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老人需警惕哪种疾病
春季老人需警惕哪种疾病
1、哮喘、感冒
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如果不及时增添衣物,老人、孩子这些免疫力低的人很容易感冒。冷空气刺激后,会导致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令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
因此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不一样,有家族史、体质敏感的人会严重一些。
2、心脏疾病
由于早晚温差较大,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病人明显增多。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特别是寒冷天气。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天气寒冷时,应减少户外活动,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另外,呼吸道感染多发易诱发肺炎,这也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成为心梗的重要诱因。
3、老胃病易发作
气温较低时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因为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
在饮食上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运动要适量,不宜大量运动出汗太多。起居规律,切记不要熬夜,也不要思虑过度。
4、或引发脑梗
春季是脑梗高发季节,特别是许多老人是晚上上厕所或早上一起来就发生中风了。这段时间也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刻,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在晚上睡眠时,人处于静止状态,血液黏稠度增加,这也是中风高发于这个时段的重要原因。
春季老人如何保健?
1、到了春天,老年人宜多吃百合、莲子、山药、大枣等健脾养胃的食物,这些平甘温补的东西,让脾胃更为活跃,缩短食物在肠胃堆积的时间,可以预防高血脂、高血压。
2、免疫力比较低下的老年人吃一些有温补作用的葱、蒜和韭菜等,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抗御风寒为主的疾病。
3、偏于体弱气虚的老年人,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米粥、红薯、山药、鸡蛋等。
4、常到户外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可荡涤体内浊气,增强心肺功能,杀死肌肤上的细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老年人锻炼首先要选择温暖的天气,春季天气变化无常,选择温暖的天气出行运动,对防寒保暖有着重要的作用。
5、春季饮食要顺应节气的特点,平时喜欢吃酸性食物的人,这时要少吃,因为,春季是发散的季节,而酸性食物有收敛的功能,如果继续多食酸,则不利于身体的吐故纳新,会有损脾胃。喜食酸的人,多吃甜味食品可以补益脾胃。
6、老年人春季运动要适度,避免运动量过大,像散步、太极拳等均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运动。
7、老年人春季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适当的吃含蛋白高的食品,如奶类、鱼类、禽蛋、瘦肉等。控制食盐摄入量。
8、春季老年人养生忌油腻、酸涩、生冷之物,不要过度饮酒。
9、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
10、在春季老年人应特别重视精神调养,既要力戒暴怒、肝火大动,更忌情志忧郁不舒。要做到心胸开阔,心情开朗,乐观愉快。
11、春季气候昼夜温差较大,气温多变,如过早的脱去冬衣,对于老年人来说极易受寒患病。因为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所以衣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结合气候变化随时增减,每次增减的幅度要小。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
12、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
春季老人需警惕六种疾病
1、痛风发作
痛风一般在夜间或凌晨发作,疼痛剧烈,此时可选用秋水仙素、消炎痛等治疗。
2、心绞痛
老年人由于劳累、气候突变或晚上看电视心情紧张等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以及夜间睡眠时静脉血液回流增加,致心脏负荷加重。当心肌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时便可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发生心绞痛。此时,家人应立即将老年人扶起,让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多可缓解。
3、哮喘发作
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与肺心病的老年人,由于夜间睡眠时副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亢进,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而发生哮喘。哮喘发作时可给氨茶碱,或异丙基肾上腺素等,严重时应立即给予吸氧。
4、急性腹痛
有些老年人患有胆结石、肾结石等疾病,当夜间睡眠体位发生改变时,结石移动嵌塞胆道或输尿管导致痉挛而引起急性腹痛。有些患有溃疡病的老年人,由于饮食不节或受凉,加上夜间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增多可致胃痛。
对于因胆结石和肾结石引发的腹痛,应立即变换体位,同时按压足三里、胆囊穴、内关、关元等穴位可缓解疼痛。胃溃疡病人则服用654-2等解痉药以缓解症状。
5、尿潴留
老年人常患有前列腺肥大症,夜间睡眠时尿液浓缩,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前列腺充血等原因可导致急性尿潴留。家人可用热水袋或炒热的盐包热敷小腹部,情况危急时应急送医院插导尿管导尿,或在耻骨上行膀胱穿刺导尿。
