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应半年要检查一次牙齿
老人应半年要检查一次牙齿
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病率很高,而口腔疾病治疗率却不到10%。究其原因,就是龋病和牙周疾病的早期症状不太明显。
老年人的龋病多发生在因牙龈萎缩而暴露的牙根表面,位置隐蔽,而且,浅的龋洞不会造成任何不适感,很难被察觉,但只要早发现,进行一次充填就能完成治疗,没有痛苦且省时省力;如果等到觉得疼了才来就诊,常常是龋洞深大,波及牙髓,不论是治疗花费的时间、次数,还是费用都会增加许多。
此外,牙病以及牙齿的过早脱落必会影响到人体的肠胃功能。对本就消化吸收不好的老人来说,这更容易引发一系列健康隐患,从而影响到寿命。因此,老人定期查牙非常重要。作为龋齿的高危人群,建议老年人每半年到正规的口腔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
老人如何预防“老掉牙”
老年人应养成经常自我检查牙齿的习惯:用大拇指和食指拉开嘴唇,看看牙龈颜色、有无脓液、有无压痛,如有假牙应取下后检查。然后张开口检查牙齿,注意牙齿有无松动、牙根是否暴露、有无牙石等。如果出现牙龈红肿等现象,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或治疗。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养成定期到医院检查的习惯,最好每半年到一年去医院检查一次。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也很重要。
饮食与牙齿保健。老年人的饮食与牙齿保健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老年人进食时要充分咀嚼,尽量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因为咀嚼能起到刺激唾液分泌、清洁牙齿和按摩牙龈、促进牙龈血液循环的作用。少吃含糖且黏的食物,如软糖、糕点、饼干等。因为龋洞的形成主要是细菌利用糖后的代谢产物———酸,使牙齿脱钙而成。平时可使用含氟牙膏且多食入含氟量较高的食物,如鱼类、茶叶等,提高牙齿对龋病的防御能力。
老年人在清洁口腔时应彻底清理牙缝间的残余食物,并注意与假牙邻接的真牙牙面以及残根、残冠的清洁,选择特殊的牙缝刷等清洁工具。对早期的龋病、牙周病、牙本质过敏等应早期给予治疗,如补牙、洁牙、脱敏治疗等。对已明确不能保留的残根、残冠牙和松动牙,应尽早拔除,不必可惜。及时镶上合适的假牙,不但可以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还可以通过假牙的修复而恢复正常牙间距,减轻关节疲劳程度,提高咀嚼效率。
如何维护牙齿健康
0-3岁
每半年一次口腔检查;不含奶嘴睡觉;父母帮助进行口腔清洁。
婴儿乳牙开始萌出后就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半年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能够及早发现龋病,早期治疗,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3-6岁
学习刷牙,家长要监督哦!每半年一次口腔检查;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防止牙外伤。
6-18岁
关注换牙;接受窝沟封闭;每年进行口腔检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成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成人可能发生的口腔问题有龋齿、牙周病、牙齿缺失、肿瘤等。预防这些疾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及早发现和治疗,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
老年人日常牙齿护理
专家建议,为了保护好老年人的牙齿,应该做到:
1.牙齿越少越需珍惜。不少中老年人在剩下几颗牙时,不管是吃东西,说话都及其不方便。其实牙齿在松动初期就要及时去医院看牙保健,缺牙一颗时就要赶紧种植上,否则会波及邻牙掉得更快。等到全口牙落得差不多再想到种牙,不仅难度更大,费用也更高。
2.每半年到1年去医院检查,尤其是出现了牙龈出血、冷热痛或咀嚼时牙痛等,要马上去就医。
3. 坚持正确的刷牙习惯。使用软毛牙刷,正确的刷牙方式才能有效清洁口腔。
另外,从中医角度讲,适当“叩齿”和“运舌”都是口腔保健的好方法。在饮食方面,中老年人应少吃甜食、软食。“叩齿”即上下齿“打架”,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5下;“运舌”是指舌头在嘴里来回转动,促进唾液分泌,对预防粘膜性口干有一定效果。
女性妇科检查项目
