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性偏头痛的症状
典型性偏头痛的症状
1.先兆期 视觉症状最常见,如畏光,眼前闪光、火花,或复杂视幻觉,继而出现视野缺损、暗点、偏盲或短暂失明。少数病人可出现偏身麻木、轻度偏瘫或言语障碍。先兆大多持续5~20分钟。
2.头疼期 常在先兆开始消退时出现。疼痛多始于一侧眶上、眶后部或额颞区,逐渐加重而扩展至半侧头部,甚至整个头部及颈部。头痛为搏动性,呈跳痛或钻凿样,程度逐渐加重发展成持续性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有的病人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眼结膜充血;有的病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厌食。一次发作可持续1~3日,通常睡觉后头痛明显缓解,但发作过后连续数日倦怠无力。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上述典型偏头疼可分成几种亚型:
(1)伴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疼:包括眼型偏头疼,偏瘫型偏头疼,失语型偏头疼等。至少出现过2次上述典型发作,排除器质性疾患后诊断方可成立。
(2)伴有延长先兆的偏头疼(复杂型偏头疼):症状同(1)。先兆在头痛发作过程仍持久存在,延续时间超过1小时而不到1周。神经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有颅内结构病损。
(3)基底型偏头疼(原称基底动脉偏头疼):有明确起源于脑干或双侧枕叶的先兆症状,如失明、双眼颞侧和鼻侧视野都有的视觉症状、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复视、共济失调、双侧性感觉异常、双侧轻瘫或精神错乱等。多在数分钟至1小时内消失,继而发现双侧枕区搏动性头痛。间隙期一切正常。
(4)不伴头痛的偏头疼先兆(偏头疼等位发作):出现见于偏头疼发作的各种先兆症状,但有时间并不随后出现头痛。当病人年龄渐老,头痛可完全消失而依然有发作性先兆症状,但完全表现为先兆症状而无头痛者则较少。40岁后首次发病者需作深入检查,除外血栓栓塞性TIA。
(三)眼肌麻痹型偏头疼 极少见。起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有固定于一侧的头痛发作史,在一次较剧烈头痛(眼眶或眶后痛)发作后,出现同侧的眼肌麻痹,以上脸下垂最多见。麻痹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开始几次发病麻痹完全恢复,但多次发作后可遗留部分眼肌麻痹而不恢复。神经影像不宋体排除颅内器质性病损。
(四)儿童期良性发作性眩晕(偏头疼等位发作)有偏头疼家族史但儿童本人无头痛。表现为多次、短暂的眩晕发作,也可出现发作性平衡失调、焦虑,伴有眼球震颤或呕吐。神经系统及脑电图检查正常。间隙期一切正常。部分儿童成年后可转为偏头疼。
(五)偏头疼持续状态 偏头疼发作持续时间在72小时以上(其间可能有短于4小时的缓解期)的称偏头疼持续状态。
有血管性头痛的症状 典型偏头痛
以女性多见,常于青春期起病,呈周期性发作,至中年后逐渐减少。其通常在清晨醒来时或白天发病,症状为如有火星在眼前闪动,继而面、唇、肢体有麻刺感及轻度失语。这种先兆症状历时数分钟至30分钟后消退。而后出现一侧性头痛,也有疼痛遍及全头者。疼痛为搏动钻痛、钝痛或刺痛,在1小时左右达到高峰,后转为持续性疼痛。
头痛的分类
按国际头痛学会的分类,其功能性头痛分类如下: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从急性头痛和慢性阵发性半边头痛、非器质性病变的头痛、头颅外伤引起的头痛、血管疾病性头痛、血管性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其他物品的应用和机械引起的头痛、非颅脑感染引起的头痛、代谢性疾病引起的头痛、颅、颈、眼、耳、鼻、副鼻窦、牙齿、口腔、颜面或头颅其他结构疾患引起的头痛或面部痛、颅神经痛、神经干痛传入性头痛及颈源性头痛等。注意休息
偏头痛的类型
