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父母如何处理孩子情绪

父母如何处理孩子情绪

1、接纳、理解孩子的情绪

父母应该用同理心和倾听的态度面对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父母愿意理解自己的感受,心情也会慢慢沉淀下来。每个人都有情绪,它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主观感受,没有对错之分,需要有效纾解。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父母应该提供给孩子一个处理负面情绪的练习机会,体会孩子在处理情绪时的心路历程,比如觉得紧张、害怕、嫉妒、担心时,应该怎么做?

2、帮助孩子觉察自己的情绪,表达情绪,找出原因

孩子有情绪时,父母可以当一面情绪镜子,用言语反映孩子的真实感受,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情绪,比如孩子哭泣时,父母应该相应孩子的感受,“你哭得这么伤心,是不是很难过?”,让孩子明白自己真的是难过。然后再继续提问孩子“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请让你难过?”,帮助孩子表达出情绪的感受,理清有负面情绪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3、引导孩子调整情绪,思考解决方案

当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情绪缓和下来后,就要开始引导孩子调整情绪,从另一个角度认知引起困扰的问题,比如,小朋友把自己的玩具弄坏了,孩子觉得很生气,但是生气打人也没办法让玩具恢复原来的样子,可以想想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让孩子自己思考一个方法,父母再根据情况给予帮助。

孩子患上焦虑症会有哪些表现

一,让孩子心理压力大

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如果经常是一副焦虑的面孔,会带给孩子心理压力。因为父母一旦焦虑,家庭氛围就紧张,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时候要么是教训的口吻要么就会着急训斥,有的父母还可能说出伤害孩子的话或者打骂孩子,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出现逆反情绪和行为。

二,让孩子心态变得不稳,脾气变坏

父母的焦虑呈现给孩子的是一种负面情绪,这种负面强化会让孩子变得心态不稳,脾气变得急躁。比如有的父母看见孩子的一些行为或过错,总容易上火,动不动就训斥或者责骂,孩子就会不知不觉习得这种负面行为。

三,让孩子缺乏自信

父母的焦虑会带给孩子心理负担,也会让孩子脾气变坏,孩子受挫时也会以这种焦虑的情绪对待。焦虑的情绪只会让他们陷入负面暗示的恶性循环,从而办不好事情,越是办不好事情就越是焦虑,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使得孩子在做人做事的时候缺乏自信。

四,增加孩子出错的机会

父母的焦虑由于强化了孩子的负面情绪,从而抑制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也会让孩子因为父母焦虑的影子盘旋在脑海而在做事的时候分心,从而增加了孩子在工作生活中的出错机会。所以说,父母的焦虑实际上会让孩子不平安。

五,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变得自闭

父母的焦虑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他们(虽然父母不这么认为,但行为效果却是这样),小一点的孩子会变得和父母疏远,从而缺乏安全感,总是爱哭爱任性;大了的孩子会选择远离父母,由于觉得父母都不爱他们,从而让他们在社会中不愿意相信其他人,更加缺乏安全感,变得自闭。

孩子哭闹怎么管教 教孩子,从改变父母的心态做起!

当事件发生,明知道应该教导孩子,但为什么总是轻易向孩子妥协?爸妈选择投降举白旗的原因,除了心软、害怕丢脸之外,有时也是来自内心的畏惧或深处的需求,导致无法妥善处理孩子哭闹的状况。因为孩子的情绪唤起父母过去不愉快的经验,连带影响判断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这类型的父母遇到事件发生,通常会选择逃避、敷衍带过,以至于孩子错误的行为越演越烈。

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自我认识、成长的过程,孩子的言行举止,就是反映着父母平时的言行,教养孩子就是从父母自身行为做起,但没有人是十全十美,想做一个完美父母,倒不如成为与孩子一同学习成长的父母,这才是教养的真谛。

​不要粗暴对待孩子的情绪!

