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的病因
胆结石的病因
喜静少动(25%):
许多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往往呆在家里的时间多,运动和体力劳动少,久而久之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另外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汗淤滞,促发结石形成,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增多。
体质肥胖(10%):
许多女性平时爱吃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饮品或零食,这一嗜好的直接成果就是身体发福,而肥胖是患胆结石的重要基础,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40岁以上体胖女性,是胆结石最高发人群,此时,女性雌激素会使得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
不吃早餐(5%):
现代女性中不吃早餐的恐怕要比吃早餐的多,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如果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多次妊娠(5%):
女性在妊娠期间胆道功能容易出现紊乱,造成平滑肌收缩乏力,使胆囊内胆汁潴留,加之妊娠期血中胆固醇相对增高,容易发生沉淀,形成胆结石的机会则大大增加,而多产妇女发病率则更高。
餐后零食(5%):
现在我国很多家庭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一家人吃完晚饭后,悠闲地坐在沙发上,边吃零食边聊天边看电视,这种餐后坐着吃零食的习惯可能是我国胆结石发病率逐高的原因之一,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肝硬化者(5%):
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则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上肝硬化病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遗传因素(10%):
遗传因子在明确胆结石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胆结石在胆固醇胆石症患者的近亲中更经常产生,美国西南部的当地美国人患胆固醇胆石症的危险性很大(>80%),这一点似乎包含一种遗传因素。
作为结石形成的一般规律,它们具有胆汁成分的析出,沉淀,成核及积聚增长等基本过程,其发病机理包括几种要素,首先,胆汁中的胆固醇或钙必须过饱和。其次,溶质必须从溶液中成核并呈固体结晶状而沉淀。第三,结晶体必须聚集和融合以形成结石,结晶物在遍布于胆囊壁的粘液,凝胶里增长和集结,胆囊排空受损害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胆固醇结石----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基础为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以及卵磷脂等成分的比例失调,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而发生成晶,析出,结聚,成石,大部分胆汁中的胆固醇来源于肝细胞的生物合成,而不是饮食中胆固醇的分泌,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肝细胞合成的胆汁中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以及胆汁中的蛋白质促胆固醇晶体成核作用,另外的因素则应归因于胆囊运动功能损害,它们共同作用,致使胆汁淤滞,促发胆石形成,此外,目前还有一些研究显示,胆囊前列腺素合成的变化和胆汁中钙离子浓度的过高也可能促发胆石形成,在部分患者中,胆石形成的前提条件是胆泥生成,所谓胆泥,是由含胆固醇晶体的粘滞的糖蛋白组成,这种胆泥在超声下可以查见,并且可能是胆绞痛,胰腺炎或胆管炎患者进行辅助检查所能发现的唯一异常处。
胆色素结石----包括黑色结石和棕色结石两种,黑色结石主要在患有肝硬变或慢性溶血性疾病患者的胆囊内形成,而棕色结石则既可在胆囊,又可在胆道内形成,细菌感染是原发性胆管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原发性胆管结石在亚洲十分常见,感染源可能归咎于寄生虫如华支睾吸虫或其它不太清楚的病因。
胆结石患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并且好发于女性,育龄妇女与同龄男性的患病比率超过3:1,而七十岁以后则下降到2:1,怀孕,肥胖,西化的饮食,全胃肠外营养等因素可增加胆结石的患病风险,另外,人种因素亦与发病相关,如美国西部印第安人患病率超过75%,是全球胆石最高发的人群。
胆结石有什么并发症 慢性胆囊炎
长期胆结石患者经常产生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的演变目前不是非常清楚,但是某些情况下可能是由于胆结石引起的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结果,但也有许多胆结石病人没有急性胆囊炎的病史。
胆结石病因
一、不可逆因素:
1、发病年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
2、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
3、发病与基因、家族史 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二、可逆因素:
1、发病与妊娠的关系: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2、发病与肥胖的关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3、发病与饮食因素: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低纤维、高热卡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这类食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结石发病已占胆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4、其他因素:某些药物可以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但如果用药时间短,结石可以消失;快速体重丧失(>1.5kg/wk),例如不合理的减肥方法,可以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升高的;还有一些特殊疾病,例如甲状旁腺疾病导致的钙磷代谢异常等等也可以引起胆囊结石的发病。
按照结石的化学成分可以把胆囊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结石三类。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都是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混合型结石。而胆囊结石的具体形成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考虑与脂类代谢、胆固醇过饱和、成核过程异常、胆囊功能异常、细菌和基因片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该如何缓解胆结石出现的疼痛
