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者的日常表现
脑瘫患者的日常表现
【痉挛性偏瘫】
最常见,为一侧肢体受累,多数上肢较下肢严重,远端较近端重,而面部常无受累。患儿多在3月后才出现明显症状,表现为患侧肢体少动、持续性握拳、握持反射不消失、前臂呈屈曲旋前状姿势、画圈步态等。部分患者受累肢体最初可能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才转为痉挛状态。此型常伴有智力低下和癫痫。癫痫发作为部分性或继发全身性发作。斜视很常见。
【痉挛性双瘫】
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为突出表现。此型多见于早产儿。患儿常在1-3月内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低下。继之为所谓肌张力不全期,患儿在立位并且足底触及检查床面时将诱发双下肢强直性伸直并交叉呈剪刀状。最后进入痉挛期,髋与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旋、剪刀步态,严重者不能独立行走。上肢受累较轻,常表现为行走时上肢姿势异常,但手的功能受累不明显。此型合并癫痫较少,约占1/5。约2/3患者智力正常或临界状态。斜视很常见。
【痉挛性四肢瘫】
多见于严重窒息的患儿。四肢肌张力均增高,常呈角弓反张状。可伴有核上性球麻痹,表现为吞咽和构音障碍。约半数患儿伴有癫痫和智力低下。
【不随意运动型】
约占10%,缺氧性脑损伤和新生儿核黄疸为主要病因。婴儿早期多有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或手足徐动等表现。患儿可有流涎、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下肢深腱反射正常或增强。可有持续性原始反射。智力大多正常或临界状态。约1/4患者伴有癫痫。由核黄疸引起者多表现为手足徐动、感觉性耳聋、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共济失调型】
约占10%。婴儿期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平衡障碍、运动发育落后等。至幼儿期可发现辨距不良、意向性震颤等体征。多无锥体束征。智力低下不少见但多不严重。
脑瘫患者的日常护理有哪些
1.日常生活护理: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动,脑瘫患儿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训练。更衣时应注意患儿的体位,通常坐着脱衣较为方便。为患儿选择穿脱方便的衣服,更衣时一般病重侧肢体先穿、后脱。要注意培养患儿独立更衣能力。根据患儿年龄进行卫生梳洗训练,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随年龄增长教会患儿在排便前能向大人预示,学会使用手纸、穿脱裤子的动作等,这是脑瘫患者的日常护理方法之一。
2.皮肤护理:病情严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脑瘫患儿往往长时间卧床,侧卧位适合各种脑瘫患儿,护理人员常帮助患儿翻身,白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或继发其他感染,这是脑瘫患者的日常护理方法之一。
3.饮食护理:需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独立进食困难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喂食时应保持患儿头处于中线位,患儿头后仰进食可致异物吸入。要让患儿学习进食动作,尽早脱离他人喂食的境地。如患儿进食的热量无法保证,可进行鼻饲,这是脑瘫患者的日常护理方法之一。
4.功能训练:瘫痪患儿大脑病损是静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陷并非永远固定不变。若不及时治疗,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会固定下来,同时还会造成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进而加重了智力障碍。婴幼儿脑组织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若康复治疗措施恰当,可获最佳效果。对瘫痪的肢体应保持功能位,并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促进肌肉、关节活动和改善肌张力。还可配合推拿、按摩、针刺及理疗。严重肢体畸形者5岁后可考虑手术矫形。对伴有语言障碍的患儿,应按正常小儿语言发育的规律进行训练,尤其0—6岁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平时要给患儿丰富的语言刺激,鼓励患儿发声、矫正发声异常,并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以增强患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势力,这是脑瘫患者的日常护理方法之一。
脑瘫患者日常要如何饮食比较好
1、患者要多吃蔬菜以及水果,少吃脂肪肥肉,因为蔬菜和水果是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纤维的,能保持大便通畅,如小孩不吃蔬菜,可以把菜剁烂,做成菜肉包子、菜肉饺子、菜泥、菜汤,教育孩子养成吃蔬菜的习惯。
2、不要过多食糖,因口腔内的细菌会使糖发酵,易患蛀齿而影响食欲。
