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苗的注意事项
轮状病毒苗的注意事项
1、在宝宝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前后半小时内,建议不要吃东西、喝水。
2、服用轮状病毒疫苗时,要注意不能用热开水送服,以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3、宝宝服疫苗后,应在疫苗接种机构停留至少30分钟,在此期间你要注意观察他是否有异常反应,在确保一切正常后再离开。
4、使用轮状病毒疫苗前、后必须与使用其他活疫苗间隔2周以上。
5、如果要使用免疫球蛋白,也要与轮状病毒疫苗间隔2周以上。
6、在其他药物禁忌方面,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时,不建议同时服用抗病毒药。具体情况,请详细咨询保健医生。
7、由于轮状病毒疫苗中包含的活性菌可能会传染他人,所以,你在处理宝宝尿布的时候要特别小心。
8、给宝宝口服完疫苗后的一周里要特别注意清洗双手。
轮状病毒疫苗是什么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急诊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发展中国家情况则更加严重,儿童腹泻占整个病死率的15%。
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总人数的1/4。
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最经济有效途径。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科学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几乎和美国科学家同时攻克了这一世界性难题,研制成功了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
轮状病毒疫苗实际上是一种减毒重组的活性疫苗,在我国现在接种的轮状病毒疫苗为口服液,具有甜味,不用注射,尤其适合宝宝接种,减少注射的痛苦。当宝宝在口服轮状病毒疫苗2个星期的时间就会产生抗体,这时候四周抗体浓度达到最高峰,对重症腹泻的保护率达到90%。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作用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宝宝急诊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全世界因急性胃肠炎而住院的儿童中,约50%-60%是轮状病毒性腹泻。发展中国家情况则更加严重,儿童腹泻占整个病死率的15%~34%。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宝宝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总人数的1/4。因此,轮状病毒成为全世界科学家们研究的焦点。
轮状病毒具有很高的传染性,主要途径为“粪-口传播”。但也可能存在“呼吸道传播”(因轮状病毒在空气中可存活2-3天,而且从呼吸道分泌液中也可检出轮状病毒)。故卫生状况的改善并不能有效地阻止轮状病毒的传播,营养状况与发病程度的关系也并不密切。5岁以下宝宝受到轮状病毒的感染的几率很大,但高危人群主要为6个月-3岁的宝宝。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对A群轮状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防宝宝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这是预防轮状病毒经济并且有效的方式,帮助宝宝尽早预防轮状病毒的发生。
轮状病毒阴性什么意思
轮状病毒阴性什么意思
大便轮状病毒呈阴性,说明不是腹泻不是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可是给宝宝服用一些调节肠道菌群的药和止泻的药。另外如果宝宝拉的很严重的话,应给宝宝适当补液,防止脱水。
轮状病毒感染是什么意思
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它是婴儿与幼儿腹泻的单一主因,几乎世界上每个大约五岁的小孩都曾感染过轮状病毒至少一次。然而,每一次感染后人体免疫力会逐渐增强,后续感染的影响就会减轻,因而成人就很少受到其影响。轮状病毒总共有七个种,以英文字母编号为A、B、C、D、E、F与G。其中,A种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而人类轮状病毒感染超过90%的案例也都是该种造成的。
轮状病毒症状
轮状病毒性腹泻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包括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腹泻物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不含血或黏液。症状可持续3到9天。除胃肠道症状外,近年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可引起许多其他疾病,有些病例可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轮状病毒甚至可通过胃肠道屏障造成病毒血症。
什么是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
流行情况
全世界每年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婴幼儿死亡的人数大约为900000人,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0~2岁以内的婴幼儿人数约为4000万人(含新生儿),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人数的1/4,是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最主要病原。
危害
轮状病毒感染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发病,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除胃肠道症状外,近年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可引起许多其他疾病,有些病例可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轮状病毒甚至可通过胃肠道屏障造成病毒血症。
传播方式
主要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通过水源传播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由于轮状病毒在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自然灭亡,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来源于孕产妇感染、产道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医院里可通过护理人员造成轮状病毒感染的传播。
轮状病毒疫苗的进化史
目前对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抗菌素无效,接种轮状病毒活疫苗是预防的唯一有效手段。该疫苗使用方便、安全、免疫效果良好,因而建议儿童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接种此疫苗。
什么是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疫苗是减毒重组的活性疫苗。现在国内接种的疫苗一般是甜味口服液,不用注射,便于宝贝服用。
轮状病毒疫苗的由来
轮状病毒的血清型于1980年首次发表,而在隔年,来自人体的轮状病毒借由添加胰蛋白酶首次在从自然环境中猴子肾脏取得的细胞培养中成功栽培。成功培养轮状病毒的能力加速了研究的脚步,且在1980年代中期,首批候选的疫苗已经开始进行评估。
1998年,首种轮状病毒疫苗获得在美国使用的执照。在美国、芬兰与委内瑞拉的临床试验发现该疫苗可以对于成功预防轮状病毒A种所产生的严重腹泻比率高达80%至100%,而研究者也没有发现显著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然而,在该疫苗被发现会增加肠套叠的风险之后,疫苗制造商在1999年将疫苗从市场上全部撤回,研究显示每12,000注射过疫苗的婴儿有一个会有肠套叠的症状。这次经验也引发了关于
轮状病毒疫苗的相关风险与益处的激烈争论。2006年,两种对抗轮状病毒A种的新疫苗被证明对儿童是安全而且是有效预防的。
国内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采用G10 型羊RV LLR 株研制的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已于2000 年批准使用。
秋季腹泻 需要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吗
所谓秋季腹泻,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好发于秋冬季节的腹泻病。这种疾病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也称为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2月是其高发季节。
轮状病毒的传播途径
轮状病毒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比如双手接触过被含有轮状病毒的粪便污染过的器具、玩具、衣被之后,再直接用手取食食物就可能引起轮状病毒的感染。也有一些报道认为,轮状病毒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比如打喷嚏或咳嗽时喷出的飞沫。同时成人也可以感染轮状病毒,只是由于成人大多有抗体,感染之后往往症状较轻或是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所以经常被忽视,而宝宝们也可能从感染了轮状病毒的父母或密切接触者(如看护者)身上感染此种病毒。
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了轮状病毒疫苗,由于是活疫苗,其接种后可能会引起腹泻、呕吐、发热、流涕等症状,但一般比较轻微,呈一过性。同时宝宝感染过轮状病毒后自身也可以产生抗体,而接种疫苗之后不等于钻进了保险箱就一定不会得病。所以希望妈妈们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虑是否给宝宝进行接种。
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6个月到3岁的宝宝。因为6个月以下的宝宝一般都吃母乳,可以从母体得到抗体,而3岁以上的宝宝往往已经感染过轮状病毒,即使没有表现出典型的症状,大多体内也已有抗体。如果选择接种疫苗,最好在每年的7~10月,秋季腹泻好发季节之前。由于接种此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并不是永久性的,所以需要每年接种一次。
轮状病毒感染后会产生抗体吗 如何提高对轮状病毒的免疫力
目前已有口服的轮状病毒疫苗。
一般建议3岁之前,每年可口服一次,提高对轮状病毒的免疫能力。列如秋冬季节为轮状病毒的高发季节,一般建议每年8~10月期间可以口服一次轮状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