为了研究情绪是如何影响孩子一生的,戈特曼在36年里,调查了3000个家庭,后来又对儿童 跟踪调查了10年。戈特曼将父母分为两种类型,即“情绪抹杀型”与“情绪管理训练型”。“情绪抹杀型”父母尤其无法容忍孩子有负面情绪。比如,孩子哭时, 他们会大声喊“停”,强迫孩子憋着,甚至还吓唬说:“再哭,就送你上幼儿园。”有些家长则喜欢用奖励来诱导孩子的情绪,如“只要不哭,就买冰激凌吃”。当 所有的恐吓或贿赂都无法管住孩子时,家长还可能动手。“这只能导致一种结果,孩子无法从成熟的大人那里,学到有关人性与理性相和谐的办法。”韩国儿童心理学家赵璧在与戈特曼合著的《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一书中这么说。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则截然不同。他们会给孩子解释情绪的不同种类,并帮助其认识到自己正在经历何种情绪。看见孩子哭了,这类父母克制自己不动怒,关心地问“妈妈见到你哭,很心疼”。这会让孩子知道,妈妈很在乎自己,能增加亲密感。然后问“你为什么哭呢”,让孩子有表达情绪的机会。最后说“你这么哭,会影响到别人,可能不太合适”,告诉孩子明确的行为界限,同时也达到了教育目的。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发展心理学专家曹子芳告诉记者,亲子之间良好地沟通,才能培养出情绪安定的孩子。在孩子3岁以前,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 正面教导。比如孩子打架了,父母可以如实说:“爸爸妈妈也会吵嘴闹脾气,不过马上又和好了。”如此这般,孩子会觉得父母和自己一样,增加亲子间的亲密感。

戈特曼指出,中国父母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吝啬于表达“爱”,而过分强调“失望、愤怒”,造成孩子从父母处获得的多是批评,缺乏表扬和肯定。而为 了解决这一矛盾,父母要学会多用“我”传达法。比如,两个孩子打起来。父母不能说:“你怎么又和别人打架?”或“不是告诉过你不能打人吗?”这会激发孩子 的逆反情绪。正确做法,先说“我听说你打小朋友了。小时候,我也跟其他小朋友打过架,还被打哭了。”看到孩子情绪缓和,再说:“能告诉我,为什么打架 吗?”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家长解读、理解和管理孩子的情绪,就是“镜像式反应法”,简单说就是重复。比如小孩闹脾气、哭了,父母不妨说“哦,你很生气呀”、“是的,心情确实不好”,如此一般,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情绪被父母认同,渐渐安心。

自制力差的人是不是基因中缺什么 家庭教育

自控力差的父母,处理事情毫无章法和控制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成长,除了出现模仿行为,父母营造的这种环境会加剧孩子自制力失控。

孩子哭闹怎么管教 好EQ,教养孩子SO EASY

我们都知道「哭」是孩子表达需求的本能,但当孩子逐渐长大懂事后,通常会被父母赋予期待用语言做为沟通方式,因为这才是世俗认知的良好表现,然而真的是如此吗?教养孩子之前,父母应该要重新检视自己的心态是否正确,孩子不是不能哭,哭可以是抒发情绪的管道,不论伤心、难过的时候都可以哭,但是父母应该要教导孩子,当有需求时应该要用语言做为表达,哭闹无法解决任何事情,而需求要透过正确表达才能获得帮助,进一步改善和解决问题。

在孩子摸索和学习表达情绪的过程中,其实最需要父母的耐心与包容,并陪伴孩子累积经验,依照孩子的特质差异,因应不同的处理原则,譬如有些孩子在哭闹时,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宣泄情绪,过程中不评断孩子的对错或是否定孩子的行为,等到孩子冷静后,才和孩子诉说道理。

另外,也有情况是需要父母暂时离开孩子的视线,父母若在此时给予过多的关注,容易引起孩子觉得委屈的感觉,反而使情绪再次高涨,建议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我知道你需要时间想一想,等想清楚后再和你说话」,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响应孩子的情绪,也能让孩子预期到家长后续的做法。对此提供简单的3步骤,帮助爸妈化解孩子哭闹的情绪。

STEP 1

观察孩子的情绪,试着感受孩子的情绪,告诉孩子「我知道你正在难过或生气,是因为……而让你难过或生气吗?」。用意是帮助孩子表达哭闹情绪背后的可能感受,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有注意、接纳自己的情绪(此响应不等同于接受孩子的哭闹行为)。

如果父母的情绪已经跟着孩子的情绪有所起伏,可以试着告诉孩子「我知道你正在难过或生气,但是爸爸/妈妈现在也有些不开心,我们等会再讨论。」简单的告诉孩子自身的感受,不需要勉强自己急着处理孩子的情绪。急着处理孩子可能会让彼此更气急败坏,且若父母能够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后再处理孩子的哭闹情绪,亦是一种处理哭闹情绪的示范。

STEP 2

如果父母感觉到自己还在负面情绪里,不妨先暂时与孩子分开,让彼此的情绪冷静下来。此时父母扪心自问,为何自己容易受到孩子的情绪影响?

