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太渊的功效和作用 太渊可以艾灸吗

太渊的功效和作用 太渊可以艾灸吗

可以艾灸。

艾灸是一种利用艾条或艾柱产生热量,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激发人体经气活动调整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的理疗方式,而太渊是人体的穴位之一,并且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因此是可以艾灸的。

只不过艾灸本身属于一种刺激性很强的理疗方式,而太渊也不宜过度刺激,因此艾灸相对于按摩来说,其频率和时间,更需要控制。

气虚的症状有哪些 到底该如何补气

艾灸补气血,比十全大补汤还有效。艾灸本来就具有升发气血,推动气血的一个运行作用。

第1步:艾灸调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之说,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疗气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

第2步:艾灸养肝血补气虚。

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因此养肝血是调气血的根本。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的情绪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

第3步:艾灸远寒邪。

中医认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会让血液瘀滞,经络不畅,气血生化受阻,极易导致关节病变、肠胃不适或诱发咳嗽。冬季出门,务必戴好帽子、手套、围巾等,在家要忌食寒凉。老人气血常不足,要更加注意。

艾灸取穴:太渊穴、中脘穴、章门穴、足三里、太白穴

保健灸,每周3-4次,每次每穴30分钟,太渊穴、太白穴每次各10分钟。

经常按太渊的作用 太渊每天按摩多久

建议每天按摩30分钟左右即可。

太渊经穴名,属于手太阴肺经,生活中适当进行按摩,对自身的健康具有一定好处,太渊在人体手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每天适当按摩30分钟左右,可以帮助治疗像咳嗽、气喘、肺系病症以及无脉症、腕臂痛等急症。

其次太渊穴对咳血、脑出血、高血压均有较好的作用,可以帮助改善肺的通气量,使肺呼吸机能加强。

艾灸瘦手臂灸哪里 艾灸孔最

孔最位于前臂掌面桡侧,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即把手臂前伸,手掌向上,从肘横纹(尺泽)直对腕横纹脉搏跳动处(太渊)下行5寸处。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孔最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灸治5-15分钟。

艾灸功效:孔最为手太阴肺经的郄穴,艾灸孔最能通过刺激肺经增强肺的功能,从而保持全身之气的正常运行,保证臂部气血运行有毒,使手臂线条保持优美流畅。

太渊什么意思 太渊的配伍功效

1.配神门治唾血振寒,呕血上气,配经渠治臂内廉痛 (《千金要方》);

2.配列缺治咳嗽风痰 (《玉龙赋》);

3.配鱼际治咽干 (《针灸大成》);

4.配神门、行间、太冲、鱼际治呕血 (《针灸资生经》);

5.配列缺、孔最,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背痛;

6.配内关、冲阳、三阴交,有益心通阳,祛瘀通脉的作用,主治无脉症。

太渊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太渊的功效

太渊穴位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是肺脏原气留止之处,具有补益肺气,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同时又是八会穴之一,为买脉会,居于寸口,是脏腑气血会聚之处,有调气血,通血脉之功,对于各种类型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肺气虚损症有很好的预防保健功效。

百日咳艾灸行吗

百日咳通过艾灸可以调理。

身体不佳,先天不足,后天缺补,导致肺脾气虚,内隐伏痰,外感风邪,这是引起百日咳最为常见的原因。通过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理身体阴阳平衡,宣通肺气,驱散风邪,调理气机,增强身体抵抗力,起到防治百日咳的作用。

邪侵肺卫型百日咳艾灸方法

治法:宣肺化痰止咳。

艾灸处方:大椎,列缺,肺俞,风门,合谷。

艾灸方义:选大椎解表,风门,肺俞,肃肺疏表;合谷,列缺,为手阳明,太阴经原络配穴法,以清热化痰,解表止咳。

艾灸方法:

1.隔姜灸:选大椎,风门,肺俞三穴,艾炷如麦粒大,切鲜姜片垫铺穴上,每穴可灸3-5壮。

2.温针灸:合谷,列缺二穴用消毒后的亳针施提捻转泻法,再以艾绒少许包裹针柄末端,点燃急吹,令其速燃速灭,大椎以亳针刺,施迎随泻法,令针感沿脊柱向下传导。

痰热壅闭型百日咳艾灸方法

治法:清热化痰,降逆镇咳。

艾灸处方:身柱,丰隆,尺泽,大椎。

取穴方义:身柱穴位于两肺俞之间,属督脉,取身柱以理气降逆平喘;丰隆能豁痰降逆平冲气;尺泽为手太阴肺经合穴,专治本腑,且能止咳止血;大椎通阳泄热。

艾灸方法:

1.艾柱灸:每穴可灸1-3壮,艾柱如麦粒大,每日1-2次,针灸尺泽穴注意消毒亳针,且勿伤血脉,临床可亳针点刺出血后隔蒜片施艾炷灸疗。

2.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燃,采用艾条温和悬灸法,每穴灸5分钟,每日2-3次均可。

