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吃半生不熟的海产品会得肝吸虫病吗
经常吃半生不熟的海产品会得肝吸虫病吗
肝吸虫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各国,在我国,广东和台湾是主要的流行地区。这跟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有关系。
一般寄生虫的虫卵会寄生在田螺中,待成熟后会从田螺尾部排出,在水中游动,寻求第二宿主小鱼小虾。
寄生虫对调味品的抵抗力比较弱,在酱油里面可以维持5小时,在食醋中可维持两小时,所以生吃海产品很容易感染该病。
厚度1mm肉食,有寄生虫,在90°C热水中和60°C的热水中存活的时间分别是1秒和10秒。肉的厚度增加,寄生虫的存活时间也会变久。
肝吸虫病主要是通过食物传播,只要注意饮食,一般不会感染此病,楼主实在爱吃生蚝的话,建议用刀切薄一点,蘸调料的时候,尽量泡久一些。
吃鱼当防肝吸虫
吃鱼生 您可要当心
广东顺德、中山、番禺、新会地区自古以来淡水养殖业就很发达。渔农养塘有个习惯,就是肥塘。所谓肥塘,就是用人或牲畜的粪便喂鱼,甚至从城里专门运来大粪倒进鱼塘,或在鱼塘上边修建厕所,直接用粪便喂鱼。
当人或动物的粪便含有肝吸虫卵进入鱼塘后,肝吸虫卵会被淡水螺吞食(第一中间宿主),在淡水螺体内形成大量尾蚴后逸出螺体,并侵入淡水鱼体内和形成囊蚴(第二中间宿主),长期在鱼体内寄生。如果人畜吃了有囊蚴的鱼,肝吸虫就会在肝脏的胆管内落户,并生长发育为成虫。成虫所排的卵可通过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再随粪便排出体外,重新开始下一个繁殖周期。
目前大部分渔农已改用科学配制的鱼料喂鱼,大大降低了肝吸虫感染机会。但仍有部分渔农为了减低成本,依然在用粪便喂鱼。
正是因为陈旧的肥塘方法,人们在吃鱼生或砧板生熟不分时,都有感染肝吸虫的可能。打边炉(吃火锅)是广东居民比较普遍的食鱼方法。为尝鲜,不少人在下锅的鱼还半生不熟时就吃,更有拌上作料直接生吃者,这就给肝吸虫入侵人体带来了机会。据统计,广东乡镇居民肝吸虫的感染率为5.36%,高发区为16.42%。而这种感染性疾病与胆囊炎、胆石症和肝癌的发病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防病无须因噎废食
淡水鱼类是很有营养价值的食物,不能因为它是肝吸虫的中间宿主就不食用它。如能掌握以下两个环节,人们就可以放心食用:
环节1:吃熟透了的鱼 由于肝吸虫的囊蚴在90℃的水中经1秒钟就能被杀死,所以打边炉时,将食具用开水消毒,待鱼熟透才能吃。环节2:生熟分开 生熟砧板、盛装鱼肉的食具和直接入口的食具必须严格分开。
四大淡水鱼(鲩、鳊、鲮、鲫)和沼虾都是肝吸虫的中间宿主,由于吃鱼虾的人很多,所以感染率远比管圆线虫高。
剩菜可以吃吗 剩的半熟鸡蛋不能吃
有人喜欢吃半生不熟的鸡蛋,每每鸡蛋都是煮到半熟,这种半熟的鸡蛋是不能留着第二天吃的。半生不熟的鸡蛋更容易滋生细菌,就算第二天煮熟了再吃也不好。
最伤肝的食物有哪些 半生不熟的食物
研究发现,醉虾、生蚝和半生不熟的贝类常带有细菌和肝吸虫等寄生虫,容易引发急性胃肠炎、痢疾,可能导致肝病恶化,甚至诱发肝昏迷。食物内的寄生虫很难通过肉眼识别,最简单的方法是把食物煮熟、煮透后食用。
吃出来的蹊跷肝病
一位年轻的北京小伙子,为了和别人打赌,将鱼缸里养的鱼活着吃下去了。三个月后,他出现乏力,肝区不适,面色发黄等症状。他到医院做了化验检查,发现转氨酶增高,怀疑是肝炎。后来,医生让他做了血常规检查,发现他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高于正常人,又被怀疑为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但随后的骨髓穿刺排除了血液病。他辗转多家医院,最后才被确诊为肝吸虫病。一位到广东出差的北京人,仅仅吃了一次广东有名的鱼生粥,一个多月后就出现了肝区疼痛,化验肝功能不正常。原来他患的也是肝吸虫病。还有一位北京的男士,品尝了给自己养的热带鱼买的生鱼,结果患了肝吸虫病,且被误诊为肝炎长达8个月。
