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服补钙药患心脏病风险高
常服补钙药患心脏病风险高
增风险
经研究人员研究发现,40岁以上经常服用钙片者罹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30%,罹患中风和死亡的风险则略有升高。
30%严格意义上不是一个大增量,但钙片服用者众多,构成的隐患不可小觑。
缺实效
有关专家认为,钙片可能会增加血液中钙含量,改变血液化学成分,威胁心脏健康。
研究人员说,钙片对骨骼健康作用不大,对预防骨折更是效果甚微;因此建议想借助服用钙片预防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重新考虑。
饮食补
专家建议人们借助合理饮食摄取足够钙元素。应该尽可能从食物、如富含矿物质的食品中获得钙。先前研究没发现吃这类食品可能引发心脏问题。所以建议病人放弃钙片,改吃含钙高的食物,以保持身体健康。
心脏病发病因素主要有哪些
1、不良习惯导致心脏病:事业至上,忽视减压,最终成为心脏病的病因;精神压力最大的冠心病患者比精神压力最小的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要大三倍。因此,每天沉思20分钟会减少你25%以上的焦虑和抑郁;终日愁眉苦脸是常见的心脏病的病因,一开始态度就非常乐观的人得心脏病的可能性比那些态度比较悲观的人要小一半。
2、吸烟导致心脏病:如果一个人每周三次,每次暴露在别人吸烟时吐出的烟雾30分钟,那么他患心脏病的风险比很少被动吸烟的要高26%,这是诱发心脏病的原因。
3、遗传因素导致心脏病:父母亲有心脏病发作史,心脏病风险系数为0.7-3.4倍。如果父母一方或兄弟姐妹中有一人65岁前出现心脏病,那么你患心脏病的风险将增加70%。如果直系亲属中患病者超过两人,那你的发病风险增加4倍。值得一提的是,不良生活方式对心脏的影响有时也会超过遗传。
4、糖尿病导致心脏病:心脏病危险系数是1倍。正常血糖水平应低于5.56毫摩尔/升。超过7毫摩尔/升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1倍。
钙片增加老人患心脏病风险
增风险
研究人员分析先前11项研究所获涉及大约1.2万人的数据。
他们发现,40岁以上经常服用钙片者罹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30%,罹患中风和死亡的风险则略有升高。排除年龄、性别和钙片种类等多种因素后,研究人员所获结论仍然相同。
有报道称:“分析那些对比实验时,我们发现,实验中钙片服用者患心脏病的风险大于安慰剂服用者……风险增加足以完全抵消钙片的积极作用。”
专家说,30%严格意义上不是一个大增量,但钙片服用者众多,构成的隐患不可小觑。
缺实效
专家认为,钙片可能会增加血液中钙含量,改变血液化学成分,威胁心脏健康。
研究人员说,钙片对骨骼健康作用不大,对预防骨折更是效果甚微;因此建议想借助服用钙片预防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重新考虑。
专家发表的评论中说:“钙片可能不会减少骨折几率,肯定无法降低死亡率,可以视为无效。当前不清楚钙片是否真会增加心脏病或中风几率。不过,(服用钙片)费时又费钱,人们应该停止这样做。”
专家及其同事承认研究存在不足,如没有涉及同时服用维生素D和钙片的效果。
饮食补
专家建议人们借助合理饮食摄取足够钙元素。“依据现有证据,我们认为,钙补充剂不是好东西,”他说,人们应该尽可能从食物、如富含矿物质的食品中获得钙。先前研究没发现吃这类食品可能引发心脏问题。“我们建议病人放弃钙片,改吃含钙高的食物,以保持身体健康,”他说,人们以检测骨密度方式评估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如果风险高,应该考虑使用药物,而不是吃钙片”。
专家认为,里德及其同事的结论站不住脚,因为他们研究的这些实验没有一项是专门针对钙片与心脏病风险而设计。
专家建议人们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000毫克至1500毫克钙。如果摄取不足,则需要服用钙片。他说,钙片应该每天分多次服用,防止血液中钙含量超出正常水平。
所以说,多吃钙片是可能诱发老人心脏病的,老人在服用钙片时一定要定时定量。其实,适合老人补钙的方法有很多,与吃钙片相比,用食物补钙会有更好的吸收效果,而且补钙方法简单。我们建议老人在补钙的问题上,还是应该从日常饮食入手,多吃一些能补钙的食材。
心脏最喜欢的好习惯
每周运动150分钟
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研究发现,每天运动10分钟就能有效改善心脏健康。但对大部分人来说,一般建议每周至少坚持运动5天,每天至少30分钟,即每周运动时间达到150分钟。需要提醒的是,锻炼应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慢跑、步行、骑车等,不科学的无氧运动可能起到反作用。
如何保证有氧运动且适量,可从4个方面判断:运动时心跳加快但不胸闷;运动中不喘还能吹口哨;运动后半小时微微出汗但不累;运动次日不感到疲劳。“三高”人士或其他有潜在心脏病风险的人,更要注意运动强度,最好在开始规律锻炼前咨询专业人士,根据自身情况,通过计算心率或做动态心电图的方法,评估运动强度和安全性,以防运动不当发生意外。
每周看电视不超7小时
久坐不动可能带来很多种疾病,比如会使血液循环减慢,心脏工作量减少,久而久之,造成心脏机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缩、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通常,导致人们多坐少动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时间使用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研究发现,看电视1小时,可使心脏病死亡风险上升7%;每天看电视超过4小时的人,心脏病风险高达28%。如再加上浓茶、咖啡或酒精等刺激性饮料的推波助澜,更会加重心脏负担。老人应把每天看电视时间控制在一两个小时之内,注意休息,同时不要喝太浓的刺激性饮料。
吸烟,什么时候戒都不晚
