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海针灸几寸 针灸气海主治病证
气海针灸几寸 针灸气海主治病证
1.脏腑气虚之四肢无力,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厥冷,中风脱证,胃下垂,脱肛,阴挺,疝气,遗精,遗尿,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赤白带下,产后崩漏不止,胞衣不下,不孕,虚喘,泻痢不止,水谷不化,便秘,癃闭,淋证诸症。
2.气机阻滞之脘腹胀满,绕脐腹痛,水肿,癃闭,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胞衣不下,崩漏诸症。
针灸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方法是什么
1、经早
治法: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土穴、关元、三阴交、血海
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操作: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乱
治法: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俞
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
操作: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3、经迟
治法: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
配穴: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操作: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方义: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月经不规律怎么治疗
1、基本治疗
(1)经早
治法: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血海
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操作: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迟
治法: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
配穴: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操作: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方义: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3)经乱
治法: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俞
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
操作: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选皮质下、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每次选2-4穴,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耳穴贴压法。
(2)皮肤针法:选背腰骶部夹脊穴或背俞穴,下腹部任脉、肾经、脾胃经,下肢足三阴经。用梅花针叩刺,至局部皮肤潮红,隔日1次。
(3)穴位注射法:选关元、三阴交、气海、血海、肝俞、脾俞、肾俞。每次选2—3穴,用5%当归注射液或10%丹参注射液,每穴注入药液0.5毫升,隔日1次。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
(1)经早
治法 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土穴 关元 三阴交 血海
配穴
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操作 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 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迟
治法 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气海 三阴交 归来
配穴 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操作 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方义 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3)经乱
治法 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肝俞
配穴 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
操作 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 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皮质下、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每次选2-4穴,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耳穴贴压法。
(2)皮肤针法 选背腰骶部夹脊穴或背俞穴,下腹部任脉、肾经、脾胃经,下肢足三阴经。用梅花针叩刺,至局部皮肤潮红,隔日1次。
(3)穴位注射法 选关元、三阴交、气海、血海、肝俞、脾俞、肾俞。每次选2—3穴,用5%当归注射液或10%丹参注射液,每穴注入药液0.5毫升,隔日1次。
气海针灸几寸 气海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重灸关元,神阙,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如配关元,神阙,肾俞,涌泉,治疗中风脱证;配关元,神阙,三阴交,足三里治疗血虚气脱产后血晕。
2.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重灸关元,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如配长强,足三里,百会,关元,治疗中气下陷之脱肛;配子宫,足三里,关元,治疗脾虚气陷之阴挺;配足三里,关元,太冲,治疗中气下陷之狐疝;配足三里,合谷,关元,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之胃下垂。
3.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补益气血,如配脾俞,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归来,治疗气血 亏虚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腹痛,不孕等;配足三里,血海,三阴交,治疗虚劳羸瘦;配百会,关元,三阴交,治疗气血不足之头痛,眩晕;配膀胱俞,中极,水道,阴陵泉,治疗气虚淋证。
4.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灸神阙,温阳补气,如配神阙,支沟,足三里,治疗虚寒便秘;配神阙,肾俞,三阴交,太溪,治疗中焦气虚,下焦温化失常之遗尿,癃闭,淋证。
5.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补益脾气,如配脾俞,中脘,足三里,天枢,治疗脾虚泄泻,虚寒痢,休息痢;配带脉,脾俞,三阴交,次髎,治疗脾虚带下;配膀胱俞,太渊,足三里,治疗脾肺气虚之遗尿。
针灸治疗痛经的方法
1.体针
(1)以合谷;三阴交为主穴,留针15~20分钟,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夹血块者加血海;湿邪重者加阴陵泉、太冲、行间;肝郁者加太冲、气海、内关;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脾俞、血海;肝肾不足者加关元、肝俞、肾俞。经期每日一次,非经期每周2~3次,连用3个周期。
(2)取穴:中极、关元、三阴交、太冲、合谷。重刺激用泻法,寒证加灸,留针15分钟。
(3)取穴:中极、地机、次�。气滞血瘀者加太冲、血海;寒凝胞中者加水道、关元;湿热下注者加曲泉、阳陵泉;气血虚弱者加脾俞、足三里;肝肾虚损者加肾俞、肝俞、足三里。实证用泻法,虚证用平补平泻法。
(4)取穴:17椎下、l棘突下。针法:直刺 1.5寸左右,留针15~20分钟。
2.电针
可选中极、关元、三阴交、血海、地机、足三里等穴。针刺得气后,接上电针治疗仪,通以疏密波或连续波,电量以中度刺激为宜,每次通电约15~30分钟,每日1~2次。于经前3日施治,至疼痛缓解为止。
3.耳针
(1)取穴:子宫、交感、皮质下、内分泌、肾。手法:刺后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可间隔做慢而有力的顺向捻转几次。
(2)取穴:内生殖器、内分泌、缘中、神门、艇角。配穴:交感、肝、肾、皮质下。针法:于经前一周开始治疗,每日一次,每次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治疗至月经干净。
4.灸法
取关元、气海、曲骨、上�、三阴交,每次取3穴,于经前3日用艾条温和灸,每穴施灸2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治疗,4日为一个疗程,适用于各型痛经。
5.针灸合用
(1)选穴:中极、三阴交(双)、地机(双);配穴:夹血块者加血海(双);湿邪重者加阴陵泉(双);肝郁者加太冲(双);气血虚者加足三里(双);肝肾虚损者加关元。先予针刺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其间,除太冲外,余穴均用温针灸两壮。
(2)以气海、三阴交、脾俞、肝俞、关元、中极为主穴,以地机、合谷、血海、行间、次�穴、照海为配穴。每次取主、配穴各两个,在经前2~3天开始针灸,然后再针灸2~3次为一个疗程;每次加灸关元、中极穴。
6.推拿
以气海、关元、中极、气冲、公孙、三阴交、次醪、命门为基本穴位,辨证取穴为八�、肝俞、膈俞、地机、曲泉、脾俞、胃俞、肾俞至命门一线,手法用一指禅、揉、摩、擦、拿等,平均治疗20~30分钟。
痛经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经期卫生,使用洁净的月经带或卫生巾
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
不宜吃生冷、酸辣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盆腔充血。
针灸气海灸几寸
气海针灸方法
取穴:仰卧,肚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上1./5与下3.5/5交界处(脐下1.5寸)。
