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髎的功效与作用 中髎配伍应用疗法
中髎的功效与作用 中髎配伍应用疗法
配殷门,承山,舒筋活络止痛,可治腰痛,下肢瘫痪;配 中极,膀胱俞,通调水道,治疗小便不利;配合谷,足三里,理气和胃,主治腹胀;配大肠俞,天枢,足三里,和胃调肠,治腹胀下利;配支沟,天枢,通气调肠,治疗便秘;配关元俞,三阴交,可清热利湿调经,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耳和髎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耳和髎配伍应用
配翳风,太溪,疏导少阳经气,治耳鸣;配风池,太阳,祛风通络,宣泄少阳,治偏头痛;配地仓,颊车,疏经活络,治口喎。
魄户的作用 魄户配伍应用疗法
配气舍,譩譆,止咳降气,宣肺平喘,以治疗痰逆上气,咳嗽气喘;配太溪,复溜,金水相生,治疗老年性支气管炎;配复溜,膏肓,润肺止咳,补益劳虚,治疗肺痨。
龈交的功效 龈交穴配伍应用疗法
龈交穴有清热开窍醒神的作用,配上关,大迎,迎风可行气通经,主治口噤不开;配承浆,有养阴清热的作用,主治口臭难近。
下髎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下髎穴常用配伍疗法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可配肾俞,殷门,承山;妇科病可配中极,关元,带脉,三阴交;小便不利可配中极,膀胱俞;通调肠腑可配天枢,上巨虚,大肠俞。
耳和髎的定位与主治 耳和髎的作用主治
耳和髎属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主要有祛风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头痛,耳鸣,外耳道炎;牙关紧闭,口眼歪斜,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下颌关节炎等症。临床上与太阳,风池,合谷配伍按揉以治疗头重痛;配颧髎,阳白,迎香,地仓,颊车用艾灸手法治疗面瘫。
素髎的作用 素髎穴常用配伍
1.配水沟,内关,神阙,关元,足三里,针刺补法,重灸神阙,关元,回阳固脱,醒脑开窍,治疗虚脱昏迷。
2.配百会,前顶,印堂,曲池,神门,针刺泻法,清热开窍,治疗热闭心包之小儿惊厥。
3.配风池,上星,迎香,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利窍,治疗风热鼻塞,鼻衄,酒糟鼻等。
4.配风门,迎香,印堂,列缺,针刺泻法,疏风散寒,治疗风寒鼻塞,鼻流清涕。
颧髎位置在哪里 颧髎常用配伍疗法
1、配翳风,下关,太阳,攒竹,颊车,地仓,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口眼㖞斜,面痛等。
2、配风池,太阳,阳白,四白,大迎,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止痉,治疗风邪入络之眼睑瞤动。
3、配风池,颊车,下关,曲池,合谷,针刺泻法,清热泻火,消肿止痛,治疗风热齿痛。
4、配下关,颊车,四白,内庭,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颊肿,面赤,面赤等。
上髎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上髎穴常用配伍疗法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可配肾俞,委中,昆仑;遗精,阳痿可配肾俞,志室,白环俞;二便不利可配长强,中极,气海;妇科疾患可配肾俞,关元,带脉,三阴交。
中髎的准确位置图 中髎的功效与作用
中髎穴属膀胱经,位于骶部,内应下焦盆腔,位近二阴,故有通调二便之,疏通下焦气机作用,用于治疗小便不利,便秘。膀胱与肾相表里,该穴可强腰补肾,作用于治疗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是循经治疗作用。该穴内应胞宫,有调经止带,清利湿热作用,以治疗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阴廉的位置图和作用 阴廉的作用
阴廉是足厥阴肝经的经穴,具有收引水湿,调经止带,通利下焦之功,刺激该穴位,对女性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部瘙痒,阴肿,疝痛等病症有改善,调理,医治,保健的作用;长期坚持按摩对 少腹疼痛,腰腿疼痛,下肢痉挛等疾患,也具有明显的疗效。
1.配伍曲骨穴,次髎穴,三阴交穴,可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月经不调,白带增多,阴部瘙痒,股癣等症。
2.配伍肾俞,大赫,命门,太溪穴,可治疗女性不孕,男性不育。
3.配合委中,次髎,膀胱俞穴,可治疗膀胱炎,膀胱结石等症。
中髎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中髎的配伍功效
1、中髎穴配足三里穴:治便秘;
2、中髎穴配殷门穴、承山穴:治疗腰痛、下肢瘫痪;
3、中髎穴配关元俞穴、三阴交穴:治疗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4、中髎穴配合谷穴、足三里穴:治疗便秘、腹胀。
次髎的准确位置图 次髎穴常用配伍疗法
肾虚腰痛,疝气,遗精可配肾俞,志室,关元;月经不调,痛经可配地机,三阴交;子宫下垂可配子宫,关元,归来,三阴交;下焦湿热可配带脉,中极,阴陵泉,曲泉;下肢痿痹可配肾俞,足三里,解溪。
耳和髎疼痛如何按摩
用双手的食指或中指点按左右两侧的耳和髎,先以顺时针方向匀速按揉100下,再逆时针方向匀速按揉100下,每天按揉3-4次,可以起到解痉止痛,祛风通络的作用。
耳和髎属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主要有祛风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头痛,耳鸣,外耳道炎;牙关紧闭,口眼歪斜,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下颌关节炎等症。临床上与太阳,风池,合谷配伍按揉以治疗头重痛;配颧髎,阳白,迎香,地仓,颊车用艾灸手法治疗面瘫。
科学定位:在头部,鬓发后缘,平耳廓根的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口禾髎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口禾髎配伍应用
鼻子疾患可配伍迎香,上星,合谷;口喎口噤可配翳风,颊车,下关;面痒可配人中,合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