有先兆偏头痛的特点是:这种类型的偏头痛,也被称为典型的偏头痛,其次是一个单方面(单双面),搏动性头痛,以后可能会蔓延到双方通过一种视觉的光环 。它持续从半小时至48小时。有先兆的偏头痛发生在15%-40%的儿童出现偏头痛。典型的光环是通过视觉,听觉和/或感觉系统的各种异常表现。这些症状是渐进的强度,一般持续约一小时,并彻底解决。
常见的偏头痛:偏头痛的常见缺乏的光环。儿童无先兆的偏头痛传统上被描述为一个反复出现(发生了一遍又一遍), 双边(双面)头痛与一个跳动的质量和/或搏动性疼痛,中度至重度,严重的胃病症状。儿童常见的伴随症状是烦躁,面色苍白的眼睛下的黑眼圈。在年幼的儿童,疼痛更,往往两侧和周围的眼睛和太阳穴。无先兆的偏头痛发生在60%-85%的偏头痛的孩子。
慢性偏头痛:慢性偏头痛有头痛发作至少15天,每月至少2个月。慢性偏头痛可能影响十几岁的女孩,十几岁的男孩和2%至4%。
状态migrainosus:这是一个严重的形式,其中偏头痛的攻击是在72小时内连续。谁的人有这样的攻击通常有偏头痛病史。在那些谁呕吐恢复足够的液体水平,补液治疗往往是必要的第一步。
复杂的和变型偏头痛:这些被归类为偏头痛,因为他们往往有相同的触发器。它们是短暂的, 反复发作,发作性疾病,更糟糕的体力活动,并在深度睡眠状态或典型的抗偏头痛药物缓解。
复杂的和变型偏头痛会导致一些典型的偏头痛相同的症状,包括疼痛,胃部不适,植物神经症状(例如,正常的出汗,瞳孔大小的变化 ),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刺痛,麻木,无力),并改变在情绪或情感。这些良性的(相对无害的)疾病是可怕的,因为他们似乎往往是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
偏头痛现金等价物是指根据公认的和少报的儿童偏头痛的表达。他们往往是典型的偏头痛,偏头痛,偶尔与典型的偏头痛交替复杂和变异的先驱。
偏头痛症状
知道一些有关疾病的症状,能够很好的让我们通过这些知识去及早的发现疾病的存在,这对病人的帮助非常的打。及早知道疾病的存在意味着病患者有可能根治该疾病。下面就由小编来介绍一下偏头痛的有关症状。
症状:
女性占2/3以上, 10岁前、20岁前、40岁前发病分别为25%, 55%, 90%。大多数患者有偏头痛家族史,发作前数小时至数天 伴前驱症状,如呕吐、畏光、畏声、抑郁或倦怠等, 10%的患者有视觉或其他先兆。发作频度每周至每年1次至数次不等,偶有持续性发作病例。
Saper在描述偏头痛发作时将其分为5期来叙述。需要指出的是,这五期并非每次发作所必备的,有的患者可能只表现其中的数期,大多数患者的发作表现为2期或2期以上,有的仅表现其中的一期。另一方面,每期特征可以存在很大不同,同一个体的发作也可不同。
1.前躯期 60%的偏头痛患者在头痛开始前数小时至数天出现前躯症状。前躯症状并非先兆,不论是有先兆偏头痛还是无先兆偏头痛均可出现前躯症状。可表现为精神、心理改变,如精神抑郁、疲乏无力、懒散、昏昏欲睡,也可情绪激动。易激惹、焦虑、心烦或欣快感等。尚可表现为自主神经症状,如面色苍白、发冷、厌食或明显的饥饿感、口渴、尿少、尿频、排尿费力、打哈欠、颈项发硬、恶心、肠蠕动增加、腹痛、腹泻、心慌、气短、心率加快,对气味过度敏感等。不同患者前躯症状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每例患者每次发作的前躯症状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些前躯症状可在前躯期出现,也可于头痛发作中、甚至持续到头痛发作后成为后续症状。
2.先兆 约有20%的偏头痛患者出现先兆症状。先兆多为局灶性神经症状,偶为全面性神经功能障碍。典型的先兆应符合下列4条特征中的3条,即:重复出现,逐渐发展、持续时间不多于lh,并跟随出现头痛。大多数病例先兆持续5~20min。极少数情况下先兆可突然发作,也有的患者于头痛期间出现先兆性症状。尚有伴迁延性先兆的偏头痛,其先兆不仅始于头痛之前,尚可持续到头痛后数小时至7天。
偏头痛包括哪些头痛
常见类型偏头痛
无先兆偏头痛
旧称“普通偏头痛”、“单纯偏头痛”。其特征为反复发生的头痛,每次持续4~72 小时。典型头痛特征为单侧,搏动性,头痛程度为中或重度,走路或爬楼梯、咳嗽时会加重,常伴随恶心或畏光、怕吵。偏头痛通常位于前额和颞部(太阳穴)。
先兆性偏头痛
