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药足浴可帮助缓解痛经

中药足浴可帮助缓解痛经

女性朋友出现痛经是一件十分烦恼的事情,那么要怎么缓解痛经呢?女性痛经可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头痛、呕吐甚至晕厥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关于缓解痛经的方法我们不妨看看下面的介绍。

中药足浴法

用法:取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水煎2000毫升,趁热进行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连用3-5天。

外敷疗法

用法:取川乌、草乌各5克,共研细末,再用葱汁、蜂蜜调匀,外敷少腹部疼痛处,每敷2-3小时,每日换药1次。

芥糊贴足法

用法:取白芥子12克,研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足心涌泉穴,再用胶带包扎固定。每日1换,同时还可配合外敷关元、气海穴,有利于增强疗效。

白药填脐法

用法:取云南白药适量,白酒调为稀糊状,用干净汤匙填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并可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1换,连续使用直至症状消退。

中药泡脚水位须到膝

首先,中药足浴能发汗,因此起到了祛邪排毒的作用。其次,中药足浴能活血。血淤证常见于多种慢性病中,改善血液循环能让很多病得到缓解。

再次,中药足浴能调节神经,起到通络止痛、消炎退肿、涩肠止泻、镇静解痉的作用,并且相对安全、无毒副作用。最后,就是中药足浴本身的药物作用,正所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中药足浴的适应症很广泛,可用于多种骨科病,尤其适用于跟骨骨刺、网球肘、痛风等疾患,还可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脉管炎、冻疮、甲沟炎等外科疾患,对皮肤病、内科病、儿科病、妇科病、男科病的疗效也很好。

中药足浴治疗时,浸泡部位很重要,即水位应达到膝盖。小腿肌肉丰厚,表浅静脉多,血运丰富,且小腿角质层薄,面积大,药物易于吸收。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小腿上的穴位有66个,脚的穴位数目是33个,前者是后者的两倍。

从踝关节到膝关节,分布着六经的部分经穴、合穴、络穴和郄穴及六腑的下合穴,药物浸泡这些穴位,能扩大经脉开通、促进气血运行、加强脏腑功能,比仅泡到脚踝效果要强得多。因此,市面上那些只泡到脚踝的足浴服务可以起到保健作用,但难以达到治病效果。

生姜艾叶泡脚有什么好处 缓解痛经

现在社会上很多MM都属于体质偏寒性的,很容易受到痛经的折磨,每个月的那几天是她们最难熬的日子,其实艾叶生姜泡脚就能很有效的缓解痛经的症状。

由于生姜辛温,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艾叶是性温,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等功效。所以,在睡前不妨来个艾叶生姜足浴,可以缓解你的痛经。

七类人不适合足浴

1、妊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因为中药浴足可能会刺激到妇女的性腺反射区,从而影响妇女及胎儿的健康。

2、患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如咯血、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等,在进行足底按摩时,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内出血。

3、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很不稳定,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应,使病情复杂化。

4、一些急性的传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大出血等,因为可能会贻误治疗最佳时机。

5、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的人。

6、饭前后1小时内进行足浴的人。由于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即饭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7、足部有外伤、水疱、疥疮、发炎、化脓、溃疡、水肿及较重的静脉曲张的患者。

中药足浴的应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泡脚可以减轻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去除污垢,使身心舒畅、精神爽快。加入中药的泡脚不光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还可通过皮肤在温水作用下的强渗透能力,充分吸收中药成分,疏通筋骨关节,改善体内的水分分布和血液循环,起到祛病、护肤、美容的作用。

中药足浴可以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以头痛、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其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比较长,因而目前临床上多以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小剂量多种药物联合及交替使用,以期减少副反应,防止或延缓产生耐药性。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药泡脚治疗高血压,可有效地防止药物的毒副反应,且效果较好。现介绍几则,供选用。

1.吴茱萸30克,刺蒺藜30克,夏枯草、茺蔚子各15克。上药水煎后去渣取汁200毫升,以1:10比例对入温水中,每日早晚2次泡脚,每次30分钟,连续1~2周。可滋阴柔肝,平肝降逆。

2.夏枯草30克,钩藤、菊花各20克,桑叶15克。将上药水煎取汁足浴,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1剂。可平肝潜阳,清热安神。

