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食物过敏怎么喂养
婴儿期食物过敏怎么喂养
如今是儿童哮喘的高发季节。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防治教育中心)附属儿童医院陈育智教授指出,孩子在小的时候如果就有食物过敏,而未得到及时纠正,容易诱发哮喘。因此,要在孩子1岁前,警惕是否有食物过敏症状,及早提防哮喘的发生。
陈育智提醒,在婴儿时期有过食物过敏史却没有及时得到正确治疗的孩子,会诱发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她指出,食物引起的宝宝过敏在0到1岁中非常常见,宝宝早期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湿疹,还会伴有腹泻、便秘、呕吐、频繁哭闹等食物过敏症状。这时如果没有给予恰当的干预,部分孩子就有可能逐渐表现出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的症状。
因此,陈育智提醒家长尤其是那些本身患有过敏性疾病的家长,要注意宝宝是否因食物引起过敏,如果婴儿出现湿症、持续腹泻等过敏症状,父母必须考虑是否是食物过敏。因为如果父母都是过敏性体质,子女患过敏性疾病的概率高达50%-70%。而有父母过敏史的婴儿,最好坚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并且推迟鸡蛋等固体食物的添加。还要警惕牛奶、大豆、有壳海鲜等。一旦孩子被确诊为食物过敏,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对婴儿饮食进行调整,回避奶制品,可以考虑尝试无敏配方奶2-4周;4周后尝试恢复原先的奶制品,但如果症状出现反复,则需继续使用无敏配方营养粉至宝宝12个月大。
易过敏婴儿须喂养纯母乳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表新闻公报,认为最佳的婴儿喂养方法是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
易过敏婴儿半岁前必须吃纯母乳
之所以这样建议,是因为孩子在6个月内如果能做到纯母乳喂养,要比早早就开始喝牛奶的孩子患过敏症的风险低。
虽然这个结论尚未经过比对试验,但是,因出生不久就开始喝牛奶而导致湿疹过敏的病例在王主任的门诊比比皆是,原因就是患儿对牛奶等食物的某些消化不完全的大分子蛋白质过敏。
6个月以内的孩子是食物过敏的高发年龄段,而牛奶和鸡蛋是引起过敏最常见的食物。如果宝宝未满6个月就开始喝牛奶、添加辅食的话,会增加婴儿患过敏症的风险。
为了防止婴儿食物过敏,一般在开始试用新的食物时,必须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如无过敏反应,经过7~10天后再增添另一种新的食物。如果宝宝对牛奶过敏,可改用蛋白水解奶。如果宝宝对蛋白过敏,可只给蛋黄,且要将蛋黄外层剥去,以保证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宝宝营养不良,纯母乳喂养时间也不应超过7~8个月。
防治宝宝食物过敏的原则
由于宝宝在婴孩童期间,许多食物是不可以食用的,给孩子增加的食物一般为牛奶、蛋花、豆花和麦片粥等。这些食物的成分多为蛋白质,其间的一些大分子蛋白质也许构成过敏原,分外是牛奶和鸡蛋中过敏原物质更多。
对有家庭过敏史的婴儿增加辅食时刻宜稍推迟些,母乳喂养至4个月后,先给易于消化又不易致使过敏的食物,例如小米或大米粥、蔬菜及生果等。至6个月后逐渐增加肉鱼蛋奶等蛋白质食物,此刻小儿的肠道屏障发育已较彻底,可下降食物过敏的风险性。
单一、少数增加辅食是防治婴儿食物过敏的原则。
给婴儿增加食物时,每次引进的新食物应为单一的食物,少数开端,以便查询婴儿耐受性和承受才干,及时发现与新引进食物有关的过敏体现,如有无继续拉肚子吐逆、腹痛、粪便带血,以及有无湿疹、红斑、荨麻诊等。这么一旦过敏便可前期防治,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第二、母乳喂养是防止婴儿食物过敏的要害。
防止及削减婴儿期食物过敏的要害办法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可以使婴儿在肠道不老练期削减触摸异体蛋白的机遇,一同母乳可增强婴儿免疫体系,而且诱导粘膜耐受而不发作过敏。
预防过敏从添加辅食开始
预防小儿过敏,从添加辅食开始
1、坚持母乳喂养,避免过早添加辅食
