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晚上咳嗽没有药怎么办 揉、推膻中穴

晚上咳嗽没有药怎么办 揉、推膻中穴

位置:位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方法:可用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则用双手拇指腹自自下而上推擅中穴约2分钟,以胀麻感向胸部发散为佳。可独自操作完成。

功效:膻中穴属任脉,揉、推膻中穴具有利上焦、宽胸膈、降气通络的功效,主治气喘、噎膈、胸痛、乳汁少、心悸、心烦、咳嗽。

小儿咳嗽按摩哪里可以止咳

小孩子有咳嗽症状时,应辩证分型,根绝实际病情进行按摩,具体按摩方法有以下一些:

小儿外感咳嗽按摩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清肺经,运内八卦,揉掌小横纹各1分钟;揉膻中,乳旁,乳根,分推膻中,揉肺俞,分推肺俞各1分钟;按弦走搓摩10遍,拍上背部30次。

按摩方解: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能疏散表邪;清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旁,揉乳根,揉肺俞,分推肺俞,揉掌小横纹,摩胁肋,拍上背部,有助于肺气顺畅,化痰止咳。

外感咳嗽辩证加减

外感风寒表现加推三关,揉一窝风各1分钟,掐揉二扇门,拿风池5次来促进发汗,驱散寒邪,揉迎香,黄蜂入洞各1分钟以缓解鼻塞。

外感风热表现则将揉太阳改为推太阳1分钟,加清天河水加强清热的作用。如果痰多则加上揉丰隆穴1分钟以帮助化痰。

小儿痰湿咳嗽按摩

补脾经2分钟,补肺经,运内八卦,揉膻中,揉乳旁乳根,分推膻中,揉肺俞,分推肺俞,揉脾俞,按揉足三里,揉丰隆各1分钟。

按摩方解:补脾经,揉脾俞,按揉足三里,有助于补益脾胃,促进消化,祛除痰湿;补肺经,揉肺俞,以补益肺气,化痰止咳;推揉膻中,揉乳旁,揉乳根,运内八卦,分推肺俞,揉丰隆,能帮助调理气机,缓解胸闷,化痰止咳。

小儿肺虚咳嗽按摩

补脾经,补肺经各2分钟,补肾经,运内八卦,揉膻中,揉乳旁乳根,擦,按揉肺俞各1分钟,揉足三里2分钟, 揉膻中,擦肺俞,以适热为度。

按摩方解:补肺经,补肾经,揉肺俞,有助于肺肾功能的提高而达到止咳的目的;补脾经,揉足三里,有助于补益脾胃,帮助化痰除湿,有助于咳嗽的缓解,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旁乳根,分推肺俞,有助于调理气机,缓解胸闷,化痰止咳。

上呼吸道感染咳嗽

临床可分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咳嗽如寒咳、热咳、伤寒暴嗽、肺塞咳嗽、肺热咳嗽、痰热嗽、秋燥咳嗽内伤咳嗽如食积咳嗽、呷嗽、涎嗽、痰血嗽、肺燥久咳、脾虚久嗽、肾虚久嗽等。

1用拇指推脾经、肺经各100 次

2用拇指罗纹面在小儿掌心内八卦处作旋转运摩左右手各1分钟。

3用中指在天突和膻中穴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各2分钟。

4用手指点揉肺穴、咳喘点、胸腔呼吸器区每穴点揉2分钟。5用拇指推大鱼际区100次。

受凉呕吐 受凉呕吐如何护理

1,可用38℃左右的温水装入热水袋给宝宝焐焐肚子,如果害怕掌握不好尺度烫到宝宝,也可以手掌搓热给宝宝焐肚子。

2,切一片姜,用微波炉稍稍加热,以不烫手为适宜,用医用胶布固定在宝宝的肚脐上,晚上睡觉前贴,次日早晨取下来。

3,按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用拇指指尖轻按揉小儿足三里各100次。

4,按揉推膻中:膻中穴位于小儿两乳头连线正中点。用拇指螺纹面自小儿膻中穴向下推至脐部100次。

在每次喂奶后把宝宝竖起来放在肩上轻轻拍后背,直到宝宝打嗝以后才能躺下,可以减少溢乳。

两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不用枕头,但最好床垫是倾斜15度的,头高脚低。若宝宝的床无法倾斜,可在头下垫一块折叠的毛巾,放下时头偏向一侧,以免溢奶时奶水呛到肺里。