3.针刺加灸:以1寸亳针,消毒后刺诸穴,行提插捻转泻法,不留针,再于背部身柱穴施以隔姜灸法。

脾肺气虚型百日咳艾灸方法

治法:健中扶正,温养脾肺。

艾灸处方:脾俞,肺俞,足三里,太渊,太白。

取穴方义:脾肺气虚以脾俞,肺俞以匡其正,合胃经合穴足三里,健中培土以生金,太渊,太白分别为手,足太阴经的原穴,合用乃是十二经子母补泻中脏与脏的大五行配穴法,虚则补其母,补肺经属土的原穴太渊,再加用脾经属土的原穴太白。

艾灸方法:

1.艾柱灸(补法):依方选用上穴,取艾灸如麦粒大,置穴位上施灸,待皮肤温热红润时即取下,勿使太过,每穴灸3-5壮,灸毕用手按压,每日1次。

2.艾条温和灸:选用上穴,用细艾条悬空灸之,每穴灸3-5分钟,每日可灸1-2次。

太渊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太渊主治疾病

太渊是肺经的原穴,原穴是肺腑经脉元气外应之处,又是脉会,故本穴有调补肺气,通经活络功效,对治疗因肺气虚弱的咳嗽,哮喘最为适宜。同时,如果由肺气虚弱推动无力而致的血瘀滞行,体重节痛,皆可选用太渊穴治疗。

针刺孔最有什么作用

针刺孔最的准确位置图

准确位置: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定位取穴:把手臂前伸,手掌向上,从肘横纹(尺泽)直对腕横纹脉搏跳动处(太渊)下行5寸处。(注意:从太渊至尺泽为12寸)。

针刺孔最的作用

类属:属手太阴肺经,为该经腧穴。

作用:清肺止血,止咳平喘,舒筋活络。

主治病证:

1.肺热炽盛,热伤血络之咯血,鼻衄等病证。

2.风热,风痰,痰热犯肺之胸痛,咳嗽,气喘,失音,咽喉肿痛诸病证。

3.经络不通之肘臂挛痛,腕痛,上肢不遂诸症。

操作方法

简易取法:掌后第1横纹上七寸,在桡骨尺侧边。伸臂仰掌取穴。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针感:局部酸胀沉重,有针感向前臂放射。

注意:针刺时要避开桡动,静脉,防止刺破血管,引起出血。

瘦手臂艾灸哪里

艾灸相关穴位,其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可以调节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平衡,促进肠胃蠕动,减少脂肪吸收,从而达到瘦手臂的功效。艾灸瘦手臂可以选择以下穴位。

艾灸肩髃

肩髃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即在屈肘抬臂时,在肩关节上端有两个凹陷,其中强的小凹陷就是肩髃所在的地方。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肩髃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每次灸5-20分钟,亦可采用隔姜灸,隔姜灸的效果比温和灸更加明显。

艾灸功效:肩髃是手阳明大肠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艾灸肩髃,不仅能增强手臂的血液循环,去除赘肉,还能补充大肠经气血,从而增强大肠消化传导功能,防止宿便堆积。

艾灸曲池

曲池位于肘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屈肘成直角时,在肘弯横纹尽头筋骨凹陷处。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曲池所在位置,距离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灸治5-10分钟。

艾灸功效:曲池为手大肠经脉的合穴,艾灸曲池能清胃肠热,通络活血,还能使整个手臂纤长漂亮。

艾灸孔最

孔最位于前臂掌面桡侧,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即把手臂前伸,手掌向上,从肘横纹(尺泽)直对腕横纹脉搏跳动处(太渊)下行5寸处。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孔最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灸治5-15分钟。

艾灸功效:孔最为手太阴肺经的郄穴,艾灸孔最能通过刺激肺经增强肺的功能,从而保持全身之气的正常运行,保证臂部气血运行有毒,使手臂线条保持优美流畅。

太渊的功效 太渊穴局部解剖

在桡侧腕屈肌腱之外侧,拇长展肌腱内侧,有桡动脉,桡静脉;分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太渊怎么找最简单 太渊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咽痛、胸痹、腕掌关节痛、无脉症等

2.按摩太渊穴的功效:通调血脉、止咳化痰

太渊的功效 太渊的主要作用

肺经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对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及肺虚引起的胸闷,肢体沉重,麻木及风湿性关节疼痛等皆有防治作用。肺属金,而太渊属土,五行中“土生金”,因此太渊是肺经的母穴,在寅时开穴,在肺经中最先得气,源源不断的为肺脏提供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能量,滋补作用最强,不但可用于治疗疾病,还可改善因肺气不足引起的皮肤干燥症。

中医认为,心悸也就是心律不齐,大多由于心气不足造成,肺与心脏相通,太渊在为肺源源不断输送维持正常功能的能量时,也在保证对心脏能量的供应,按揉太渊能增强肺的呼吸功能,增大通气量,为心脏注入强劲动力,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相关推荐