01宫颈涂片检查。宫颈涂片检查作为妇科检查的常规项,其主要目的是检查女人是否患有宫颈疾病、并检查是否患有盆腔炎、淋巴炎症等。
02乳房检查。乳房检查的最佳时机是在月经结束后,检查时会触摸女人乳房,看是否有异物,是否感到不适,以排除乳房炎症。
03乳房X线透视片。此检查一般配合乳房检查同步进行,主要通过X光,检测女人体内有无病变,筛查乳腺炎症。
04全面体检。年龄在30岁以下的女性一年全面体检一次,年龄在30岁到50岁的女性建议半年体检一次,50岁以上的女性每三个月体检一次或经常性定期体检。全面体检主要是检查女人有无个人病史、家族病史、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验血、验尿、测量血压、检测肝脏肾器官是否正常等,全面体检的目的是为排除一些女人可能感染的潜在疾病,以及发现炎症尽早治疗。
05阴道检查。已婚妇女应定期进行阴道检查。阴道检查的目的是排查女人是否患有阴道炎、湿疹、白带异常等疾病。
06牙齿检查。女人应半年检查一次。女人过了30岁,体内钙质流失的厉害,因此如果补钙不及时,女人就容易缺钙。其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牙齿出现问题。妇科检查中的牙齿检查,就是筛查女人是否患有压床疾病,清楚牙斑、牙石,蛀牙。
07视力检查。随着女人年龄越来越大,很多眼疾都是无声无息的发生,患者基本上无明显感觉或痛苦。因此,女人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防止眼疾。
牙结石洗牙价格
有牙结石是否一定要洗牙?
洗牙在专业上叫牙周洁治,目的是把牙石清洁干净,这是治疗和预防牙周炎的重要措施。如果是按照规范的方法操作,不会对牙齿造成任何损伤。把牙石去掉后,医生会用抛光的方法,把牙面打磨光滑,这样牙石就不容易沉积了。有时,因为原来的牙石很多,包在牙根上面,洗牙去掉后,会有一些敏感症状,但这种情况几天就会过去,不会越来越严重。
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
在有牙结石的情况下,牙龈会有炎症并出现退缩,已经退缩的牙龈是长不回来的。因此,也更要注重牙齿的保健和牙病的预防,洗牙正是预防牙龈退缩的重要措施。很多牙结石患者,都伴有牙周炎,洗牙只是牙周炎的基础治疗,根据情况的严重性,还可以采取局部上药等方式。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正规治疗。健康人群应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这是保护口腔健康的重要环节。
超声波洗牙效果
超声波洗牙是目前多采用的洗牙方式,通过超声波的高频震荡作用去除牙石和菌斑、具有高效、优质、省时省力的特点,在正确的操作下,对牙面的损害极小。洗牙是牙周病基础治疗项目之一,它可去除致病因素,减轻牙龈炎症,使牙齿美观,口腔舒适,同时具有美白牙齿的作用。
最需要洗牙的人群
经常抽烟、喝茶、喝咖啡的人。这三类东西很容易让牙齿挂垢,进而形成牙石,这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天天刷牙,也不可能把这些东西留下的污渍清理干净。专家建议,这类人群最好半年洗一次牙。
牙龈经常出血的人。牙龈出血大部分是由牙石引起的,因此牙龈经常出血的人最好尽快去医院检查,看是否患上了牙龈炎和牙周炎。专家建议:如果有此类情况,应先洗牙,然后做相应治疗。
五类患者暂停洗牙
各种出血性疾病患者。由于洗牙会出血,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甲亢等患者应在洗牙前预先适量的应用促凝血药物,控制凝血的速度,避免出血不止。
急性传染病患者。急性肝炎活动期、结核病患者等要等病情稳定后方可洗牙。
口腔炎症处于急性期的患者。除急性坏死性牙龈炎外,各类口腔应该待急性期过后再洗牙,以避免炎症沿血液播散。
患有牙龈部恶性肿瘤的患者,为了避免肿瘤扩散,不适宜接受洗牙。
心血管疾病患者。患有活动性心绞痛、半年内发作过的心肌梗塞以及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的患者不宜接受常规洗牙治疗。
不同年龄段如何护理口腔
“牙不好,疾病满身跑。”牙齿的好坏关系到全身健康。然而,网络调查显示,31.4%的人每天只刷一次牙;91%的人没有定期洗牙,86.4%的人做不到定期检查口腔健康。
专家表示:口腔疾病是渐进性慢性疾病,如果能早期发现病变,及时防治,就能阻断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他建议大家如果出现牙齿敏感、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牙齿缺失及牙齿外伤等问题,要抓紧时间就医。
0岁~3岁。每半年检查一次口腔,不含奶嘴睡觉,父母帮助进行口腔清洁。婴儿乳牙开始萌出后,就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半年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