STEP 3

等到父母情绪恢复后,可以用和缓的口气提供一些情绪字汇,协助孩子理解其内心的情绪、给予一些时间让孩子以其速度表达内心的感受。多些耐心听孩子表达情绪,此举动对孩子而言是个鼓励与接纳。待孩子的身体动作、说话速度、脸上表情、语调变得较舒缓时,表示孩子的情绪较稍微可以平静下来,接着可以探问事情的原由,引导其说出情绪背后的需求。

引导、探问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时,父母应该对孩子的需求及需求衍生的行为表现设立规范。在规范内与孩子谈谈道理、说说哪些不合适或合适、哪些不能接受或可以被接受。

如果孩子出现破坏物品、攻击自身与他人的行为时,父母都应该立即制止。

让孩子的情绪收放自如

生活中,你是否在安抚孩子情绪时束手无策?在孩子发火时还引爆了自己的情绪?4月18日晚7时,本报健康工作室、温州女子学院、优优“吉的堡”少儿英语学校、朝君心理工作室联合举办了题为“培育高情商的孩子”公益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师刘朝君通过阐述情商发展的人生四阶段、培育孩子情商的五大误区以及培育方法和技巧,指导家长培育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情商发展四阶段

“孩子经常是情绪化的,父母不知道怎样对待这个情绪化的小人。”刘朝君说,家长在孩子情商培育上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不知如何处理孩子每时每刻的情绪发作,而且孩子的情绪还常常会激发身边成人的情绪,虽然父母对孩子的情绪相当重视,却不知该怎么做。

要想处理好孩子的情绪,家长首先要认识情商发展的人生四阶段。“就像一棵树要经历种子、树苗、开花、芬芳,情商发展也要经历这四个阶段。”刘朝君说,孩子刚出生时就是一颗种子,是被保护的,很安全,接下来要进入树苗阶段,此时是贪婪的,要吸收一切外在的资源好让自己成长,开花是奉献阶段,芬芳是最高的境界。但是有些人一辈子都是在种子阶段。

情商培养五误区

有的家长认为高情商就等于乖,听话,不发脾气;有的家长认为给予孩子越多,就越能满足孩子,让孩子懂得知足、学会感恩;有的家长认为我爱孩子,所以我要替代他做很多事情,好让他能安心学习;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不出问题就能发展良好;也有的家长则认为通过与他人比较,能更激励孩子,让他更自信……“以上情况是家长在培育孩子情商时普遍存在的五大误区。”刘朝君说。

“有的家长不允许孩子发脾气,这其实是不尊重孩子真实脆弱的存在。”刘朝君说,很多家长往往只会制止孩子的暴力行为,而且还会进行威胁:“你不乖,我不理你了”,“叫警察把你抓起来”……其实,这是在恐吓孩子,而不是在安慰他们。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有暴力行为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彻底地释放情绪,家长所要做的是陪伴。当孩子情绪稳定后再关切地询问:“宝贝,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了吗?”并且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应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教授孩子释放情绪的方式。

培育方法与技巧

“你到底要培育一个怎样的孩子?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在提示你什么?你能深入了解孩子真实的身心状况吗?你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你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是什么?”刘朝君说,家长在处理孩子情绪的时候要摆正心态。没有心态,技巧就不会有效。

那么孩子情绪爆发时,家长该如何处理呢?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接受孩子的情绪,告诉孩子:“我看到你很生气,生气是可以的,你生气肯定有你的理由。”接着,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耐心的询问孩子:“是什么让你发这么大的火?生气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就是帮助孩子清理情绪:找个东西让孩子发泄一下,最后问问孩子:“现在有没有舒服一点?”如果孩子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又不愿与家长说的时候,家长要对他们说:“看来我的支持也是有限的,也许需要帮你找个老师,让你的心情愉快起来。”

好父母决定孩子心理健康

1:父母带给孩子情绪感染

随着网络化的进步,现在的孩子懂得多也比较早熟,对父母关系最为敏感。当妈后的女人都知道,一个几个月的小婴儿都会对妈妈的情绪有着很强的洞察力。妈妈的笑脸会给孩子带来笑脸,也会让孩子咿咿呀呀的手舞足蹈。妈妈若是情绪失控有了忧伤,孩子也会出现焦虑和惊恐现象,甚至会出现反常的哭闹表现。所以,一个孩子从小婴儿到咿呀学语,再到学龄前的情感发育期,跟父母的好情绪有着深深的关联。孩子社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有的孩子跟小朋友相处没有惧怕,能正常的融入小朋友的氛围当中。而极个别的孩子就会惧怕不和群,觉得跟小朋友相处是个痛苦的折磨呢?不用解释亲们就能明白,父母的影响和家庭氛围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