进针方向:从腹侧面向背侧面直刺,与腹前壁成90°。
深度:针0.8-1.2寸,留针30分钟;艾炷灸5-14壮,或温和灸20-3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腰部放射。
注意:气海深部为子宫底部,女性月经期不宜深刺穴位;孕妇不宜刺灸。
气海为任脉经穴,乃本经经气所发,既是生气之海,又是大气所归之所,有补肾气,益元气,温下焦,祛寒湿,和营血,理经带,纳肾气,止虚喘之功效,《铜人载》:“针八分,得气即泄,泄后宜补之,灸百壮。”
针灸气海主治病证
1.脏腑气虚之四肢无力,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厥冷,中风脱证,胃下垂,脱肛,阴挺,疝气,遗精,遗尿,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赤白带下,产后崩漏不止,胞衣不下,不孕,虚喘,泻痢不止,水谷不化,便秘,癃闭,淋证诸症。
2.气机阻滞之脘腹胀满,绕脐腹痛,水肿,癃闭,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胞衣不下,崩漏诸症。
针灸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1.基本治疗
(1)经早
治法 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土穴 关元 三阴交血海
配穴 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操作 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 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迟
治法 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气海 三阴交归来
配穴 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操作 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方义 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3)经乱
治法 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肝俞
配穴 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
操作 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 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气海的准确位置图 艾灸气海主治哪些疾病
艾灸气海能补气理气,益肾固精,主治腹痛腹胀,泄泻,胃下垂,脱肛,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尿潴留,肠麻痹,神经衰弱,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四肢乏力等症状。
针灸如何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1)经早
治法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土穴关元三阴交血海,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操作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方义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迟
治法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配穴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操作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方义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3)经乱
治法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俞,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操作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方义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温馨提示:以上这三种月经不调的情况,针灸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女性们不要担心,如果自己有以上三种情况,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一下针灸治疗的选择,对您的身体肯定有所帮助的,不要觉得是常见现在就不去管,女性月经不调会导致很多情况的发生,一定要重视。
补阳气的穴位
1、补阳气的穴位有气海穴
气海穴又称丹田,“气沉丹田”的说法,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从肚脐向下一寸半的地方。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从肚脐向下量约1。5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按摩或针灸气海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效。
2、补阳气的穴位有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直下三寸,小腿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按摩或针灸足三里穴,可以使手指、脚趾微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使肢端暖和起来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有助于防治胃病、腹痛、腹泻、高血压、贫血、下肢瘫痪、关节炎。
老年小脑萎缩的针灸疗法
针灸是通过在选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 恰当的补泻手法,以达到调节患者的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开通脑窍,促进脑萎缩患者康复的目的。
①肾精不足型以补益肾气、益精填髓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百会(或四神聪)、太溪、命门、肾俞 配穴--关元、脾俞、复溜、阴陵泉 针刺方法:百会平刺,勿提插,多捻针、留针;关元可用灸补法;余穴均用补法。
②气血亏虚型以补益气血、养血健脑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脾俞 配穴--肾俞、胃俞、关元 针刺方法:关元可用灸法或温针灸,余穴以补法为主。
③痰蒙脑窍型以健脾化痰、益脑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丰隆、脾俞、神门 配穴--曲池、百会、阴陵泉、风池 针刺方法:脾俞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④瘀阻脑络型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风池、太冲、血海 配穴--百会、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针刺方法: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 法。 上述针灸选穴是临床选穴的基本指导原则,在实际施治过程中,可根据患者 的临床表现,坚持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选用,以达最佳治疗 效果。针灸治疗,每天1 次,每周治疗6 次,休息1 天,病人身体有其他发热、 感染、血液病、软组织损伤等不宜针灸者可暂停针灸。
艾灸气海的作用与好处 艾灸气海主治疾病
气海具有调经固经,益气助阳的功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虚弱,瘦弱,体弱乏力,腹泻,痢疾,阳痿,遗精,痛经,闭经,带下,崩漏,恶露不尽等症。
月经不调防治方法
针灸的功效是非常多的,适合人群也比较广,对于女性来说,针灸还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了解下针灸如何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吧。
(1)经早
治法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土穴关元三阴交血海,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操作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方义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迟
治法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配穴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操作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方义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3)经乱
治法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俞,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操作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方义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温馨提示:以上这三种月经不调的情况,针灸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女性们不要担心,如果自己有以上三种情况,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一下针灸治疗的选择,对您的身体肯定有所帮助的,不要觉得是常见现在就不去管,女性月经不调会导致很多情况的发生,一定要重视。
针灸气海的功效
气海为任脉经穴,乃本经经气所发,既是生气之海,又是大气所归之所,有补肾气,益元气,温下焦,祛寒湿,和营血,理经带,纳肾气,止虚喘之功效,《铜人载》:“针八分,得气即泄,泄后宜补之,灸百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