大家一致认为,纯母乳喂养是预防婴儿食物过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一、在婴儿肠道不成熟期,母乳喂养可减少接触异体蛋白质的机会;二、母乳喂养可通过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生长,发挥抗感染及抗过敏的作用;三、母乳中的特异性抗体可诱导肠黏膜耐受,从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因此,在婴儿头4个月,尽量采用纯母乳喂养;4~6个月后,再添加辅助食品。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尤其要强调头4~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而且应坚持喂母乳10~12个月。
因食物过敏还与遗传因素有关,有食物过敏史的夫妇,怀孕后期要提防曾使自己过敏的食物,以免让孩子通过母乳间接过敏。哺乳期间,母亲更要避免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2、注意辅食品种的选择和添加顺序
婴儿常见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鸡蛋、花生、大豆、鱼虾类、贝类、柑橘类水果、小麦等。多数食物过敏原为糖蛋白,牛奶中约有40多种不同蛋白质可能有致敏作用,鸡蛋中的卵蛋白、卵黏蛋白等也可引起过敏。鳕鱼、大豆及花生中也有多种可诱发过敏的抗原存在。在辅食添加过程中不应过早引入这类食物。
首先给婴儿添加的辅食应是易于消化而又不易引起过敏的食物,米粉可作为试食的首选食物,其次是蔬菜、水果,然后再试食肉、鱼、蛋类。辅食添加的顺序依次为谷物-蔬菜-肉、鱼、蛋类。较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蛋清、花生、海产品等,应在1岁以后才提供。
3、掌握循序渐进的辅食添加原则
给婴儿添加辅食要掌握由一种到多种、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的原则。
每次引入的新食物,应为单一食物,少量开始,以便观察婴儿胃肠道的耐受性和接受能力,及时发现与新引入食物有关的症状,这样可以发现婴儿有无食物过敏,减少一次进食多种食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如果给孩子添加一种新的辅食,孩子反复拒绝,或者服用以后孩子用哭闹、不舒服,或者恶心等症状,就要考虑孩子是否最这种食物过敏,因为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4、如果意外情况孩子没有母乳,家族有过敏体质的表现,建议开始使用低敏奶粉喂养。最初几天没有奶,也建议使用低敏奶粉。最初三天的含有过敏原的奶粉刺激,对于孩子以后的过敏反应有很重要的意义。
85、低敏奶粉有:部分水解蛋白,深度水解蛋白,游离氨基酸,但长期服用这些奶粉需要医生或者营养专家进行指导,随着年龄的增长,过敏会出现耐受,换句话说就是逐渐好转,需要过渡到正常饮食。
宝宝哮喘与食物过敏有关
引发哮喘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一项应引起注意的因素是:婴儿时期有食物过敏史却没有及时得到正确治疗的儿童,会导致诱发哮喘等过敏性疾病。陈育智教授提醒年轻的家长们加强注意宝宝的过敏问题,而那些本身患有过敏性疾病的家长尤其需要了解因食物引起的婴儿过敏症状,因为如果父母都是过敏性体质,子女患过敏性疾病的概率高达50%-70%。
陈育智教授提醒,食物引起的宝宝过敏在0-1岁中是非常常见的,早期最主要的表现是湿疹(俗称“奶癣”),可伴有腹泻、便秘、呕吐、频繁哭闹等食物过敏症状。如未早期认识、给予恰当的干预,部分年幼儿有可能逐渐表现出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的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对父母有过敏史的婴儿要坚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并且推迟鸡蛋等固体食物的添加以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如果婴儿出现湿症、持续腹泻等过敏症状,父母必须考虑食物过敏是否是“祸根”。
因初生婴儿的肠道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容易对外来蛋白产生过敏反应。在婴幼儿期间,牛奶、鸡蛋、大豆、有壳海鲜等是宝宝最主要的食物致敏原。目前市场上的水解蛋白配方奶就是通过加热或酶解等特殊工艺把牛奶蛋白分解为较短的肽链,但由于肽链仍具有致敏性,仍会引起宝宝的过敏,只能用作预防。目前只有100%游离氨基酸营养粉才被医学界称为“无敏配方奶”。
一旦被确诊,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立刻对婴儿饮食配方进行调整,首先回避奶制品(包括牛奶、豆奶、羊奶等配方奶粉及其奶制品),使用无敏配方奶,而且越早使用,越能尽快缓解过敏症状,同时也越可能降低宝宝发生其他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儿童过敏的预防