2:父母带给孩子家庭氛围

父母除了带给孩子好的情绪感染外,更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之间没有一地鸡毛的家务事,在孩子面前不吵不闹,孩子就会阳光健康的成长!一个成天吵闹的家庭,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伤害和打击。众所周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自卑感和洞察力。父母关系的好坏,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揪扯多了,孩子就会出现自卑感和消极心理,在他(她)们的心里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爸爸妈妈这样生活呢?为什么爸爸和妈妈老是打架呢?“等到孩子跟别的小朋友交流对比时,孩子的心理就会有阴影,觉得自己的父母不正常。父母关系失和久了,有的孩子可能对父母的关系不为关注,但这样的孩子基本有我行我素的的表现和思想。而有些孩子就会出现自卑抵触,心理和情绪就会出现波动而受影响。

3:父母之间不能轻言离婚

父母之间有再大的矛盾,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轻言离婚。在孩子们年幼的心里,他们对父母的感情和矛盾理解不了,他们是父母关系的无辜者。一个离异的家庭,最受伤的是孩子。父母是他们的保护神,父母离异是孩子心里的致命伤。两个大人都好说,谁离开谁久了日子照常过,但是孩子不同,无论离开的是父母哪一方,失去爸爸或者妈妈的爱,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健全、有缺憾的。为了孩子,父母千万不要轻言离婚,尽管现在的夫妻合约很容易解除,但凡有责任心的父母,为了孩子也要细心呵护婚姻。父母离异破碎的是一个家庭,出现的后果可能会毁坏孩子的一生。

4:父母的习惯会潜移默化

父母的关系会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也会潜移默化带给孩子。出口成脏的父母、说谎的父母等等,这些习惯最容易传染给孩子。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好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重形象。不吹毛求疵、不满口谎话,稳重自信的父母,在孩子的身心健康中,起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为人好父母,要的不是外表的漂亮,更不是家产万贯土豪模样,而是处事能力和应变能力。自信的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学习的标榜。什么样的父母造就什么样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将来,好父母会为孩子着想,会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谈举止、行为健康等等。

为人父母不是先天就会,而是在养育儿女中逐渐学习的。育儿是一门大学问,只有用心的父母,才会为孩子维系好的夫妻关系和婚姻,为孩子打造幸福的家庭港湾,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依赖感,给孩子的心理健康起到充分的力量!

相关推荐

正确处理孩子的不良情绪

1. 家长控制好自己的不良情绪 家长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就不容易被不良情绪感染,不容易形成懦弱、自卑的个性以及暴躁的脾气。 李倩的妈妈每天都是乐呵呵的。在女儿眼里,她是世界上最慈祥的母亲,有什么事情,她都愿意和妈妈讲讲。妈妈不是没有烦恼,只是她觉得,把工作上的烦恼带给孩子,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情绪不佳的时候,妈妈会通过与同事聊天、看看书、想想和女儿在一起的快乐时光、默默流眼泪等方式排解不良情绪,等到自己心情恢复后再回家。 为了保持一天的好心情,妈妈会准备好每个人喜欢的早餐,小心维护家里愉快的氛围;下

你为什么不允许孩子

我一向认为孩子哭泣的时候大人应该想办法哄住孩子,不应该任由孩子哭下去。而一位心理学的专家却告诉我,孩子哭如果让父母心里难受、烦躁不堪,往往是父母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积郁了许多负能量,没有得到宣泄的机会。孩子负面情绪的爆发,会触及父母内心的同类情绪,潜意识里因为担心自己失控,所以也不允许孩子发泄。懂得“同理”自己,才会“同理”孩子,“同理”在前,才会顺藤摸瓜理清情绪来源。情绪来源才是父母疗愈孩子情绪的最好“抓手”。 接纳才能释放 一次我送儿子去幼儿园,看到一个刚入园的四岁多的男孩因为妈妈离开而大哭大闹不止

​从孩子眼睛透视他的心理世界

1、孩子双目凝视,紧紧盯着一样东西或人,这时孩子在聚精会神地追根究底,父母不宜轻易打扰。 最好顺着孩子的视线,找到他所注视的事物,也探个究竟,以备孩子发问,并可引导孩子,使他获得更多知识。 2、孩子眼睛发亮,出现兴奋的光芒,说明孩子明白了道理,找到了答案。 这时,不管孩子的答案正确与否,父母应夸奖他,然后给以讲解。 3、孩子目光迟钝,左顾右盼,是孩子拿不定主意的时候。 父母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就事件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做出做还是不做的决定。 4、孩子低着头,眼睛躲闪着,不敢和父母目光相对,那一