吸烟对心脏的损害是长期且顽固的,烟草中含尼古丁,可刺激心脏传导系统,使心跳加快,增加心脏负荷;尼古丁还可刺激肾上腺释放一种物质,增加心肌应激性,引起血管收缩,更易形成血栓,导致心肌缺氧,诱发心脏病。 研究发现,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女性吸烟者患心脏病几率额外增加25%。2014年,英国心脏基金会研究发现,每天仅仅吸一根烟,患心脏病风险便会增加3倍。临床数据显示,在所有冠心病患者中,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3.5倍。除自己吸烟影响健康,遭受二手烟的人也会深受其害。如每周3 次,每次在别人吐出的烟雾中呆30分钟,患心脏病的几率就会明显增加。因此,于己于人考虑,都要戒烟,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戒烟需要毅力,也可求助专业人士,以及亲朋的监督。
流产增大妈妈患心脏病风险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多次流产的女性似乎心脏病的危险增加了。发表在杂志上的这份研究报告称,与没有流产过的女性相比,流产一次以上者因心脏病或真的心脏病发作而入院治疗的可能大50%。
专家说,和其他研究一起表明,妊娠并发症可能是女性远期健康问题的一个指征。妊娠并发症可能是潜在心血管疾病的第一种临床表现,它最终会表现为有症状的心脏病。
专家及其同事对1981年至1985年间129290名头次分娩的苏格兰妇女的资料进行了研究,检查她们以前是否流过产和哪些人后来发展为心脏病。最终他们发现:流产一次以上者心脏病危险增加50%,流产三次以上者心脏病危险是没流产者的2倍。
睡眠不足的危害
1情绪低落:睡眠质量差容易导致心情低落,情绪不稳定。
2头疼:有研究发现,36%—58%睡眠不足的人醒来时会出现头痛的症状。
3体重增加:睡眠不足的人易食欲增加。
4视物模糊:睡眠时间越少,越容易导致视觉偏差,视野暗,看不清,甚至出现幻觉。
5反应迟缓: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变得迟钝。
6车祸风险高:缺觉的人开车就像酒驾一样危险。
7学习能力降低:睡眠不足会使短期记忆能力减弱,影响学习效果。
8易得病:连续两个星期睡不够7个小时,感冒的风险是睡满8小时以上人的3倍。
9心脏病风险高:相对于睡满8个小时的人来说,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的人血压会高出许多,更容易患心脏病。
10死亡风险高:缺觉的人最大的风险就是在短时间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
心脏病发作有什么症状 焦虑或气短
男性患心脏病的风险高于女性,并早发于女性。但要注意的是,心血管疾病是妇女的头号杀手。女人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察觉到胸痛与心脏病发作。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心灼痛,食欲不振,疲倦或虚弱,咳嗽,这些症状不容忽视,如果推迟治疗,对心脏的损害更大。
心脏病六大病因介绍
1、父母亲有心脏病发作史。心脏病风险系数为0.7-3.4倍。如果父母一方或兄弟姐妹中有一人65岁前出现心脏病,那么你患心脏病的风险将增加70%。如果直系亲属中患病者超过两人,那你的发病风险增加4倍。值得一提的是,不良生活方式对心脏的影响有时也会超过遗传。
2、高血压。心脏病危险系数是1.86倍。如果你的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心脏病与中风风险分别增加1.86和2.62倍。即便血压介于120/80和140/90之间,心脏病风险也会分别增加76%和93%。
3、大量喝酒或咖啡。国内外很多研究证实,适量的酒精和咖啡能产生抗氧化物质,保护心脏。但过量饮用弊大于利。因为酒精和咖啡能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如果是长期酗酒的人,会破坏心肌,久而久之导致心脏衰竭。
4、每天久坐超过6小时。心脏病危险系数是0.5—1倍。经常坐着不动,不利于“好”胆固醇清除动脉里的斑块。
5、性生活纵欲过度。适度、愉悦的性生活会让人心情舒畅,但放纵的性欲会让心脏衰竭。过度兴奋时,心脏血管会突然痉挛,造成心肌缺血,引发心脏病。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病的人而言,在急性期、急性恢复期之后也可以有性生活,但要避免过度兴奋。有冠心病的人最好不用VIAGRA。
6、超重。心脏病危险系数是2倍。身体质量指数介于25—29之间者,心衰的概率增加21%。如果超过30,那么患心脏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倍。
减肥夜跑还是散步 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请选择散步。
研究表明当散步和夜跑在能量消耗平衡时,患心脏病风险:夜跑降低4.5%,散步降低9.3%,高血压风险:夜跑时降低4.2%,散步降低7.2%,高胆固醇风险:夜跑时降低4.3%,散步时降低7%,患糖尿病的风险通过夜跑和散步都降低了约12%,散步比夜跑能更有效地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女性偏头痛警惕中风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偏头痛会增加女性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其危险程度仅次于高血压。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公布的这项新研究对近2.8万名妇女进行了研究,这些参试女性中有1435人患有偏头痛。研究期结束时,共发现1030例心脑血管疾病。结果发现,深受偏头痛折磨的妇女比无此症状的女性患中风和心脏病危险高3倍。新研究负责人,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科医院的托比亚斯·库尔思博士表示,与糖尿病、吸烟、肥胖症、心脏病家族病史等中风和心脏病风险因素相比,偏头痛的危险性更大,其危险程度仅次于头号风险因素高血压。
早期研究发现,偏头痛与中风和心脏病危险翻番有关联。最新研究首次确定偏头痛为女性中风和心脏病的第二大风险因素。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公布的另一项研究发现,患有偏头痛并服激素避孕药的妇女,更容易发生血栓。