3、不要吃油炸、辣、油腻、辛热、等有刺激性食物和难消化的食物,因小儿体质多热,再食油炸等辛热食品易引起热病。
4、不宜滥食温补,因小儿为纯阳之体,只宜滋养清润食物。
5、饮食要有定时,一般早、午、晚各进食一次,有条件者可以在上下午各增加点心一次,按时进食,可以增加食欲。
6、每日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让阳光照射皮肤,可增进食欲,帮助吸收。
7、要以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食、馒头、粥、粉为主食,过多杂食会影响食欲,造成营养障碍。
孩子手术治疗共济失调
一、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动,如进食、更衣、洗漱、入厕等。脑瘫患儿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训练。 二、在饮食方面,需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独立进食困难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 三、对于病情严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脑瘫患儿往往长时间卧床,侧卧位适合各种脑瘫患儿,护理人员常帮助患儿翻身,白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或继发其他感染。护理人员应有过专业知识,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脑瘫如何护理最好。
脑瘫患儿的护理工作是多方面的,家长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虑该采用什么方法护理脑瘫患儿,只有将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护理及时又恰当,这样才能让脑瘫患儿的病情恢复的更快一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脑瘫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有哪些
一、健康教育
一些有效的康复训练是脑瘫患者必不可少的,在孩子接受治疗以后,家属应该在医生的建议帮助下防止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并教患儿练习应该完成而没有完成的动作。例如:翻身,爬行,用手持物,单膝跪立等。定期接种各种疫苗。
二、饮食护理
孩子在引发脑瘫疾病时,通常年纪都比较小,家长应该注意在脑瘫患者日常的饮食应该保证营养丰富,要选高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与脑的记忆、思维有密切的关系,牛奶、豆浆、鸡蛋、酸奶、肉类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多选维生素高的食物,因维生素A能增强脑瘫患者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大脑的发育。维生素B族能提高机体各种代谢功能,增强食欲,维生素D 能帮助钙的吸收和利用。
三、生活护理
脑瘫患者的日常护理大家都比较了解,一些年轻家长也都比较熟悉,比如进食、更衣、洗漱、入厕等。小儿脑瘫患者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训练。更衣时应注意患者的体位,通常坐着脱衣较为方便。为患者选择穿脱方便的衣服,更衣时一般病重侧肢体先穿后脱。要注意培养患者独立更衣能力。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卫生梳洗训练,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随年龄增长教会脑瘫患者在排便前能向大人预示,学会使用手纸、穿脱裤子的动作等。
医治小儿脑瘫的方法有哪些
注意脑瘫患儿的营养治疗
合理的饮食调节是,脑瘫患者的辅助治疗要点,保证患者日常的均衡营养,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有利于患者体质的增强,对脑瘫的治疗,和康复有一定辅助作用。
言语帮助治疗脑瘫
由医师和言语治疗师评定后,根据不同言语障碍类型进行治疗,如下颌、口唇、舌肌、软腭等运动控制训练,以及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
手术治疗法
当肌肉严重挛缩和关节畸形时,可选择矫形手术,且应尽量在一次手术中完成所有需要矫形的部位,以便术后更好地改善功能。对于下肢肌肉广泛痉挛且肌力基本正常的患儿,可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无论何种手术,在手术实施的前后,应有规范的康复治疗方案与之相配。
对脑瘫患儿特殊教育治疗
小儿康复治疗还应包含针对不同智力水平的特殊教育,因此,建立融医疗、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机构,是为患儿提供全面的连续性服务的很好模式。
小儿脑瘫护理如何进行
小儿脑瘫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除了做好护理之外,还要积极的进行治疗,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助他们远离疾病的伤害,拥有幸福的生活,这不在此我们给大家介绍了如下的护理方法,希望有一定的效果:
一、皮肤护理:病情严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脑瘫患者往往长时间卧床,帮助患者翻身,注意患者的卫生,定期洗浴,及时更换衣服、床单,以防感染和病情恶化。