上面这些患者都是吃生鱼及半生的鱼而感染肝吸虫病的,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那么,这酷似肝炎的肝吸虫病和吃生鱼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肝吸虫是一种雌雄同体的人体寄生虫。成虫像一片薄薄的小树叶,寄生在人体的肝胆管内,也可寄生在猫、狗等哺乳动物的胆道系统。虫卵随胆汁流入肠道,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排出体外的虫卵在淡水中,遇到合适的螺类,则进入螺体内发育,到尾蚴阶段离开螺体。这时如碰到淡水鱼或虾,则侵入其体内,继续发育成囊蚴。人如果吃了含有肝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就有可能感染肝吸虫病。囊蚴被吞食后,经消化液作用,幼虫在十二指肠破囊而出,并从十二指肠循总胆管经胆道进入肝胆管,约一个月后发育为成虫,并开始产卵。成虫在人体的自然寿命10余年,有的甚至会长达二三十年。
寄生于人体的肝吸虫少则数十条,多则数百条甚至上千条。大多数病人感染后呈慢性发病过程,也就是逐渐出现症状。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肝区不适、腹胀、食欲不振等。中度感染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腹痛腹泻、肝区疼痛等症状。患者肝脏中度肿大,化验肝功能不正常,大多为单项转氨酶增高。由于肝吸虫的虫卵可作为胆结石形成的核心,故还可出现胆囊炎、胆石症。重度感染时,胆管由于虫体阻塞,胆汁郁积,出现胆管扩张,胆管壁增生变厚,肝实质细胞可发生营养不良、脂肪变性、萎缩、坏死,甚至肝硬化、腹水及全身浮肿、消瘦、贫血、心悸等。人在儿童时期反复感染或一次大量感染,可出现营养不良、发育障碍,甚至导致侏儒。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人口流动,使南北饮食文化互相交融。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吃饱、吃好,而是要吃鲜、吃生、吃奇。我国一些地区、一些民族的人喜欢吃生鱼,但为了健康与安全,我们提倡人们吃做熟的鱼。将鱼完全做熟,就可杀死肝吸虫囊蚴,避免感染。如果感染了肝吸虫病,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以上几个病例均完全治愈,未留任何后遗症。
这些食物藏有大量寄生虫
小龙虾--肺吸虫病
小龙虾在南方的河流湖泊里随处可见,连水田、溪沟、脏水里也有很多,因繁殖力极强,捕捉十分容易。近年来,香辣小龙虾红遍大江南北,有些地方还开出专吃龙虾的餐馆。但由于小龙虾生活水质较差,小龙虾体内多寄生着肺吸虫。
人若是生食或半生不熟地吃了小龙虾,就极有可能感染上这种寄生虫,从而引起肺吸虫病。肺吸虫主要寄生于人的肺部,轻者可表现为咳嗽、胸痛、咯血,严重的可能引起肺部大出血,使器官阻塞,导致死亡。曾有3名北京人因为食用小龙虾中毒而出现了“急性骨骼肌溶解症”,险些危及生命。
专家提醒:食用前把龙虾背部的筋去除,烹饪时必须煮熟煮透,吃的时候最好不要吃小龙虾的头部。
生鱼片--肝吸虫病
鱼肉去骨,切成薄片,蘸芥末生吃,味道鲜美。外裹一层面粉油炸,既脆又嫩。正当享受这样的美食时,可能祸根也因此种进了肚子。因为这些淡水鱼体内常常寄生了肝吸虫病,比如麦穗鱼、棒扁鱼。
广东、广西等地淡水鱼寄生虫平均感染率高达六成。肝吸虫主要寄生于人体肝胆管内,损坏人体肝部,患者常感肝部疼痛、腹胀、腹部不适,检查时可查出肝功能异常。
螺--广州管圆线虫病
管圆线虫幼虫长期在某些陆生或水生螺体内发育。有人为了贪食鲜嫩,只是开水汆一下即食,人若生食或吃了不熟的螺肉就可能被感染管圆线虫。
一旦感染了管圆线虫,它就会在人体内游走,钻入脑部,病变集中在脑组织,除大脑及脑膜外,还包括小脑、脑干及脊髓等处。轻者临床症状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严重的会发生休克、狂躁甚至死亡。患者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以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着升高为特征。
菱角--姜片虫病
秋季是菱角、荸荠采摘时节,刚摘下来有鲜又嫩,忍不住吃进嘴里。这时就极有可能感染寄生在菱角、荸荠上的姜片虫。姜片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消化道及全身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等,重者可发生贫血、浮肿和发育障碍等。
6种食物超多寄生虫
鱼生
不得不把鱼生列在第一位,因为吃法的特殊性,让寄生虫直接被呈上了餐桌。鱼肉去骨,切成薄片沾酱料生吃,味道鲜美,很是受两广人喜爱。但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把寄生虫吃进了肚子里,这也是为何两广成为肝吸虫感染重灾区的主要原因。
螺
