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怎么办 川牛膝赭石方
牙疼怎么办 川牛膝赭石方
配方:川牛膝30克、生赭石30克、生地3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5克、麦冬10克、白芷20克、黄连2.5克。
用法:上药按常规中药熬煎.日1服。
功效:补肾降火,清热止痛。
中药材牡蛎的临床应用
1.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怀牛膝30g,生赭石3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龟板 15g,生杭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6g,生麦牙6g,茵陈6g,甘草4.5g。水煎服。方中牡蛎质重性降,既可潜降摄纳上亢之肝阳,又可平镇上逆之气血,为牛膝之助,是为臣药。
2.大定风珠(《温病条辨》)治阴虚风动证。温病后期,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者。生白芍18g,阿胶9g,生龟板12g,干地黄18g,麻仁6g,五味子6g,生牡蛎12g,麦冬连心18g,炙甘草12g,鸡子黄2个,鳖甲12g.上以水8杯,煮取三杯,去渣,如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3次服。方中牡蛎育阴潜阳,重镇熄风,为佐药。
3.消瘰丸(《医学心语》)治阴虚痰凝淤滞而致的瘰疬,痰核,瘿瘤。症见咽干舌红,脉弦滑者。玄参120g,牡蛎120g,贝母120g 。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一日两次。
红花治疗寻常疣
寻常疣治疗可用生薏米,每次30g,2次/d,煎服,亦可选用下方:
①紫蓝方 马齿苋60g、板蓝根30g、紫草根15g、生薏米30g、赤芍15g、大青叶30g、红花10g、穿山甲10g。
②灵磁石15g、生牡蛎15g、代赭石15g、珍珠母30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陈皮10g。
③熟地黄12g、制首乌9g、杜仲9g、川牛膝9g、红花9g、白芍9g、当归9g、川芎6g。局部治疗可用黑色拔膏棍,加温外贴,5~7天换 1 次。亦可用木贼30g、香附30g、山豆根30g、板蓝根30g,煎浓水泡洗患处。还可用地肤子30g、金毛狗脊30g,煎水浸泡,2次/d,每次 30min。
④以养阴平肝,活血软坚为原则。
珍珠母30g,生牡蛎30g,蜀羊泉15g,龙葵15g,郁金15g,红花9g,桃仁9g,落得打12g,炙甲片9g。每日一帖煎汤内服。
颅内肿瘤的辨病论治
鱼脑石汤 主治脑胶质细胞瘤。鱼脑石15g,石决明、广郁金、钩藤、白芍各12g,石菖蒲、天竺黄、赤茯苓、地龙、桃仁各10g,珍珠母、川牛膝各25g,代赭石 30g,橘络、橘红各6g,煅磁石3g.(吴大真,柯新桥,李宁.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肿瘤的良方妙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348)
补肾化瘀汤 用于癌瘤部位险恶病情危重正气亏损,肾阴耗竭者。①龟板胶、鹿角、枸杞子、熟地黄、当归各15g,补骨脂18g,巴戟天、何首乌、黄芪、党参、金毛狗脊各 30g。②荸荠60g,天葵子、白花蛇舌草、石决明、半枝莲各30g,重楼、半夏、白术各15g,三七、白僵蚕、天麻各l0g,全蝎3g,水煎服,每日1 剂,两方交替服用。
肌肉震颤的治疗偏方
肌肉以每秒4次~6次的频率,连续而有节律的收缩与松弛称为肌肉震颤,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症状,主要由于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而引起
偏方一
方药选用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怀牛膝、杜仲、桑寄生、益母草、茯苓、夜交藤、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等。
偏方二
方药选用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南星、枳实、生姜、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生地、贝母、白芍、竹茹等。
偏方三
方药选用人参养荣汤加减:白芍、当归、陈皮、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甘草、熟地、五味子、茯苓、远志、生姜、大枣等。
因为患者肌肉不协调,不要催患者快吃快喝。喝冷饮可选用有弹性的塑料吸管,喝热饮用有宽把手、且质轻的杯子。在患者的碗成盘子下放一块橡皮垫以防滑动。鼓励患者增加身体活动,饮足够的水,在每天饮食中增加纤维性物质如蔬菜等,必要时或迫不得已时才用通便药物
三叉神经痛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办法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本法适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三叉神经痛。多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由川芎、当归、升麻、生地、地龙、甘草、赤芍、柴胡、红花、桔梗、全蝎、蜈蚣等药物组成。