二、饮食的护理:脑瘫需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品;对独立进食困难患者应进行饮食练习,培养其独立能力。
三、日常生活护理:脑瘫患者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练习。更衣时应留意患者的体位,先穿患侧再穿健侧。
四、注意安全:脑瘫患者因发育迟缓,各种动作的发育均迟于同期的健康小儿,行动不便,故应有专人守护,注意安全,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脑瘫患者的日常饮食
脑瘫是严重危害婴儿健康的疾病,也是近几年发病率上升的一种神经性脑部疾病。严重的会使患者的智力低下,甚至无法运动。健康的饮食有助于脑瘫患者的康复,那么,脑瘫患者的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少吃味精
摄入过多的味精时,可引起头痛、恶心等症状。妊娠后期的孕妇多吃味精,会引起胎儿缺锌,影响孩子出生后的体格和精神发育,不利于智力发展。周岁以内的婴儿食用味精有引起脑细胞坏死的可能。对于小儿脑瘫患儿,味精就更需要禁止食用。
不吃多糖食物
过多的食糖,特别是精制糖摄入过多,易使脑功能出现神经过敏或神经衰弱等障碍。另外,因口腔内的细菌会使糖发酵,易患蛀齿而影响食欲。
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A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大脑的发育。维生素B族能提高机体各种代谢功能,增强食欲,维生素D能帮助钙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可以抗氧化物质,延缓衰老。麦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脑瘫患者应该多食用。
以上就是脑瘫患儿日常饮食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帮助。脑瘫的治疗是任重道远的,除了信念上不要放弃,还要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支持。
脑瘫的护理
日常生活护理:脑瘫患者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练习。更衣时应留意患者的体位,先穿患侧再穿健侧。
饮食的护理:脑瘫需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品;对独立进食困难患者应进行饮食练习,培养其独立能力。
注意安全:脑瘫患者因发育迟缓,各种动作的发育均迟于同期的健康小儿,行动不便,故应有专人守护,注意安全,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皮肤护理:病情严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脑瘫患者往往长时间卧床,帮助患者翻身,注意患者的卫生,定期洗浴,及时更换衣服、床单,以防感染和病情恶化。
脑瘫患者的日常护理
众所周知,脑瘫是一种婴儿比较容易患上的脑部疾病。许多家长往往会担心此病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的智力发展问题,影响到孩子的日后发展。为此,大家一定要当心此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脑瘫疾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
孩子从一出生起;就由家长帮着穿脱衣服及换尿布,一岁时,会开始配合别人帮他穿脱衣服。如:知道把手伸到袖子里穿脱裤子时,把腿蜷起来等,长到一岁半时,可以自己摘帽子,穿无鞋带的鞋,脱裤子等,穿裤子仍需别人少量帮助,三岁时,虽能穿脱所有衣服,但分不清衣服的前后,左右,并经常把腿穿进一只裤腿里等。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孩子穿脱衣服的能力也逐渐提高,系扣子、鞋带等之类较复杂、精细的动作,在6岁时已能完全掌握了。正常孩子穿脱衣服动作的发育能力如上所述,那么,对于不同年龄的脑瘫患儿,我们将如何帮助及诱导其穿脱衣服呢?
当我们给正常孩子穿脱衣服时,孩子经常是仰卧位,而对于脑瘫患儿来说,这种体位,处理不当容易加剧全身性僵直反应,给家长带来极大困难。所以,在日常生活较常选用的:一是俯卧位,可让患儿趴在床上或家长双腿上,患儿的双腿分开,膝关节屈曲,家长用手抓住患儿患侧(即相对严重一侧)的肘关节附近部位慢慢地把患儿手臂拉直。注意:家长千万不可拉患儿的手,否则会诱发并加剧上肢屈肌肌张力的增高。当患儿手臂被拉直后,家长再慢慢地把衣服袖子套在患儿手臂上。之后,再穿另一侧,穿脱裤子时,患儿的双腿应屈曲;脚尖转向外侧,穿完一侧,再穿另一侧,这样可抑制双下肢伸肌肌张力的增高。除了选择俯卧位,家长还可选用仰卧位来帮助患儿穿脱衣服,方法同上,只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给患儿从一侧翻向另—一侧时,注意双腿应呈屈曲状,否则会引起全身性伸肌肌张力的升高。
——诱导脑瘫患儿穿脱衣服:
在家长训练患儿穿脱衣服之前,首先应加强患儿对自身肢体、衬衣、外套、裤子、鞋、袜等基本认识的训练,其次,再帮助患儿选择一最容易穿脱衣服的体位,也就是说:最能缓解痉挛,最易自我控制四肢的体位,最后,慢慢地由最容易的体位,发展到最实用的体位上去。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诱导患儿穿脱衣服的方法:
1)床上穿脱衣服的训练:
患儿呈仰卧位,双腿屈曲并分开,把功能较差的一侧手臂伸直。然后,用另一只手慢慢地把衣服拉至肩膀,身体转向对侧(双腿呈屈曲位)呈侧卧位。用功能较好的手把衣服的其余部分从头或颈下拽出至胸前,再把身体转向另一侧,把剩下的那只手臂穿入袖中。
穿脱裤子时,患儿可以呈仰卧位或侧卧位,只是在穿脱裤子时,一只手需抓住床沿或床头以抑制手的摇摆动作出现。裤腿也应先穿较差的一侧,再穿较好的一侧;等两侧裤腿穿好之后,双腿屈曲,用力抬高臀部,用一只手抓住床沿,另一只手把裤子提上。穿脱袜子与穿脱裤子的动作近似,在这里就不做详细解释了。
2)坐着(或站着)穿脱衣服的训练:
患儿呈坐位,一只手抓住木棒或床栏以抑制手的摇摆动作出现,另一只手把衣服套在头上,然后把手伸入袖中,接着,双手交换,再把另一只手穿入衣袖如图(6—74)。穿脱裤子时,应用一只手抓住眼前木棒、床栏或椅子边沿,用另一只手把裤腿套在腿上,拉至膝关节以上,然后,双手交换,把另一裤腿穿上。之后,身体略微向前倾,用一只手或双手同时把裤子提上。脱衣服的动作顺序与穿时正好相反,这里就不做详细说明。
总之,无论每次花多长时间,家长也应多鼓励患儿自我穿脱衣服,练习次数多了,他也就能逐步掌握技巧了。
——衣服的式样及质地:
脑瘫患儿穿的衣服应裁剪得肥大、宽松一些,便于他进行自我穿脱衣服的训练。衣服的质地,尽量选择一些手感舒适、柔软、无刺激的布料,以免通过对患儿皮肤的刺激,导致痉挛、手足徐动等现象的出现。
小儿脑瘫护理方法
一、生活护理
日常的一般性护理大家都比较了解,一些年轻家长也都比较熟悉,比如进食、更衣、洗漱、入厕等。小儿脑瘫患者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训练。更衣时应注意小儿脑瘫患者的体位,通常坐着脱衣较为方便,同时为患者选择穿脱方便的衣服。更衣时一般病重侧肢体先穿、后脱,要注意培养患者独立更衣能力。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卫生梳洗训练,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随年龄增长教会小儿脑瘫患者在排便前能向大人预示,学会使用手纸、穿脱裤子的动作等。
二、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给小儿脑瘫患者提供大量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而且护理人员应对独立进食困难的患者应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喂食时应保持小儿脑瘫患者头处于中线位,因为患者头后仰进食可致异物吸入。同时要让患儿学习进食动作,尽早脱离他人喂食的境地。
三、皮肤护理
小儿脑瘫日常的护理措施有什么?在小儿脑瘫发生以后,家属应该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皮肤护理,这对于患者病情的缓解来说非常重要。由于病情严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小儿脑瘫患者往往长时间卧床,护理人员应经常帮助患者翻身,白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同时还要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或继发其他感染。
四、心理护理
小儿脑瘫病程长,见效慢,患儿家属易出现焦虑、忧愁,甚至有想放弃治疗的心理。积极有效地心理疏导可使家属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治疗人员应耐心讲解小儿脑瘫是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适当的措施而达到康复目的。
护理小儿脑瘫患者的方法
提及小儿脑瘫家长就感到头疼,小儿脑瘫治疗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患者尽快的重获健康,家长要重视小儿脑瘫患者的护理工作,让患者的治疗达到最佳状态,专家在此简介护理小儿脑瘫患者的几种方法。
小儿脑瘫患者的护理方法
1、日常护理: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动,小儿脑瘫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练习。更衣时应留意患儿的体位,先穿患侧再穿健侧。
2、营养合理:提倡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母乳不足,采用合理的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幼儿补充各种辅食,包括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蛋白质。食物应易消化,高营养。例:冲藕粉、果汁、牛肉汤、牛乳、豆浆、蛋花汤等。
3、注意安全:患者因发育迟缓,各种动作的发育均迟于同期的健康小儿,行动不便,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进行空气、地面消毒,晨间护理彻底细心,定时巡视病房,尤其夜间后加强巡视,防止小儿坠床、烫伤、自伤、他伤等其它意外事故发生。
4、健康教育:家属防止患儿的异常姿势,并教患儿练习应该完成而没有完成的动作。例如:翻身,爬行,用手持物,单膝跪立等。定期接种各种疫苗。
按照以上方法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护理,可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好的康复条件,护理只是康复不可少的一部分,做好护理的同时要尽快的接受治疗,才能让患者获得最大可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