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艾灸哪里最好 涌泉
抑郁症艾灸哪里最好 涌泉
涌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与后三分交点上。
涌泉穴主治昏厥,头顶痛,眩晕,喉痹,衄血,舌平,失音,小儿惊风,癫痫,足心热,五趾尽痛,及休克,中暑,神经衰弱,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等,是艾灸治疗抑郁症的适宜选穴。
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对于月经量少,在艾灸时是采用分型治疗的。主要分血虚、肾虚、血寒、气郁四种。
血虚型: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肾虚型: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血寒型: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气郁型: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或者随身灸器。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最好。
手脚发凉艾灸哪里 艾灸涌泉穴
涌泉穴位置:该穴位属于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
艾灸方法:将艾条点燃后,靠近涌泉穴,施予温和灸,以使穴位局部感到潮热舒适为宜,每次灸20分钟左右,每日或隔日灸一次,每月灸10次。也可以在每晚睡觉前,先用热水泡脚,再点两个艾条艾灸涌泉穴15分钟。
好处:涌泉穴是人体重要的肾经穴位。而肾阳虚人群容易出现手脚发凉的现象,艾灸涌泉穴对于改善怕冷症有帮助。
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1、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对于月经量少,在艾灸时是采用分型治疗的。主要分血虚、肾虚、血寒、气郁四种。
血虚型: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肾虚型: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血寒型: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气郁型: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或者随身灸器。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最好。
2、月经量少怎么判断
月经量少(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均称为“月经过少”。属月经病。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常伴体重增加。该病发生于青春期和育龄期者可发展为闭经,发生于更年期者则往往进入绝经。
艾灸涌泉提高睡眠质量
睡眠,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人都知道睡眠要好,工作学习中才有精神。可是有些人晚上总是难以入眠,或睡眠质量差,严重影响了次日的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差怎么办呢?中医认为,艾灸百会穴和涌泉穴可促进睡眠。
涌泉穴
百会穴
睡眠质量差,艾灸涌泉百会穴
具体方法也很简单,用毛巾把艾灸罐包起来,直接放在百会穴、涌泉穴上就可以。有时,艾灸结束后口会非常渴,建议喝点儿红糖水或者白开水。
失眠,中医十大常见类型及治疗方法
1、肝郁气滞型:主要由于工作压力较大而引起的,这一类型的失眠者一般情绪波动较大,易烦躁,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
治疗方法:疏肝理气、解郁安神;
2、郁郁化火型:肝郁气滞型程度加重时就会转化成郁郁化火型。失眠者易出现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秘结,常常做噩梦。
治疗方法:疏肝泻火、清脑安神;
3、痰热内扰型:此类失眠的患者常觉得头很重,痰多胸闷,恶心,口苦,心烦等症状。
治疗方法:清热化痰,心脑安神;
4、瘀血内阻型:此类失眠者舌呈淡紫色,有瘀斑,会伴随头痛。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通窍醒神;
5、阴虚火旺型:失眠者夜尿多,腰部酸痛,手足心发热、出汗。
治疗方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6、心胆气虚:睡眠中惊恐不宁,反复惊醒,心悸,气短倦怠,小便清长。
治疗方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7、心脾两虚:不易入睡,或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面色淡黄,气短。
治疗方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8、脾肾阳虚:此类型的失眠者会出现怕冷、腰酸腰痛,夜尿多,大便溏稀或秘结。
治疗方法:温补脾肾;
9、冲任失调:女性多见月经不调,少经,脸上长有黄褐斑。
治疗方法:调补冲任、安神助眠;
10、心肾阴虚:治疗方法:补肾安神。
中医提示,凡事贵在坚持。坚持一段时间后,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进而提高自身免疫力,使精力充沛,另外,艾灸涌泉百会穴还可改善黑眼圈症状。
艾灸怎么治月经不调
1. 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艾灸治疗选穴: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可以用单眼艾灸盒。
要求:关元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各10分钟。
2. 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治宜补肾养血。
艾灸选穴: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 归来和八髎穴用三眼艾灸盒艾灸,三阴交用单眼艾灸盒。
要求:归来不低于10分钟;八髎穴不低于15分钟,三阴交10分钟。
3. 血寒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治宜温经散寒调经。
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可同时插三根艾条,或两根艾条,这样火力大点。关元、八髎穴艾灸20分钟,足三里三阴交各10分钟。
4. 气郁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少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治宜行气活血。
艾灸取穴:关元、命门、肩井、太冲
关元、命门、可以用三眼艾灸盒施灸,也可以用隔姜灸。肩井和太冲用单眼艾灸盒或手持艾条施灸。
时间:关元、命门各20分钟、肩井、太冲各10分钟。