1.筛查遗传可能性
过敏的因素诸多,而且贯穿整个生命过程,因此对于过敏的预防越早越好,结婚前就应当做好这方面的咨询工作。遗传学研究表示:父母一方患有过敏性疾病,子女60%会遗传成为过敏儿;而父母没有过敏症状的,只有19%的可能性。因此专家建议不提倡都有过敏症状的男女结婚。
2.秋季分娩宝宝更易过敏
此外,相关研究证实,秋季降临的小朋友患过敏性疾病的几率如哮喘等会较其他季节而言比较高,所以尽量不要选择秋季分娩。
3.婴儿期防过敏,喂养需谨慎
婴儿时期出现过敏症状的宝宝日后更容易产生过敏性疾病,此类高危婴儿在喂养时应当加倍注意。婴儿4个月之前不要添加任何辅助类食物,如含异性蛋白物质及高度致敏物质,6月之前最好保持纯母乳喂养,此后也要不间断喂奶至9个月以上,喂奶时间越长越健康。如果母亲摄入这些含高过敏原的食物,2~6小时后,奶水中就会被检测出这类物质。因此,高危婴儿的妈妈应当在哺乳期尽量避免吃此类食物,如蛋、牛奶、鱼虾、坚果等,而孕妇则无需忌讳这些。
4.通风换气,保持居家整洁
与此同时,家庭生活环境的整洁也能有效地抑制过敏性症状的发生。家中污浊的空气、尘螨以及喂养的宠物都会对过敏起到助长的作用,所以应尽量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经常开窗透气,保持家中空气清新,家具干净整洁,定期更换床褥等卫生用品。
总之,尽早开始过敏的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地避免疾病的产生。
宝宝厌食可能是因为食物过敏
可能许多家长都不了解,有些孩子不想吃饭并不是因为任性,很有可能源于对某种食物的过敏,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食物过敏性厌食儿童,在进食致敏食物后并无皮肤潮红、斑疹等典型症状,但有程度不同的胃肠不适、身疲体乏、烦躁不安、精力涣散和胸闷气促等表现。症状较重者,往往会被误诊为消化、呼吸或神经系统疾病。因此,由于没有找出食物过敏这一厌食原因,家长通常沿用诱食、迫食等方法,使儿童继续进食致敏食物,从而加重其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导致的不适,会使孩子见到与致敏食物色、香、味、形相近或相同食物时也拒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厌食加重。
在临床可以看到,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婴儿期皮肤症状和过早添加辅食是引起儿童食物过敏的三大主要危险因素。
首先,遗传在食物过敏中起到主要作用。
二是婴儿早期出现的湿疹、红斑风团、瘙痒等与过敏性疾病有关。据调查有过敏性皮肤病的小儿食物过敏的发生率高达90.5%;而有皮肤症状的食物过敏患儿不吃过敏食物后,全部症状缓解。因此,反复出现湿疹等皮肤症状的婴儿应首先考虑是不是食物过敏。
第三在添加辅食方面,确实发现4个月内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过敏危险性是晚加辅食者的1.35倍。
除此以外,目前已知的食物过敏偏发于儿童的原因还有两个方面:第一,农作物品种变异。由于目前广泛使用化肥、杀虫除草剂以及灌溉水源和作物生长环境污染,使近年来食物所含过敏性物质成分增加。第二,儿童个体因素。婴儿期如缺乏母乳喂养、免疫因子缺乏、体质较弱或年龄偏小、免疫球蛋白不足,或免疫机能不稳定时,在食物中少量致敏物刺激下也容易发生过敏。
所以,在发现孩子有厌食现象后,家长应对孩子进行认真观察分析,在排除疾病、心理、饮食质量、零食太多等原因后,应考虑到食物过敏的因素。当发现儿童每次进食某种类食物后,均出现前述那些不适症状时,就应提高警惕,避免再进食这些食物。不应不问青红皂白,对厌食儿童总是责骂迫食。
为了避免食物过敏症的发生,家长应注意多找出孩子过敏的食物,可疑的食物应该禁用。如果是单一食物过敏,应将其从饮食中完全排除;多食物过敏者,要由营养师对家长进行专门营养指导。
对于儿童食物过敏采取的药物治疗应以抗组胺药为主,无镇静、无心脏毒性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尤其适用于儿童,可在治疗的同时不影响其学习和认知能力。另外,口服类固醇和肾上腺素则可作为严重过敏反应的治疗。
小儿湿疹的注意事项
1、为什么宝宝会得湿疹?
湿疹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与遗传有关,如果父母双方患过敏性疾患(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异性皮炎),宝宝患过敏的可能性75%。湿疹还与周围环境(过于清洁、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2、为什么1岁以下宝宝患湿疹比较多?