3.罗布麻叶、牡蛎各15克,議莶草、夜交藤、吴茱萸各10克。上药水煎取汁如上法足浴。可镇肝熄风,滋阴潜阳,补脑安神。

4.地肤子、蒲公英各500克,硫黄、雄黄各50克。上药加水浸泡10~15分钟后水煎取汁,对入温水中足浴,每日1~2次,每日1剂。可引热下行。

5.白矾100克。将白矾研为细末,置于沸水中溶化,候温足浴,每次30~60分钟,每日3次(使用时须再加温),每日1剂。可清热化痰。

6.桑叶、桑枝各50克,芹菜100克。将上列药物加水煎煮,取汁约半脸盆,临睡前趁温足浴,浸至水冷为止,每日1次,每天1剂。可清热平肝。

7.桑叶、竹叶、当归、菊花、益母草各100克。将上药水煎2次,取汁去渣,放入浴盆中,倒入温水适量足浴,每日1次,每次1剂。可清热通淋。

8.磁石、石决明、党参、黄芪、当归、桑枝、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独活18克。将上方水煎取汁泡脚1小时,每天1次,每剂药可用2~3次。可平肝潜阳,一般用药1~3次后,血压即可下降。

痛经吃什么药

1、b族维生素

有痛经的女性,可在来月经前服用,不仅可以稳定情绪,促进睡眠,还可以帮助缓解经期间的腹部疼痛。不过,对于痛经严重的女性来说,若不能缓解其不适感,需及时看医生就诊,以免出现更重的情况。

2、布洛芬

相信这类止痛药对痛经的女性来说,并不陌生,痛经严重者,可选择服用布洛芬来缓解痛感,这是因为可以使前列腺素合成酶得到抑制,从而缓解疼痛。此外,还可以使用酮洛芬、甲氯芬那酸等药物。需注意的是,药物只是起到暂时缓解痛经的作用,并不从根本上治疗痛经,女性不应过度依赖药物,有痛经还是以调理为重。

3、中药

我们知道,中药历史长久,女性痛经时,不妨试试用中药,如益母草、川乌等,都具有缓解痛经的作用。当然,并不只有痛经时才要服用,平时也可以用来煮水喝,可以起到调经的效果。

最后,女性要想从根本上缓解痛经,不仅要内调外养,还应及时看医生,找出原因,才能对症治疗。另外,还可以用针灸、按摩等方式来调理。

小儿足疗

其中小儿中药足疗法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中药足疗法。小儿中药足浴法的来源及发展:小儿中药足浴法同其它药浴疗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行以汗”可见当时已提倡用沐浴疗法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药方》载有“婴儿病痫方,取雷尾三果治,以猪煎膏和之。

小婴儿以水半斗,大者以水一斗,三分和取一分置水中,挠以浴之。隋唐时期《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伤寒》治疗小儿各种疾病的浴儿、浴足十一首等等。宋代儿科医家钱已对本疗法用于儿科证治。清代吴尚先收集前人大量外治经验,一生采用外治法治疗疾病,成为真正的小儿中药足浴法的鼻祖。目前国内继承最系统的小儿中药足疗法为郑氏小儿中药足疗法,从晚清开始,经过郑氏红药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小儿中药足疗法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足疗,即热水洗脚,加之一些科学的脚部按摩。实践证明,足浴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可靠的自我保健方法。故我国民间素有“睡前一盆汤”的习惯做法,和“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除湿祛暑;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的说法。

足浴帮助缓解阳痿

配方:党参30克,巴戟天30克,茯苓20克,当归20克,白术20克,山药20克,大枣20克,柴胡15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一起加3000毫升水,武火煮沸后再转文火煎半小时,滤除药渣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合放入双足浸泡15分钟。

功效:此方可以健脾补虚,培补肾气,对于缓解阳痿有一定的疗效。

配方:韭菜子30克,生姜30克,刀豆100克。

用法:上述药物加水2000毫升,煮沸20分钟后取汁弃渣,调好水温,睡前足浴30分钟,连续15日。

功效:此方可以温补肾阳,对于缓解阳痿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

中医病机

“不通则痛”,一般这类痛经,以刺痛、胀痛为主,受寒、气滞、血瘀阻滞气血运行不通畅,所以出现痛经。“不荣则痛”,这类痛经多以隐痛为主,伴有疲乏无力、头晕、腰酸等。但是,临床上以上两者兼夹在一起的情况为多。

中药口服

经前宜“通”,经前一周服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中药,可以有效缓解痛经症状。经后宜“补”,经后血海空虚,服用补益气血、益肾调冲中药一周,可以达到标本同治的效果。我临床接诊的痛经患者大部分为正在读书的小姑娘或者年轻白领,因为上课或者上班,就诊时间不充裕,所以这种分期治疗的方法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有效治疗痛经。