月经不调可以说是广大女性朋友常见的一种情况了,月经不调这个问题虽然不算很大的问题,但是在来月经时也要多多爱护一下自己的身体。凉水与冰冷、刺激辣的食物尽量少吃。如果经常性月经不调后果也是很严重的。艾灸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小编已经告诉大家了,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按这个穴位能补肾强精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等 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冬季,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血压控制不良现象。本期“妙手点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林国华推荐经常按摩、艾灸涌 泉穴。涌泉穴是人体防病、治病、保健的大穴,长期坚持按摩涌泉穴可以活血通络、引热下行,对于中老年防治高血压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防治高血压]现代临床研究表明,按摩涌泉穴的降压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按摩可作用于末梢神经毛细血管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机制,使血管弹性增大,血管舒张功能加强,血流加速,从而降低血脂、改善血压。
(2)增加血管弹性。通过对涌泉穴的推拿按摩刺激,加速机体的血液循环及代谢,有利于消除沉积在血管上的惰性物质,增加血管的弹性,降低血管壁的脆性。血液中血管紧张素降低,改善外周阻力,降低血压。
(3)降低血液黏稠度。穴位按摩可以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微循环,提高细胞的携氧能力,有效地控制血压。
[补肾填精]《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通过推搓艾灸涌泉穴,对肾、肾经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作用,达到补肾填精益髓功效,使人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腰膝壮实。
[引热下行]老年人肾精不足,易导致“阳气上浮”、“虚阳不敛”、“浮火”等,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牙齿松痛、咽喉干痛、腰酸腿软、两足发凉等症。涌泉为处于人体最低点,艾灸此穴能以热引热、导热下行,能收补火而不上火之妙。
[纳气平喘]涌泉穴还可以通过补肾填精而纳气平喘,治疗由于肾不纳气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候。
操作方法:
1、悬灸法:将艾灸点燃后放于涌泉穴上方约2~3厘米左右施灸,以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两侧涌泉穴各灸5~10分钟。隔日灸1次。
2、按摩法:患者睡前用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用手掌擦涌泉穴,使局部产生热感,每次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高血压患者擦热涌泉穴后,再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揉。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按摩、艾灸后会出现口干、小便增多及味臭等现象,属正常反应。若口干舌燥现象明显,则要减少艾灸的次数或缩短施灸时间,也可饮用少许淡盐水。
2、晚上睡眠时血压是每日的最低点,故高血压患者不宜在晚上8点后按摩涌泉穴。
什么人不能艾灸涌泉
首先要知道涌泉穴是肾经井穴,肾经的经水由此涌出,艾灸涌泉穴可以引火归元、温煦五脏,对治疗失眠、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经常艾灸涌泉可以使人精力充沛。
但对于艾叶、艾烟过敏者,不建议艾灸涌泉穴,因为过敏者可能因过敏诱发其他症状。
其次就是经期女性禁止艾灸涌泉穴,因艾灸涌泉具有活血散瘀的特点,女性经期艾灸容易造成大失血。
最后就是高热、昏迷期间禁止艾灸涌泉,否则很容易诱发或者加重其病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
按这个穴位能补肾强精
按这个穴位能补肾强精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等 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冬季,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血压控制不良现象。本期“妙手点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林国华推荐经常按摩、艾灸涌 泉穴。涌泉穴是人体防病、治病、保健的大穴,长期坚持按摩涌泉穴可以活血通络、引热下行,对于中老年防治高血压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防治高血压]现代临床研究表明,按摩涌泉穴的降压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按摩可作用于末梢神经毛细血管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机制,使血管弹性增大,血管舒张功能加强,血流加速,从而降低血脂、改善血压。
(2)增加血管弹性。通过对涌泉穴的推拿按摩刺激,加速机体的血液循环及代谢,有利于消除沉积在血管上的惰性物质,增加血管的弹性,降低血管壁的脆性。血液中血管紧张素降低,改善外周阻力,降低血压。
(3)降低血液黏稠度。穴位按摩可以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微循环,提高细胞的携氧能力,有效地控制血压。
[补肾填精]《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通过推搓艾灸涌泉穴,对肾、肾经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作用,达到补肾填精益髓功效,使人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腰膝壮实。
[引热下行]老年人肾精不足,易导致“阳气上浮”、“虚阳不敛”、“浮火”等,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牙齿松痛、咽喉干痛、腰酸腿软、两足发凉等症。涌泉为处于人体最低点,艾灸此穴能以热引热、导热下行,能收补火而不上火之妙。
[纳气平喘]涌泉穴还可以通过补肾填精而纳气平喘,治疗由于肾不纳气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候。
操作方法:
1、悬灸法:将艾灸点燃后放于涌泉穴上方约2~3厘米左右施灸,以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两侧涌泉穴各灸5~10分钟。隔日灸1次。
2、按摩法:患者睡前用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用手掌擦涌泉穴,使局部产生热感,每次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高血压患者擦热涌泉穴后,再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揉。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按摩、艾灸后会出现口干、小便增多及味臭等现象,属正常反应。若口干舌燥现象明显,则要减少艾灸的次数或缩短施灸时间,也可饮用少许淡盐水。
2、晚上睡眠时血压是每日的最低点,故高血压患者不宜在晚上8点后按摩涌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