小宝宝肠道发育不完善,肠壁通透性大,容易通过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肠道免疫功能差。1岁以内宝宝湿疹的发生与饮食关系很大,一部分患湿疹宝宝1岁后会自愈,还有部分宝宝2-3岁后转化为哮喘,过敏性鼻炎。
3、为什么母乳喂养的婴儿,湿疹的发生率低?
因为母乳蛋白是最适合宝宝的食物,母乳中蛋白质分子小,抗原性低,不易引起过敏。喂普通婴儿奶粉的宝宝,湿疹的发生率高,这是因为普通婴儿奶粉含有大分子异体牛奶蛋白,有些宝宝不能耐受这种蛋白质,出现了过敏(湿疹),为减少过敏风险,国际权威组织建议:婴儿应使用低过敏性婴儿奶粉。
4、如何预防宝宝湿疹?
小宝宝的湿疹与食物关系密切。如果父母有过敏的疾病,宝宝出生后最好母乳喂养。如果母乳不够,可添加低敏奶粉,低敏奶粉对引起宝宝过敏的牛乳蛋白进行处理,可以降低过敏的风险。
5、如何护理患湿疹的宝宝?
宝宝穿衣,一定穿纯棉衣服,颜色越清谈越好。给宝宝穿之前用清水清洗。尽量不穿化纤衣物,少用毛织物。宝宝的衣物要少用洗涤剂。宝宝衣服要宽松,适当薄一些。
每天给宝宝洗澡,少用浴液,洗后给宝宝涂上儿童保湿霜,这样减少宝宝皮肤干燥,减轻湿疹的瘙痒。如果宝宝头皮有湿疹,应将头发剪掉,利于清洗和涂药。
孩子对牛奶蛋白质过敏怎么办
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幼儿中最常见的食物过敏,约2-3%的婴儿有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表现。牛奶蛋白是最先通过饮食进入我们体内的蛋白之一。宝宝的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不成熟,所以容易发生这种过敏。
虽然母乳喂养的宝宝过敏发生率比较低,但还是有0.5%母乳喂养的婴儿会发生牛奶蛋白过敏。因此,母乳喂养的婴儿,应该从母亲的饮食中严格排除牛奶蛋白的食品。
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如果有牛奶蛋白过敏的家族史,那么发生牛奶蛋白过敏的概率会更高。用普通牛奶配方喂养的时候,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如何防止婴儿过敏
过敏这种疾病对于婴儿的危害性是很大,无论是慢性的疾病还是急性的疾病,对于婴儿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到底如何防止婴儿过敏呢?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避免过敏这种疾病呢?
如何防止婴儿过敏
防止儿童过敏,最有效的一步便是让孩子远离环境和食物中的过敏原,如盆栽植物、尘螨,宠物毛发、填充的或长毛绒玩具、地毯和挂毯鞥。花粉等过敏源家长们要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尽量远离。
其次,在幼儿饮食方面,1岁以下的婴儿最好是采用母乳喂养,对牛奶、大虾、鸡蛋、海鲜等异性蛋白食物要小心给孩子食用。且孕妇应避免食用含有过敏原的食物,或者喂食低过敏原的水解蛋白婴儿配方奶粉。同时,延缓副食品的添加。
再次,适当运动。儿童应避免在干冷的环境中进行剧烈运动。如禁止在冰雪上从事持续激烈的运动。而环境暖和、湿度较高或间歇性的运动则应鼓励。从事运动时,以不感到胸闷、气急、身体不适为原则,有症状时应停止运动加强休息。在从事运动前,应适当进行热身活动。
总之,过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慢性疾病,不论是胃肠症状(6个月内高发)、湿疹(1~3岁高发)、气喘(3岁以后高发),还是过敏性鼻炎(7~15岁以后高发),都应积极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预防过敏,从添加辅食开始:
1、坚持母乳喂养,避免过早添加辅食
大家一致认为,纯母乳喂养是预防婴儿食物过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一、在婴儿肠道不成熟期,母乳喂养可减少接触异体蛋白质的机会;二、母乳喂养可通过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生长,发挥抗感染及抗过敏的作用;三、母乳中的特异性抗体可诱导肠黏膜耐受,从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因此,在婴儿头4个月,尽量采用纯母乳喂养;4~6个月后,再添加辅助食品。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尤其要强调头4~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而且应坚持喂母乳10~12个月。