旧称“典型偏头痛”、“复杂性偏头痛”。在头痛开始时或开始前不久会出现一些神经症状,是为先兆,如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颈部僵硬、对光或声音敏感、恶心、视觉模糊、打呵欠及脸色苍白等,通常在5~20 分钟内逐渐产生,持续不超过60 分钟。头痛通常在先兆症状后发生。少数情况下,先兆发生后没有头痛发作;也有头痛发作却没有先兆的。
特殊类型偏头痛
基底型偏头痛
旧称“基底动脉偏头痛”、“基底偏头痛”。先兆包括以下症状中至少2条:说话含混不清、眩晕、耳鸣、听觉迟钝、视物成双、走路平衡困难、动作不协调、意识水平下降、同时双侧躯体感觉异常(如四肢麻木)。上述症状可持续5分钟至1小时,在先兆期或先兆症状随后60分钟之内出现偏头痛发作。此类症状应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鉴别。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做脑血管检查,以除外脑血管狭窄等器质性病变。
视网膜性偏头痛
视网膜性偏头痛症状与眼睛有关,重复发生单眼视觉障碍,包括闪烁、暗点、失明或视野缺损,并伴随偏头痛。头痛一般在出现视觉症状1小时内发生。不发作时眼科检查正常,不归因于其他疾病。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
这类型的偏头痛易与脑梗死尤其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相混淆。偏头痛先兆包括肢体无力,同时又有视觉先兆或肢体麻木、针刺感或语言障碍,一般持续5分钟以上,24小时之内恢复,先兆期内或先兆症状后1小时内发生偏头痛,而且其一代或二代亲属中有类似病史,现在已发现此类偏头痛的遗传基因位点。
偏头痛的症状
偏头痛的特点
偏头痛病人的头痛发作通常是在白天,也可于夜间在睡眠中醒后发生,头痛的部位有一半以上局限于头一侧,1/4左右的病人表现为全头痛,头的任一侧都可受累。其中近一半病人,每次头痛部位都可变化,但严重的头痛发作总是累及同一侧;另有一半的病人头痛固定在一侧。还有少数病人的头痛部位是在枕部和头顶部,甚至有面部和颈部疼痛的。因此,不能只根据头痛的部位就作出偏头痛的诊断。
偏头痛的诊断依据
临床诊断偏头痛,目前尚无确切的买验及特殊检查异常指标,其诊断主要依靠详细询问病史及尽可能地排除其他疾病。以下几点,可供诊断偏头痛时参考:
(1)间歇性反复发作,起止突然,间歇期如常人,病程较长。
(2)常起病于青春期,女性发病居多。
(3)发作时以搏动性头痛为主,也可呈胀痛。
(4)一侧头痛为主,也可为全头痛。
(5)头痛发作前有或无视觉性、感觉性、运动性、精神性等先兆症状或伴随症状,但发作时多数都伴有恶心、呕吐等明显的植物性神经症状。
(6)家族有或无偏头痛的同样患病者。
(7)某些饮食、月经、情绪波动、过劳等因素可诱发,压迫颈总动脉、颞浅动脉、眶上动脉或短时休息、睡眠可使头痛减轻。
(8)条纹嫌恶试验多为阳性,脑电图检查偶有轻度或中度异常,经颅彩色多普勒可见双侧脑血流速度不对称,脑成像(包括血管造影)及其他辅助检查均无异常。
偏头痛分类
偏头痛可分为以下几类:
(1)没有先兆的偏头痛。
(2)有先兆的偏头痛:①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痛;②有持续性先兆的偏头痛;③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④基底动脉性偏头痛;⑤有偏头痛先兆但无头痛;⑥急性先兆发作的偏头痛。
(3)眼肌瘫痪性偏头痛。
(4)视网膜性偏头痛。
(5)可能为偏头痛先驱或与偏头痛有关的儿童周期性综合征:①良性儿童期发作性眩晕;② 儿童期交替性偏瘫。
(6)偏头痛的合并症:①偏头痛持续状态;②偏头痛性脑梗塞。
(7)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偏头痛样疾患。
偏头痛是什么原因引起
由于约60%的患者可问出家族史,部分病人家庭中有癫痫病人,故专家认为该病与遗传有关,但尚无一致的遗传形式。
饮酒、吸烟、气压变化或常规饮食和睡眠习惯中断等,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某些患者表现出的“周末头痛”症状。
经常食用奶酪、巧克力、刺激性食物或抽烟、喝酒的人均易患血管性偏头痛。