一、胆结石的手术治疗: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开腹胆切除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的开腹手术分顺行性切除和逆行性切除两种。如遇胆三角解剖异常或炎症、水肿、严重粘连不易分离时,亦可采用顺逆结合的方法切除胆。
二、胆结石的非手术治疗:
胆结石病的非手术治疗,包括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排石和内镜取石。前3种为非侵袭性的,后1种为侵袭性的。临床实践表明,胆结石病的病变位于胆,单纯利用上述非手术疗法,对部分患者可暂时去除结石,但不能治愈胆囊本身的病变,远期胆结石复发是不可避免的,故在选用胆结石病的非手术治疗时应慎重。
1、接触溶石
接触溶石应用条件要求胆囊结石数量较少、能透X线、胆囊功能良好、无急性炎症。
2、体外震波碎石
用震波碎石方法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适应证为胆囊内胆固醇结石口服胆囊造影显示为阴性结石,结石直径在12~15mm者不超过3枚,直径在15~20mm者仅1枚并要求有一个正常的胆囊收缩功能。
3、排石治疗
该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一些中药具有增加胆汁分泌、促进胆囊收缩、扩张Oddi括约肌的作用,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形成中西医结合的排石治疗。中西医结合排石疗法有效者主要是胆总管内<1cm的结石,胆结石排石率不到10%,排净率更低。
4、溶石治疗
目前溶石治疗的药物主要是鹅去氧胆酸和其衍生物熊去氧胆酸。治疗适应证:①胆结石直径在2cm以下;②胆结石为含钙少的X线能透过的结石;③胆囊管通畅即口服胆囊造影片上能显示有功能的胆囊;④病人的肝脏功能正常;⑤无明显的慢性腹泻史。
哪些是引起胆囊癌病因
胆囊癌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多数人认为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Moosa指出“隐性结石”5~20年后,发生胆囊癌者占3.3%~50%。国内大宗资料报告20%~82.6%的胆囊癌合并有胆结石,国外报告则高达54.3%~100%。癌肿的发生与结石的大小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小于10mm者癌发生的几率为1.0,结石直径20~22mm者的几率为2.4,结石直径、在30mm以上者的几率可高达10%。还有人提出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胆总管下端和主胰管的汇合连接处存在畸形有关,因有此畸形以致胰液进入胆管内,使胆汁内的胰液浓度提高,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粘膜变化生,最后发生癌变。
胆囊癌患者伴胆石病者占60%~90%,胆石病患者中患胆囊癌者占3%~14%,因此一般认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病与胆囊癌的发生密切有关。胆汁郁积、胆固醇代谢失常、炎症性肠病、遗传因素、性激素、X线照射、胆汁内的致癌因子、良性肿瘤恶变等也都被假设为胆囊癌的发病因素,但均无可靠的证据。目前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哪些是引起胆囊癌病因?以上做了具体的介绍,肿瘤专家说对于有胆囊炎病史的患者来说,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病情的反复发作,那么很容易导致胆囊癌的发生。
得了胆结石能喝牛奶吗
胆结石病人是能喝牛奶的,喝牛奶不会不影响胆结石的病情,这主要是因为牛奶可以刺激胆囊的排空,此外,每天在睡觉之前饮用一杯牛奶还具有预防胆结石形成的作用,因为饮用牛奶之后能够防止胆汁在胆囊内淤积、浓缩,在胆囊内形成小晶体,可以有效的预防胆结石形成。牛奶也要适量的喝,不宜大量饮用。在生活中,胆结石患者要注意的方面还有很多。
1、胆结石病人平时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少,多吃蔬菜水果,适当的进行锻炼,增强体质,避免长时间久坐,病人在饮食上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像是胡萝卜,番茄,白菜等。
2、胆结石病人也应该多吃水果,患者所食用的食用油最好是以植物油为主,而菜式最好是以炖,烩,蒸为主,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海产品,例如黑木耳,海带,紫菜等,多吃具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的和有利胆作用的食物。
3、胆结石病人一定要吃早餐,不可空腹的时间太长,也不可暴饮暴食,胆结石病人还需要限制食用胆固醇高的食物,尤其是动物的肝,脑,蛋黄等,其次,应该要少吃高脂肪食物。如果摄入了过多的脂肪就会导致胆囊收缩,引起胆绞痛。
胆结石病人还需要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调味品,辣椒等,平时不要吸烟,喝酒,这些也是会诱发胆绞痛的,平时应该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鲜枣青椒可防胆结石
医学家发现,喜吃鲜枣和青椒的人很少患胆结石病。
进一步研究发现,鲜枣和青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主要是水溶性维生素c,这一类维生素可以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而胆结石的主要成分就是胆固醇,将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就失去了胆结石的原料,也就不能形成胆结石了。
一般成年人,特别是稍肥胖的妇女,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青椒、绿叶蔬菜、鲜枣、柑橘,可以起到预防胆结石的作用。已患胆结石的病人,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对缓解病情也有好处。做完胆结石手术的病人应长期补充维生素c,每天补充200-400毫克,可以预防和减少胆结石病的复发。
男人早上吃什么最好 易患胆结石
很多男性的胆结石病症就是因为长期不按时吃早餐造成的,因为经常不吃早餐的话,身体胃酸的过多分泌不仅会损伤胃部,还会导致胆囊中的胆汁没有机会排出,从而促使胆固醇停留,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增加,并不断的堆积造成胆结石病症的发生。
胆结石发作时如何快速止痛
1、胆结石止痛治疗的话,中药治疗胆结石主要是在溶石排石的基础上,注重对胆囊手术功能的恢复和对胆囊损伤的修复上面,护肝利胆,只有彻底改善了胆囊的功能环境,才能彻底治愈胆结石病,不复发。胆汁分泌正常了,胆囊收缩功能恢复了,结石溶解排出了,胆结石疼痛也就可以消除了。中医调养治疗两三天后,肝胆结石病患者的疼痛、胀、闷等症状就会得到很好缓解,一般肝胆结石患者大概两个疗程即可治愈。
2、生活、饮食。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忌讳油腻、油炸、胀气、辛辣、硬质、烧烤、难消化(如粽子、月饼、年糕等)、高蛋白质、高胆固醇、高脂肪食品等,多喝白开水(3000ml/日),早休息(晚上十点半前),不劳累过度,不要久坐,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心态,适当运动,注意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