夜晚咳嗽的止咳方法 揉、推膻中穴止咳

位置:位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方法:可用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可独自操作完成。

功效:膻中穴属任脉,揉、推膻中穴具有利上焦、宽胸膈、降气通络的功效,主治气喘、噎膈、胸痛、乳汁少、心悸、心烦、咳嗽。

推拿改善孩子咳嗽症状

1.治疗原则

该病的治疗原则为宣肺止咳。风寒咳嗽辅以祛风散寒,宣肺化痰止咳;风热咳嗽佐以疏风解表,清热止咳;内伤咳嗽则宜健脾益肺,化痰止咳。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仰卧位:清肺经300次,全运内八卦30次;按揉天突50次,双指揉乳根和乳旁50次,揉膻中100次或开璇玑各50次;按揉双侧足三里、丰隆,每穴约半分钟。

(2)患儿取俯卧位:双指揉双侧风门100次,揉双侧肺俞200次。从上而下轻摩脊柱5~10遍。

3.辨证施治

(1)风寒咳嗽:开天门100次,推坎宫50次,揉太阳100次;拿风池5次,拿肩井10次,拿合谷5次;掐揉二扇门3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天突100次,擦(抹)膻中,以透热为度。

(2)风热咳嗽:开天门50次,推坎宫30次,运太阳50次,运耳后高骨50次;清天河水100次,退六腑100次,推五经50次;分推膻中50次,揉丰隆100次。

(3)痰热咳嗽:清胃经100次,清大肠经100次;揉小天心50次,清天河水100次,退六腑300次;揉天突100次,开璇玑各100次;分背阴阳和腹阴阳各100次。

(4)痰湿咳嗽:补脾土300次,清胃经100次,揉板门100次;按天突50次,擦膻中100次;三指摩中脘两分钟;揉脐及丹田100次;按揉足三里、丰隆,每穴约半分钟。

(5)阴虚燥咳:补肺经100次,补脾土300次,补肾水100次;揉肾顶100次,揉二人上马50次;清天河水100次,运内劳宫50次;推涌泉100次;捏脊3~5遍,按揉肺俞、脾俞、肾俞,每穴约半分钟。

小儿经常咳嗽怎么推拿治疗

一般将咳嗽分为两类,外感咳嗽极内伤咳嗽,小儿咳嗽以外感咳嗽多见。小儿咳嗽时,若精神尚佳,且不发烧,则可用推拿法治疗;若精神尚差,伴随发热,则最好就医治疗后用推拿法辅助治疗。

治疗外感咳嗽的推拿方法

外感咳嗽症状表现:咳嗽有痰,鼻塞流涕,头痛怕冷。外感风寒者,痰,涕清稀色白,风热者痰,涕黄稠。

推拿手法:

1.推拿者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无名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线状的穴位(肺经),自指尖推向指根,200-600次。

2.推拿者用中指端旋转按揉位于小儿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的穴位(天突),10-15次。

3.推拿者用中指揉小儿两乳头中间的穴位(膻中),50-100次。

4.推拿者用两手拇指从位于小儿两乳头中间的穴位(膻中)向左右两侧分推至乳头,50-100次。

5.推拿者用中指推揉位于小儿乳头稍外侧的穴位(乳旁),20-50次。

6.推拿者用食指推揉位于小儿乳头稍下方的穴位(乳根)20-50次。

7.推拿者用食指,中指两指按揉(或掌根揉)位于小儿背部左右肩胛骨内侧的穴位(脾俞)50-100次。

8.推拿者用拇指从下往上直推位于小儿两眉的中间到发际的线状穴位(攒竹)30-50次。

9.推拿者用双手拇指分推自小儿眉头起沿眉向眉梢的线状穴位(坎宫),30-50次。

10.推拿者用双手中指推位于小儿眉后凹陷的穴位(太阳),30-50次。

11.推拿者以一手扶定小儿前额部,另一手拇指,食指分置颈项两侧的穴位(风池),轻柔1-2分钟。

12.推拿者用拇指直推小儿胳膊掌内侧缘(小指侧)从肘关节至手腕的线状穴位(六腑)。从肘关节推向手腕,100-300次。

13.推拿者以手拇指指端置合谷穴处捏掐2-3分钟。

治疗内伤咳嗽的推拿方法

内伤咳嗽症状表现:久咳,身体消瘦,微热,咳嗽痰多,食欲不振,精神疲乏,无力。

推拿手法:

1.推拿者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无名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线状的穴位(肺经),自指尖推向指根,200-600次。

2.推拿者用中指端旋转按揉位于小儿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的穴位(天突),10-15次。

3.推拿者用中指按揉小儿两乳头中间的穴位(膻中)50-100次。

4.推拿者用两手拇指从位于小儿两乳头中间的穴位(膻中)向左右两侧分推至乳头50-100次。

5.推拿者用中指推揉位于小儿乳头稍外侧的乳旁穴20-50次。

6.推拿者用食指推揉位于小儿乳头稍下方的乳根穴20-50次。

7.推拿者用食指,中指按揉(或用手掌擦揉)位于小儿背部左右肩胛骨内侧的脾俞穴。

8.推拿者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拇指桡侧(即拇指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的线状穴位(脾经),由指根推向指尖200-600次。

9.推拿者用拇指推位于小儿小指指纹面,由指尖到指根的线状穴位(肾经),用指根推向指尖200-500次。

10.推拿者用掌根按揉位于小儿肚脐上方的穴位(中脘)100-300次。

11.推拿者用拇指按揉位于小儿膝盖外斜下方的穴位(足三里)50-100次。

12.推拿者用食指和中指按揉位于小儿第2腰椎下两侧的穴位(胃俞)50-100次。

小儿推拿治疗打嗝 第四步:推膻中穴

位置:膻中穴位于胸骨上,平第四肋间隙处,相当于小儿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处。

推拿方法:用两拇指自穴位中向两旁分推至乳头,即为推膻中穴。

功效作用:膻中穴为气之会穴,推之可以宽胸理气,降逆止呃。

相关推荐

晚上剧烈咳嗽怎么

1.治疗疾病 许多人在夜间咳嗽厉害,除了这些外部环境、和生理原因外,和本身患有支气管炎、咽喉炎、过敏性咳嗽等疾病也是分不开的,因此如果在夜间咳嗽厉害,要积极就医,治疗疾病。 2.中医调理 许多人可能在经过西医治疗后发现仍然存在夜间咳嗽厉害的情况,那么建议找专门的中医进行调理,因为气血亏虚、体质阴虚、肺经不通的人群都可能在夜间肺经运行时出现咳嗽症状。 3.多吃润肺食物 夜间经常咳嗽的人,要多吃润肺的剑花、雪耳、无花果、罗汉果、杏仁、百合、蜂蜜等。 适当用点以上的材做粥吃,保健效果好,可以凉一下加入蜂蜜。

孩子咳嗽中医经络穴位调理法

孩子的脏腑娇嫩,生病通常与经络不通致脏腑发生障碍有关。通过中医按摩、拿等刺激外在穴位,可激发经络之气,调畅气血,起到防病治病之效。 按摩食指、无名指,清肝、平肺 孩子咳嗽通常因寒而起,寒在体内散不去就会郁而化热,当孩子体内有热时,就需要清热、宣肺。家长可每天给孩子清肝经、清肺经,即按摩孩子的食指和无名指,帮助孩子清肝、平肺,进而缓解咳嗽。肝经和肺经通常一起,效果更佳。此法适用于孩子风热咳嗽、感冒发热、咳嗽有痰、痰鸣、鼻干、流浊涕等。 孩子咳嗽时清肝经,可起到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等功效。 孩子咳

小儿拿能治咳嗽

小儿拿的治疗范围非常广,可以治疗发热、感冒、流口水、腹痛、腹泻、便秘、厌食等多种小儿常见疾病。那么,小儿拿能治疗咳嗽吗? 小儿拿主要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起到消炎、止咳、化痰的作用。拿手法主要有: 1、坎宫。坎宫位于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直线。拿者可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做分30~50次。此法有疏风解表、醒脑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咳嗽等。 2、下膻中。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操作时,拿者用食指、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至剑突约50~100次。此法具有宽胸