中药足浴

足,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而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脏腑、经络密切相连。人体的双足,是内病外治的重要部位。中药足浴法能将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等中药液直接作用于双足皮肤,通过药水的温热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经过经络和腧穴传导,使药液中的有效成分直达病灶部位,不经胃肠道吸收,增加了药物的利用率,能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同时,冬季足浴,既可以保暖,又可以舒畅经络,一举两得可以有效缓解痛经。

保持心情舒畅

情志不舒一方面会导致气机不畅,另一方面,对于痛经带来痛苦的紧张情绪也会引起前列腺素(引起痛经的病因之一)的升高,进一步加重痛经。所以保持愉悦的心情很重要。

饮食生活习惯

经前、经期避免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注意保暖,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剧烈运动。将暖宝宝贴于小腹及腰骶部(即八髎穴位)也可以有效缓解痛经症状。同时,对于月经量少的患者经期可以冲服生姜红糖水、益母草颗粒等对于缓解痛经也可起到一定的效果。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对于继发性痛经,运用中医药缓解症状是一方面,同时也需要接受西医的全面诊治,纠正病因。

中医推荐养生足浴方

为什么中药足浴养生保健效果好?

脚是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到了秋冬季节,由于天气寒冷,脚部血管收缩,血液运行不畅,容易诱发多种疾病。

中药足浴在热水泡脚的基础上加入了中药,既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还可以借助热水,促进皮肤吸收中药液里的有效药物成分,更利于药效在人体发挥作用。并且,因为脚是人体经脉会聚处之一,人体12条正经中有足三阳经终止于足,足三阴经起始于足,分布于脚部的经络穴位多达60多个。通过中药浸泡,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经络、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另外,中药足浴能对西医治疗有局限的疾病如便秘、失眠、神经衰弱、腰腿痛、手足发凉、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疲劳等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推荐几款常用的足浴方

1.主治:腰部发冷酸痛、膝软无力,遇劳更甚者;方药:熟附子50克,肉桂50克,川断50克,寄生50克,川芎50克,川椒50克。

2.主治:失眠多梦,神经衰弱;方药:酸枣仁50克,合欢皮100克,夜交藤100克,炙远志50克。

3.主治:高血压;方药:灵磁石80克,双钩藤50克,夏枯草50克,怀牛膝50克,杜仲50克,红花20克。

不适合做足疗的人

不适合做足浴的七类人群

1、妊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因为中药浴足可能会刺激到妇女的性腺反射区,从而影响妇女及胎儿的健康。

2、患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如咯血、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等,在进行足底按摩时,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内出血。

3、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很不稳定,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应,使病情复杂化。

4、一些急性的传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大出血等,因为可能会贻误治疗最佳时机。

5、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的人。

6、饭前后1小时内进行足浴的人。由于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即饭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7、足部有外伤、水疱、疥疮、发炎、化脓、溃疡、水肿及较重的静脉曲张的患者。

中药足浴的应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泡脚可以减轻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去除污垢,使身心舒畅、精神爽快。加入中药的泡脚不光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还可通过皮肤在温水作用下的强渗透能力,充分吸收中药成分,疏通筋骨关节,改善体内的水分分布和血液循环,起到祛病、护肤、美容的作用。

中药足浴的确实是好处多多,但是以上七类人,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被吸引哦,等调理好身体后,在进行中药足浴养生保健吧。

延伸阅读:足疗的十大好处

1、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2、防治神经衰弱和失眠。

3、防治高血压。

4、防治风湿性关节炎。

5、防治腿脚麻木。

6、防治糖尿病。

7、防治感冒,祛寒暖身。

8、美容减肥。

用热水袋敷肚子有什么好处 缓解痛经

热水袋敷肚子能够帮助缓解痛经。经期用热水袋敷肚子下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温经散寒,有效缓解痛经。另外如果是因为受凉经血量少也可以通过热敷肚子来改善。

中药足浴可祛暑湿

冬病夏治从泡脚开始

今天进入了一年一度的大暑了,又是一年之后最适合身体“养阳”的时候了。中医认为很多顽固性的冬病夏天进行治疗效果非常的好,觉得三伏天是最适合调养身体的时机。

尤其是足浴有利于改善阳虚体质,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到了寒冷的秋冬季,就有足够的阳气抵抗外在的寒邪,而不至于发生冬季易患的病症了。