6、脑梗塞
老年人一般都有脑动脉硬化,有些人害怕夜间饮水使夜尿增多而限制饮水,结果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而发生脑梗塞。当老年人夜间出现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肢体不能活动时应想到可能发生脑梗塞,这时家人千万不要晃动老年人,否则有可能导致栓子脱落引发其他一些并发症。
老年人流鼻血警惕高血压
流鼻血相信很多人都出现过,尤其是春季气候干燥,更是容易出现流鼻血的情况,对于老人来说,留个鼻血似乎不会当回事,但是有时候这看似没事的流血会是一种身体疾病的先兆,今天为大家介绍春季老年人鼻子出血的原因。
据临床发现,每年春季老年人鼻出血的发生率都是很高的,大约占全年的46%左右。
春季老人为何容易发生鼻出血呢?主要是气候的因素。由于春季气候比较干燥,空气中的湿度小,鼻腔内毛细血管得不到滋润,再加上老人鼻内毛细血管的老化脆弱,因此容易导致鼻出血。其次是春季气温升高,病源微生物容易繁殖,老人的抗病能力减弱,病邪乘虚而入,导致鼻腔炎症。比如,流行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炎症都会使鼻部的毛细血管充血、水肿,甚至糜烂、破溃,从而导致鼻出血。这种情况是老人鼻出血中最常见的一种,只要鼻腔炎症消失,鼻出血就不会再发生。
其实,对老人春季的鼻出血还应多一些警惕才行。比如,春季由于气候的变化,一般老人血压容易升高,甚至有脑中风的危险。有时,鼻出血则是高血压和脑中风的信号。这种鼻出血往往发生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时,一般出血剧烈,颜色鲜红。出血前往往有预兆,如患者常全身发热,有血向头面部上冲的感觉,引起头昏、头痛,继之出血。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例,由于发现及时而避免了脑中风的发生。当然,老年人容易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水肿、二尖瓣狭窄、右心扩大、纵隔肿瘤等,均可使全身静脉压增高。在鼻腔后部、鼻甲之下处,该区的静脉称为鼻咽静脉丛,最易发生曲张和硬化,也是老年人常见的鼻出血部位,在诊断时一定要仔细辨别才行。
另外,老人鼻内长了鼻息肉也会引起鼻出血。对于鼻息肉,在鼻腔镜检查时容易发现。最严重的要数鼻腔恶性肿瘤。由于老年人的肿瘤免疫监视功能衰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高,鼻腔、鼻窦、鼻咽部都是恶性肿瘤的易发部位。恶性肿瘤富有新生血管,容易破裂出血,亦因压迫、破坏邻近组织,引起继发性坏死和感染导致出血。恶性肿瘤早期缺乏异常特征,常仅有少量鼻涕中带血。
老人消瘦警惕疾病侵害
人们常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可是如果老人突然有明显的消瘦,并且有嗳气、反酸、烧心等不适,那可得留意了,这常常是老年人多种疾病的早期信号。
1.恶性肿瘤
大多数恶性肿瘤都会先有消瘦的特征。因此,原来不瘦而近期内明显消瘦者应提高警惕。如以隐约上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胰腺癌,常被误认为是胃病。这种病的突出症状就是体重明显减轻,甚至能在一个月内体重减轻10公斤以上。
2.甲状腺机能亢进
老年人甲状腺机能亢进不如年轻人的甲亢容易识别,这种病大约有1/3的病人无甲状腺肿大,1/2以上的病人无明显症状,其主要表现就是越来越瘦。
3.慢性传染病老年结核病、慢性肝病等
许多慢性传染病也是造成老年人消瘦的常见原因。由于机体分解代谢加强,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及继发感染,致使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过多,造成体重明显减轻。
4.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有些患此病的老人早期只有瘦的表现,以后才逐渐出现皮肤粘膜色素沉着等典型症状和体征。
5.胃肠道系统疾病
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等胃肠道疾病,均可造成老人不能正常进食,消化和吸收功能比较差,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而消瘦。
6.药源性消瘦
这种消瘦往往是由于服用一些增强人体代谢的药物所引起的,如二硝基酚、甲状腺素等。由此可见,老年人如果发现自己的体重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性的减轻现象,应该提高警惕并及时找医生咨询。
小儿嗜睡是什么原因 脑炎脑膜炎
尤其在春秋病毒性脑炎好发季节或夏季乙型脑炎流行地区,小儿如发高热,伴嗜睡、呕吐,应警惕此类疾病,需做血、脑脊液化验。重症者可由嗜睡起病,逐渐进入昏迷,出现抽搐、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
老人夏季腹泻需警惕心脏病
拉肚子会诱发心脏病
据媒体报道,辽宁 69岁的刘先生一周前出现腹痛、呕吐现象。他以为自己患上的是胃肠炎,就自己买了点药服用,见有好转就没当回事。一周后,刘先生忽然出现上腹部闷痛、气促的感觉,同时满头大汗,难以忍受。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被诊断为心肌梗死。
看似平常不过的腹泻有时会引起急性心梗。上海远大心胸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雅君解释两者之间的关联,是由于严重呕吐、腹泻时,人体内水分大量丢失,极易造成体内水和电解质的丢失,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造成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由于短期内大量水分丢失,会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心脏灌注血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血管堵塞。再加上呕吐、腹泻应激,患者往往因频繁跑厕所而休息不好,极度疲劳,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肌收缩过强、心率增快、冠状动脉的张力增高,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和冠状动脉的痉挛。同时,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的兴奋,会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形成血栓和冠状动脉痉挛,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发作有时也表现为肚子痛