风寒阻经:阵发性面颊乃额头抽掣疼痛,遇风寒加重,常牵及牙痛,苔薄白,脉浮弦。治法: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药:川芎,荆芥,白芷,香附,羌活,蔓荆子,细辛;气虚血淤如面部疼痛缠绵难愈,时痛时止,麻木不仁,乏力气短,舌淡、苔白、脉细涩。治法:补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
脉络淤阻:面部阵发剧痛,痛如锥刺、刀割,拒按,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涩。方药:赤芍,红花,川芎,桃仁,郁金,全蝎,细辛;风热伤络:阵发性面颊及额头抽掣疼痛,遇湿热加重,流涎,目赤,苔薄黄,脉数。治法:疏风清热,通络止痛。方药:川芎,白芷,生石膏,菊花,薄荷,山栀,僵蚕,黄芩;肝阳上亢:阵发性面颊及额头抽掣疼痛,面部烘热,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平肝熄风,通络止痛。方药:天麻,钩藤,黄芩,山栀,生石决,牛膝,夏枯草,夜交藤。
看了上面对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中老年人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疼痛情况具体和中医师来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找出比较好的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也可以选择中西医来进行治疗方式,这样治疗起来是比较好的。
牛膝的作用
1、用于瘀滞经闭,产后瘀痛,跌扑伤痛等症。
2、牛膝善于活血祛瘀,对妇科、伤科各种瘀血凝滞的病症,常和活花、桃仁、当归、延胡索等药同用,既可活血调经,又能祛瘀疗伤。
3、用于腰膝酸痛,足膝萎软无力。
4、牛膝性善下行,入肝肾二经,能补肝肾、强筋骨,又能通血脉、利关节,为治腰膝下肢病症常用药。对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痛,常与苍朮、狗脊、木瓜等同用;如因湿热下注引起的腰膝关节疼痛,常与苍朮、黄柏等同用;如风湿痹痛、下肢关节疼痛为甚,可与木瓜、防己、独活等同用。
5、用于吐血、衄血、牙龈肿痛、头痛晕眩等症。
6、牛膝苦泄下降,能引血下行,导热下泄,可治上部血热妄行的症候,常配合侧柏叶、白茅根、小蓟等药,以治吐血、衄血;又可配养阴清热药如生地、石膏等,用治牙龈肿痛属于阴虚火旺的症候;治肝阳上亢,气血并走于上,头痛眩晕之症,常与平肝药如代赭石、龙骨、牡蛎等同用。
7、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及尿血等症。
中医辨证治疗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病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或甘油三脂水平升高的一类疾病。主要危害是血脂在动脉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的直接原因,还容易引起糖尿病、肾功能损害、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等。现代人因为饮食营养过剩,嗜好烟酒,运动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血脂高的问题非常普遍。中医虽然没有血脂的概念,但就临床表现而言,高脂血症大于为可以相当于中医的湿浊相类似。通过辨证治疗有良效。
专家认为血脂高与中医所说的湿浊较盛相似,临床表现多兼阴虚肝热,典型症状有周身乏力、肥胖、嗜睡、精神不振、眩晕、胸闷、舌苔厚腻等,阴虚肝热者常见眩晕、耳鸣、口苦、烦躁、失眠等症,故临床治疗此类疾病多一通络化湿为主,参以滋潜渗化和调方,加生炒山楂、荷叶等药为法治疗,同时必须饮食控制,少吃荤腥肥甘之品,加强锻炼,从而达到化湿通络,降低血脂的功效。
有许多患者虽然血脂很高,但没有临床症状,运用此法治疗,同样能达到较好的疗效。常用处方为:
生牡蛎15g,生石决明30g,生赭石12g,旋复花12g(包),桑寄生30g,炒知柏各10g,云茯苓30g,橘子络核各15g,法半夏10g,川牛膝15g,生薏苡仁30g,川萆Z15g,生炒山楂各15g,建泽泻15g,赤小豆30g,霍石斛30g,荷叶10g,血琥珀5(同煎)。
方中橘子络核、法半夏、云茯苓、生薏苡仁、川萆Z、赤小豆运脾化湿;生炒山楂活血降脂;荷叶、山楂、决明子、泽泻现代研究都有明显的降脂作用。生牡蛎、生石决明、生赭石、旋复花滋阴潜降,桑寄生益肾通络,炒知柏、川牛膝、建泽泻引湿热下行,血琥珀活血利水,诸药共用,运脾化湿、活血降脂,合以滋潜渗化方顾护下焦阴液,使湿去络通而阴份不伤,从而达到降脂的作用。
晕厥的典籍偏方
1、肝阳上亢: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10克、钩藤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2、痰浊中阻: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