​应该如何解决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有的中学生身上表现得明显一些,这些孩子有时会母亲气哭,把父亲气得发抖,在另一些中学生的身上表现得弱些。但每一个过来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段时间和自己作对。 父母就应当有孩子和自己作对的心理准备,就应当放弃管教小学生时所形成的管教方法,而代之以平等的、交流式的、说服的方法。父母应当清楚孩子的逆反,并非有意和你作对,有意气你,而是在表现他们的并不成熟的自我,这说明他们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思维了。 这时的孩子表面上处处和父母作对,实际上他们内心仍然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怀和教

关于孩子行为问题父母怎么管理

想要管理孩子的行为问题,有几件事情你应该了解。孩子出现行为问题以后,大部分家长可能会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但是事实上父母可以提供给孩子很多帮助,只要你用心、尽到全力,大多数的行为障碍和精神卫生问题都可以得到治疗。 这里有几种管理方式父母应该知道: 1.注重与医生的沟通 父母往往不愿与医生以外的任何一个人讨论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但是,碰到行为问题家长可能就不会选择与医生沟通了。如果您对孩子情绪或行为感到担忧,及时和医生讨论并听取他的意见很重要。医生可以帮助确定,你的孩子需要怎样进一步的治疗。 2.帮助并不一定

宝宝脾气很坏怎么办

制定规则 孩子脾气大,就是家庭教育里缺乏了规则,所以,必须有规则,规矩,才可以让孩子遵守规则行事。 口径一直 父母两个人在处理孩子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统一的口径,否则也会造成孩子只听软弱一方的话,而导致大脾气。 温柔对待 孩子的脾气大,这个也是家长在处理事情上的态度差,所以,导致的结果,如果想要好,就要温柔处理孩子的事。 转移场景 孩子在某一个特定的场景下如果有发脾气的现象,这个时候,不妨先转移一个场景,让孩子平静下,再进行教育。 公平原理 孩子需要公平,所以,家里人对待不同的人同样的事情的时候,要记

5招培养高情商宝宝

博士的说法,父母孩子情绪教育有五步骤,分别简要介绍如下: 一、察觉孩子情绪孩子如同成人一样,他们的情绪背后有其原因,不管他们是否清楚原因何在。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不明来由的生气或沮丧时,不妨停下脚步来了解他们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且运用一些方法来引导孩子安全地表达各种情绪。 二、体察情绪是与孩子亲近和教导孩子的机会: 一些父母试图忽视孩子的负面情绪,希望他们的情绪过去,但常发现效果不好。事实上,情绪的抒解需父母协助孩子澄清情绪、了解情绪,才不致使情绪扩大或恶化。 三、同理的倾听和确认孩子情绪

如何成为真正爱孩子的好父母

1、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一定能做孩子的好父母。 什么叫“做自己的好父母”呢,就是你有没有办法对自己温和而又坚持。也就是说,当你失败了,有挫折感了,你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你会不会对自己非常严厉?会不会不能原谅自己?如果是的话,那么当你成为父母后,你的孩子犯错时你也会这样对他。另外一点就是你有没有办法管得住自己,你的内心能不能对自己坚持说“不行”,如果你能做到,那么你以后面对孩子时就能对他说“不行”,如果你不能,那么对待孩子时你可能也完全凭心情,不懂得如何拿捏分寸。 2、暴躁的父母要先处理自己心理的

与逆反期孩子沟通的六个技巧

尊重孩子平等对待 孩子慢慢的长大,会有自己的主见,会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交流,这时候就是孩子的逆反期;这个时候家长们该怎么去跟孩子就留沟通呢?早教小编为您解答:与逆反期孩子沟通的六个技巧! 父母应避免对孩子的行为过多的不必要的限制,尊重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对待孩子,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去自由探索,这是从源头上治理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的办法,让孩子感受到被了解、被接纳、被理解。不要用高压手段或恐吓威胁。逆反心理的发生,正是出于孩子父母的不满或愤怒。压服和威胁虽然一时可以使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减少,但却增加了孩子

如何对待孩子的哭

宝宝的哭声是最让爸爸妈妈们很头痛的事情,很多孩子利用哭来让家长们达成自己的心愿,比如在超市 看到一个玩具,父母不想给自己买,孩子最拿手的就是坐在地上一哭,很多家长就会妥协了。那么孩子就会知道,原来父母是害怕我的哭声的,时间长了,哭就在了 孩子的法宝。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哭呢? 哭是孩子表达情感和体验的一种方式。对于婴儿来说,哭是他们表达消极情绪的信号,如,让爸爸妈妈知道该给他们换尿布、该喂奶了等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表达自我需要和体验的能力也增强了,哭不再是他们表达需要和体验的主要手段,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