张雅君强调,心梗发作有时也表现为如同腹泻一样的肚子痛。
“一部分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临床症状不明显,也没有像书本上描述的那般典型,甚至有些患者的不舒服表现仅仅就是上腹部疼痛。这时,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肚子痛和因为腹泻引起的肚子痛搅在一起,很难分辨。对于这样的患者,若医生稍不留意,就可能导致漏诊、误诊,延误患者的治疗。因此,对于出现上腹部疼痛的老年患者,应该想到存在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要完善必要的检查,予以排除。如同对待感冒一样,出现腹泻、急性肠胃炎这样的常见病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能硬扛。”
专家提醒,轻视有时会导致严重问题,诱发悲剧的发生,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在夏季出现腹泻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轻度腹泻可在家中休息,多喝一些淡盐水。一旦出现严重呕吐、腹泻,要及早就医,积极治疗,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对于本来就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病史的高危患者,更应给予特别的关注。
老年人春季养生小常识是什么
第一,要谨防感冒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第二,注意饮食调养
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第三,睡眠要充足
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第四,要调适心情
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好了,不仅本季节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第五,老人防中风
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肺炎刮痧刮哪里图示 刮痧肺部反应区比较重
肺俞穴(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脊柱左右旁开两横指处)和肺脏的脊椎对应区,其次还有前颈部、咽喉、气管及前胸部位。
刮拭时仔细寻找阳性反应点,观察肺脏脊椎对应区是否有明显的紫红色痧斑。如果痧象不顺直,有较重的疼痛感和结节,脊椎两侧肌肉张力、弹性不对称,则提示肺脏功能减弱。
刮拭肺俞穴时如果出现密集的深色痧斑,以及刮拭时有刺痛感或刮拭时有结节,或肺俞穴处酸痛、凹陷、空虚,均提示肺脏气血瘀滞或肺气虚,为重度亚健康状态,需警惕疾病倾向,必要时去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预防和治疗肺脏疾病。
老年人的春季养生保健
第一,要谨防感冒。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第二,注意饮食调养。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第三,睡眠要充足。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第四,要调适心情。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好了,不仅本季节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第五,老人防中风。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春季老人需警惕六种疾病
春季老人容易出现哪些疾病?
1、痛风发作
痛风一般在夜间或凌晨发作,疼痛剧烈,此时可选用秋水仙素、消炎痛等治疗。
2、心绞痛
老年人由于劳累、气候突变或晚上看电视心情紧张等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以及夜间睡眠时静脉血液回流增加,致心脏负荷加重。当心肌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时便可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发生心绞痛。此时,家人应立即将老年人扶起,让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多可缓解。
3、哮喘发作
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与肺心病的老年人,由于夜间睡眠时副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亢进,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而发生哮喘。哮喘发作时可给氨茶碱,或异丙基肾上腺素等,严重时应立即给予吸氧。
4、急性腹痛
有些老年人患有胆结石、肾结石等疾病,当夜间睡眠体位发生改变时,结石移动嵌塞胆道或输尿管导致痉挛而引起急性腹痛。有些患有溃疡病的老年人,由于饮食不节或受凉,加上夜间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增多可致胃痛。
对于因胆结石和肾结石引发的腹痛,应立即变换体位,同时按压足三里、胆囊穴、内关、关元等穴位可缓解疼痛。胃溃疡病人则服用654-2等解痉药以缓解症状。
5、尿潴留
老年人常患有前列腺肥大症,夜间睡眠时尿液浓缩,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前列腺充血等原因可导致急性尿潴留。家人可用热水袋或炒热的盐包热敷小腹部,情况危急时应急送医院插导尿管导尿,或在耻骨上行膀胱穿刺导尿。
6、脑梗塞
老年人一般都有脑动脉硬化,有些人害怕夜间饮水使夜尿增多而限制饮水,结果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而发生脑梗塞。当老年人夜间出现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肢体不能活动时应想到可能发生脑梗塞,这时家人千万不要晃动老年人,否则有可能导致栓子脱落引发其他一些并发症。
处理方法是保持安静,立即给予溶解栓子的药物。平时应遵医嘱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调整饮食结构,夜间睡觉前饮水稀释血液,晚上起来时最好喝一杯凉开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