血管性偏头痛多见于青春期女性,在月经期发作频繁,妊娠时发作停止,分娩后再发,而在更年期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偏头痛包括哪些头痛
血管性头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的又称为偏头痛。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并不固定,少的一年一次,多则一月数次不等。偏头痛以女性多见,是男性的2~3倍。60%患者有家族史,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美国和欧洲大批人群调查,大约40%的人在生命的某段时间内,曾患有严重的头痛,这些头痛患者中有一半是偏头痛。根据我国1986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偏头痛患病率为986/10万。
偏头痛是一种人类认识较早的疾患,早在3000年前就有人对此病进行过描述,2500年前由希波克拉底命名为偏头痛,沿用至今。中医将偏头痛归入“头痛”、“头风”、“脑风”等范畴。
常见类型偏头痛
无先兆偏头痛
旧称“普通偏头痛”、“单纯偏头痛”。其特征为反复发生的头痛,每次持续4~72 小时。典型头痛特征为单侧,搏动性,头痛程度为中或重度,走路或爬楼梯、咳嗽时会加重,常伴随恶心或畏光、怕吵。偏头痛通常位于前额和颞部(太阳穴)。
先兆性偏头痛
旧称“典型偏头痛”、“复杂性偏头痛”。在头痛开始时或开始前不久会出现一些神经症状,是为先兆,如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颈部僵硬、对光或声音敏感、恶心、视觉模糊、打呵欠及脸色苍白等,通常在5~20 分钟内逐渐产生,持续不超过60 分钟。头痛通常在先兆症状后发生。少数情况下,先兆发生后没有头痛发作;也有头痛发作却没有先兆的。
特殊类型偏头痛
基底型偏头痛
旧称“基底动脉偏头痛”、“基底偏头痛”。先兆包括以下症状中至少2条:说话含混不清、眩晕、耳鸣、听觉迟钝、视物成双、走路平衡困难、动作不协调、意识水平下降、同时双侧躯体感觉异常(如四肢麻木)。上述症状可持续5分钟至1小时,在先兆期或先兆症状随后60分钟之内出现偏头痛发作。此类症状应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鉴别。尤其是中老年应做脑血管检查,以除外脑血管狭窄等器质性病变。
视网膜性偏头痛
视网膜性偏头痛症状与眼睛有关,重复发生单眼视觉障碍,包括闪烁、暗点、失明或视野缺损,并伴随偏头痛。头痛一般在出现视觉症状1小时内发生。不发作时眼科检查正常,不归因于其他疾病。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
这类型的偏头痛易与脑梗死尤其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相混淆。偏头痛先兆包括肢体无力,同时又有视觉先兆或肢体麻木、针刺感或语言障碍,一般持续5分钟以上,24小时之内恢复,先兆期内或先兆症状后1小时内发生偏头痛,而且其一代或二代亲属中有类似病史,现在已发现此类偏头痛的遗传基因位点。
常见类型的偏头痛
1、无先兆偏头痛
旧称“普通偏头痛”、“单纯偏头痛”。其特征为反复发生的头痛,每次持续4~72小时。典型头痛特征为单侧,搏动性,头痛程度为中或重度,走路或爬楼梯、咳嗽时会加重,常伴随恶心或畏光、怕吵。偏头痛通常位于前额和颞部(太阳穴)。
2、先兆性偏头痛
旧称“典型偏头痛”、“复杂性偏头痛”。在头痛开始时或开始前不久会出现一些神经症状,是为先兆,如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颈部僵硬、对光或声音敏感、恶心、视觉模糊、打呵欠及脸色苍白等,通常在5~20分钟内逐渐产生,持续不超过60分钟。头痛通常在先兆症状后发生。少数情况下,先兆发生后没有头痛发作;也有头痛发作却没有先兆的。
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2/3以上的偏头痛患者为女性,早年发病,10岁前、20岁前和40岁前发病分别占25%、55%和90%,大多数患者有偏头痛家族史。发作前数小时至数日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抑郁和倦怠等前驱症状。10%的患者有视觉先兆和其他先兆,发作频率从每周至每年1次至数次不等,偶可见持续发作的病例。根据国际头痛协会(1988)分类,根据发作特征分以下几型:
1.有先兆的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
以往称典型性偏头痛(classic migraine),占全部偏头痛的15%一18%。可在一日内任何时间发作,通常醒后出现。此型具有遗传特征,60%一80%的病例在同一家庭的同代人或连续几代人中发生。临床典型病例可分以下三期:
(1)先兆期典型偏头痛发作前出现短暂的神经症状即先兆。最常见为视觉先兆,特别是视野缺损、暗点、闪光,逐渐增大向周围扩散,以及视物变形和物体颜色改变等,偶可发生单眼全盲,罕见彩色闪光(闪光幻觉)或炫目的折线,如城堡的墙垛(城墙光线)、闪光样云朵等。有的患者主诉眼前犹如厚厚的或经烟熏的玻璃,并有污点。这些清晰的图像在数分钟内缓慢通过视野,可遗留盲点缺损(scotomatous defects)。其次为躯体感觉先兆,如一侧肢体和(或)面部麻木、针刺感和感觉异常等;运动先兆较少可表现单肢无力;也可出现轻度意识模糊、症状轻微的失语、头晕、步态不稳和倦睡等。发作时可出现上述一种或几种症状,且每次发作症状相似,如麻木或无力从身体一侧扩展到另一侧,或数分钟后出现另一症状。这些症状出现于视觉先兆之后,也可单独发生。先兆持续数分钟至l小时,复杂性偏头痛先兆持续时间较长。
(2)头痛期伴先兆症状同时或随后出现一侧颢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throbbing headache),也可以全头痛、单或双侧额部头痛及不常见的枕部头痛等,因此,双侧头痛和紧张性头痛常见的枕部头痛并不能排除偏头痛的可能。常伴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易激惹、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等,可见颞动脉突出,头颈部活动使头痛加重,睡眠后减轻。大多数患者头痛发作时间为2小时至1天,儿童持续2~8h。头痛频率不定,50%以上的患者每周发作不超过1次。女性患者在妊娠第2周或第三个季度及绝经后常见发作缓解。
(3)头痛后期
头痛消退后常有疲劳、倦怠、无力和食欲差等,1—2日即可好转。
2.无先兆的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
也称普通偏头痛(common migraine),是临床最常见类型,约占偏头疼患者的80%,鲜有家族史。缺乏典型的先兆,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微而短暂的视觉模糊。常为反复发作的双侧颞部及眶周疼痛,可为搏动性,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发作时常有头皮触痛,呕吐偶可使头痛终止。头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日。发作期间或发作后通常无神经系统体征。普通和典型偏头痛的一种有用的床边检查是,压迫同侧颈动脉或颞浅动脉可使头痛程度减轻。药物可以部分控制的偏头痛一般不会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头痛程度可逐渐减轻,发作次数也逐渐减少。
偏头痛的几种常见病症类型
偏头痛是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面对这样的一个病症,我们只有了解偏头痛的种类,才能很好的针对病症来治疗,那么具体的偏头痛的种类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吧。
视网膜性偏头痛
视网膜性偏头痛症状与眼睛有关,重复发生单眼视觉障碍,包括闪烁、暗点、失明或视野缺损,并伴随偏头痛。头痛一般在出现视觉症状1小时内发生。不发作时眼科检查正常,不归因于其他疾病。
无先兆偏头痛
旧称“普通偏头痛”、“单纯偏头痛”。其特征为反复发生的头痛,每次持续4~72 小时。典型头痛特征为单侧,搏动性,头痛程度为中或重度,走路或爬楼梯、咳嗽时会加重,常伴随恶心或畏光、怕吵。偏头痛通常位于前额和颞部(太阳穴)。
先兆性偏头痛