三伏泡脚暑湿可祛

许多人觉得,在寒冷的秋冬季节泡脚比较合适。其实,炎炎夏日坚持泡脚同样重要。中医认为“夏天泡脚,暑湿可祛”。专家表示,夏季暑湿之气较重,湿气容易阻滞在脾胃,让人出现精神不振、胃口不佳等症状。而双脚作为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此时用温水泡脚的确能更好地刺激经络,振奋人体的脏腑机能。

三伏泡脚暑湿可祛

尤其是那些本来脾胃就不好的人更加的适合在夏天进行泡脚了,如果脾胃好了的话,就不是那么容易就会被湿气入侵了。夏天湿气是非常的重的,所以往往就会出现没胃口吃不下去饭,总是犯困,情绪不好,没有精神等症状,泡脚能够缓解这些症状的。

泡脚也讲究,中药抑菌效果最佳

“睡前洗脚,胜吃补药”,睡前用40℃左右温水浸泡双脚(水淹没踝关节处),每次浸泡20~30分钟(期间可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同时可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

一般来说,每晚一次足浴即可达到保健目的,最好在足浴后半小时内就寝,亦可早晚两次(一般上午10点1次,晚上睡前1次)。每次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高血压等疾病患者泡脚的时间可适当延长一些。

加之不同的中药煎汁足浴,会有不同的药效。例如,艾草加姜片泡脚可治风寒感冒、关节病、类风湿、咳嗽;红花泡脚,可改善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苦参泡脚可抑制脚部真菌,预防脚气,同时能加强血液循环,排出体内湿毒。

泡脚也讲究,中药抑菌效果最佳

中医方面的专家认为,中药必须要经过高温煎熬再提取它汤汁的精华,通常家庭在使用的时候,中药中的一些成分是很不容易释放出来的,就更加不要说功效了。它的药效通常都是在40℃左右温水浸泡15分钟之后才能释放。

市面上许多粉末状中药的泡脚产品,基本不能发挥作用。直接把中草药倒入热水中的泡脚方法,亦是劳而无功。我们在选择产品时,要看清是中药高温煎煮以后低温萃取的足部洗护品,才能达到中药泡脚的真正功效。

中药足浴帮助睡眠

如果吃西药您怕副作用,吃中药您嫌难以入口,那么足浴的方法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对于不便服药的失眠患者,中药泡脚治疗失眠的方法应该是最适合的,它能够避免失眠者遭遇以上境遇,而且治疗效果还能保证。

经常失眠的人可以尝试用泡脚的方法进行治疗。中药泡脚治疗失眠的途径是通过足部反射区来调节人脑及中枢神经,进而消除失眠的。而且在运用这种方法之后,大部分失眠患者当晚就能睡好。药方及治法如下:山栀子3克、酸枣仁6克、茯苓5克、百部5克、半夏5克、苦参3克、灵芝10克、薄荷3克、合欢皮 3克、羚羊角10克、龙骨3克、牡蛎3克、琥珀3克中火蒸制7天后阴干,碾为颗粒,拌以5年以上新鲜鳖血烘焙6个小时制成一剂,睡前倒入锅内,煮一小时,药汤泡脚30分钟。

或者,利用些比较容易制备的中药,如桂枝、木瓜、桑枝、威灵仙、当归、川芎、羌活、生姜、伸筋草、透骨草、红花、木香、五加皮各6克共同煮沸。再者,取远志、红花各9g,枣仁、磁石、龙骨、桃仁各15g水煎两次,待温度适宜时将双足浸于药液中,使药液浸过足面。

利用中药泡脚治疗失眠不仅可以帮您恢复正常睡眠,还可以消内毒、调脏腑、提高免疫力。想要晚间尽早进入酣梦,第二天神清气爽,更不必忍受吃内服药强制睡眠后疲倦感的失眠者还不马上行动!

相关推荐

中药足浴是如何发挥效果的

中药足浴所使用的水煎液是通过选配适当的中草药配制而成的,并趁热在足部反射区上进行熏洗。中药足浴通过发挥水的温热作用、中药特有的功效以及刺激人体足部反射区,能使人体各组织器官、部位的气血运行通畅,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进而达到防治疾病及保健的功效。 首先,进行中药足浴,通过水的温热作用提高足部组织温度,舒张其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其代谢率。即通过温热效应,增加了水合作用和足部皮肤通透性,从而使真皮层及黏膜容易吸收药物离子。同时,活跃的血液循环还使药物运转速度加快,发挥其治疗保健的功效。 其次

足疗的功效有哪些?

