不宜多吃 中医认为西红柿性寒,肠胃虚弱者多吃西红柿对身体有害。所以,患有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及溃疡病活动期病人暂不宜食,以免加重病情。 2、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吃西红柿可能会使病情恶化。

血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抗菌消炎

血三七中含有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蒽甙B和蒽甙A,还含有鞣质,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常用于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菌痢、急性肠炎、泌尿系感染等。

痢疾分型 重型痢疾

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热,每日大便次数可达20-3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少,腹痛剧烈,下坠较重,甚至不想离开便器,四肢发凉,很快出现脱水现象,有的可发生意识障碍。

菌痢是如何传染的

菌痢病人和带菌者是菌痢的传染源,其危害性取决于每次大便中含菌的数量、排菌持续时间和在人群中散布的机会。急性菌痢病人排菌量大,但持续时间短;慢性菌痢病人持续时间长,但排菌量少,带菌者特别是慢性隐匿型照常活动在人群间,在广定程度上是比病人更为重要的传染源。带菌者可分为是恢复期带菌者和健康带菌者、前者带菌期一服为2--3周,但近年来由于耐药菌株增多,带菌期限也延长,有长达 4个月以上,后者见于菌痢病人接触者。 痢疾杆菌随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了外环境,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苍蝇和手经口感染。因此称为

小儿痢疾引发什么疾病

急性菌痢患儿如呕吐、腹泻严重时,可并发水和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低钾、低钠、低钙等)。慢性菌痢发生并发症较多,主要是机体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所致。 最常见的有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性水肿,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表现为干燥性眼病、营养不良性贫血、佝偻病,严重者可出现脚气病及坏血病。后者在我国已很少见到。肠部溃疡深者可致大量肠出血,腹泻频繁者可致脱肛,用抗生素过久可致肠道菌群紊乱或合并真菌感染。 个别严重营养不良患儿肠道溃疡长久不能修复,可发生肠穿孔。

腹泻的鉴定方法

1.急性腹泻 (1)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是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在夏秋季发病。可行成大、小流行。潜伏期多为1~2天,长可达7天。患者常以畏寒、发热和不适感急骤起病,有腹痛、腹泻,排便每天10余次至数十次。常伴里急后重、恶心、呕吐与脱水。粪便在病初可为水样,以后排出脓血便或黏液血便。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粪便培养可培养出痢疾杆菌。 中毒型菌痢以儿童多见或年龄较大,体质衰弱,营养不良者。中毒型菌痢有时以高热、抽搐等毒血症症状为主要表现。需以棉拭子由肛门取粪便进行镜检或细菌培养常可

穿心莲的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流脑,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肺结核,肺脓疡,胆囊炎,高血压,鼻衄,口咽肿痛,疮疖痈肿,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①《岭南采药录》:"能解蛇毒,又能理内伤咳嗽。" 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治咽喉炎症,痢疾,高热。"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发烧,扁桃体炎,肺炎,疮疖肿毒,外伤感染,肺结核,毒蛇咬伤。" ④《江西草药》:"清热凉血,消肿止痛,治胆囊炎,支气管炎,高血压,百日咳。" ⑤《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穿心莲有什么功效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流脑,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肺结核,肺脓疡,胆囊炎,高血压,鼻衄,口咽肿痛,疮疖痈肿,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①《岭南采药录》:"能解蛇毒,又能理内伤咳嗽。" 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治咽喉炎症,痢疾,高热。"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发烧,扁桃体炎,肺炎,疮疖肿毒,外伤感染,肺结核,毒蛇咬伤。" ④《江西草药》:"清热凉血,消肿止痛,治胆囊炎,支气管炎,高血压,百日咳。" ⑤《常用中草

圣女果吃多了会怎么样 圣女果什么人不能吃

圣女果营养价值丰富,一般人都可以吃,但是由于圣女果性寒,所以肠胃虚弱的人不宜吃圣女果,尤其是患有急性肠胃炎、急性菌痢以及胃溃疡患者不宜吃,以免对刺激肠胃,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