因食物过敏还与遗传因素有关,有食物过敏史的夫妇,怀孕后期要提防曾使自己过敏的食物,以免让孩子通过母乳间接过敏。哺乳期间,母亲更要避免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2、注意辅食品种的选择和添加顺序
婴儿常见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鸡蛋、花生、大豆、鱼虾类、贝类、柑橘类水果、小麦等。多数食物过敏原为糖蛋白,牛奶中约有40多种不同蛋白质可能有致敏作用,鸡蛋中的卵蛋白、卵黏蛋白等也可引起过敏。鳕鱼、大豆及花生中也有多种可诱发过敏的抗原存在。在辅食添加过程中不应过早引入这类食物。
首先给婴儿添加的辅食应是易于消化而又不易引起过敏的食物,米粉可作为试食的首选食物,其次是蔬菜、水果,然后再试食肉、鱼、蛋类。辅食添加的顺序依次为谷物-蔬菜-肉、鱼、蛋类。较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蛋清、花生、海产品等,应在1岁以后才提供。
3、掌握循序渐进的辅食添加原则
给婴儿添加辅食要掌握由一种到多种、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的原则。
每次引入的新食物,应为单一食物,少量开始,以便观察婴儿胃肠道的耐受性和接受能力,及时发现与新引入食物有关的症状,这样可以发现婴儿有无食物过敏,减少一次进食多种食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如果给孩子添加一种新的辅食,孩子反复拒绝,或者服用以后孩子用哭闹、不舒服,或者恶心等症状,就要考虑孩子是否这种食物过敏,因为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4、如果意外情况孩子没有母乳,家族有过敏体质的表现,建议开始使用低敏奶粉喂养。最初几天没有奶,也建议使用低敏奶粉。最初三天的含有过敏原的奶粉刺激,对于孩子以后的过敏反应有很重要的意义。
5、低敏奶粉有:部分水解蛋白,深度水解蛋白,游离氨基酸,但长期服用这些奶粉需要医生或者营养专家进行指导,随着年龄的增长,过敏会出现耐受,换句话说就是逐渐好转,需要过渡到正常饮食。
看完了上面介绍地关于如何防止婴儿过敏这个问题,相信各位父母已经有所认识和了解了。首先最好的方法还是要坚持母乳喂养,注意辅食选择和顺序,另外可以选择一些低敏奶粉等。总之如果发现家中的孩子有不适的症状,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小儿哮喘不能吃哪些东西
儿童得哮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过敏,也就是说得过敏性哮喘的孩子所占比重比较大。这可能与小儿胃肠道机制不够完善某些大分子蛋白通过消化道黏膜入血,并作为异种物质刺激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有关。
虽然小儿哮喘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而有所减轻,但是有严重的过敏性病史的孩子在日常饮食中还是要注意。易诱发哮喘的食物有牛奶、蛋类、海产品、豆类、某些水果、辣椒以及调味品如胡椒、八角、茴香,还包括食用色素、香精、啤酒、汽水和冷饮等。因此在婴幼儿期要减少这些食品的摄入,特别是婴儿期0-1 岁要以母乳喂养为主,添加辅食时坚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粗到细及由1种到多种的原则,以便发现不耐受或可诱发哮喘的食物及时进行调整并避免在婴儿期食用这些能诱发哮喘的食物。
以上就是对小儿哮喘不能吃的东西的介绍,希望能对家长们有所帮助。为避免一切能够引起小儿哮喘的因素存在,就要了解哮喘病的忌讳,做到不给哮喘病任何可乘之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鲜奶能帮婴儿脱敏
一些刚断母乳的婴儿,一喝牛奶就拉肚子,他们对牛奶过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婴儿肠壁的屏障功能不够完善。牛奶中的蛋白质未经分解就透进了肠黏膜内,最终使肠黏膜遭到破坏,引起腹泻等反应。为避免过敏反应,可直接使用新鲜牛奶进行脱敏。
发现婴儿牛奶过敏后,要先停止喝牛奶两周,改用其他代乳品,如羊奶、豆浆、奶糕等。两周后喂服鲜牛奶10毫升,如有些过敏反应,只要不严重影响小儿健康,隔3天再喂鲜奶15毫升。以此类推,每隔3天递增5~10毫升鲜奶。如果随着奶量的增加,婴儿过敏症状并不加重或反而减轻,则在增加奶量的同时,可考虑缩短进食时间,直到恢复完全正常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少数婴儿在鲜奶脱敏过程中,症状可能越来越严重。这时候就不应强行脱敏,可暂时改用其他代乳品,过一段时间再进行脱敏喂养,这样则可减缓过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