按摩太渊的禁忌 按摩太渊的最佳时间

建议早上3-5点按摩做好。 按摩太渊穴建议早上3-5点进行最好,因为太渊熟太阴肺经穴,早上3-5点是肺经最旺盛的时候,这时候按摩太渊可以促进身体气血循环,对于患有肺部疾病的人群来说是很好的。 其次在自己情绪不适很稳定的时候,适当进行按摩太渊穴,可以起到较好的理血通脉以及疏肝理气的功效,能缓解自己的压力。

艾灸补气血灸哪里

症状:胸闷,心前区疼痛,气短乏力,脸色苍白,头上出虚汗,嘴唇发乌,手脚冰凉。 艾灸取穴:主穴:内关穴,心俞穴;配穴:膻中穴,通里穴,膈俞穴,郄门穴。 艾灸这些穴位可以养血活血,调理心气,且能理气不致气滞。 症状:头发逐渐稀少脱落,嘴唇,指甲淡白,失眠,头晕,女性经血量减少。 艾灸取穴:脾俞穴,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穴。 艾灸这些穴位,坚持每日一次,以皮肤潮红为度,可以起到补益气血的作用。 气行血行,气不通了,血肯定不畅,这类人群容易出现嘴唇指甲紫暗,皮肤青紫或粗糙,局部刺痛或绞痛固定不移,或触及肿块。 艾

半夜咳嗽如何快速止咳

按揉太渊穴止咳 位置: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打圈,按揉50-100次,可独自操作完成。 功效:在半夜咳嗽时,按揉太渊穴是非常方便省事又管用的。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按揉可以提升中气,使肺部呼吸功能加强,降低气道阻力,可以补肺益气,止咳化痰,通经复脉。 按揉鱼际穴止咳 位置:鱼际穴位于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方法:用拇指指腹进行按揉打圈,按揉50-100次,可独自操作完成。 功效:鱼际穴为肺经荥穴,具有清肺泻火,清宣肺气的

身体各个系统的艾灸养生方式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关注学艾灸,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

咳嗽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内伤咳嗽艾灸

主要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尤其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取大椎,风门穴,取仰卧位,取膻中,天突,丰隆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次灸10-20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采用隔蒜灸的方法,每灸3

支气管哮喘艾灸哪里好 脾肺气虚型哮喘艾灸哪里

病人哮喘反复发作,正气虚弱,吐痰清稀而多,同时伴随气虚的一般表现,舌质淡,舌边有齿痕,苔白滑等特点。 治则:健脾益气,培土生金。 艾灸取穴:主穴取太渊,脾俞,足三里,肺俞,定喘,膏肓俞,痰多加丰隆配穴。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每日1-2次,每次1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2.艾炷瘢痕灸:每次选用1-2穴,每穴灸3-7壮,10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艾灸哮喘能治好吗

艾灸对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都有一定的疗效,通常缓解期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无论是成人哮喘还是儿童哮喘,都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来治疗。 哮喘发作期艾灸:寒哮为突然发作,呼吸急促,胸闷气喘如塞,张口抬肩,喉中啸鸣有声,若咯痰,痰液清稀或呈泡沫状,色白,体寒无汗,苔白滑或腻,脉浮紧。 施灸穴位:肺俞,定喘,天突,尺泽,丰隆等穴位。 功效: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缓解期艾灸方法:肺气亏虚者哮喘反复发作,正气虚弱,可见面色苍白无华,自汗怕风,食少脘痞,易感冒,大便溏薄,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 脾气亏虚者动则息促,耳鸣腰酸,畏

太渊按摩视频 太渊主治疾病

太渊是八会穴之脉会,是脏腑脉气汇聚之处,有调气血,通血脉,助心脉搏动,止咳化痰,补肺益气,扶正祛邪之功,故可用于治疗心脉瘀组的心痛心悸,五脉症;对牙齿疼,手腕无力疼痛,咳嗽风痰,偏正头痛等症也有治疗效果;还可用于调整血压不稳,心律不齐等症。

艾灸治感冒灸哪些地方

治疗原则:温阳实卫,祛风散寒,避秽解毒。 施灸穴位: 主穴:风池,列缺,合谷穴。 配穴:头痛加百会,太阳;咳嗽加尺泽,太渊。 施灸方法: 温和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皮肤2-3cm,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穴每日1-2次,每处灸10-15分钟,5-7天为一个疗程。 隔姜灸:用生姜片将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每穴5-7壮,7天1个疗程。

极泉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极泉随证配穴治疗法

1.心痛,心悸,冠心病:极泉配神门,内关,心俞,适宜用按摩疗法,可宁心安神。 2.咽干,咽喉肿痛:极泉配太渊,天突,适宜用刮痧疗法,可滋阴,清肺利咽。 3.肘臂冷痛:极泉配侠白,适宜用艾灸疗法,可通经活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