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连接人体脏腑的12 条经脉,其中有6条起于足部,脚是足三阴之始,足三阳之终,双脚分布有60多个穴位与内外环境相通。如果能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能刺激这些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内脏功能、舒通全身经络,从而达到祛病驱邪、益气化瘀、滋补元气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有无数的神经末稍与大脑紧密相连,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经常用热水洗脚,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从理疗学的观点看,热水洗脚是一种浸浴疗法。洗脚时,水温以40

缓解痛经的食物 缓解痛经以吃红糖

月经痛经期间以食用红糖帮助缓解痛经。中医提到红糖有化淤生津、散寒活血、暖胃健脾,具有缓解疼痛的疗效。对于女性失血较多、体力消耗较大的女性喝点红糖水会有一定的帮助,如果是月经期间受了风寒,还以在红糖水中加一些生姜,有助于血液循环,祛除风寒,缓解痛经和预防感冒。

中药泡脚如何防治痛风

泡脚有助于血液循环,具有降低尿酸的作用。脚是人体经脉会聚处之一,通过中药浸泡,刺激这些穴位,就以调节经络、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痛风的作用。用热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疲劳、降低尿酸,用于治疗痛风具有很好的效果。 根据自己的病情结合医师的建议配好中药方,然后“对症下药”地泡脚。中药足浴以减轻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入中药的泡脚,不光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还以促进特定药物治疗的吸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崔闽鲁建议,药浴泡脚方子包括地龙、威灵仙、黄柏、川芎、天麻、防风、

香瓜来月经以吃吗 经期吃了香瓜怎么办

1.经期食用了香瓜之后能会导致痛经的症状,如果痛经严重,以喝一些红糖姜茶来帮助缓解症状,或者吃一些活血暖宫的食物,来促进血液循环。 2.除了在吃的方面下功夫缓解痛经之外,在腹部放一个热水袋或躺在床上用加热的毯子垫在身下也是缓解痛经的。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不要吃香瓜,以免引起这些情况。

中药足浴好处多

不同的中药煎汁足浴,具有不同的适应症,如头晕、头痛、失眠、耳鸣、颈椎综合征、神经衰弱;慢性咽炎、鼻炎、感冒、咳嗽、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趾甲炎、湿疹足癣、足趾变形、下肢静脉曲张;风湿性关节痛、足跟痛、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和中风后遗症;胃下垂、便秘等胃肠道疾病;糖尿病、脑萎缩、老年痴呆症等。应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请有临床经验的中医生开具足浴中药处方。脚作为人的第二心脏,与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用温水泡脚时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

如何缓解痛经 按摩法

如果是经常痛经难耐,以进行按摩,帮助促进血液循环,气血运行通畅了,就能很好地帮助缓解痛经。比如以用拇指按压中极穴、气海穴、三阴交穴、足三里,力度适中,一般对原发性痛经具有不错的疗效。

中药足浴的效果

足浴盛行,大凡有蒸浴还有足部按摩浴两种,而中药足浴受到了群众们的热捧,以其多种多样的保健疗效及独到的效果为人们所称赞,那么中药足浴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一起来看看。 中药足浴所使用的水煎液是通过选配适当的中草药配制而成的,并趁热在足部反射区上进行熏洗。中药足浴通过发挥水的温热作用、中药特有的功效以及刺激人体足部反射区,能使人体各组织器官、部位的气血运行通畅,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进而达到防治疾病及保健的功效。 首先,进行中药足浴,通过水的温热作用提高足部组织温度,舒张其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提

痛经简单按摩有效果吗

女性痛经的治疗按摩有效果吗 按摩的治疗方法一般属于中医治疗,其中这种方法配合中药及针灸等方法能效果更加理想,如果是自己进行按摩的话,一般是按摩腹部,能够预防子宫气滞血瘀及宫寒的情况,建议大家在来月经期间以自行按摩,如顺时针或逆时针按摩。 在患者出现痛经症状的时候,患者以多喝点热的红糖水,这样以为身体去除寒气,促进经血的运行,通则不痛,所以帮助缓解痛感,平时还以用热水泡脚,天气寒冷时也要注意保暖! 女性缓解痛经还需要注意多休息,补充丰富的营养,必要时应该做一些妇科炎症检查及激素检查,然后对症用

荔枝核的功效 调经止痛

荔枝核能够帮助调经止痛。痛经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气滞血瘀引起的,而荔枝核搭配当归、川芎等药材一起能够有效帮助缓解痛经。另外如果是生产之后的妈妈肚子痛也以吃荔枝核来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