夏天很多人爱吃螺肉,美味下火,为了图鲜,有些人用开水汆一下螺肉就食用了,这无异于口服管圆线虫。要知道,管圆线虫幼虫长期在某些陆生或水生螺体内发育,人一旦感染此虫就麻烦大了。管圆线虫会在人体内游走,会钻入脑部引起病变,可导致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严重的会出现休克、狂躁等情况,甚至死亡。
黄鳝
春夏之交是吃黄鳝的最佳季节,此时的黄鳝最为肥美,但这美食下藏有危机。黄鳝体内有多种寄生虫,烹熟都未必能杀死。这些寄生虫、解剖黄鳝时,用肉眼都能看见!常见的寄生虫就是颚口线虫病,这些寄生虫潜伏期长,几年甚至几十年,它不停的在人体内游走,走到哪里,就会对哪里的组织器官带来损伤
荸荠
荸荠在一些地方又叫马蹄,它和菱角一样,长在泥水里,也是容易被姜片虫寄生。因此,少生吃荸荠,也不要用嘴咬皮。要生吃时一定要充分洗擦,并用开水烫泡几分钟或在阳光下晒过一天后再吃。
肝吸虫病会传染吗
肝吸虫病主要是通过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加工鱼虾、捕鱼和饮用被肝吸虫污染的生水引起感染,并且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如猫、狗、猪等,但是人与人之间不会相互传染。
嘎巴虾有什么寄生虫
华支睾吸虫, 日本分体吸虫(日本血吸虫)等。淡水鱼虾是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异形吸虫、棘口吸虫、棘颚口线虫和肾膨结线虫的中间宿主,这些寄生虫的幼虫进入鱼虾后在其体内形成囊蚴或以幼虫形式存在,囊蚴或其幼虫肉眼看不到,但若人吃了未熟的含有囊蚴或幼虫的鱼虾,这些寄生虫就会在人体内寄生,并使人得肝吸虫病、异形吸虫病、棘口吸虫病等。
肝吸虫病能治好吗
肝吸虫病也叫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现在的医疗水平已经能够完全治好肝吸虫病了。
但是重读肝吸虫病患者还会出现其他的并发症症状,如胆囊炎、总胆管堵塞、肝硬化等,需要另外特殊治疗。
吃鱼生一定要小心肝吸虫病
感染科主任郭文介绍说,广东省肝吸虫的感染率5.36%,约有500万肝吸虫病人。近年来人们对肝吸虫病的危害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如何及时正确的治疗肝吸虫病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仅就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接诊的肝吸虫病人来看约有46%没得到正确的治疗,不少因此耽误了病情。
医院自从上月底开展全省首个肝吸虫专科门诊后,来看肝吸虫病的人增加了许多。不少人都是单位体检抽血发现肝吸虫抗体阳性,但是偏偏验大便却找不到肝吸虫卵。郭文主任说,这些人大多有吃“鱼生”的经历,而且都会以为新鲜的鱼肉用酱料和醋拌过,肝吸虫就能被杀死。
他说,许多人喜欢吃“鱼生”,珠江三角洲的许多食肆也以“鱼生”鲜美招徕食客,更有人以讹传讹认为用酱料拌过的生鱼片不会感染肝吸虫病。其实寄生在淡水鱼肉中的肝吸虫叫做囊蚴,具有厚厚的壁的囊蚴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实验证明一般的调味品,如酱油、醋都不易杀死在鱼肉中的囊蚴,就是把厚度约2-3mm的鱼片投入90℃热水中,也要经三秒钟才能将囊蚴杀死。
因此,吃“鱼生”,吃用酱料拌过的生的鱼片,或者打边炉时生鱼片煮的时间不足,都不能杀死肝吸虫囊蚴,都可能染上肝吸虫病的。
肝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肝内胆管,轻者可暂时无症状,随着寄生在胆管中的肝吸虫繁殖增多,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肝脏肿大,部分出现胆囊炎、胆道梗阻,少数人会发展到肝硬化。
郭主任说,曾经吃过“鱼生”的人应该到医院去检查,如果抽血查到肝吸虫抗体阳性,则应留大便反复寻找肝吸虫卵。由于虫卵不容易找,所以患者和检验师都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因为只有找到肝吸虫卵才可以确诊肝吸虫病。患上肝吸虫病不要自己买药治疗,应该到医院去找感染科医生,在医生的监控下用药。
为了预防肝吸虫病,我们一定要注意:
1、不吃“鱼生”,不吃未煮熟的淡水鱼虾。
2、家庭主妇处理过鱼虾后,要及时洗净手、刀、砧板。
3、厨房里的生、熟厨具一定要分开使用。
4、不要用生的鱼、虾去喂狗、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