小儿咳嗽按摩的方法

小儿咳嗽按摩的方法 开天门 以拇指指肚自下而上交替直。用力柔和均匀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200到300次/分50至100次。 坎宫 坎宫位于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直线。操作时,术者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做分,约30~50次。有疏风解表,醒脑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等。 下膻中 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操作时,术者用食指、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至剑突约50~100次。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治疗呕吐、咳嗽、呃逆、嗳气等疾病。 按天突 胸骨上窝

小孩咳嗽喝大蒜水有用吗

大蒜水对于治疗风寒导致的咳嗽、肾虚咳嗽很是有效的。大蒜水的煮法,是取2到4瓣新鲜大蒜拍碎放入碗内,放入1粒冰糖和半小碗水,盖上盖子上锅烧开后用小火蒸14、16分钟,晾温喝下,一天2到3次。但如果是风热咳嗽,切不可服用。 小儿咳嗽拿疗法,可治疗儿童咳嗽,具体操作如下: 1、用拇指脾经、肺经各100次。 2、用拇指罗纹面在孩子掌心内八卦处,做旋转运摩,左右手各1分钟。 3、用中指在天突和膻中穴上,做顺时针方向旋转动各2分钟。 4、用手指点肺穴、咳喘点、胸腔呼吸器区,每穴点2分钟。 5、用拇指大鱼

小儿咳嗽怎么通过按摩来治愈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俯卧,家长用小鱼际按患儿背部的肺俞穴5分钟。然后,向两侧分肩胛骨100次。 (2)患儿仰卧位,家长用拇指点天突穴50次,膻中1分钟。 (3)按并弹拨患儿足三里、丰隆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外感风寒型: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涕,咽痒,或头身痛,发热恶寒,无汗,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三关300次。 ②拿风池、合谷穴各10次。③太阳30次。 (2)外感风热型:咳嗽,痰黄咯吐不畅,咽于咽痛,甚则胸痛,或有发热汗出,舌苔薄黄, ①清肺经、退六腑各300次

小儿拿可以治疗咳嗽

小儿咳嗽初期手法 咳嗽初期,咳嗽力度较轻,没有带痰,这时以宣肺止咳的手法为主。 捏脊5~10遍 用食指指侧横抵在皮肤上,大拇指放在旁边的皮肤上。两个手指共同拿捏皮肤,边捏遍前进。 分肩胛骨300~500次 用双手的大拇指从肩井穴开始,沿着肩胛骨缝边缘往两侧按肺俞穴 按肺俞穴2~3分钟后,横擦肺俞以透热为度。 小儿咳嗽中期手法 咳嗽中期,咳嗽力度加重,咳嗽较用力,且咳白痰。这时在宣肺止咳的基础上,要加用健脾化痰的手法。 运内八卦300次 使用按摩油等按摩介质,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尖在宝宝的手掌上

小儿感冒的两种拿方法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俯卧,家长用小鱼际按患儿背部的肺俞穴5分钟。然后,向两侧分肩胛骨100次。 (2)患儿仰卧位,家长用拇指点天突穴50次,膻中1分钟。 (3)按并弹拨患儿足三里、丰隆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外感风寒型: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涕,咽痒,或头身痛,发热恶寒,无汗,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三关300次。 ②拿风池、合谷穴各10次。③太阳30次。 (2)外感风热型:咳嗽,痰黄咯吐不畅,咽于咽痛,甚则胸痛,或有发热汗出,舌苔薄黄,常用手法加 ①清肺经、退六腑

缓解宝宝感冒症状怎么做

根据其临床表现,一般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大类型。常见症状为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严重者可出现高烧,烦躁不安或嗜睡,甚至出现抽搐等。 认准这三穴位 人体的穴位是神经末梢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因此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效果。对于用极为敏感的儿童,特别是两岁以下的宝宝来说,按摩三个穴位可以缓解感冒症状。这三个穴位分别是:天突穴、膻中穴和肺俞穴。 天突穴在胸骨上窝中央,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缓解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症状;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按摩这个穴位可以

小儿拿能治咳嗽

小儿拿主要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起到消炎、止咳、化痰的作用。拿手法主要有: 1、坎宫。坎宫位于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直线。拿者可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做分30~50次。此法有疏风解表、醒脑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咳嗽等。 2、下膻中。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操作时,拿者用食指、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至剑突约50~100次。此法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治疗呕吐、咳嗽、呃逆、嗳气等疾病。 3、乳根。乳根穴位于乳头直下一肋间、平第五肋间隙。操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