旧称“典型偏头痛”、“复杂性偏头痛”。在头痛开始时或开始前不久会出现一些神经症状,是为先兆,如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颈部僵硬、对光或声音敏感、恶心、视觉模糊、打呵欠及脸色苍白等,通常在5~20 分钟内逐渐产生,持续不超过60 分钟。头痛通常在先兆症状后发生。少数情况下,先兆发生后没有头痛发作;也有头痛发作却没有先兆的。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
这类型的偏头痛易与脑梗死尤其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相混淆。偏头痛先兆包括肢体无力,同时又有视觉先兆或肢体麻木、针刺感或语言障碍,一般持续5 分钟以上,24小时之内恢复,先兆期内或先兆症状后1小时内发生偏头痛,而且其一代或二代亲属中有类似病史,现在已发现此类偏头痛的遗传基因位点。
基底型偏头痛
旧称“基底动脉偏头痛”、“基底偏头痛”。先兆包括以下症状中至少2条:说话含混不清、眩晕、耳鸣、听觉迟钝、视物成双、走路平衡困难、动作不协调、意识水平下降、同时双侧躯体感觉异常(如四肢麻木)。上述症状可持续5分钟至1小时,在先兆期或先兆症状随后60分钟之内出现偏头痛发作。此类症状应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鉴别。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做脑血管检查,以除外脑血管狭窄等器质性病变。
该怎样预防典型性偏头痛
一、转移注意力:当头痛不能缓解,可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室外散步、打球、做些娱乐活动等,试图把头痛的症状忘掉。
二、洗浴:可以尝试用水来缓解头痛有试验证明,通过洗浴可获得满意效果,但是洗浴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水温不宜超过35至36摄氏度。有人适宜用淋浴的方法,如果头痛时感到脊背和脖子发紧发硬,可用细缓的温水水流冲洗这些部位5-10分钟。
三、保证放松时间:确保你每天都有放松时间,我们都需要充电.如许多人以听音乐、阅读、洗澡、看搞笑片来放松。开始不需要太高难度-轻松散步即可。进行室外活动但运动量不要太剧烈,可以进行户外长距离散步,游泳,慢跑或外出旅游。注意自己心理调整之外,还可以从环境和生理的角度来调整人体,以减轻头痛及焦虑发作。此外,每天保证睡眠充足。
四、学会闭目养神:闭目养神,对于终日劳心用脑或长期使用目力者大有裨益,当头痛捆饶着你时可选一安静之处闭目自坐,无所思念,放松全身,烦恼顿消。
有哪些类型的偏头痛
短暂性偏头痛
偏头痛约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出现一侧头部一跳一跳的疼痛,并逐渐加剧,直到出现恶心、呕吐后,感觉才会有所好转。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据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比平常人更容易发生大脑局部损伤,进而引发中风。其偏头痛的次数越多,大脑受损伤的区域会越大。
长期反复偏头痛
长期反复发作的头痛史,间隙期一切正常,体检正常及偏头痛家族史诊断并不困难。眼肌麻痹可由动脉瘤引起,动静脉畸形也可伴发偏头痛,应作头颅CT扫描或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复杂型偏头痛
复杂型偏头痛常由器质性疾病引起,应作神经影像学检查。枕叶或颞叶肿瘤初期亦可出现视野缺损或其他视觉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典型性偏头痛
典型性偏头痛 多数病人呈周期性发作,女性多见。发病前大部分病人可出现视物模糊、闪光、幻视、盲点、眼胀、情绪不稳,几乎所有病人都怕光,数分钟后即出现一侧性头痛,大多数以头前部、颞部、眼眶周围、太阳穴等部位为主。可局限某一部位,也可扩延整个半侧,头痛剧烈时可有血管搏动感或眼球跳出感。疼痛一般在1~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4~6小时或十几小时,重者可历时数天,病人头痛难忍十分痛苦。