治法:祛痰健脾。
方药: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枣6克、甘草6克。
3、淤血内阻:眩晕伴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淤斑,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活血祛淤生新。
方药:当归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赤芍6克、枳壳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
4、肾精不足:眩晕伴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
治法:补肾填精。
方药:党参15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柴河车10克、龟板15克(先煎)、杜仲12克、牛膝12克、黄柏6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10克、女贞子10克、早莲草10克。
5、气血亏虚:眩晕在活动后加重,神疲气短,面色少华,纳差,舌质淡胖,脉细或虚大。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
方药:人参15克(另煎兑人)、黄芪25克、当归12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黄12克、肉桂6克、牛膝12克、炙甘草10克。
中药妊娠有哪些禁忌
妊娠禁忌
妊娠禁忌药有分为禁忌用药与慎用药两大类。
妊娠禁用药多为剧毒或性能峻猛的中药。
妊娠慎用药一般包括活血祛瘀、破气行滞、攻下通便、辛热及滑利类的中药,
妊娠禁用中药有:
甘遂、京大戟、芫花、玄明粉、芒硝、巴豆、巴豆霜、牵牛子、千金子(大戟科)、猪牙皂、商陆、阿魏。
三棱、莪术、丁公藤、水蛭、斑蝥、土鳖虫、蜈蚣、麝香、天山雪莲、黑种草子(维族用药)。
马钱子、闹羊花、轻粉、制川乌、草乌叶、附子、天南星、天仙子、雄黄。
妊娠慎用中药有:三七、干漆、大黄、王不留行、木鳖子、牛膝、片姜黄、白附子、西红花、肉桂、华山参、冰片、红花、苏木、郁李仁、虎杖、卷柏、枳壳、枳实、禹州漏芦、禹余粮、急性子、穿山甲、桃仁、凌霄花、通草、常山、硫黄、番泻叶、蒲黄、漏芦、赭石、瞿麦、蟾酥。
轻微脑梗塞的中医治疗有哪些
(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本方滋阴潜阳,熄风通络。方中怀牛膝归肝肾之经,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代赭石、龙骨、牡蛎相配,降逆潜阳、镇肝熄风;白芍、玄参、龟板、天冬滋阴柔肝熄风;茵陈、川楝子、生麦芽三味,配合牛膝清泄肝阳之有余,条肝气之郁,有利于肝阳之平降潜镇;甘草调和诸药。如肝阳上亢甚者加天麻、钩藤以增强平肝熄风之力;心烦甚者加栀子、黄芩以清热除烦;头痛较重者加羚羊角、石决明、夏枯草以清熄风阳;痰热较重者,加胆星、竹沥、川贝母以清化痰热。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治法:祛风、养血、活血、化痰通络。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本方以祛风通络为主,兼用血药气药以调里,使风邪外解,气血调和,则手足健运、舌本柔和。方中以秦艽祛风通络,羌活、独活、防风等辛温之品祛风散邪;当归、白芍、熟地、川芎养血活血,起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作用。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气能生血,以助生化之源。黄芩、石膏、生地凉血清热,以防风邪化热。如年老体衰者,加黄芪以益气扶正。如呕逆痰盛、苔腻脉滑甚者,去地黄,加半夏、南星、白附子、全蝎等祛风痰,通经络。无内热者可去石膏、黄芩。
牛膝的功效与作用
用于瘀滞经闭,产后瘀痛,跌扑伤痛等症。
牛膝善于活血祛瘀,对妇科、伤科各种瘀血凝滞的病症,常和活花、桃仁、当归、延胡索等药同用,既可活血调经,又能祛瘀疗伤。
用于腰膝酸痛,足膝萎软无力。
牛膝性善下行,入肝肾二经,能补肝肾、强筋骨,又能通血脉、利关节,为治腰膝下肢病症常用药。对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痛,常与苍朮、狗脊、木瓜等同用;如因湿热下注引起的腰膝关节疼痛,常与苍朮、黄柏等同用;如风湿痹痛、下肢关节疼痛为甚,可与木瓜、防己、独活等同用。
用于吐血、衄血、牙龈肿痛、头痛晕眩等症。
牛膝苦泄下降,能引血下行,导热下泄,可治上部血热妄行的症候,常配合侧柏叶、白茅根、小蓟等药,以治吐血、衄血;又可配养阴清热药如生地、石膏等,用治牙龈肿痛属于阴虚火旺的症候;治肝阳上亢,气血并走于上,头痛眩晕之症,常与平肝药如代赭石、龙骨、牡蛎等同用。
用于小不利、淋沥涩痛及尿血等症。
川牛膝药用价值有什么
我们知道我们身边的植物有很多,有一部分我们能叫上名字,有很大一部分我们是不认识的,就像我要说的这个植物,中医肯定知道,因为是一种中药么,叫做川牛膝,名字很特别,但是不要小看它,它是一种价值很高的中药,我们一起学习下川牛膝药用价值有什么?