3岁~6岁。影响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的疾病主要为龋病、外伤,牙龈、牙周及黏膜疾病等。所以必须学习正确的刷牙方式,家长要监督,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体检;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
6岁~18岁。关注换牙;接受窝沟封闭;每年进行口腔检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18岁~60岁。成人可能发生的口腔问题有龋齿、牙周病、牙齿缺失、肿瘤等,所以建议每年进行口腔检查,每天使用牙线。
准备怀孕和孕期妇女。若孕妇发生口腔疾病,对药物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往往受到诸多限制,无法达到最佳的疗效,而且在治疗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在孕期出现口腔疾病,孕中期(4~6个月)是相对较安全的治疗时机。
60岁以上。出现牙齿松动应及时治疗;缺牙应及时修复;每天清洁假牙;口腔癌定期筛查。
有牙结石是否一定要洗牙
洗牙在专业上叫牙周洁治,目的是把牙石清洁干净,这是治疗和预防牙周炎的重要措施。如果是按照规范的方法操作,不会对牙齿造成任何损伤。把牙石去掉后,医生会用抛光的方法,把牙面打磨光滑,这样牙石就不容易沉积了。有时,因为原来的牙石很多,包在牙根上面,洗牙去掉后,会有一些敏感症状,但这种情况几天就会过去,不会越来越严重。
在有牙结石的情况下,牙龈会有炎症并出现退缩,已经退缩的牙龈是长不回来的。因此,也更要注重牙齿的保健和牙病的预防,洗牙正是预防牙龈退缩的重要措施。很多牙结石患者,都伴有牙周炎,洗牙只是牙周炎的基础治疗,根据情况的严重性,还可以采取局部上药等方式。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正规治疗。健康人群应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这是保护口腔健康的重要环节。
老人患龋齿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患肺炎风险
据《现代保健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最近称,在龋齿上发现的细菌能够进入人的肺部,使老人患上可能致命的肺炎。
纽约布法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肺炎高发期,对一所老年公寓的病人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龋齿是呼吸道病菌的温床,会使老人患肺炎。因此,研究人员建议,老人必须做好以下两点: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日三餐后都应漱口,每次漱口时应使用40℃左右的温水,早晚各刷一次牙。牙刷要选择刷毛软硬适中的。刷牙时要将牙刷放在牙齿的根部。每次刷牙时应按照从里向外,从左到右的顺序刷,每次至少要刷3分钟。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年应检查一次牙齿,发现患龋齿,要及时进行治疗。防龋齿也就是防肺炎。
预防龋齿儿童需做好定期检查
预防龋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定期口腔检查,尤其是儿童。儿童应每3个月或每半年检查一次口腔,以便早日发现龋齿,早期充填。浅层龋齿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不仅可以阻止龋齿的发展,而且可以恢复牙齿形态机功能,同时治疗操作简便,充填物不易脱落。
定期口腔检查
应该从一、两岁就开始进行,一直持续到恒牙完全萌出,年龄大约14岁左右,以后可以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牙齿,即使是成人也需要每年定期检查口腔。定期的口腔检查不仅仅针对龋齿,还可以及早发现牙齿不齐、地包天等影响颜面发育的畸形,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龋齿的自我检查
龋病易发生于牙体不易自洁的滞留区,特别是磨牙合面的沟隙或牙列的拥挤嵌塞食物处。其龋坏深度分三种:
1.浅龋病变仅局限于牙釉质或牙骨质,局部可见白色或灰黑色的龋斑。无自觉症状,探查时可卡住探针尖端,探针滑过病变部位有粗糙感,探之无痛苦。
2.中龋病变较深,累及牙本质浅层,局部变黑,可有温度或化学性激发痛,探之有明显龋洞且敏感。
3.深龋病变深及牙本质深层而接近牙髓腔,遇食物嵌塞或冷热酸甜等刺激均产生疼痛,局部多见黑洞。探针可探查洞底在牙本质深层,探之极敏感或疼痛,无自发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