普通型偏头痛
普通型偏头痛比较常见,发病前可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也有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有精神障碍、疲劳、哈欠、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表现,女性月经来潮、饮酒、空腹饥饿时也可诱发疼痛。头痛多呈缓慢加重,疼痛部位可为一侧或双侧,也有的为整个头部,疼痛的程度也较典型性偏头痛轻。
丛集性偏头痛
丛集性偏头痛,其特点是没有先兆症状,每次发作的时间大致相同。头痛常突然开始,持续30~120分钟,在一天内可发生多次,临床表现可出现眼眶发胀、流泪、眼结膜充血、鼻塞、出汗、痛侧颜面部烧灼感等,典型病例可见头皮血管增粗、弯曲等。
偏头痛的常见症状
(1)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性头痛
为最常见的有先兆偏头痛类型,先兆表现为完全可逆的视觉、感觉或言语症状,但无肢体无力表现。与先兆同时或先兆后60分钟内出现符合偏头痛特征的头痛,即为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性头痛。若与先兆同时或先兆后60分钟内发生的头痛表现不符合偏头痛特征,则称为伴典型先兆的非偏头痛性头痛;当先兆后60分钟内不出现头痛,则称为典型先兆不伴头痛。后两者应注意与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相鉴别。
(2)偏瘫性偏头痛偏瘫性偏头痛
临床少见。先兆除必须有运动无力症状外,还应包括视觉、感觉和言语三种先兆之一,先兆症状持续5分钟至24小时,症状呈完全可逆性,在先兆同时或先兆60分钟内出现符合偏头痛特征的头痛。如在偏瘫性偏头痛患者的一级或二级亲属中,至少有一人具有包括运动无力的偏头痛先兆,则为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若无,则称为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
(3)基底型偏头痛
先兆症状明显源自脑干和(或)两侧大脑半球,临床可见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复视、双眼鼻侧及颞侧视野同时出现视觉症状、共济失调、意识障碍、双侧同时出现感觉异常,但无运动无力症状。在先兆同时或先兆60分钟内出现符合偏头痛特征的头痛,常伴恶心、呕吐。
典型性偏头痛的病因
1.遗传
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患者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发生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
2.内分泌与代谢因素
女性多见,始于青春期,常在月经期发作,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提示内分泌与代谢的影响。
3.饮食与药物
某些食物可诱发偏头痛,如含酪胺的奶酪,含亚硝酸盐反腐剂的肉类如热狗或熏肉,含苯乙胺的巧克力,食品添加剂如谷氨酸钠(味精),红酒等。
4.精神因素
禁食、情绪紧张、强光均可诱发。
头痛期在先兆同时或随后出现一侧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约2/3的患者为单侧,1/3为双侧或两侧交替。也可表现为全头痛、单侧或双侧额部头痛及不常见枕部头痛等。头痛常从额部、颞部及眶后部开始,向半侧或全头部扩散。典型有颞浅动脉明显搏动感,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易激惹、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等。患者喜静卧于暗室,睡眠后减轻。头痛持续2~10小时,少数可达1~2天,儿童持续2~8小时。发作频率可每周、每月或数月,发作次数不等。发作间歇期多无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