川牛膝高40~100厘米。主根圆柱形,直径0.8~1.5厘米,外皮棕色。茎下部近圆柱形,中部近四棱形,疏被糙毛,节处略膨六。刑讨生,椭圆形至狭椭圆形,长3~13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密叠倒伏糙毛,下面密生长柔毛;
1.用于瘀滞经闭,产后瘀痛,跌扑伤痛等症。
川牛膝善于活血祛瘀,对妇科、伤科各种瘀血凝滞的病症,常和活花、桃仁、当归、延胡索等药同用,既可活血调经,又能祛瘀疗伤。
2.用于腰膝酸痛,足膝萎软无力。
川牛膝性善下行,入肝肾二经,能补肝肾、强筋骨,又能通血脉、利关节,为治腰膝下肢病症常用药。对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痛,常与苍朮、狗脊、木瓜等同用;如因湿热下注引起的腰膝关节疼痛,常与苍朮、黄柏等同用;如风湿痹痛、下肢关节疼痛为甚,可与木瓜、防己、独活等同用。
3.用于吐血、衄血、牙龈肿痛、头痛晕眩等症。
川牛膝苦泄下降,能引血下行,导热下泄,可治上部血热妄行的症候,常配合侧柏叶、白茅根、小蓟等药,以治吐血、衄血;又可配养阴清热药如生地、石膏等,用治牙龈肿痛属于阴虚火旺的症候;治肝阳上亢,气血并走于上,头痛眩晕之症,常与平肝药如代赭石、龙骨、牡蛎等同用。
看了介绍,我们就很清楚的知道了它的功效,中国的植物很特别,每一种都是草药,不起眼的小植物就能有这么多用途,每一种药都是无可取代的,就像是川牛膝放在杂草中是那么的不起眼,但是功效却很多,所以每一种中药都是很独特的。
孕妇用中药禁忌有哪些呢
禁用牛黄解毒丸、大活络丹、至宝丹、六神丸、小活络丹、牛黄清胃丸、牛黄清火丸、伤湿止痛膏、复方当归注射液、苏合香丸、十滴水、云南白药、三七片、益母膏、麝香壮骨膏、七厘散、小金丹、百降丹等。
慎用藿香正气丸、防风通圣丸、牛黄上清丸、蛇胆陈皮末、胆石通、气滞胃痛冲剂、木香顺气丸、香砂养胃丸、大山楂丸、麻仁润肠丸等。
饮片:
禁用附子、乌头、水银、巴豆、芫花、大戟、水蛭、商陆、蜈蚣、雄黄、雌黄、牵牛子、麝香、牛膝、牛黄等。
慎用生大黄、芒硝、甘遂、三棱、生南星、刘寄奴、皂角刺、生五灵脂、穿山甲、射干、凌霄花、茅根、木通、通草、薏苡仁、赭石、桃仁、槐花、蝉蜕、丹皮、干姜、肉桂、半夏等。
不能单独使用当归尾、红花、蒲黄、苏木、枳实、槟榔、厚朴、川椒、滑石、郁金等。以上药物使用时需与其它药配伍使用,以减低副作用。
牛膝的药用价值
牛膝含有促脱皮甾酮、牛膝甾酮、三萜皂苷等成分,具有利尿、降压之功效,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解除红细胞及血小板的聚集,并有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对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神经衰弱、冠心病心绞痛、脑血栓形成、跌打损伤、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有治疗作用。
性味归经: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牛膝有川牛膝与怀牛膝之分,两者功效基本相同,但川牛膝偏重于活血祛瘀、利尿通淋,怀牛膝偏重于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牛膝性善下行,活血通经,用于瘀血阻滞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跌打损伤,治妇科经产诸疾常配桃仁、红花、当归等,治跌打损伤、腰膝瘀痛者常与续断、当归、乳香、没药等同用。
牛膝能补肝肾、强筋骨,也用于治疗肾虚腰痛及久痹腰膝酸痛乏力等,治肝肾亏虚、腰膝酸软者常配杜仲、续断、熟地等补肝肾药,若痹病日久腰膝酸痛则常配独活、桑寄生等祛风湿、强筋骨药同用。牛膝苦泄下行能引火(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所以还用于治头痛、眩晕、吐血、衄血等火热上炎,阴虚火旺之证,如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目赤,常配代赭石、牡蛎等平肝潜阳药,方如镇肝熄风汤;若胃火上炎,齿龈肿痛,口舌生疮,则配熟地、石膏、知母等以清胃滋阴降火,方如玉如煎;若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则配伍白茅根、栀子、代赭石等,以引血下行、降火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